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兩歲後就不尿床了,快四歲了最近突然又開始尿床,什麼情況?
孩子六七歲上小學了還會動不動尿褲子,正常嗎?
7歲男孩不尿床但總是尿溼褲子,有時候一點點,有時候溼透透,是不是有問題?
八九歲的女孩子,偶爾夜裡還會尿床,需要看醫生嗎?
……
寶媽最為關心的就是孩子的吃喝拉撒,孩子健康成長,其次才關心他的智力發育,能不能很好的學習,以及交友啊等情況。
但是,新手媽媽因為沒經驗又常常會被一些小問題搞得亂了陣腳,比如尿床、尿褲子這個問題。
對於兩、三歲的孩子有這個問題,大多寶爸寶媽還能夠理解,畢竟嘛,孩子剛學會如廁不久,還不算太熟練,偶爾沒控制好正常。但是四、五歲,甚至學齡後七、八歲的孩子還尿床,正常嗎?
答案是正常。以上開篇那些問題都不是問題,不需要緊張。只需要多給孩子一些耐心和時間。先給新手寶爸寶媽們一顆定心丸吃,別因為自己的焦慮情緒影響了孩子的心理。
其實,小朋友尿了床、尿了褲子,他們自己本身就很緊張,如果大人再大驚小怪,甚至責備孩子,那麼勢必會給孩子帶去更大的心理壓力,反而不利於糾正孩子的問題。
最近剛到手一本繪本書,就是有關尿褲子小孩的心理的。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小小的、輕輕的一本《尿褲子男孩》,描述的是一個小男孩在尿了褲子後的一系列心理活動。
很可愛的畫風,熟悉繪本的寶爸寶媽,一看就知道是日本作者的作品風格。《尿褲子男孩》作者吉竹伸介是一位了不起的日本神級繪本作家。
他狂攬紐約時報插畫獎、博洛尼亞繪本獎、文津圖書獎等20餘項大獎,作品被譯為7種語言,全球暢銷1000000冊。《尿褲子男孩》獲MOE大獎第-1-名、MOE爸爸媽媽獎第2名、劍淵繪本之鄉大獎。
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吉竹伸介是以自己孩子為靈感來源創作的這本幽默、有趣的哲理故事繪本。主人公小男孩尿褲子的煩惱具有普遍性,他是怎樣化解的這個煩惱呢?
這有什麼大不了呢?不就(尿溼)那麼一點點嗎?
穿上外面的褲子,不就誰都看不出來了嘛!
但是自我安慰歸安慰,事實還擺在那裡,尿溼的褲子被媽媽發現要挨罵的,怎麼辦呢?尿褲子男孩打算出去玩一會,等褲子幹了再回家。
走在路上,他繼續自我安慰:
我是尿褲子男孩這事兒,表面上應該看不出來吧。
跟我一樣因為漏了點尿在褲衩上而發愁的人,說不定不止我一個呢。
於是,小男孩開始遐想:這世界一定還有好多跟我一樣的人,只是藏著掖著不肯說出來。
他去問路上的行人:叔叔、小女孩和別的男孩,看看他們是不是也有和自己一樣的煩惱。但結果讓他又失望又確幸。
失望的是,自己的猜想不對,並非大家都像他那樣,是個尿褲子男孩。而慶幸的是,他問的那些人都有自己的煩惱,諸如衣服不舒服、襪子沒穿好、塞牙等。慶幸的是,幸好自己沒有這些煩惱。
同時,他又明白了一個道理:每個人都有隻有自己才明白的煩惱,不只自己有。每個人的煩惱都不一樣,不一定每個人都跟自己有一樣的煩惱。
但是,如果有那麼一個人的話,就不一樣了。有個同類好朋友,自己就不會那麼孤單。小男孩開始懷念起自己曾經的好朋友——漏了好多尿男孩,可惜他搬走了。
為了晾乾小內褲,小男孩一個人繼續在外面玩。直到內褲全部幹透才回家。不過,一到家他又忍不住去尿尿了。結果,內褲又溼了一點點……
小男孩很沮喪,這個時候爺爺發現了他不高興,就關心地問他怎麼了?得知小男孩的煩惱後,爺爺笑了,先是安慰他,而後又跟他透漏了一個自己的小秘密——原來,爺爺尿尿時也會漏一點在褲衩上呢!
得知爺爺這個小秘密,小男孩歡呼雀躍了起來:原來自己不是異類~
遇見孩子尿床、尿褲子,寶爸寶媽也可以參照《尿褲子男孩》中爺爺的處理方式,先安慰,然後現身說法,說自己也有這樣的問題,哪怕是父母杜撰的也能對孩子起到最佳的鼓勵!
尿褲子、尿床對孩子來說本身就是一個煩惱,父母發現後要想著不著痕跡地幫孩子化解煩惱,而不要指責放大問題,引導孩子主動思考,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Ps:如果你的孩子有尿褲子、尿床這個煩惱,《尿褲子男孩》這本小書是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