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義廉恥 忠信孝悌】南京陳氏來福建紮根500年的歷史記憶!

2021-02-19 陳氏在線


揚正氣  傳家風 鑄族魂

團結中華陳氏宗親  凝聚天下陳氏力量

祠堂裡寫著禮義廉恥忠信孝悌八個大字

「我們家族姓陳,但與福州其他陳姓都不是一家。我們家族祖居南京,明朝初年遷到這裡,到現在已經有500多年了,這中間有一段陳氏先祖清廉為官的故事。」49歲的陳朝軍是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者,日前,他向記者說起了「南京陳氏宗祠」的故事。

南京陳氏宗祠坐落在福州鼓山鎮的一個鄉村裡,建於明朝,因年久失修倒塌,現在保留下來的這座祠堂建於清朝雍正年間。祠堂牆上寫著兩米多高的大字:「禮義廉恥忠信孝悌」,壁畫上是二十四孝的故事。

陳朝軍說,陳氏先祖是一位忠良之臣,相傳明朝初年時他從南京到福州做官,卸任時沒有足夠的盤纏回鄉,於是,陳氏先祖就在福州定居下來。由於家貧,陳氏子孫一直都以務農為生。

陳氏家族一直提倡子孫讀書,祠堂門前還有個「惜字爐」,上面寫著「敬先賢先聖焚一紙一功」。古人認為,字是上古聖人所造,不能隨意丟棄毀壞,所以古時常有人身背貼有「敬惜字紙」的紙簍,在大街小巷撿寫著字的紙,然後集中到「惜字爐」進行焚燒。紙灰則收入錦囊,撒入江河,以示對文化的尊重。

78歲的陳聖華老伯從小就住在祠堂附近的老屋裡。他說,祠堂曾供奉著一尊佛像,這背後有著一段神秘的傳奇。清朝道光年間福州發大水,水一直漫到了祠堂門口。這時,一尊木雕佛像漂到祠堂門口,被推出去後又漂了進來,於是村民就開始供奉這尊「醫官文佛」,覺得這位菩薩可以祛病消災。直到近幾十年,佛像才被移到祠堂對面供奉。陳依伯說,祠堂對他而言是很重要的,這裡有陳氏族人立身做人的第一課,「是我們情感的根」。

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曾子:孝悌忠信傳家遠,修齊治平德業興
    在曾廟的門樓牌坊上,懸掛著這樣一副楹聯「孝悌忠信傳家遠,修齊治平德業興」,這副楹聯,突出強調了曾子崇尚的忠信、修身齊家、孝悌等思想,是曾氏家風的集中體現,受這一家風的薰陶,曾氏子弟多崇尚自省修身,多秉承孝悌之道,在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中書寫了精彩篇章。
  • 孝悌忠信 禮義廉恥
    但以今之論,概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之稱,最能闡釋傳統道德操守的真切涵蘊,最可透視傳統道德觀念家國同構的實踐理性特質。孝悌忠信,層層遞進,其要害在忠孝之道,屬於道德自覺的內化於心層面。孝,意即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祖先,乃為縱向而論。悌,亦作弟,意指兄弟和睦,屬橫向而言。「孝悌」二字,常常作為傳統倫理規範之基石,一體使用。
  • 福建陳氏了不起!99個福建陳氏之最!
    全書共3600餘卷,分曆象、方輿、明倫、博物、理學、經濟等6篇,另有目錄40卷,32志,6109部,是中國歷史上採集最博、收羅最廣的一部類書。54、福建陳氏最著名的中醫——長樂陳修園,號稱清代四大名中醫。
  • 陳氏家譜,各地陳氏族譜大全
    該陳氏家譜展示了陳姓家族繁衍生息的88代的主線歷程,我們還會發現其中很多的歷史名人赫然在列。同時免費起名網還為大家整體了陳姓的來源 ,陳姓起名等相關文章內容。陳姓家譜介紹陳姓族譜等級觀念森嚴。對於那些曾任高官顯宦,封妻蔭子,榮宗耀祖者,往往大書特書,惟恐不詳盡,而對一般的陳姓子弟,僅寫上姓名,沒有其他介紹。
  • 教育孩子應該把孝悌,忠信,禮儀,廉恥作為第一功課
    教育孩子應該把孝悌,忠信,禮儀,廉恥作為第一功課。
  • 「忠信篤敬」-光明日報-光明網
    暨南大學成立於清光緒三十二年(即1906年),大臣端方創立高校、收取僑生的上書被清政府批准。從此,暨南大學作為中國華僑教育事業的搖籃,成為傳播中華文明、維繫海內外炎黃子孫的一條文化橋梁。百年來,暨南大學幾經坎坷,幾度遷址,始終沒有捨棄「暨南」之名:由南京而上海,由上海而福建,直至定於廣州,「暨南」作為一種信念和理想,被不同時代的暨南人傳承著。
  • 安溪陳氏族譜源流
    《魏書·斷氏志》載,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遷都洛陽後,將隨遷的代北鮮卑族三字姓侯莫東氏改為單姓陳氏。  戰國時,陳軫任楚相,封潁川侯,成為潁川陳姓開派祖,由此陳氏郡望出於河南潁川。東漢時任太邱長的陳實為潁川陳氏十世祖,福建陳姓絕大部分都是潁川流派。  陳姓在當今按人口多少排序的中華姓氏中為第5大姓,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4.35%。
  • 陳氏起源
    王莽封本姓為姚的姚氏族人田豐為代眭侯,后豐子田恢為避王莽之亂,過江徙居吳郡,又改為媯姓,其五代孫媯敷,又改回為姚氏。從姚姓發展到媯姓,再到媯陳胡公滿傳至10世孫陳完,陳國內亂,陳厲公的兒子陳完怕株連自己,出奔到齊國,以故國為氏,稱陳氏,後改為田氏。到十代孫田和時,廢齊康公而自立為齊太公,並受到周王朝和諸侯列國的承認。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田代齊姜」。 公元前221年,齊王建時,齊國為秦所滅。
  • 諸滿:千年孝悌裡真卿祖居地
    紮根琅琊孝悌傳  既然村名為"諸滿",為何村北牌樓上寫著"孝悌裡",且面西而立?這還要追溯到"老顏家"在曲阜的根脈。據諸滿村史研究者莊紀光介紹,春秋時,顏氏為魯國望族,顏氏一世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戰國至東漢末700多年間,顏氏後裔人丁並不興旺,自顏回至22代均為單傳。  到23代有子顏斐、顏盛。顏斐生二子,但都無後。
  • 寫給農民企業家的05封信:子時的對話,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全齊了!
    夜深了,但是大門還是被叩開,這個時候還不能夠睡覺,倒也不奇怪,因為這些年來,熬更守夜的事情也見多了。只不過老師教導我們還是睡好子時的覺,讓肝臟休息排排毒。下一秒更精彩,破例也是在所難免,教條不得!現在是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新時代,所以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個體都有責任和義務來參與這件事情。我們做農業的,做生態的,做關注人民健康的產業,更是有著千絲萬縷的干係了。心靜的等待看著老張正襟危坐的樣子,還是一如既往的謙卑、聆聽。
  • 陳寅恪家史:客家驕子──義寧陳氏之源
    「懷遠」這一名稱的由來,包含著一部修水客家人奮爭與融合的歷史,而義寧陳氏的一段段往事也同這個特殊的名稱有著莫大的關聯。明末清初,寧州(今修水、銅鼓)連年兵燹。直至康熙初年,州城一帶仍然戰亂不息。加上水旱侵襲,死喪眾多,背井離鄉者不計其數,境內東南部安、崇、奉、武四鄉人口驟減。僅康熙十四年(1675)一年,全州就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田土山塘被拋荒,一萬餘石賦糧無人完納。
  • 中紀委網站刊播福建龍巖客家家訓第二集:訓以治家 "八德"育人
    原標題:福建龍巖客家家訓(二):訓以治家 "八德"育人           福建龍巖客家家訓館簡介   「客家家訓館」位於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湖坑鎮洪坑村慶成樓內,創立於2014年6月,為全國首家客家家訓館。
  • 陳氏家族起源史
    二、遷徙分布  自陳國內亂後,陳氏有幾次外遷,分別為陳留、陽武戶牘鄉和固始。唐朝初期和中期,中原陳氏有兩次南遷福建。一是唐高宗總章二年,朝廷派陳政率兵鎮壓福建南部的」蠻獠嘯亂」,陳政卒後,其子陳元光代父領兵,平定局勢後,設置了漳州郡。因之被後人稱為」開漳聖王」,其子孫稱為」開漳聖王派」。
  • 陳氏族譜,傳承600年的家族記憶
    年近八旬的老人,陳尚書的第十七世孫。泗城周邊的校場陳莊、下湖陳莊、老戶陳等莊的陳姓人家,都宣稱是陳尚書的後人、名門之後,都以「尚書後代」為榮,據《睢泗.陳氏族譜》記載,到「興」字輩,已經是尚書之後第十七代了,除了史書(《泗虹合志》等)上有關於「陳尚書翌」生平事跡的記載之外,民間關於他的事跡,卻鮮為人知。
  • 孝悌何以為仁之本
    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世稱「八德」,這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其中,孝悌居於重要位置,作為最具代表性的中華傳統美德,已經沉澱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
  • 史上最全陳氏家譜,陳氏轉起!
    「陳」的普通話讀法與「陳」漢語古音相差很大,值得注意的是,陳字的古音讀法,至今仍保留在福建話和廣東的潮州話等裡。陳字,在先秦以前的寫法很多。見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銘文《陳曼 盙》、《陳侯午敦》、《子禾子釜》、《陳尊》等。這可以從陳字本身得到闡釋。陳字和陣字,古時候可是一個字,音義可通。「陳,列也。」
  • 【陳氏】陳姓起源及其陳氏家族的歷史播遷
    陳姓起源及其陳氏家族的歷史播遷陳字,曾是一個戰車列陣的符號;陳氏,後為一個血緣家族的歷史徽號和家族標誌。陳姓歷史,榮辱與共;陳氏家族,盛衰並存。一部中華姓氏通史,就是一部縮影的中華民族歷史通書;一部陳氏家族發展史,便是一部微型的中國社會發展史。翻觀陳氏家族生息繁衍的斑斕篇章,揭示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無疑能給人以啟迪,予現實以借鑑;增炎黃子孫之自豪,壯中華民族之氣概。
  • 南京的東南大學,到底與福建有沒有歷史關聯?
    因為福建常被地理上視為東南之地,這裡的景物以東南自稱,比如福建衛視就是「東南衛視」,那福建的大學也號稱「雄峙東南」,那「東南大學」自然是福建的名校了。歷史不忍誤讀,東南大學不在福建,而在江蘇的南京。東南大學坐落於六朝古都南京,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之一,世界一流大學建設A類高校。東南大學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的國子監,甚至魏晉南北朝時的昭明太子編寫的《昭明文選》。明朝洪武十四年,這裡是國子監所在地,就是在四牌樓校區,編成了《永樂大典》。順治七年,改南京國子監為江寧府學。
  • 陳氏之歌大匯總,快來聽聽屬於陳家人的歌!
    點上面「陳姓總群」加入陳氏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