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氏宗祠大觀 祠堂文化 源遠流長

2020-12-16 陳姓文化

陳氏家族,源遠流長;祠堂文化,根深葉茂。悠久的中華陳氏,孕育積澱了豐厚的民族民間文化,祠堂文化作為中國獨具特色的古老文化遺存,根植於久遠的神州大地,蘊藏於深厚的華夏文明之中,並遠播於海外。滄海桑田,祠堂文化代代傳承,層層積累,成為所有陳氏家族傳統民俗文化一盞永不熄的明燈。

宗祠因供奉祖先,祭祀祖先,形成宗族內部強大的凝聚力。宗祠不僅融合了血緣、親緣的醇厚甘泉,還濃縮了建築、繪畫、雕刻等空間藝術在民俗文化中獨特的審美取向,多層面折射出瑰麗的民俗風情、民間信仰、宗族觀念,其雋永的文化魅力是不可替代的。

宗祠是維繫海內外宗親血緣關係的重要載體,也是子孫後代了解家族移民史、繁衍史、發展史的一個重要平臺,宗祠屹立,可以起到很好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陳氏祠堂大觀》徵集了全球5000多家大小宗祠,採編出版了380多家具有代表性的各類宗祠。因其蘊含著精美的建築和厚重的人文,具備這些因素的宗祠,基本上被各級政府列為文保單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和藝術性。其中還包括部分滿堂書香名人的紀念祠、名人故居、區域性較強的古民居、歷史文化名村的古建築、與陳氏家族息息相關的廟宇等素材的挖掘與展現,林林總總,蔚為大觀。

在中國南方,鄉村最精美的建築是宗祠;在高樓林立的城市,如能見到一座宗祠,其古樸的建築風格耀人眼帘。在南方的浙、閩、粵陳氏主要聚居省份,諸多鄉村都有大大小小的宗祠,如浙江溫州蒼南,一個縣有100多家宗祠,在廣東潮汕地區,一個鄉鎮就有近百家祠堂。在南方,只要有陳氏聚居地,都能看到宗祠的身影,大的村莊有大宗祠、小支祠、小家廟等;宗祠的涵蓋面十分廣泛。在南方沿海地區,很多宗祠造價數以千萬元計,在廣東還有造價達10億元的家廟,由此可見,宗祠對家族的重要性和影響力。從本次徵集的稿件看,不乏精品、國粹,其中諸多宗祠還是國寶級的歷史建築。

這次徵稿,得到全世界陳氏宗親的大力支持,不僅編入國內名祠,還涉及海外特別是東南亞等國的部分祠堂。大家積極的參與,讓編者深感欣慰的同時,也深感壓力之大。今所編纂出版的陳氏宗祠,因限於篇幅及其他因素,只是很少的一部分,要全面、系統地進行編纂,是一件任重而道遠之事。

最後,感謝各地宗親組織、有關研究機構及事業有成的宗親鼎力相助,感謝編委會全體同仁共同努力付出。鑑於編者水平限制,差錯在所難免,誠望專家學者指正。

目錄

河南卷

1/祖地淮陽

7/開宗太始祖陳胡公

9/陳胡公陵園

13/淮陽始祖陵功德碑

17/淮陽始祖陵大殿匾額

18/陳楚故城與古遺址

19/淮陽縣陳氏

22/公祭是得姓始祖陳胡公

24/陳胡公子孫知多少

26/潁川始祖陳寔公

31/永城市太丘城

34/長葛古太丘祠

36/許昌西湖

37/許昌德星亭

38/「潁川三長」對後代的影響

41/原陽縣陽阿中陳平祠

42/固始縣陳將軍祠

44/宜陽縣陳氏宗祠

45/商丘賈寨保安陳氏宗祠

46/新密市陳氏宗祠

47/溫縣太極拳祖祠

48/商丘市陳氏家祠

50/新鄭崇孝寺與陳氏宗祠

51/偃師緱氏陳河玄奘故裡

浙江卷

53/長興縣下若裡陳武帝故居

56/諸暨市陳家村陳氏祠堂

58/嵊州市三石陳氏宗祠

59/嵊州市浦橋陳氏家廟

60/杭州市浦陽東陳祠堂

61/臨安市山下陳家祠堂

62/海寧市陳氏宗祠

67/寧波市橫涇陳氏宗祠

68/寧海縣龍宮陳氏宗祠

69/慈谿市撐起陳氏宗祠

70/寧波市鄞州走馬塘陳氏宗祠

73/三門縣東屏陳氏宗祠

75/天台縣皇都陳氏宗祠

77/天台縣妙山陳氏宗祠

79/仙居縣皤灘陳氏祠堂

80/溫嶺市橋下雲浦陳氏宗祠

81/樂清市南郭陳氏宗祠

83/永嘉縣芙蓉陳氏祠堂

86/瑞安市西河昭文公大宗祠

89/瑞安市塘川陳氏宗祠

90/平陽縣鳳凰山陳氏總祠

91/平陽縣蕭江楊梅莊陳氏宗祠

92/平陽縣順溪陳氏宗祠

94/平陽縣雁山陳氏宗祠

96/蒼南縣坊下陳氏宗祠

97/蒼南縣陳家堡陳氏宗祠

99/蒼南縣仙居陳氏宗祠

100/蒼南縣繁枝陳氏宗祠

101/遂昌縣陳家大屋

102/永康市下柏石陳大宗祠

103/太康市大陳陳氏宗祠

104/磐安縣山宅陳氏宗祠

105/浦江縣清墉陳氏宗祠

106/義烏市黃山陳氏宗祠

109/武義縣北郊後陳氏祠堂

110/蘭谿市芝堰陳氏宗祠

112/衢州萬川陳氏宗祠

福建卷

113/福州市螺州陳氏宗祠

116/福州市郎官巷陳氏宗祠

117/福州市城門臚峰陳氏祠堂

118/福州市古靈陳氏祠堂

119/福州市琅岐衙前陳氏宗祠

121/福州市臺嶼陳氏宗祠

123/福州市敕建水部尚書廟

124/閩侯縣南港江山陳氏支祠

126/閩侯縣榮繡陳氏祠堂

127/長樂陳氏祠堂

130/長樂營前營田陳氏宗祠

168/連江縣陳氏總祠

134/福清市陳氏祠堂簡述

137/閩清縣陳祥道陳暘紀念堂

139/羅源縣陳氏宗祠太尉宮

141/永泰縣陳氏宗祠

142/平潭陳氏宗祠

144/莆田市玉湖陳氏祖祠

147/莆田市浮山派陳氏祖祠

149/莆田涵江陳應功紀念館

150/仙遊縣陳氏大宗祠

154/仙遊縣楓亭南崗陳氏宗祠

155/仙遊縣城關飛錢陳氏祖祠

156/仙遊縣榜頭仙水陳氏宗祠

157/晉江市深滬陳氏宗祠

158/晉江市安海後庫陳氏家廟

161/晉江市永和古厝陳氏宗祠

162/石獅市永寧霞澤陳氏宗祠

163/石獅市永寧陳氏宗祠

164/南安市豐洲陳氏宗祠

166/南安市梅溪陳氏宗祠

167/南安市蓮塘陳氏宗祠

168/惠安縣侯卿祠堂與方伯第

170/惠安縣崇武前垵陳氏宗祠

171/泉州臺商投資區增安陳氏宗祠

172/安溪縣龍涓莊山陳氏大宗祠

173/安溪縣鳳城虞都陳氏祖祠

174/永春縣小岵南山陳氏宗祠

177/金門縣陳氏大宗祠

179/泉州市泉港玉湖陳氏宗祠

181/德化縣赤水李山錦屏堂

182/德化縣龍潯丁墘豹尾堂

183/廈門市同安南院太傅祠

185/廈門市翔安侯亭陳氏祖祠

186/廈門市湖裡上柱國陳僖祠堂

188/廈門市集美陳氏大宗祠

190/雲霄縣陳岱浮光堂

192/漳州市南山寺與太傅祠

194/龍海市俊美大宗祖祠

196/龍海市東園埭美陳氏宗祠

198/漳浦縣惠威廟

200/漳州市進賢大宗祠視衡堂

201/長泰縣甘寨瞻依堂

202/龍巖市蘇邦陳氏宗祠

203/長汀縣陳氏大宗祠

204/上杭縣舊縣敦本堂

205/武平縣玉京公祠

206/漳平市和平太常戶克昌堂

207/漳平市永福陳氏大宗祠種玉堂

209/連城縣隔川陳氏宗祠

210/永定縣上洋陳氏大宗祠

211/永定縣古洋陳氏祠堂裕昌堂

212/永安市貢川陳氏大宗祠

215/三明市忠山尚書第

216/明溪縣柏亨探花祠

217/明溪縣洋坊陳氏祖祠

218/清流縣餘朋東坑陳氏祠堂

219/沙縣琅口大水灣陳氏宗祠

220/沙縣陳了齋祠堂

221/寧化縣客家公祠

222/大田縣陳氏宗祠概述

224/尤溪縣蓋竹茂荊堡

225/尤溪新陽大坋崇福堂

226/南平市延平湖峰陳氏宗祠

227/順昌縣東郊東興堂

228/政和縣石門陳氏宗祠

229/松谿縣湛盧山陳戩祠

230/寧德市東山柳州祠

231/寧德市樟灣陳氏宗祠

232/壽寧縣宗伯家廟

233/福安市獅子頭陳氏宗祠

234/福安市上杭陳氏宗祠

336/福安市廉村陳氏宗祠

237/柘榮縣陳氏宗祠

238/福鼎市太姥山陳氏宗祠

239/屏南縣古廈陳氏宗祠

240/霞浦縣陳氏宗祠

241/周寧縣陳氏宗祠

242/古田縣官蘇陳氏宗祠

臺灣卷

243/臺北市陳氏宗祠德星堂

246/北投市陳氏宗祠時英堂

247/宜蘭縣陳氏宗祠鑑湖堂

248/南投縣陳氏宗祠西水祠

249/臺南陳氏宗祠德聚堂

251/高雄市開漳聖王廟

252/漳化市永靖繩武堂

253/澎湖縣西嶼陳氏宗祠

香港卷

254/香港新界打鼓嶺坪洋陳氏宗祠

255/香港青山灣陳氏宗祠

256/香港三棟屋陳氏家祠

廣東卷

257/廣州市陳家祠(陳氏書院)

263/廣州市均禾長湴陳氏宗祠

264/廣州市官洲島陳氏宗祠

265/廣州市陳大夫宗祠

266/廣州市番禺石樓陳氏宗祠

268/廣州市番禺大嶺柳源堂

270/揭陽市舊寨陳氏家廟

271/潮安縣古巷象埔寨陳氏宗祠

273/潮安縣彩塘叢熙公祠

276/潮安縣鰲頭陳氏家廟

278/潮州市巷下陳氏大宗祠

279/饒平縣長彬陳氏宗祠

280/汕頭市潮陽陳氏祖祠

281/汕頭市潮陽柳崗陳氏宗祠

282/汕頭市朝陽榮德家園維譽公祠

284/汕頭市潮南區兩英金甌世德堂

285/汕頭市葛陳陳氏祖祠尊親堂

286/汕頭市潮陽棉北陳氏家廟

288/汕頭市澄海下陳陳氏宗祠

290/汕頭市鮀浦陳氏家廟

292/汕頭市潮陽西臚陳氏家祠

294/汕頭市澄海建陽陳氏宗祠

296/揭陽市古溪陳氏家廟

297/揭陽市福崗陳氏宗祠

298/普寧市安仁陳氏宗祠

300/普寧市大長隴陳氏家廟

303/普寧市光南陳氏宗祠

304/普寧市交丙壇陳氏祖祠

305/普寧市新壇村陳氏宗祠

306/惠來縣葵潭陳氏大宗祠

307/惠來縣岐石陳氏大宗祠

308/海豐縣東笏陳氏星聚堂

309/陸豐縣水乾追報堂陳氏宗祠

310/博羅縣陳百萬宗祠

311/惠東縣田坑大夫宗祠

313/惠東縣範和陳氏祖祠

315/深圳市寶安沙井陳氏祠堂

317/深圳市南山陳氏宗祠

318/深圳市沙井陳氏宗祠

319/東莞市大朗陳氏宗祠

320/東莞市塘角陳氏宗祠

321/東莞市麻湧漳澎彥約陳公祠

322/珠海市香洲梅溪陳氏大宗祠

323/中山市南朗茶東陳氏宗祠

325/佛山市順德察院陳公祠

326/佛山市順德沙窖陳氏大宗祠

328/佛山市南海官窯七甫陳氏宗祠

329/佛山市南海仙崗陳氏宗祠

330/佛山市禪城隆慶陳氏宗祠

331/江門市郊陳白沙祠

333/江門市外海陳氏五公祠

335/臺山市衝泮謨翁陳大祠

336/臺山市臺城沙崗湖陳氏宗祠

338/開平縣高要陳氏家廟

338/臺山市陳公祠(浮月洋樓)

339/陽西縣藍田陳氏宗祠

340/化州市楊梅陳氏大宗祠

341/茂名市袂花大路椰子陳氏宗祠

342/湛江市陳清端公祠

343/湛江市南三島田頭陳氏小宗

344/湛江市乾塘陳氏大祠堂

346/湛江市雷州雷祖祠

349/雷州市仙夢大陳陳氏宗祠

350/雷州市北仔陳氏宗祠

351/遂溪縣河頭雙村陳氏祠堂

352/遂溪縣溫良官湖陳氏祖祠

353/雲浮市雲安桔坡陳氏宗祠

354/雲浮市雲安龍崖陳公祠

355/羅定市圍底古模剌史祠

356/肇慶市德慶古蓬陳氏家廟

358/懷集縣冷坑雙甘寧豐祠

359/懷集縣陳家祠潁川文化廣場

360/連州市西岸衝口陳氏宗祠

361/英德縣黃花陽滿陳公祠

362/南雄市珠璣巷陳氏大宗祠

364/翁源縣龍田陳氏宗祠

365/韶關市曲江塘扶太邱堂

366/始興縣千家營陳氏宗祠

367/樂昌市樓下陳氏宗祠

368/仁化縣上竹田陳氏宗祠

369/新豐縣芳順陳公祠

370/河源市和平林寨潁川舊家

372/和平縣洗馬潭宗祠民居

373/紫金縣陳氏宗祠

374/豐順縣陳氏祝峰公祠

375/豐順縣新湖村下壩陳氏宗祠

376/豐順縣留隍埔頭陳氏宗祠

378/興寧市石馬敦善圍

379/大埔縣三河壩陳氏宗祠

380/五華縣陳氏宗祠

382/五華縣聯西陳家祠

383/蕉嶺縣陳氏祖祠集錦

海南卷

385/海南陳氏大宗祠

386/文昌市陳氏大宗祠

390/海口市蒼原陳氏宗祠

392/臨高縣居留陳氏祖祠

393/萬寧市後塘陳齊公宗祠

394/瓊海市陳氏萬鎰宗祠

395/萬寧市陳氏大宗祠

396/瓊海市文坡陳氏祠堂

397/三亞市崖城保平陳氏宗祠

399/樂東縣黃流陳氏宗祠

廣西卷

401/梧州市鄉賢祠

402/北流市陳氏大宗祠

405/岑溪市潁川文化中心陳氏宗祠

407/玉林市南門陳氏宗祠

408/陳胡公賀州紀念祠

409/桂林臨桂橫山陳氏宗祠

412/廉州(合浦)太邱祠

414/南寧市陳東村陳氏宗祠

415/玉林市陳氏五屬大宗祠

416/武宣縣三裡臺太史第

417/恭城縣樂灣陳氏宗祠

418/賓陽縣陳氏宗祠

雲南卷

419/石屏縣鄭營陳氏宗祠

422/會澤縣白霧村陳氏家祠

貴州卷

424/遵義市尚嵇陳公祠

426/仁懷市百家寨陳氏宗祠

427/平壩縣白雲陳氏宗祠

429/惠水縣陳氏宗祠

430/仁懷市陳萬裡宗祠

432/錦屏縣隆裡陳氏宗祠

434/正安縣中觀陳氏墓祠

436/興義市清水河陳氏宗祠

江西卷

437/德安縣車橋義門陳氏大宗祠

441/上饒縣青山陳氏宗祠

442/黎川縣鍾賢陳氏宗祠

444/進賢縣羅源陳家村陳氏宗祠

446/進賢縣架橋陳家村祠堂

448/石城縣屏山陳坊陳氏宗祠

449/九江市江州義門陳始祖伯宣公祠

450/弋陽縣陳氏宗祠榮錦堂

452/興國縣竹壩陳氏宗祠

453/九江市紙紡橋陳氏宗祠

454/樂安縣羅陂陳氏大宗祠

455/南昌市新建馬洲陳氏宗祠

456/高安市上寨陳氏宗祠

458/崇仁縣浯漳陳氏宗祠

460/瑞金市丁陂陳氏宗祠

462/安遠縣版石嶺東陳氏大宗祠

湖南卷

463/鳳凰縣陳家祠

466/鳳凰縣古城陳寶箴世家

468/茶陵縣墨莊陳氏宗祠

469/新化縣鵝塘伯萬公總祠

472/長沙市戥子橋陳氏宗祠

473/隆回縣洞下村文成公派祠堂

474/新田縣蘭溪陳氏宗祠

476/炎陵縣青石岡陳氏宗祠

四川卷

477/成都市溫江天鵝陳氏宗祠

479/成都市城廂鎮陳氏宗祠

481/閬中市狀元府邸

482/閬中市東山陳氏狀元洞

483/南充市陳壽萬卷樓

484/南充縣宰相陳以勤故裡

485/南部縣大橋鎮三陳祠

486/樂至縣陳氏宗祠

487/安嶽縣石羊陳氏宗祠

488/邛崍市臥龍陳氏祠堂

490/巴中市銅鈴灌陳氏祠堂

491/綿陽市涪城雙井陳氏祠堂

492/鹽亭縣水集口陳氏祠堂

493/自貢市仙市陳氏家祠

494/三臺縣柳林壩陳氏祠堂

重慶卷

496/重慶市彭水縣陳氏總兵支祠

497/重慶市石龍門莊園祠堂

上海卷

499/松江華亭陳子龍祠堂

500/青浦章練塘陳徐祠堂

501/松江西塔弄底陳公祠

江蘇卷

502/東海縣陳氏三元堂

503/宿遷市陳家祠堂

504/鹽城市阜寧陳氏宗祠

506/鹽都市同興賚陳氏祠堂

508/如皋市西鄉陳氏宗祠

510/蘇州市吳江同裡陳氏家祠

511/鹽城市伍佑陳氏宗祠

512/高淳縣陳氏聚星樓

513/高淳縣陳氏宗祠

515/溧陽市諸裡陳氏宗祠

516/高郵市龍虯陳瑄紀念祠

517/丹陽市祁欽六都陳氏宗祠

518/鎮江市丹徒豐城陳氏宗祠

安徽卷

519/涇縣雲嶺陳氏宗祠

522/亳州市陳摶廟

524/祁門縣坑口陳氏宗祠

526/祁門縣桃源陳氏宗祠

529/無為縣三星堂

530/績溪縣蜀馬陳氏宗祠

531/樅陽縣儀山陳氏宗祠

531/宿松縣陳漢鄉鄧陳氏宗祠

532/定遠縣古城陳氏祠堂

533/安慶市皖西南陳氏宗祠

534/望江縣涼泉陳衝陳氏宗祠

535/廣德縣半山陳村陳氏宗祠

536/壽縣陳家老圩陳氏宗祠

538/青陽縣池州所村陳氏宗祠

540/休寧縣陳村陳氏宗祠

湖北卷

541/通山縣九宮山

543/仙桃市沔城鎮陳友諒故居

545/廣水市高崗陳氏支系祠堂

547/陽新縣白沙陳氏祠堂

548/廣水市長辛店義門陳氏宗祠

550/崇陽縣洪橋義門宗祠

551/浠水縣義門望江莊宗祠

552/孝感市毛陳鎮西灣陳氏宗祠

553/武漢市江夏東源莊祠堂

554/漢川市燕子灣陳氏宗祠

556/應城市蒲陽(陳塔)陳氏支祠

557/漢川市馬鞍養魚鋪陳氏宗祠

558/武漢市新洲義門陳謝浦莊陳氏宗祠

559/大冶市羅橋九陳莊祖祠(分支祠)

560/大冶市五星陳大謨莊祖祠

561/大冶市新樓陳紹堂灣祖堂

562/大冶市陳玉龍灣陳氏祠堂

563/大悟縣永正堂陳氏宗祠

564/浠水縣陳廟河回歸莊陳氏祠堂

山東卷

565/蓬萊市大忠祠

567/登州陳家牌坊

568/莒縣(城陽)陳氏宗祠

569/昌邑市陳氏家廟

570/濰縣陳氏家廟

572/昌樂縣陳家祠

573/陽穀縣陳家舊宅

山西卷

574/晉城市午亭山陳氏宗祠

577/洪洞大槐樹移民紀念館

579/高平市唐安陳氏祠堂

580/武鄉縣泉之上陳氏祠堂

河北卷

581/文安縣陳氏家祠

582/邯鄲市陳氏祠堂

583/衡水市冀州田陳氏祠堂

584/獻縣樂壽陳簡肅公祠

586/安新縣同口陳氏宗祠

陝西卷

587/安康市漢濱區廟村陳氏宗祠

甘肅卷

588/景泰陳氏宗祠

遼寧卷

589/營口蓋州陳家大院

590/闖關東及移民東三省陳氏

海外卷

591/韓國陳氏家祠

593/印尼雅加達潁川堂

594/新加坡陳氏宗祠

596/馬來西亞吉隆坡隆雪陳氏書院

598/馬來西亞檳城潁川堂陳公司

600/越南定邊省陳氏祠堂

602/旅暹海南陳家社

603/越南老街聖陳祠

606/泰國陳氏宗祠思遠堂

607/泰國榕江陳氏大宗祠

650/後記

(陳美光)

相關焦點

  • 《破冰行動》中的塔寨祠堂,實為中山陳氏宗祠,比廣州陳家祠還悠久
    在明中期始建陳氏大宗祠。後來到了清順治九年(1652年),當時有海盜進村搶掠,明朝所建的大宗祠被燒毀。直至康熙七年(1668年)當地生活的陳氏村民才又籌全重建了陳氏宗祠,之後陸續在其側先後建成貢三陳公祠、淨溪陳公祠、筠溪陳公祠等宗祠。經雍正、乾隆、嘉慶年多次修建,現為道光年間修復後的祠院。保留著明末清初的建築藝術。
  • 臺灣臺北陳氏大宗祠——德星堂
    做有價值的陳氏文化傳播者 陳氏在線與您一路同行 臺北陳氏大宗祠陳德星堂位於臺北市建成區寧夏路廿七號。始建於清鹹豐十年(公元一八六年)。
  • 北流獨竹陳氏大宗祠
    陳氏源於宛丘,望於固始、盛於潁川,遍及全球。赫赫三千載名門,宛丘胡公明德千古傳。泱泱五大洲駿業,北邑後裔守業萬年長。天下陳姓是一家,骨肉相守,風雨同舟。歲月崢嶸,福臨銅州。雖為中國傳統家族精神和儒家文化紐帶,祠堂在北方地區幾乎消失殆盡,僅留存於南方。
  • 廣東五華陳氏宗祠別致的風水景觀
    ,我與廣州楊公風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曾中貴、珠海風水名師姚成林、著名興寧羅家通書傳承人羅錦炎等人來到梅州五華縣棉洋鎮。我們先考察了陳氏宗祠。陳氏宗祠之所以引起我們的深厚興趣,一是陳氏宗族遍布全縣16個鎮,據2011年8月統計,全縣有21個支系,12萬8千多人,佔全縣總人口9.7%。二是陳氏宗祠所處的位置有風水的講究。它處於一封閉長形小盆地中,所倚之龍脈就是棉洋最有名的天柱山。天柱山是棉洋的象徵;是五華縣的名山,主峰海拔590多米,巍峨險峻。
  • 南安市洪梅鎮梅溪陳氏大祠堂
    南安市洪梅鎮梅溪陳氏大祠堂 梅溪陳氏大祠堂據譜載:明未陳應堂傾囊重建大祠堂,祠宇經歷續建,規模宏大。
  • 惠州利用宗祠開展文化民俗活動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宗祠是一個神聖的地方,是祭祀祖先的場所,擔負著紅白喜事等重要儀式。連日來,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如今,惠州祠堂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和內涵,不少祠堂搖身一變成為了公益廣告創作基地、文體中心、旅遊景點,祠堂這一傳統的文化標誌在惠州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 永春陳氏宗祠楹聯選
    永春陳氏宗祠楹聯選2008-09-05 08:42     來源:閩臺宗祠網     編輯:賀晨曦永春仙夾林柄陳氏宗祠永春小岵南山陳氏宗祠舜帝傳芳,巨族世裔興海宇;潁川衍派,小岵宗枝遍神州 永春桃城榜頭陳氏宗祠由固始而踞桃源,枝榮葉茂,孝孫有慶;
  • 史上最全陳氏家譜,陳氏轉起!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義門陳氏家族」,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和世界各地陳氏宗親交流。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陳氏文化,共建家族新文明!  ——佚名撰陳姓宗祠通用聯  採用清代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陳元龍自題聯。  〖陳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振興中華,蘇城世澤;  源遠流長,四勿家聲。  ——佚名撰陳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陳氏宗祠新編「四勿堂」堂聯。
  • 陳氏家譜大全 我姓陳,這是我陳氏家譜
    天地一陳、陳氏一家親、陳氏自家的平臺、傳承先祖精神、讓我們攜手同行,弘揚陳氏文化,傳播王氏正能量,打造陳氏宗親交流平臺,團結髮展陳氏文化、英才輩出、經邦濟世、共鑄輝煌,  陳氏宗族人公眾平臺,陳氏自家人的公眾平臺,歡迎長按二微碼識別關注
  • 全國陳氏楹聯大全
    ——佚名撰陳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福建省平和縣磐石鄉陳氏宗祠聯。九重天上旌書貴;千古人間義字香。——唐僖宗·李儇賜江蘇江州義門陳氏聯〖陳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振興中華,蘇城世澤;源遠流長,四勿家聲。——佚名撰陳姓宗祠通用聯此聯為陳氏宗祠新編「四勿堂」堂聯。
  • 南安洪梅村陳氏祠堂祭祖 沿襲數百年傳統(圖)
    陳氏宗親在祠堂內燒香、跪拜  鳴大炮、奏大樂、三上香、進擂酒、讀祭文、眾叩首……陳氏祠堂尋根溯源,祭祖禮數講究,禮制既古老又現代,沿襲了數百年的祭祖傳統,充分顯示出民間祭祀的傳統文化習俗。2月22日上午8時,祭祖儀式還沒開始,陳氏祠堂便摩肩接踵,各地宗親趕來燒香、敬獻果品、行三鞠躬禮,「有很多來自港澳的陳氏宗親,今天菲律賓的有來,馬來西亞的前天就過來了」,梅溪陳氏祠堂理事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陳法儀說道。閩南網記者看到,祭拜現場鑼鼓喧天,鞭炮不絕於耳,豐富的祭品供滿祠堂內外的祭桌。
  • 【禮義廉恥 忠信孝悌】南京陳氏來福建紮根500年的歷史記憶!
    凝聚天下陳氏力量我們家族祖居南京,明朝初年遷到這裡,到現在已經有500多年了,這中間有一段陳氏先祖清廉為官的故事。」49歲的陳朝軍是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者,日前,他向記者說起了「南京陳氏宗祠」的故事。南京陳氏宗祠坐落在福州鼓山鎮的一個鄉村裡,建於明朝,因年久失修倒塌,現在保留下來的這座祠堂建於清朝雍正年間。祠堂牆上寫著兩米多高的大字:「禮義廉恥忠信孝悌」,壁畫上是二十四孝的故事。
  • 廣東省十大祠堂,喜歡這樣有底蘊的古建築
    2、陳家祠 AAAA陳家祠堂坐落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七路。陳家祠堂又稱「陳氏書院」,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光緒二十年(1894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廣東省七十二縣的陳姓聯合建造的,是廣東省著名的宗祠建築。陳家祠堂的建築結構可分為三軸、三進,建築面積達8000平方米。
  • 海南省澄邁縣加樂鎮陳氏合族宗祠簡介
    陳氏天下一家親 澄邁縣加樂鎮陳氏合族宗祠,始建於1928年,1984年第一次重建,2017年第二次重建,位於海南省澄邁縣南邊,屯昌縣北邊,定安縣西邊的三 地帶——加樂德潤中下村的北面,加樂中心小學西側,坐向:艮山兼寅(從東北向西南),東至老師宿舍樓,南至居民住房,西至德潤村路,北至中心學校圍牆
  • 祭祖習俗(鳳陽宗祠祭典)
    鳳陽宗祠祭典是羅定市素龍街道鳳陽村陳氏家族祭祀祖先的傳統民俗活動。據族譜記載,鳳陽陳氏始祖陳賓於明嘉慶年間遷居此地,後陳賓後人九世孫陳聖述,發動陳氏族人捐款建造鳳陽村陳氏宗祠,按捐款數目設立各祖宗神位。
  • 中國人為什麼要建宗祠
    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傳家風丨揚正氣丨鑄族魂丨促發展 把「宗廟」建造居於「居室」之前,宗廟「致敬」與「孝行」聯繫起來,足見古人對宗祠的重視。 在每個家族中,往往都有一個場所來供奉已去世的祖先的神主牌位。 所以,舊時的每個家族都會有本家族的祠堂,並給它取一個名號,這個名號就叫「堂號」,目的是讓子孫們每提起自家堂號就知道本族的來源,紀念祖先功德。
  • 福建陳氏了不起!99個福建陳氏之最!
    5、福建陳氏代數相見最多的家族——閩侯南港芹洲陳氏,共13代同堂。祠堂6、福建陳氏最早建造的祠堂——羅源曹灣陳氏宗祠,始建於五代梁開平三年(909)。7、福建陳氏最神奇的祠堂——漳浦舊鎮石柄石室宗祠,為天然石亭,天下無雙。8、福建陳氏最經典的祠堂楹聯——莆田玉湖祠堂的「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
  • 泉州臺商投資區祠堂藏地洞 原是500年養鴨寮(圖)
    閩南網1月16日訊 在泉州臺商投資區張坂鎮後見村,陳氏宗祠的紅磚厝裡,藏著一個至少500年的養鴨寮。昨天,海都記者隨著陳氏後人陳興元的腳步,見識了這個養鴨場。讓人驚異的是,陳氏祠堂是明朝建的,而養鴨寮在建祠堂時就有了。祠堂多次修葺、翻修,但陳氏後人仍保留著這個古老的鴨寮。
  • 祠堂裡的蔡襄文化
    如今,這座古樸的宗祠被賦予新作用,變身內容豐富的蔡襄文化館。捐資修宗祠的是村裡的一批老人,他們說,祠堂不僅是祭祖的場所,還應該發揮傳家風的作用。站在東蔡祖祠前,記者看到,裝飾一新的祠堂是莆田傳統的祠宇建築結構。東蔡祖祠是全村的祠堂,至今保留著許多古物。帶領記者參觀的老人們介紹祠堂的來歷。
  • 廣州兩個800年陳氏古村,舞獅換《拜帖》結為好兄弟!
    弘揚陳氏優秀文化傳播正能量 廣州日報記者莫偉濃 通訊員陳秋明 攝 兩個800年陳氏古村結為好兄弟 文/廣州日報記者譚秋明 通訊員陳秋明 7月5日上午(陳氏在線註:2015年7月5日),番禺石樓村陳氏宗祠(善世堂)醒獅隊在鼓樂喧天中來到蘿崗九龍鎮蓮塘村,兩個800年古村,締結友好鄉村,兩座古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