小莉的感謝信。
「9斤巨大兒生產時的困難和危險,我們娘倆雖沒有準確的認知,但也是可以想像的」「心中充滿感激、謝意,言語上的表達總感覺過於蒼白,只能放在心裡」……這是一名剛生下9斤重「巨大兒」的產婦,給為她助產的樂清市人民醫院醫護人員寫的感謝信。
前天傍晚,當樂清日報全媒體記者聯繫上寫信的產婦時,她說:「醫生和護士就像是一縷陽光,讓躺在產床上的我無比溫暖。」
在鼓勵聲中完成生產
6月14日上午,樂清市人民醫院產科收到一個水果籃。當護士們完成工作查看水果籃時,意外發現一封感謝信。看到信上寫的一句句暖心的話語,她們都感動不已。
這封感謝信是剛出院的小莉寫的,她今年33歲,是芙蓉人,前不久剛生下9斤重的「巨大」寶寶。這是她的第二胎。
她還記得,臨產前自己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甚至遠遠超過其他孕婦的肚子。「不少人看到後都開玩笑,說這懷的是雙胞胎吧。」小莉說,她第一胎臨產時肚子不大,孩子出生時有7斤重,生產有些痛苦。平時怕疼的她很擔心,這一次生產會更難。
生活中,小莉是個身材嬌小柔弱的「林妹妹」,平時力氣小到擰不開礦泉水瓶蓋,提不動熱水瓶。為此,緊張不已的小莉在做產檢時,多次向醫生們諮詢。按照醫生的判斷,小莉的這一胎嬰兒預計有8斤重,雖然寶寶比較大,但順產還是沒有問題的。
6月10日21時許,小莉即將臨盆被轉到產房。當時,做無痛分娩的麻醉師還沒來,小莉疼得不斷地呻吟。「好在醫生護士都沒怪我,而是盡心盡責地安撫我。」小莉說。
到了凌晨時,寶寶即將出生,這時需要小莉用盡全力去生產寶寶。可惜,平時就沒啥力氣的小莉只是干著急,一點勁都使不上。「快用力,使點勁。」「怎麼這麼斯文啊?」不了解情況的醫護人員們讓小莉再加把勁,小莉只好說明了自己的情況。令她沒想到的是,醫護人員沒有責怪她,而是很耐心地鼓勵她,儘量減少她的壓力。「很棒」「很好」「加油」「非常不錯」……護士們一聲聲耐心的鼓勵,讓產床上的她充滿了信心。
一個小時後,寶寶還沒出來。醫護人員們考慮到單憑小莉自己,可能很難將寶寶生下來,於是不斷調整更適合小莉使用腹壓的自由體位,凌晨1時18分,小莉的寶寶終於出來了。
「生之前,我怕得要死,結果出產房時,老公說我是笑嘻嘻地出來的。」小莉說,這多虧了一群技術精湛又溫和細心的醫護人員。
坐月子時親筆寫下感謝信
「恭喜哦,你的寶寶是男娃,有9斤重,能這麼順利生下來真的很不容易。」此時,聽了護士的話,小莉嚇了一跳。
在醫學上,新生兒出生後1小時內體重等於或大於8斤的,被稱為「巨大兒」。「很多當醫生的朋友跟我說,生巨大兒是很危險的,由於子宮過度擴張,失去正常彈性不能收縮,很容易造成難產。」小莉告訴記者。
可在整個過程中,醫護人員們都極其耐心地鼓勵小莉和幫助她度過難關,並沒有輕易讓她選擇剖腹產。「也正是有她們在我身邊,讓我有一種安全感,沒有想像中那麼慌張了。」小莉說,產床上的她充滿了信心。
6月14日上午,躺在床上「坐月子」的小莉越想越感動,於是坐起身子,用紙巾盒墊著A4紙,寫下了這封感謝信,指名感謝葉柯嬌醫生、陳舒潔助產師、秀秀等全體護士站天使以及麻醉師。
感謝信也溫暖了醫護人員
這封感謝信被放進水果籃裡,由小莉的丈夫送往樂清市人民醫院產科。「起先,我們只看到水果,沒看到感謝信。」助產士陳舒潔說,當她們忙完工作後,發現這封感謝信時,都十分激動。大家紛紛搶過感謝信,看看信上寫了啥。
看到小莉提到的那些感人的細節,陳舒潔等人說:「其實在工作中,我們都是這樣做的,儘量多鼓勵產婦,讓她保持一個輕鬆的狀態,這對順利生產會有幫助。」
回憶起當晚接生的細節,陳舒潔還誇獎了小莉:「其實小莉已經很給力了,畢竟是生下9斤重的寶寶,我們看得出來她很努力了,只是力氣沒用對地方,導致體力流失得比較快。」 陳舒潔說,生產過程中她還用手固定住嬰兒的姿勢,避免他亂動,讓他順利地出生。
「看完這封感謝信,我們也要好好感謝小莉,」陳舒潔說,「謝謝她的支持和信任,這封信,也溫暖了我們所有醫護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