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北京日常:新發地關停,北京還有菜吃嗎?看病還正常嗎?

2020-12-19 17譚

這鬼天氣,真悶啊。

有種你痛快地下場雨!

這幾天不時被外地親朋關心一下,甚至還有人幫我更新北京的疫情信息:「怎麼樣啊?」「一定要注意防護。」「要保重啊!」

看到這樣的來信,總不免心中一熱,卻又不知如何回復。

這次疫情小爆發,總的來說,外地朋友似乎比在北京朋友更為上心。

這也正常,很多的擔心都是因為情況不明。

集中說下這幾天的所看所聞,以感謝朋友們的關心和愛護,同時也讓大家對疫情下的北京日常,儘可能多一些了解。

01

「新發地」是一個地名

大家已經從各種新聞中看到了,這次事出「新發地」。

有朋友在網上科普:「新發地」是北京的一個地名,而不是「型冠狀病毒」的縮寫。

官方的介紹是:新發地農貿市場佔地佔地面積1520畝,總建築面積近21萬平方米,其不僅是亞洲最大、世界第三的農貿市場,更是北京最重要的「菜藍子」和「果盤子」,其果蔬類產品,佔全市供應總量的70%.......

我跟老家的親戚解釋說:新發地相當於我們一個縣城,反正走一天都走不完,北京的蔬菜啊水果啊,基本都是從新發地批發的。

親戚說,那新發地市場關了,北京人可不是沒有菜吃?

嘿,這可說到點子上了。

北京不僅關停了新發地市場,同時還關了另外二十幾家(數字不斷更新,具體可以網上查)農貿市場,你想,2000多萬人的北京,這下可怎麼辦呢?

在北京呆了十幾年,記憶裡只去過一次新發地,那還是單位組織的一次考察。

當時只去了其中的兩個廳,就已經累得疲憊不堪,以後但凡有人提起這個地方,心裡都會有莫名的障礙。

在北京生活最大的累,是因為這座城市實在太大了。

回到剛才說的果蔬供應問題,這也是我最擔心的。

疫情11號就已經陸續傳出,13號進一步發酵,14號一早起來,我才意識到要去超市備點貨。

02

北京人還有菜吃嗎?

我住的小區大概有2萬人左右,出門就有兩家中型超市,周邊兩三公裡範圍內,還有永旺、家樂福和易初蓮花等大型商超。

選擇了家門口相對較大的一家(約800平米左右),嗯,這天的情況跟以前的確不太一樣:

(1)原來疊放購物車的地方,一個車都沒有,這種情況我第一次碰到;

(2)沿牆堆滿了顧客自帶的小推車,看來很多人都是有備而來;工作人員給了我一個套牌,讓我夾在自己的推車上,以免出來時拿錯了,這項以前也是沒有的;

(3)人流比往常多了好幾倍,平時最多只開兩個收銀臺,這次五個口全部打開;

(4)蛋類及果疏櫃檯上,已經空出很大一部分,原來5元2-3把的油麥菜,變成了每把3.99元,且只有幾把挑剩下的。

買了些能存放的果蔬,大概夠吃一周了;結完帳出來看了下時間,正好是上午的10:30分。

因為有些東西忘了買,下午5點左右,我又去了同一家超市,這一次綠葉和根莖類蔬菜的櫃檯,已經完全空了,而水果倒還是豐富的。

相比春節時的大量囤貨,這次有個很深的體會:顧客看上去倒也沒有驚慌,一個個都比較從容:多就選著吃,少就省著吃;便宜時就多吃,貴了就少吃;還有就吃,沒有可以不吃嘛。

其間跟一位大姐聊了聊。大姐買的種類不多,也就五六樣,每樣份量都很少。我問她新發地關停了,為什麼不多買一些。大姐說那麼大個城市,政府總會想辦法的;這個超市沒了,大超市裡肯定不會缺。

隨後兩天沒進超市,但出去辦事時,來回都看到路邊地攤上有人擺賣蔬菜,水果也都還算新鮮。想著自己也不買,就不要讓人有期望,也就沒有去問價。

但是既然路邊都有人在賣,想來超市補貨應該不缺辦法。

為了保障北京市民的生活,從網上看到政府下了很大的力氣:設置臨時交易場,大型商超貨品直供,各種渠道發揮作用......

即便疫情如此突然,2000多萬人的生活需求,統籌調撥總體上是非常有序的。

這一次,真的不得不為北京的應變能力點讚,為那些產業鏈條上的官員、企業、菜農、菜商、超市、菜販們點讚。

03

醫院看病正常嗎?

說來巧了,因為最近眼睛實在痛得難受,我碰巧做了次全須全尾的檢查。

先是找了家專科醫院,查了十幾個項目,卻查不出任何毛病,然後醫生建議我到綜合醫院做個CT。這就又到了朝陽醫院。

大醫院的好處是更讓人放心,但是那個程序複雜啊,隨便看個感冒都得掉層皮。

同樣找的王建文大夫。

曾經王大夫給我做過手術,這次見著他,他建議說手術已經好幾年了,不如做次全面複查,「順帶」再做個眼部CT平掃。

正合吾意,查!

於是血液、胸透、兩個CT,這一套全做下來,跑了總共四次用掉了整整半個月,等到出結果的時候,正好新發地「新發」了。

朝陽醫院呼吸科全國有名,被列為新冠定點醫院意料之中。

一時間有點慌,可是一串檢查好不容易搞完,總不能不去拿結果吧。

跟朋友商量,朋友說沒事,大家不都正常上下班嗎,做好防護就行。

15號下午去醫院。權衡了幾種交通工具,覺得還是地鐵比較安全。

中途拐出去辦了點事。中午地鐵難得寬敞,尤其14號線,每個車箱至少空出一半的座位;6號線人也不多,到醫院的時候是下午2點多鐘。

上次來還是在分診臺掃行程碼,這次已經提前到醫院大門前。

折騰半天,健康碼怎麼都掃不出來,好不容易逮著個工作人員詢問,原來是行程沒填寫全。

跟前幾天相比,這次大廳人少了很多,也不知道是不是時間點的問題。

直奔二樓去取去取各種膠片和報告單,剛剛靠近自助機,就有工作人員來幫忙;前幾天還沒有這些志願者,也可能是當時人多我沒看見。

拿了一袋子的膠片單據去找王大夫。才3點多鐘,候診區已經沒有幾個患者,大部分的座位都空出來了;王大夫門前還有五六個人,來找他的病人向來比較多。

候診的時候,聽到兩位大爺在聊天,他們看上去年齡都已經七八十歲,都沒有家人陪同;他們聊著各自的病,聊著一門之隔的王醫生,不悲不喜的,像在聊著自己的家事和家人。

總結這次看病的體驗:

(1)除了進醫院時的些微混亂,從頭到尾,都沒有感覺到更多的「新發地」緊張;

(2)人明顯比之前少了,服務也比之前更好;

(3)除了掛號和程序比較麻煩之外,大醫院所碰到的大夫,基本都有非常良好的操守。

04

買藥是個大問題

感謝王醫生,讓我覺得自己身體健康得像個小姑娘。

好笑的是,我一直以為眼睛有問題,並為此被折磨得痛苦不堪,前後十幾個項目檢查下來,最後竟然確診為「上頜竇發炎」。

咔,這是什麼鬼東西?我曾經懷疑面神經炎,低血糖等等,甚至連眼癌都想到了,有時候表相跟真相之間,可以相差十萬八千裡。

知道結果就好辦了,回來後就踅磨著去看鼻專科,最好是做個手術直接把病灶咔嚓得了。

選擇醫院的時候,無意跟同事說起。同事說還看個鬼醫生啊,在北京誰還能沒得過鼻炎?於是老到地給我開了藥方,還久病成醫說得頭頭是道。

可是買藥卻成了大問題。

小區門口就有幾家藥店,就像自家藥房似的,平時有個頭痛腦熱的,直接去拿就行了。

沒曾想突然藥品管控,回家路上想買頭孢,跑了幾家店都要處方,拿著眼病報告單都不行。

更要命的是,晚上突然淋巴發炎,半邊身子都痛,走路腳都是飄的。想測下體溫,自家的溫度計又沒電池了,想出門去買,又怕萬一過不了門口的測溫器,到時人被強制隔離事小,家裡的兩隻貓怎麼辦?會不會因此被撲殺?

心裡那個急啊,真是一籌莫展。

同事又指點我網上買藥,上傳藥方,對症買藥,選擇閃送。

好在知道自己是怎麼回事,多喝了點水,一覺起來發炎症狀消退了很多。

經過此事,反覆告誡自己:以後一定要囤些藥品,關鍵時刻可以救急;另外王醫生給了我一個「網上診室」,以後只要檢查報告出來,直接諮詢就行,就不必總往醫院跑了。

05

工作是一劑藥

即便身體很不舒服,我仍然會堅持做點什麼,這樣可以最大限度轉移注意力。

恰逢這幾天有個朋友發了急病,病急亂投醫,輾轉找了兩家醫院,埋了個管,然後又說可能需要手術。

我有點不放心,讓他15號和我一塊去朝陽醫院找王大夫看看。

朋友說不行啊,周一上午有個例會。

我一聽就有點起急:都什麼時候了,現在疫情風雲突變,你還有心思開例會?

朋友不吱聲,過了好一會才說:我都已經請過一周的假了,再不去恐怕工作都要沒了。

我立馬出不得聲。

不知道疫情會怎麼發展,不敢再拖,朋友決定提前手術。

沒敢告訴家人,獨自去做了核酸檢測,獨自入院,獨自各種術前化驗,獨自上手術臺,獨自在醫院恢復.....

我開玩笑說:都說頂級的獨孤,是連做手術都一個人。

朋友笑說,沒那麼慘啦。然後反過來給我看病出謀劃策。

為了不耽誤工作,朋友把電腦帶到了病房。

沒有生活壓力的人,容易站著說話不腰疼,有時候不是什麼更重要的問題,而是疫情之下,你有沒有更多的選擇。

再說不管工作能否為自己賺到一日三餐,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起到緩解焦慮的作用。

也不要苛責企業主不通人情,不在他的位置,你永遠也想像不到他的難。

一個人在疫情中的姿勢,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存款額,以及他對未來的預期。

但凡有別的辦法,誰願意沒黑沒白早出晚歸?

誰願意冒著被隔離的風險還要四處出差?

誰願意冒著40度的高溫,還在路邊擺個小攤?

誰又願意到了深夜,還挨家挨戶去送快遞?......

有時候,工作更像一劑藥。

06

一次攻防「開關測試」

這次疫情小爆發,說是猝不及防,其實心裡早有準備。

在此之前,北京已經連續56天無本地新增病例。

全市剛剛通知無需測溫,出入社區大門剛剛增開,學生剛剛通知複課,出入北京剛剛自由,沒曾想開門即關門,一開一關之間,如同是對首都防控閘門的一次「測試」。

恐懼往往來自於未知,因為有了前期的經驗,再加上這次政府信息透明、反應迅速,整座城市基本井然有序、忙而不亂。

14號一早,社區就通過微信、電梯公告及業主群通知「有新發地史相關人員報備」;當天下午4點多鐘,就有社區志願者登門排查。其中我所在的萬科社區,物管人員每天私信滾動播報,疫情相關信息基本都能第一手掌握。

有意思的是,這次風暴中心反而出奇平靜。

記得武漢封城期間,朋友們每天傳遞信息叮囑防範,微信群一會不看就上千條,但是這一次,除了事情剛出來時有些小騷動,北京的朋友們都不太談論了,連小區業主群,都只有幾條零星的通知。

這讓我想起剛剛過去的南方洪水。

事發那幾天,我特意翻看了災區一些朋友的朋友圈:不僅鮮有人曬災情,相反倒有受災深重的民宿主,在發院子裡的「美圖」。

真正泡在苦水中的人,往往不會喊出來,有時甚至還強裝笑臉。

南方的朋友早就習慣了每年的災情,但是外人尤其是執政者,卻不能因此裝著看不見。

北京已經習慣了戴口罩,習慣憋在家裡,習慣高能防護,習慣凡事多走幾道程序.....但是政府卻不能因此忽視大家的忍耐和付出。

還好,首都的果決反應和高能統籌,也並沒有讓人失望:短短幾十個小時就把流調做到最初狀態,防控措施網格化全面推開,從而形成點狀的阻擊圍殲格局。

非常時期、戰時狀態、封閉管理、省際隔離,北京不僅態度堅決,也早就有充分準備。

市民的平靜,還來源於大家的基本共識:北京決不會形成早期武漢那樣的無序傳播。

除了配合之外,個體的困難各自默默解決,真沒什麼好多聊的,更沒有什麼好抱怨的。

07

給我憋回去

前幾天一直想找個地方散散心,也是運氣好還沒出門。

疫情防不勝防,這次乾脆把所有的念頭全部憋回去。

何以解憂,唯有擼貓——感謝我家的兩隻神獸。

今天是2020年6月17日星期三。

相關焦點

  • 北京暫時關停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 加強重點場所管控
    央廣網北京6月14日消息(記者劉天思)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北京13日召開第114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發布會。6月12日16點至24點,北京市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4例,均有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活動史。
  • 被疫情推上熱搜的北京新發地,到底有多牛?
    讓北京網友上頭的除了對疫情走勢的焦慮,還有外地網友對「新發地」地名的解釋——其實新發地這個名字已經叫了60多年,跟病毒一點關係都沒有,就是個北京西南方向、四環外到五環之間的超級批發市場。但這又不是個普通的市場,因為它實在太大了。
  • 三文魚還能吃嗎?|新冠病毒|山姆會員商店|北京|新發地
    6月13日,北京豐臺區市場監管局、豐臺區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公告,新發地市場從業人員及環境中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新發地市場董事長張玉璽接受採訪表示,相關部門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新冠病毒。並且,新發地市場45名從業人員咽拭子陽性;新發地市場發現40件環境陽性樣本。
  • 北京新發地市場聚集性疫情對天津有影響嗎?
    6月12日北京確診了6例新冠肺炎患者,並且在新發地市場附近的核酸檢測中有45人呈現陽性。消息傳出後,在國內引起不小的震動。天津是距離比較近的城市,最近幾天北京又出現肺炎的無接觸患者,對天津肯定是有影響的,確切的說應該有不小的影響。
  • 北京飲食文化的靈魂之地——新發地,為何成為新發(疫情)之地?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最關心的仍是,新發地市場是否有自己想吃的蔬菜瓜果肉魚。2016年,BBC拍攝的紀錄片《中國春節》,把新發地譽為「北京飲食文化的靈魂」。人們可能很難想像,如果新發地停擺,生活會怎樣?為什麼成為疫情新發之地 「為什麼能如此成功呢?」 「你知道洛杉磯每天早上四點鐘是什麼樣子嗎?」這是不久前去世的球星科比的一句名言。對於新發地的商戶來說,每天都見過北京凌晨三點的夜空。每天晚上11點到次日凌晨3點,是新發地市場最活躍的時候。
  • 北京46人咽拭子陽性……吃海鮮、水果還安全嗎?
    今日,北京新發地市場的疫情引起了全國人民的廣泛關注,北京也在時隔56天後再現本土病例,疫情防控全面升級。兩天總計新增7例確診病例,其中6月11日新增1例,12日新增6例。目前,在對北京新發地市場從業人員進行的核酸檢測的517件樣品中,有45人咽拭子陽性,另在海澱一農貿市場中發現1例陽性,是1例新發地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北京的疫情防控一下子變得異常緊張……那麼,咽拭子陽性就是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了嗎?
  • 「圖集」直擊疫情下的北京菜市場
    2020年6月4日,北京一名43歲男子和一名21歲女子出現了流涕、乏力等症狀,二人均在北京新發地工作,這也許是新發地首次出現新疫情苗頭的時刻。6月11日,52歲的「西城大爺」唐某確診,成為北京本次新冠疫情的首例確診者,同時,56天本地無新增的情況被打破。
  • 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暫時休市
    本報北京6月13日電(記者張景華)近日,北京市連續發現多例本地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經流行病學調查,這些病例均有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活動史,通過採集確診病例相關的外環境標本,有核酸檢測陽性報告。6月13日,在北京市召開的疫情防控發布會上,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經初步判斷,這些病例可能接觸了市場中汙染的環境,或接觸到了被感染的人員而傳染髮病,後續不排除出現續發病例的可能。自6月13日起,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暫時休市。
  • 北京疫情為什麼又嚴重了?十個問題一文讀懂
    其中本土病例6例,均在北京。  北京為何一日突增6例確診病例?近幾天來,北京連續發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他們都是誰,病毒是如何傳播的?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對北京市民的日常生活和北京市的防控措施會有哪些變化?  新京報記者梳理十個方面的問題,解析北京當前疫情防控工作進展。  Q1:這幾天確診的病例都是誰?
  • 實訪疫情下的農貿市場:「新發地們」未來的出路在哪?
    這條街不遠處坐落著北京地區最大的鮮活水產品集散地——京深海鮮市場。新發地案板上的三文魚,一度讓被視作採購源頭的京深海鮮市場成為輿論風暴的中心。「除了武漢和北京以外,全國還有不少類似的批發市場。如何切實加強防範,防止出現第三個、第四個這樣暴發疫情的市場?」
  • 北京農貿批發市場管控趨嚴:三文魚店關閉 逐家排查貨源
    【解說】近日,北京連續新增多例本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北京新發地市場關停。北京其他農貿批發市場情況如何?6月13日上午,記者在北京另一農貿批發市場錦繡大地物流港看到,目前市場僅開放西側與東側兩個入口,並從13日起實行更加嚴格的限流管控。
  • 北京新增本土病例36例!海鮮還能不能吃?蔬菜水果還安全嗎?
    那麼,三文魚等海鮮真的能傳播新冠病毒嗎?剛買的海鮮還能不能吃了呢?蔬菜水果還安全嗎? 在媒體問到本次新發地疫情是否與低溫冷凍食品有關時,吳尊友表示,病毒能在冷凍食品上存活2-3個月!
  • 北京新發地、六裡橋、四惠長途客運站7月26日起恢復運營
    來源標題:新發地、六裡橋、四惠長途客運站今起恢復運營 昨日(25日)下午,記者從北京省際客運信息網和相關長途客運場站了解到,新發地、六裡橋、四惠等長途客運站今日起逐步恢復運營。
  • 北京,疫下何食?
    好在黨和政府的及時的決斷下,很快的控制了疫情走勢,從4月下旬開始,病例逐步減少,一些關閉的餐廳也開始著手恢復,兩會的召開,對於民生經濟的發展更是拋出了適度開放發展「地攤經濟」的重要舉措,煙火氣的大排檔小吃攤們也開始熱鬧起來。 但6月的新發地事件,再次把北京推上了風口浪尖,不斷確診的病例,到後期的近乎全民的篩查,讓人們不得不再上緊疫情防護這根弦。
  • 北京這3家農貿市場均有相關人員確診新冠肺炎,現已全部關停,周邊...
    每經編輯:胡玲6月11日以來,北京已經連續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06例,擴散到9個區。根據北京衛健委公布的信息梳理發現,目前,豐臺區新發地批發市場、海澱區玉泉東菜市場、西城區廣外天陶紅蓮菜市場均有相關人員被確診為新冠肺炎,上述三個菜市場已經全部關停,同時,周邊小區啟動封閉式管理。
  • 北京新發地將自建連鎖生鮮超市
    「新發地」這個地名,已經成為北京乃至中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代名詞,但27歲的新發地批發市場要做超市和自有品牌果蔬了。昨日,新發地正式推出自有品牌「珍品薈」,並宣布該品牌生活超市將於明年最先在豐臺區亮相,計劃明年內開業10家。同時,新發地自有品牌還將開設網上商城併入駐京東、1號店等成熟平臺。
  • 如何保障北京菜籃子 新發地這些「大王」這幾天忙暈了
    那麼,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對經營多年前所未見的臨時「休市」,這些「大王」們經歷了什麼?當下,他們主要在忙碌什麼?為了保障北京人民的菜籃子,他們又做了哪些努力與工作?剛剛收到貨的「辣椒大王」。>「南菜大王」魯德傳:未來一個月的供貨地都已聯繫完畢在新發地暫時休市後,來自合作商超的蔬菜需求量有了明顯的提高,「南菜大王」魯德傳如今每天要向商超提供40噸以上的蔬菜,包括豆角、青椒等。
  • 北京再增27例,此輪疫情0號病人是誰?三文魚帶毒嗎?6問北京疫情
    不過,在今天公布的36例病例詳情中,病例18也是同一天去新發地採購,這名61歲的河南人住大興區觀音寺街道,6月3日到新發地市場採購,10日晚出現咽痛等症狀。6月15日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接受央視採訪表示,這次疫情的第一例病例是在6月6號發病,6月13號報告的一例病例是在6月5日發病。此外,還有一些未發現的病例,可能還會把時間往前推。
  • 北京社區封閉管理!疫情相關...
    市委書記李鴻忠昨天上午專門深入醫院發熱門診、菜市場隨機暗訪,要求加強疫情防控,保障糧油肉菜等食品供應。我市對海鮮批發市場外環境、三文魚、牛羊肉等水產品進行抽檢,全部為陰性。首都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複雜,6月11日以來,北京市發生新發地批發市場聚集性疫情,已累計確診137例,波及北京9個區,並引發外省關聯病例。
  • 闢謠:北京新發地幾萬人送到唐山隔離 快遞停止向北京發貨
    6月11日-16日,6天時間,北京累計確診137例新冠肺炎病例。就在昨晚,北京市召開第121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會上宣布,經北京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研究決定,按程序報批後,決定6月16日即時起,北京市應急響應級別由三級調至二級。隨著北京疫情形勢的發展,一些謠言也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