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怨百年 臺灣高雄凌家祖訓不娶梁家人

2020-12-22 華夏經緯網

高雄橋頭芋寮小區是全臺唯一「凌家莊」,村落鄰裡幾乎都是親戚關係。《中國時報》 

    臺灣高雄市橋頭區芋寮村是全臺唯一凌家莊,340年前,開山祖先凌開元自廣東赴臺開枝散葉,4大分枝遍布全臺,迄今該村仍有上千名凌家人,但百年以來遵奉祖訓,不得迎娶梁姓人家,據悉是因清朝一樁冤案,自此凌、梁兩家結下梁子,不再往來。

  清朝時,凌家是廣東省海豐縣望族,到臺灣後落腳現今橋頭芋寮小區,香火已傳17代,當地更有1200餘位凌家人;凌家神主牌獲神明認可安奉於「壽生廟」,每逢疑難雜症、村莊不安,便會請示主神張公法主。

  但唯獨一件難解之事,即凌、梁兩姓為百年仇家,彼此「田無溝,水無流」。壽生廟負責人說,凌家人幾乎避談此事,只知是祖先在大陸與梁家鬧得不愉快,但版本眾說紛紜已不可考,後代子孫寧可信其有,聽從祖訓不踰矩。

  凌家莊低調不願提及凌、梁兩大家族為何不得成親家,但地方耆老指出,相傳清朝凌氏叔侄迷信祖墳風水,竟火燒親戚梁天來祖屋石室,造成梁家七屍八命;後來,梁天來幸運脫逃控告兩人,但凌某行賄官員,梁天來含冤而死成為清朝四大冤案之一。

  凌家第9代傳人、78歲凌福吉說,300餘年來幾乎沒人敢違背祖訓,但60年前曾有凌家子孫不顧父母反對,堅持迎娶梁姓人家,結果夫妻倆每天像仇人般吵個不停,最終緣盡,結髮3個月宣告離婚收場,後來再也沒人敢與梁家人成親。

  凌家後輩對於陳年往事,甚少對外人提及,僅當成茶餘飯後話題。壽生廟負責人說,今昔不可同日而語,但倘若「少年郎愛到卡慘死」執意迎娶梁姓姑娘,為人父母還是會適時「提醒」;但也是有梁姓朋友、同學,不忌諱純友誼關係。

 

來源:《中國時報》

 

責任編輯:左秋子

相關焦點

  • 感化梁家人就這麼簡單?
    很多人都知道,才女林徽因逝世後,她的丈夫梁思成娶了她的同鄉林洙。在梁思成剛提出要與林洙結婚的時候,就遭到了親朋好友的一致反對,梁思成的兄弟姐妹甚至聯名寫了「抗議信」,可仍舊沒能阻止他娶林洙。
  • 各大姓氏祖訓,你的祖訓是什麼
    「 所謂"祖訓",即歷代祖先對子孫的教誨。不過載於家譜中的"祖訓",則多系族長代祖先立言,是他們藉祖先的名義,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全體族眾。"祖訓"的作用在於從意識形態方面維繫家族的統一和團結,除此,祖訓閃耀著的一族文化光輝非常值得後人學習和借鑑。
  • 26大姓氏祖訓,你姓氏的祖訓是什麼?
    所謂"祖訓",即歷代祖先對子孫的教誨。不過載於家譜中的"祖訓",則多系族長代祖先立言,是他們藉祖先的名義,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全體族眾。"祖訓"的作用在於從意識形態方面維繫家族的統一和團結,除此,祖訓閃耀著的一族文化光輝非常值得後人學習和借鑑。
  • 「不走夜路,不獨爬惡山」的祖訓,為何會影響曾國藩一生?
    祖訓,是我們的先祖們從日常勞動以及親身經歷中,總結出來的寶貴文化,不僅是經驗之談,更是立身之本。每一個家族,每一個家庭,幾乎都有自己的祖訓,但真正遵守和牢記的人卻不太多。晚清名臣曾國藩的祖先是春秋末年思想家曾子,留下的祖訓非常多,比如早起、打掃潔淨、誠修祭祀、善待親族鄰裡等等。這些祖訓,對曾國藩的影響非常大,其中,他家留下的「不走夜路,不獨爬惡山」的祖訓,更是影響了曾國藩一生。那麼,在曾國藩家的這條祖訓中,有何特別之處呢?我們先來看看曾國藩是如何遵守的。
  • 中國古代各大姓氏「祖訓」薪火相傳,你家的祖訓,還知道嗎?
    「祖訓」的作用在於從意識形態方面維繫家族的統一和團結,除此,祖訓閃耀著的家族文化光輝非常值得後人學習和借鑑,有的祖訓成書成冊,有的則寥寥數句,讓我們了解一下自己姓氏的祖訓,感受一下我們老祖宗的智慧結晶!一、李氏祖訓李姓,作為世界第一大姓,中國人口9500萬,全球人口總規模超過1.2億。
  • 各大姓氏祖訓,你的祖訓是什麼?
    所以每一個姓氏都有屬於自己的祖訓,那是歷代祖先對子孫的教誨。有的祖訓可成書,有的則只是短短的幾句話,但這都是一個家族傳承不可缺少的部分。這些祖訓,從精神層面維繫著家族的統一和團結,閃耀著家族文化的光輝,非常值得後人學習和借鑑。
  • 《原神》尋找祖訓任務攻略 尋找祖訓任務完成流程詳解
    導 讀 原神尋找祖訓任務大家該怎麼完成,相信很多小夥伴都不清楚,那麼詳細的位置地點在哪呢,還不知道的小夥伴一起來看看吧
  • 臺灣人不該娶外配?「限愛」很不美好
    近日,親民黨「立委」張曉風在臺「立法院」公開發言,稱臺灣男人愛臺灣卻不愛臺灣女人,臺灣人不該娶「外籍配偶」。娶外籍配偶的多了,使得適合結婚的優秀臺灣女子最後成為「剩女」。此說一出,輿論譁然。聽說過限購車房、限生孩子、限上路,還是頭一回聽說「限愛」。張曉風女士今年71歲高齡,也是兩岸知名的散文作家。
  • 朱元璋在大明祖訓中定下15個不徵之國 9個已經滅亡 6個延續至今
    但是他為何在大明祖訓中立下一條規定,那就是將15個國家列為不徵之國呢?這15個國家是:朝鮮國(今朝鮮)、日本國(今日本)、大琉球國(今日本衝繩)、小琉球國(今中國臺灣)、安南國(今越南北部)、真臘國(今柬埔寨)、暹羅國(今泰國)、佔城國(今越南南部,後被安南滅國)、蘇門答剌(今蘇門答臘島八昔)、西洋國(今科羅曼德爾海岸)、爪窪國(今爪哇島)、湓亨國(今馬來半島)、白花國(今蘇門答臘島西北部)、三弗齊國(今蘇門答臘島巨港)、渤泥國
  • 你知道自己姓氏的祖訓嗎?
    中國尊祖敬宗,慎終追遠,把祖宗的嘉言懿行視為祖訓家規,這些祖訓家規深受儒家、道家、法家等傳統思想的影響,教誨後人正直做人、清廉做事。所謂「祖訓」,即歷代祖先對子孫的教誨。不過載於家譜中的「祖訓」,則多系族長代祖先立言,是他們藉祖先的名義,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全體族眾。「祖訓」的作用在於從意識形態方面維繫家族的統一和團結,除此,祖訓閃耀著的一族文化光輝非常值得後人學習和借鑑。
  • 黃陂姚家集:鄉情暖故土,祖訓傳千秋
    壪子正中間靠近水塘邊有棵楓樹,是祖父十來歲時和壪裡一位年齡相仿、房屋相鄰的曾祖父親手栽種,至今已百年,仍然枝繁葉茂。楓樹旁邊還有一棵苦楝樹(這棵樹後來不在了),兒時記憶中,誰家娶新媳婦進門的三天內,全壪人鬧洞房是不分長幼輩分的。苦楝樹上結出的淡黃色的苦果,是用來戲虐新人最好的道具。
  • 為什麼「一碗飯養恩,一鬥米結怨」?
    大家都很熟悉那句話:鬥米結怨,或者「鬥米養恩,擔米養仇」,都是一個意思。在別人需要時一碗飯就能讓別人很感激。可是給的多了,反而要結怨,這是為什麼呢?大家可能會說這是別人的問題,不是自己的問題。我幫助了別人,無論給多給少,別人都應該心存感恩,而不應該有抱怨的想法。畢竟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在你困難的時候伸手幫助你。既然幫助了,怎麼會嫌棄別人幫得不夠,幫的不對呢?一定是被幫助的人心理出了問題,這樣的人活該落魄困頓!其實,施恩不圖報才能積福。
  • 客家家訓家國情懷 祖訓家規內涵豐富(組圖)
    其中,永定土樓客家人的祖訓家規,寄託著客家先祖、土樓主人對後代的諄諄教誨與美好期望,展現了中華優秀文化和客家優良家風,承載著客家傳統美德。龍巖市永定區於去年6月在「慶成樓」建成客家家訓館,集中展示土樓客家人的祖訓家規,體現客家核心價值觀。
  • 百年臺灣世家 中國心恆不變——訪臺中霧峰林家後人林光輝
    新華社臺北8月28日電(記者石龍洪 何自力 王愛華)日落時分,夕陽透過古厝屋角,射出一道道金色光芒,照亮了歷經百年滄桑的霧峰林家古宅。風雲變幻,青山不改,林家幾代人心向祖國的赤誠之愛薪火相傳。霧峰林家是近代臺灣的名門望族,因其發跡於霧峰(今臺中市霧峰區)而得名,又因家族幾代人保臺衛國、接續抗日而歷史留名。
  • 廈門百年宗祠江夏堂 迎兩岸黃氏宗親歡聚謁祖
    冬至將臨,來自海峽兩岸的200多位黃氏宗親15日聚首位於廈門思明區的百年宗祠——江夏堂,共同祭祀先祖,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圖為清朝光緒六年武狀元黃培松奉旨興建的黃氏大宗祠——廈門江夏堂。 李思源 攝古代黃姓望族居住在江夏郡(府址在今湖北省雲夢縣),因此「江夏堂」是流傳最廣的黃姓郡望之一。
  • 「祖宗的叮嚀——客家祖訓文化暨書畫展」開展
    為弘揚客家祖訓家規文化,12月31日,上杭縣在客家緣文化中心族譜博物館舉行「祖宗的叮嚀——客家祖訓文化暨書畫展」開展儀式。本次展覽以族譜、圖文、書畫三種形式配合展陳,以族譜文物為證,按照「愛國愛鄉、勤奮有為、孝親敬老、耕讀傳家」等十個方面較全面地展示客家祖訓,彰顯客家文化精華,宣傳客家精神,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和書畫創作演繹相結合的方法,努力使展覽主題明確、生動形象、雅俗共賞。上杭縣客家族譜博物館收藏20000餘冊的客家族譜,是全國收藏客家族譜最多的專題博物館。
  • 魏氏祖訓,傳了幾千年,魏家人都要記住!
    倘背祖訓,暴棄疏狂,若違祖訓,乖舛倫常。貽羞祖訓,得罪彼蒼,神則殃汝,汝則不昌。最可憎者,分類相戕,不會同氣,偏論異邦。手足幹戈,祖宗憂傷,願我族姓,恰恰雁行。通以血脈,泯厥界疆,總歸和睦,祖宗安康。引而親者,年年登堂,同底於善,勉哉勿忘。
  • 福州三坊七巷文化精品 「米家船」搖到臺灣
    中新社福州八月九日電 題:福州三坊七巷文化精品 「米家船」搖到臺灣  作者:張羽  福建「非物質文化精品展」將於本月十二日至十五日在臺灣臺中縣展出。煮漿糊要掌握火候,煮好後還要用水泡半個月到一個月,這樣能消火,保證裱出來的字畫平整不變形,然後再加進祖傳的藥方,蟲子怕藥,可以防蛀。  於是,百年老店「米家船」成了福建一個叫得響的牌匾,許多名家都把字畫送來這裡裱褙。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陳寶琛的字畫,也曾送到「米家船」裱褙。美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的華人華僑也常帶著名真跡慕名前來。
  • 張雨生墓園遭惡意噴漆 張母心疼:沒跟人結怨
    歌手張雨生位於臺中市大雅區的墓園遭人噴漆  已故歌手張雨生位於臺灣大度山紀念墓園「雨生園」的造型音樂牆,日前遭人以紅漆噴上「小人、過份」等字眼,昨日(7月15日)消息傳開,不少歌迷氣憤表示希望墓園要抓出兇手,張媽得悉後表示:「我們原住民非常單純,不會跟人結怨的,所有事就交由管理員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