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教藍氏家廟:百年宗祠承文化 尋根問祖促宗情

2020-12-16 騰訊網

  悠遊龍海

  真正的旅行

  不是去到某一個景點

  留下到此一遊的紀念照

  而是融入那裡

  用心體會

  自我生活圈子之外的精彩

  每周

  龍海市廣播電視新聞中心推出《悠遊龍海》版塊

  讓我們陪你

  一起去領略龍海之美

  宗祠

  是凝聚民族血緣和感情的紐帶

  一座座宗祠書寫著各個姓氏的歷史淵源

  承載著家族的榮耀與故事

  位於隆教畲族鄉紅星村的

  藍氏開漳師祖大宗祠「種玉堂」

  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成為了海內外藍氏畲族宗親

  尋根問祖、溯本歸源的情感紐帶

  今天小編帶你

  一起去了解一下

  GO!

  藍氏宗祠「種玉堂」

  藍氏宗祠「種玉堂」始建於明初洪武年間,原名「世徳堂」,至康熙三十八年,平臺名將回鄉豎旗拜祖,福建水師提督藍理、金門總兵藍瑗主持重建大宗祠,改名為「種玉堂」。經過歷次修建、擴建,如今的宗祠建築面積660平方米,南北朝向,為明式六柱皇宮建築風格,由門廳、正堂及兩邊耳房組成,堂前有大埕。

  藍|氏|家|廟

  宗祠正廳懸掛了12個藍氏先賢匾額,正中顯眼位置懸掛著兩副「福」字,相傳分別來自於康熙和雍正皇帝之御筆,牆上則寫有五對詩聯,字裡行間流露著家族的變遷與願景。整座宗祠典雅穩重,雕梁畫棟、用工精細,幾百年風雨滄桑幾乎未易其貌。

  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會理事 藍紅西:

  由於後人一直在修,所以你看祖祠堂歷經幾百年還保存這麼完好,現在我們正在申請省級保護單位,所以說打算今年2019年準備再重新做一次大的修繕,這個修繕起來要保持原汁原味原貌。

  種 玉 堂

  據介紹

  開基隆教藍氏始祖藍廷瑞,生於元順帝至二十年(1364)。原籍河南光州固氏縣,贈文林郎,後來隨父親遷至漳浦縣前亭鎮莊厝,後落籍隆教,開疆闢土、圍海造田,其妻姜氏育有三子,長子慶福,分居漳浦赤嶺,三子慶壽移居廣東潮汕一帶,次子慶祿則在隆教守祖。聚族而居,生息繁衍,歷時六百餘年,傳世三十餘代,藍氏宗族不斷壯大,衍傳子孫40餘萬人,遍布港、臺、東南亞等地區。

  如今隆教鄉當地的藍氏後人主要集中在紅星村和新厝村,常住人口大約有8000多人,而宗祠作為廷瑞公後裔子孫的郡望,每年都有大量的外地宗親陸續回鄉致祭拜望,深切緬懷藍氏忠孝高風,祈願同根同源、團結同心。

  藍氏後人:

  這間祖厝的根源很深,裡面的這個匾聯都是後輩藍氏精英來掛的,所以說這些精英是這個祖厝出來的子孫的驕傲,也激勵著我們後人的奮鬥和努力。

  —END—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為什麼要建宗祠
    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傳家風丨揚正氣丨鑄族魂丨促發展 01 宗祠的出現,上承先秦時代 《禮記·王制》曾有記述:「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而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太祖之廟而三。士一廟,庶人祭於寢。」
  • 晉江安平金墩黃氏家廟遷建落成 海內外宗親祭祖尋根
    今日泉州網11月28日訊 (記者 黃如萍) 時值福建泉州名祠「安平黃氏家廟」遷建落成,來自菲律賓、新加坡等多個國家和海峽兩岸及港澳地區的2500餘名黃氏宗親28日齊聚福建晉江祭祖尋根。黃偉強 攝敬獻果品、宣讀祭文、上香、行三鞠躬禮……當天凌晨,莊嚴肅穆的祭祖典禮在泉州安平黃氏家廟舉行,來自海內外的黃氏宗親身穿紅禮服,佩戴紅綬帶,按照古老的習俗,祭拜祖先,盡顯海內外黃氏宗親對祖先的崇敬和孝心。「依照閩南地區的民俗,黃氏家廟每年舉行盛大的冬祭活動,2011年因拆遷中斷了3年,今年冬祭也是黃氏家廟近年來比較大的一次祭祖活動。」
  • 民雄何氏家廟
    在枝葉扶疏之間,一棟飛燕式建築的燕尾屋脊若隱若現,趨身近探,原來這裡就是民雄鄉十分有歷史價值的「何氏家廟」。  民雄何氏家廟,主祀皇清始祖顯考諱添河何公之神位,暨始祖妣何媽藍氏太孺人神位,並祀清二世顯考諱彥保何公神位,暨二世妣何媽曾氏太孺人神位,陪祀何家歷代高曾祖考妣神位,賜進士出身諸何公神位。何氏姓源,出自姬姓。
  • 廈門百年宗祠江夏堂 迎兩岸黃氏宗親歡聚謁祖
    中新網廈門12月15日電 (李思源 許丹)「江夏堂是我們兩岸黃氏宗親共同的家。」金門縣宗族文化研究協會創會會長黃奕展自豪地說道,「我們希望帶領年輕一代回來大陸敦親睦族,讓他們了解黃氏家風家訓,不忘根本。」
  • 兩岸藍氏宗親福建上杭廬豐畲族鄉尋根
    9日正值農曆三月初三,福建省上杭縣廬豐畲族鄉「三月三」烏飯節在上杭縣廬豐畲族鄉豐濟村藍氏家廟廣場拉開帷幕。來自廣東、廣西、浙江、江西、貴州及香港、臺灣等地的藍氏宗親祭祀團、民俗文化愛好者和社會各界人士萬餘人云集畲鄉,共同感受民族文化和濃鬱獨特的畲鄉風情。 廬豐畲族鄉地處汀江左岸,是龍巖市兩個少數民族鄉之一,畲族人口近萬,多以「藍」姓為主,佔全鄉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 【尋根問祖】全國尋根問祖信息(2019.7.16)
    這就是融入血脈中的眷念,是我們的來處,尋根問祖,尋找人生的來處,血脈的源頭...尋根問祖請點擊→尋根問祖指南一、我姓陳我驕傲,我姓陳我自豪,河南省新野縣新甸鋪鎮陳家村(原來村名,爛谷陳,爛穀子陳,義門陳,上陳家,戀古陳),上陳先祖陳金公,八個兒子分八個門頭
  • 一次「尋根問祖」之旅,時光穿梭回百年前……
    天水、平涼、慶陽、隴南、定西5市擁有豐富的始祖文化,以伏羲廟、大地灣、卦臺山、禮縣大堡子山、崆峒山、周祖陵為重點的尋根訪祖主題旅遊線,輔以中醫藥訪祖、休閒養生等旅遊資源,吸引著全球華人尋根問祖、追根溯源。
  • 【尋根問祖】全國尋根問祖信息十則(2019.1.30)
    這就是融入血脈中的眷念,是我們的來處,尋根問祖,尋找人生的來處,血脈的源頭... 尋根問祖請點擊→尋根問祖指南一、我是長寧縣人,祖上從江安縣(流兵場)(大巴山)遷出,因族譜被土匪燒了,以前的無從考證。希望通過此平臺真正能達到尋根問祖弘揚陳氏文化源遠流長。我聯繫電話17301633488三、我們來自廣東,平遠,石正,遷至江西義寧州中武鄉二十八都,今江西省銅鼓縣帶溪鄉吳家洞陳家莊:於乾隆五十八年復遷中武鄉二十六都上大段山下創建祖寢:名富公堂,今江西省銅鼓縣大段鎮大段村陳家壩子裡。峰公裔十七郎公,仕信,大仰公四子日興,日旺,日華,日彩。
  • 中華謝氏文化苑大宗祠第二期初選楹聯大全
    謝氏 發布 中華謝氏文化苑大宗祠 第二期初選楹聯大全 (投票評選) 文化苑楹聯評選
  • 陳氏宗祠大觀 祠堂文化 源遠流長
    在南方的浙、閩、粵陳氏主要聚居省份,諸多鄉村都有大大小小的宗祠,如浙江溫州蒼南,一個縣有100多家宗祠,在廣東潮汕地區,一個鄉鎮就有近百家祠堂。在南方,只要有陳氏聚居地,都能看到宗祠的身影,大的村莊有大宗祠、小支祠、小家廟等;宗祠的涵蓋面十分廣泛。在南方沿海地區,很多宗祠造價數以千萬元計,在廣東還有造價達10億元的家廟,由此可見,宗祠對家族的重要性和影響力。
  • 這些小學生很難懂的宗祠文化 中聖學校的孩子們卻聽得津津有味
    中聖學校校長胡德龍向葉店宗祠授牌德育實踐基地    「祠堂這個名稱最早出現於漢代,當時祠堂均建於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禮》立祠堂之制,從此稱家廟為祠堂。當時修建祠堂有等級之限,民間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年間才『許民間皆聯宗立廟』,但後來,只有做過皇帝或封侯過的姓氏才可建『家廟』,其餘皆稱宗祠。」讓婺城區白龍橋鎮葉店村文化宣講員葉雯感到疑惑的是,這樣的講解對很多孩子來說並不好理解,但金華中聖學校的孩子卻聽得津津有味。
  • 臺灣連江縣青工總會訪問團到連江開展尋根問祖活動
    臺灣連江縣青工總會訪問團到連江開展尋根問祖活動 2014年07月29日 10:57:25  來源:人民網   8月3日,臺灣連江縣青工總會訪問團赴連江開展尋根問祖活動
  • 中江宗祠的文化觀照
    如此,則宗祠是鄉土文化的根,是家族的象徵和中心。祠堂文化寄載深厚的倫理思想。入川移民始祖和先祖,無論經濟差到什麼境況,始終要建宗立祠,而且大部分入川先祖不僅實現祖願,甚至還建設出一個灣、一條溝的族人村莊。表現出對宗祠文化的高度認可與承傳。在考察和打量宗祠建設的同時,也讓今人窺見了三百年來,舊時中國宗族家庭制度倫理化、凝固化和工具化的社會現實。
  • 尋根問祖④
    尋根問祖④   尋成都謝姓族人  我們這一支謝姓族人居住在成都市原華陽縣大墳包謝家祠,入川始祖謝子越,清康熙57年(1718)年正月二十七日離粵遷蜀。字輩:「子上元學,重君益世。芳惠直聲,冀永承繼。」
  • 南安仁宅紫雲黃氏家廟
    其次是道光辛卯科礪金中舉人,道光甲午科黃宗漢(念祖之子,宗澄之弟)與黃夢丹同登虎榜。道光乙末科(1835年),黃宗漢上京會試連捷中進士,入翰林,遷御史,官至兩廣總督、四川總督。  當黃宗漢中進士,入翰林,衣錦榮歸泉州時,首先提出了尋根謁祖之事。於是,他請家族中長老聚集共商尋根覓祖之事,並選派兩個最忠誠的家僕去執行。
  • 河南省獲嘉縣錢氏尋根問祖函
    河南省獲嘉縣錢氏尋根問祖函河南省獲嘉縣錢氏家族是明正統八年(1644年)始遷祖錢勝由江蘇省常州府無錫縣到寧山衛中所任千戶
  • 「品讀孟州」文物故事:楊氏宗祠
    柳綠桑茂福蔭遠 情重德高繼世長楊氏宗祠位於孟州市大定街道柳灣村,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面闊三間,坐北向南,現存的門樓、拜殿、大殿均保存完好。2012年公布為孟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成立了以楊長江為組長的文物保護領導小組。
  • 以花為紐帶,搭建尋根謁祖橋梁
    這是我第一次踏上漳州這塊寶地,當周芷茹老師問我是否參加漳州花博時,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至今,我仍在不可思議的回味中,難以置信我竟然尋到了根。當時腦海裡一閃而過的是,大學時有翻過祖譜上寫有祖先的地址,令我記憶猶深的是上面寫的祖籍地就在漳州。故而,當周芷茹老師問我是否要尋根時,我內心澎湃,爾後立馬聯繫在臺灣的媽媽請她幫忙找祖譜。
  • 中國客家博物館:客家人尋根問祖和文化交流的平臺
    中新社廣州12月22日電 題:中國客家博物館:客家人尋根問祖和文化交流的平臺  作者 王堅  中國博物館協會近日發布了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結果,位於「世界客都」廣東梅州的中國客家博物館被核定為國家一級博物館,成為該市唯一一家國家一級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