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十大祠堂,喜歡這樣有底蘊的古建築

2020-12-16 梅山蠻看世界

廣東省十大祠堂,喜歡這樣有底蘊的古建築

1、韓文公祠(韓愈紀念館) AAAA

潮州韓文公祠是潮州八景之一「韓祠橡木」的所在地。也是目前國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紀念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的祠宇。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韓愈,字退之,因自稱郡望昌黎,又名韓昌黎。他是我國唐代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也是一位對後世頗有影響的教育家。作為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韓愈以自己傑出的創作實踐,一掃六朝以來蘼麗的文風,開創了中國散文史上一個輝煌燦爛的時代,並且對後代產生巨大和深遠的影響,故世人讚頌其是「文起八代之衰」。韓愈公元768年出生在河南省孟縣一個有著濃厚的儒家正統思想和文學氣氛的小官吏家庭裡。

2、陳家祠 AAAA

陳家祠堂坐落於廣東省廣州市中山七路。陳家祠堂又稱「陳氏書院」,始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光緒二十年(1894年)落成,它是由清末廣東省七十二縣的陳姓聯合建造的,是廣東省著名的宗祠建築。陳家祠堂的建築結構可分為三軸、三進,建築面積達8000平方米。祠堂的每進之間既有庭院相隔,又利用廊、廡巧妙地聯接起來,共有九座廳堂和六個院落,祠堂的整體布局上下對稱,殿堂樓閣,虛實相間,氣勢雄偉。「聚賢堂」是陳家祠堂中軸線的主殿堂,也是陳家祠整個建築組合的中心,堂的正面是一座寬闊的石露臺,周圍用嵌有鐵花的石欄板環繞。

3、崖山祠

崖山祠,是紀念南宋楊太后及其君臣的地方。厓山祠共有牌坊、慈元殿、三忠祠、正氣亭、義士祠、詩碑廊、望崖亭等11座建築物,佔地面積達78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2500多平方米。厓山祠廟建築群,記錄了宋朝君臣忠心保國的浩然正氣,500多年來,眾多的大臣官宦來此瞻仰聖賢和緬懷忠烈,吸引了文人雅士來此訪史憑弔和直抒胸臆。

4、肇慶包公祠

肇慶包公祠位於肇慶城西,是一座仿宋建築群,除牌坊、山門外,還有大殿,東、西配殿,鐘樓,鼓樓、亭、廊、井等,佔地面積11500平方米,與其他包公祠相比,其規模位於前列,也體現了嶺南古建築的特色和風格。包公祠是為紀念宋代名臣包拯而建的,包公在肇慶任端州知州3年,為官清廉,大辦實事、造福端州,離任肇慶時不持一硯歸,其政績顯著,深受黎民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宋代百姓就建立包公祠來紀念這位清官,甚至還將他神化了,希望得到他的神明庇佑,能夠逢兇化吉。

5、兆祥黃公祠

兆祥黃公祠位於祖廟街道轄區兆樣路。建於1920年,是佛山著名中成藥「黃祥華如意油」始創人黃大年的祠堂,由其子黃奕南等為其父按清代祠堂制式興建的大型祠宅組合式建築群。祠堂氣勢雄偉,設計精巧獨到,裝修豪華考究,是佛山現存祠堂式建築的代表。主體建築坐西向東,由縱軸線上排列的頭門、拜亭、二進、三進、後進等建築組成,為四進院落四合院式平面布局。左右兩側還有由青雲巷相間的四進廂房(住宅),左右對稱,整齊劃一。

6、茶東陳氏宗祠群

茶東陳氏宗祠群位於中山市南朗鎮茶東村。據《陳氏族譜》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手抄本記載:茶東陳氏始祖玄保,名尚志,號貞六裡。元代至治二年(1322年)出生,明洪武十年(1377年)卒。北宋從閩南遷徙至文順鄉香山(當時香山尚未開縣,屬東莞文順鄉)茶園之東定居。明初建有「裡仁祖家廟」。明代中期始建陳氏宗祠。

7、已略黃公祠

建於清光緒年間(1875—1908),是潮汕地區目前唯一被國家公布為全國近代優秀建築的文物保護單位。這是一座二進祠堂,坐北向南,門額有陰刻「已略黃公祠」5字,背面鐫刻「孝思維則」。整座祠堂建築結構獨特,其門樓兩側及四周牆壁均鑲嵌有精美的山水石雕畫幅,尤以馬面坡屋架的鏤空雙面雕為精湛。

8、廣裕祠

廣裕祠擁有七處歷史文字的印記,這就是它的最珍貴之處。廣裕祠是廣東第一次發現有確切建築年代的古建築,被著名考古學家麥英豪稱為「非常寶貴的建築標本」。這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文物古蹟裡都是惟一的。古祠有6次最明確的維修記錄刻在脊檁下或者牆體的碑文上。

9、荔山村黃氏宗祠建築群

荔山村黃氏宗祠建築群(含黃氏大宗祠、月軒黃公祠、黃氏名賢祠)位於珠海市鬥門區乾務鎮荔山村,坐北向南三祠並列,由東至西依次為:月軒黃公祠、黃氏大宗祠、黃氏名賢祠,均屬清代大式建築,總面積1667平方米,分別由該村黃氏族裔、同治進士黃槐森及其兄德森倡議,於同治至光緒丙子年間(約於1862-1876)陸續建成。

10、光明陳氏宗祠

陳氏宗祠位於翁源縣周陂鎮光明村雁鷹石,系明朝抗倭名將陳璘將軍的故鄉——周陂龍田城陳姓人氏為彰顯其功績和爵位而建造。此祠始建於明朝中晚期,後因年久失修於清代年間倒塌。民國21年(1932),本縣縣長陳定策和接任民選縣長兼縣聯團團總陳步謙等人,為光宗耀祖,發動毗鄰七縣宗親捐集資金,重建了這座面積約2000平方米,結構為三進五開間的中西合璧式宗祠。

相關焦點

  • 中國最著名的十大宗社祠堂名單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
  • 100年前的古建築是什麼樣?
    直隸省 西陵 陵寢前神道 」中「和「中庸」是中國處世哲學的重要方面,這一點表現在所有房屋、宮殿、城市的位置上,它們的中軸線都是指向南方,而廣東北回歸線以南的地區則有大門朝北開的
  • 江蘇這座古鎮是無錫歷史文化露天博物館,有全國數量最多的祠堂
    歷史悠久的惠山古鎮則是無錫這座城市的歷史發展縮影,鎮內古蹟眾多,文化底蘊深厚,惠山古鎮的歷史就是無錫的歷史,因此,古鎮被稱為無錫歷史文化的露天博物館。地理位置獨特,自然環境優美,古祠堂群數量密集,是惠山古鎮的特色。
  • 廣東汕頭最有「仙氣」的寺廟,依山而建藏有怪洞,文天祥曾來過
    從小就知道汕頭濠江區河浦與潮陽區僅有一片山的距離,在河浦區域的山叫「掠鳥山」,比較接地氣,而在潮陽區域的山則叫「東山」,名字也比較文雅,與其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相襯託。這裡古蹟勝景繁多,山中有百餘處古建築和書法摩崖石刻,是廣東省現存較集中、規模較大的摩巖石刻群,被譽為古建築和書法的"天然博覽館",其中年代最久遠的有唐代石刻"一柱擎天千古壯,獨瓶掛壁萬年春",還有古代許多著名書法家曾在此留下行雲流水般的石刻,通過這些歷史古蹟可以更為深刻了解這裡的古代文化。路上的石刻書法隨處可見,令人嘆為觀止。
  • 中國現存8大古建築,都有一段美好的故事,體現傳統文化的底蘊
    中國歷史上古建築眾多,但是這些最有文化價值的古建築,都有深厚的底蘊與特殊的意義,都有一段美好的故事,讓人會想到一個朝代、一位人物、一段歷史,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嶽陽天下樓之譽,與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北宋範仲淹的《嶽陽樓記》更著稱於世。現在的嶽陽樓為清朝光緒年間所建。是江南三大名樓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它的建築藝術價值無與倫比 。
  • 惠州新增兩個「廣東省古村落」
    記者近日從市民協獲悉,經省文聯、省民協組織評審專家終評認定,全省共有43個村落入選廣東省第六批古村落名單。其中,我市有2個古村落入選,分別是惠東縣平海鎮嶺邊村和惠東縣鐵湧鎮河潭村。至此,惠州市已有33個「廣東省古村落」。   平海嶺邊村和鐵湧河潭村於2017年4月申報廣東省古村落,2018年10月,經省專家組現場實地考察後初評通過。
  • 中國十大最美民居古建築
    中國十大最美民居古建築中國的傳統民居古建築,一個個藝術瑰寶鑲嵌在祖國廣闊的土地上,你可曾去看過?如果你厭倦了城市的喧囂,不如逃離到這些古村落放鬆一下~福建土樓著名景點:集慶樓、洪坑土樓群等土樓結構有許多種類型,其中一種是內部有上、中、下三堂沿中心軸線縱深排列的三堂制,在這樣的土樓內,一般下堂為出入口,放在最前邊;中堂居於中心,是家族聚會、迎賓待客的地方;上堂居於最裡邊,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 「修譜說」中國人為什麼要建那麼多祠堂,祠堂和族譜有什麼關係?
    宗祠,也叫做宗廟、祖祠、祖厝,最常用的兩種叫法是家廟和祠堂。宗祠不僅是供奉祖先牌位和舉行祭祀活動的場所,也是商議家族大事、執行家法族規的地方。上古時期,宗祠為天子專有,士大夫以及平民是不能私自建祠堂的。
  • 揭陽榕城區這座明代祠堂,拜亭位置為何與眾不同
    在榕城區東郊社區宋厝圍,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祠堂,這是揭陽先賢宋兆禴故居所在地的家族式祠堂。今天的《保護文物 傳承文明》,我們就一起來走進這座被評為第九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的宋氏宗祠。在宋氏宗祠裡,幾位老人正在中廳喝茶拉家常,享受悠閒時光。
  • 古村活化煥新韻 祠堂凝心載鄉愁
    「名為『阮埇』原因有多種,其中這裡地處窪地,河流從上方延伸,猶如月琴一般,為『阮』。」區慶堂說。區氏族人遷居於此後,隨著子孫世代繁衍,逐漸以家為系、花開四坊,分為阮東、阮西、阮南、阮北,並在村中建起一座座祠堂。「最多的時候有27座祠堂。」區慶堂說,宋刺史祠(始祖舊祠)等祠宇已消失,如今只剩下顯璧區公祠、柏堂區公祠、樂淡區公祠、大夫區公祠等7座祠宇,甚為可惜。
  • 國內十大姓氏宗族祠堂,看你姓氏是不是大家之後
    祠堂佔地2.56萬平方米,因整座建築與紫禁城格局相似,為掩人耳目,稱為李家祠堂。是天津市區最大的中國古建築群,現闢為南開人民文化宮。2.山西太原王氏祠堂位於山西省太原市西南郊25公裡處的懸甕山麓,晉水發源處的晉祠內。太原是王氏的發源地,自古就有「天下王氏出太原」之稱。
  • 你去過廣東省的這些國家級和省級文物單位嗎?
    春節前夕,為了讓更多的遊客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和認識文物保護單位,廣東省旅遊文化廳春節前推薦了36處國家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包括古驛道、古建築、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和古遺址、古墓葬、石刻等。據悉,這些單位部分已經成為旅遊資源,尚未成為旅遊資源的也已適宜對觀眾開放和展示。
  • 古建築修繕引入文創項目 打造藝術家孵化搖籃
    位於金山區張堰鎮的大境堂,前身是建於清代的盧家祠堂,主人盧道昌在清代曾官戶部山東司主事。盧家祠堂位於張堰鎮歷史風貌保護區內,自2015年張堰鎮啟動保護修繕古建築工程後,盧家祠堂修舊如舊,並引進上海市華僑書畫院。
  • 廣東作家齊聚東莞萬江 探討祠堂文化散文書寫
    9月12日首屆張家玉杯萬江原創文學大賽啟動儀式在東莞萬江圖書館舉行,大賽將以文學形式反映萬江的歷史變遷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散布在萬江的66座祠堂,將成為廣東作家們的書寫素材。據了解,東莞萬江張家玉與南海陳子壯順德陳邦彥舊稱「廣東三忠」。
  • 汝城祠堂七百座
    在一篇介紹汝城古祠堂群的文章中,寫了這樣一句話。  汝城古祠堂數量眾多、規模宏大、風格獨特、工藝精湛、建築精美。它承載著遷徙繁衍文化、宗族文化、禮儀文化、民俗文化、敦教文化、建築文化、美學文化等,是古生態文化的「活化石」,也是當地一股永遠抹不去的「鄉愁」。2013年,汝城古祠堂群被列為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廣東省廣州市十大著名景點,你去過廣州市哪些著名景點?
    南越王墓、光孝寺、六榕寺、懷聖寺等都有1000多年的歷史。此外,還有始建於隋朝的南海神廟,明朝的五仙觀、鎮海樓、蓮花塔,清朝的陳家祠、餘蔭山房等。近代革命歷史紀念地有毛澤東同志主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廣州起義烈士陵園、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黃埔軍校、中山紀念堂、洪秀全故居等。 廣州傳統有波羅誕廟會、廣府廟會等節日。
  • 廣東省揭陽市六大著名景點,你去過揭陽市的哪些著名景點?
    揭陽市是潮汕地區歷史較長、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新興城市,是中國玉都,「亞洲玉都」,「中國不鏽鋼製品生產基地,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有「海濱鄒魯」、「國畫之鄉」「小戲之鄉」「龍舟之鄉」之美稱。揭陽潮汕文化底蘊深厚,以潮語、潮劇、潮汕英歌舞、潮汕工夫茶、潮汕菜、潮繡、潮汕善堂、潮商文化、迎老爺、三山國王、潮汕木雕、潮汕民居、潮汕祠堂、潮汕工藝、潮汕抽紗、出花園、拜月娘等為代表的揭陽文化。雙峰寺雙峰寺為潮汕地區現存三大古寺之一,揭陽人文地圖為揭陽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揭陽市區馬山巷。
  • 清遠市古建築「文昌閣」常吸引珠三角的虔誠信眾前來求神
    清遠市是一個年輕又充滿活動的城市,也是廣東省目前最具吸引力的旅遊地之一。清遠市作為一個具有深遠歷史的古城,有眾多的古建築到現在依然保留完好。其中,在陽山縣有一古建築,在省內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它就是今天要介紹的古建築:「文昌閣」。
  • 廣西南寧一明朝古祠破損嚴重 祠堂殘破不堪
    廣西南寧一明朝古祠破損嚴重 祠堂殘破不堪/6) "← →"翻頁 南寧市七星路一巷有一座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