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廈門12月15日電 (李思源 許丹)「江夏堂是我們兩岸黃氏宗親共同的家。」金門縣宗族文化研究協會創會會長黃奕展自豪地說道,「我們希望帶領年輕一代回來大陸敦親睦族,讓他們了解黃氏家風家訓,不忘根本。」
冬至將臨,來自海峽兩岸的200多位黃氏宗親15日聚首位於廈門思明區的百年宗祠——江夏堂,共同祭祀先祖,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圖為清朝光緒六年武狀元黃培松奉旨興建的黃氏大宗祠——廈門江夏堂。 李思源 攝
古代黃姓望族居住在江夏郡(府址在今湖北省雲夢縣),因此「江夏堂」是流傳最廣的黃姓郡望之一。始建於1910年,落成於1918年的廈門江夏堂是清朝光緒六年武狀元黃培松奉旨興建的黃氏大宗祠。
在現場,記者看到這處被譽為「廈門最具藝術價值老建築之一」的江夏堂富麗而不失古韻。已參加數十次祭祖的黃奕展首次主持祭典。儘管口音不同,但「鄉音」原意未變,在莊重的典禮上,祖籍同安的黃奕展堅持使用閩南語朗誦祝文。
圖為臺灣黃氏宗親首次主持祭祖典禮。 李思源 攝
作為當天的主祭,廈門江夏堂會長黃偉煌介紹,「今年的祭祖儀式由臺灣宗親主持,一方面更加復原傳統,另一方面也希望藉此加強兩岸、海外宗親的情感聯絡,強化同宗同根、血脈相連的親情認同。」他表示,廈門江夏堂過去曾經是大陸、尤其是閩南宗親「過臺灣」「下南洋」的出發地,如今,這裡又成為臺灣地區和海外族人後裔回廈門尋根訪祖首選的落腳點。
圖為廈門江夏堂會長黃偉煌帶領兩岸宗親祭祀先祖。 李思源 攝
據了解,黃氏宗親遍布海內外,每年的春節、中秋和冬至等節點都會在江夏堂舉行盛大的祭祖儀式,凝聚宗親,傳承祖訓家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