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正氣 傳家風 鑄族魂
團結中華陳氏宗親 凝聚天下陳氏力量
祠堂裡寫著禮義廉恥忠信孝悌八個大字
「我們家族姓陳,但與福州其他陳姓都不是一家。我們家族祖居南京,明朝初年遷到這裡,到現在已經有500多年了,這中間有一段陳氏先祖清廉為官的故事。」49歲的陳朝軍是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者,日前,他向記者說起了「南京陳氏宗祠」的故事。
南京陳氏宗祠坐落在福州鼓山鎮的一個鄉村裡,建於明朝,因年久失修倒塌,現在保留下來的這座祠堂建於清朝雍正年間。祠堂牆上寫著兩米多高的大字:「禮義廉恥忠信孝悌」,壁畫上是二十四孝的故事。
陳朝軍說,陳氏先祖是一位忠良之臣,相傳明朝初年時他從南京到福州做官,卸任時沒有足夠的盤纏回鄉,於是,陳氏先祖就在福州定居下來。由於家貧,陳氏子孫一直都以務農為生。
陳氏家族一直提倡子孫讀書,祠堂門前還有個「惜字爐」,上面寫著「敬先賢先聖焚一紙一功」。古人認為,字是上古聖人所造,不能隨意丟棄毀壞,所以古時常有人身背貼有「敬惜字紙」的紙簍,在大街小巷撿寫著字的紙,然後集中到「惜字爐」進行焚燒。紙灰則收入錦囊,撒入江河,以示對文化的尊重。
78歲的陳聖華老伯從小就住在祠堂附近的老屋裡。他說,祠堂曾供奉著一尊佛像,這背後有著一段神秘的傳奇。清朝道光年間福州發大水,水一直漫到了祠堂門口。這時,一尊木雕佛像漂到祠堂門口,被推出去後又漂了進來,於是村民就開始供奉這尊「醫官文佛」,覺得這位菩薩可以祛病消災。直到近幾十年,佛像才被移到祠堂對面供奉。陳依伯說,祠堂對他而言是很重要的,這裡有陳氏族人立身做人的第一課,「是我們情感的根」。
來源: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