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至祭祀習俗:祭天與祭祖
冬至日頭天晚上開始,事先在宗祠設香案,擺供品,供三牲(豬、雞、羊或魚)。到晚上十一點鐘左右,由族長或德高望重的長輩主祭,領合族男丁,敬香,上燈,敲磬,鳴炮,按輩分長幼依次拜祭,行三獻禮,讀祭祖文,祈求全族福壽康寧。無論是室外祭還是室內祭,祭祖過程中都有聚餐的風習。北方人作興冬至這天吃餃子、餛飩,南方人作興喝紅豆粥、吃湯圓。
-
2018冬至哪些地方有上墳祭祖的習俗 冬至掃墓需要注意什麼
2018年的冬至就要來了,在安徽、浙江等地,冬至前後會組織家人一起上墳掃墓;冬至日祭祀祖先也是全國比較普遍的一個習俗,又稱冬祭,儀式非常隆重。那麼,冬至日上墳祭祖掃墓需要注意什麼?哪些地方有冬至上墳祭祖的習俗?
-
為什麼北方的宗祠很少,南方的宗祠多如牛毛?北方人不愛祭祖嗎?
凡是黃河以北的朋友第一次去南方旅遊,尤其是廣東、福建等地,總會發現那邊有很多宗祠,於是北方人對南方就有了一個印象,南方是一個宗祠遍地的地方,比北方人更迷信,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北方的宗祠稀少,南方宗祠多如牛毛呢?
-
春節習俗 祭祖行孝的發展與意義
熱鬧之餘,春節期間還有一項最重要的傳統禮儀活動——祭祖。自古,中國人就有慎終追遠的傳統,過節定不會忘記要祭拜一下逝去的先人,春節祭祖更是隆重講究。身份地位,地方習俗的差異,導致祭祖的形式也會不同,皇家太廟祭祖,權貴大戶宗祠拜祖,一般人家,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上香跪拜。
-
冬至時節,祭祖、掃墓、遷墳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如祭祖、遷墳以這些習俗,大部分人選擇在清明、九月半之外,便是在冬至了,不知這些習俗大家都知道嗎?祭祖冬至祭祖掃墓是從古至今延續下來的習俗,早在東漢崔寔《四民月令》中已有記載,至宋代就多起來,明清時代冬至祭祖掃墓已經非常流行。在如今的南方沿海的部分地區,仍然延續著這一習俗。
-
春節祭祖的起源和發展,這個習俗你了解多少?
儘管隨著社會的發展,那些關於春節的傳統習俗到如今,大部分也都增添了新的內容,各個地域所形成與發展的形式也各異,但其中所包含的倫理與意義依舊根植在習俗當中,深深影響著國人。比如除夕前後的祭祖儀式,不僅體現了漢文化當中的追根溯源和崇尚祖先的觀念,也是一項起源甚早頗具神話色彩的民俗活動,極具儀式感。
-
永定客家的掃墓習俗:祭宗祠祭祖墳拜上祖,有些人在中秋節拜祭!
永定客家的掃墓習俗:祭宗祠祭祖墳拜上祖,有些人在中秋節拜祭!哈嘍大家好,歡迎閱讀小光專注歷史故事帶來的精彩內容,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為:永定客家的掃墓習俗:祭宗祠祭祖墳拜上祖,有些人在中秋節拜祭!「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
廈門百年宗祠江夏堂 迎兩岸黃氏宗親歡聚謁祖
冬至將臨,來自海峽兩岸的200多位黃氏宗親15日聚首位於廈門思明區的百年宗祠——江夏堂,共同祭祀先祖,傳承中華傳統文化。圖為清朝光緒六年武狀元黃培松奉旨興建的黃氏大宗祠——廈門江夏堂。 李思源 攝古代黃姓望族居住在江夏郡(府址在今湖北省雲夢縣),因此「江夏堂」是流傳最廣的黃姓郡望之一。
-
蒲氏家族現存最大最完整蒲氏祠堂:達州渠縣蒲氏宗祠2020年祭祖大典
(蒲網訊)2020年4月4日,達州渠縣蒲氏宗祠族務管理委員會在帝師堂召開清明祭祖專題會議。 (渠縣蒲氏宗祠第一層殿)圖為2020年4月4日清明節祭祖會,參加本次祭祖大典的蒲氏族人們在渠縣三匯鎮墩子灣蒲氏宗祠桅杆壩前合影留念
-
清明祭祖倍思親 文明祭掃寄哀思
清明插細柳,祭祖倍思親。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按照以往,家家戶戶都會去拜山祭祖。但今年因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都放棄了掃墓祭祖,通過網絡文明祭掃,同樣也是一種對先人的緬懷。不僅是清明節,祭祖一直以來都是惠州民間一項重要的習俗。
-
除夕祭祖受重視,傳統習俗代代傳
祭祖,是中國自古以來非常重要的一項傳統民俗活動,除了為人熟知的清明節會祭祖之外,還有在除夕、重陽節、中元節這三大節日也會舉行祭祀活動,尤其是除夕,在這個喜慶祥和的節日裡,各地都會以不同的形式來舉行祭祀儀式,不僅表達了對祖先的崇敬與懷念之情,而且更是傳承優秀民俗文化的體現。
-
掃墓祭祖的正確方法 祭拜有哪些注意事項
掃墓祭祖是中國人的一種傳統習俗。在掃墓時,除了要注意不宜穿顏色豔麗的衣服之外,身體虛弱或者正在患病的人也是不適合掃墓祭祖的,另外掃完墓之後最好跨一下火盆或者用柚子葉洗下澡,把沾來的晦氣去除掉。下面,Maigoo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詳細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
掃墓祭祖的正確方法 這些注意事項一定要知道
掃墓祭祖是中國人的一種傳統習俗。在掃墓時,除了要注意不宜穿顏色豔麗的衣服之外,身體虛弱或者正在患病的人也是不適合掃墓祭祖的,另外掃完墓之後最好跨一下火盆或者用柚子葉洗下澡,把沾來的晦氣去除掉。下面,Maigoo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詳細資料,一起來看看吧!
-
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 插柳鬥雞蹴鞠蕩鞦韆
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 插柳鬥雞蹴鞠蕩鞦韆時間:2017-04-01 23:15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 插柳鬥雞蹴鞠蕩鞦韆 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
-
中國傳統習俗——祭祖:追思、感恩先輩!
祭祖,是一項隆重的民俗活動,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一個古老習俗。人們相信祖先的靈魂會如同其他神祗一樣,對自己的子孫有施福降禍的能力。所以古人敬禮祖先,求其施福避禍,並供奉祭獻,這就是祭祖的由來。祭祖來源祭祖,早在黃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據《竹書紀年》記載:黃帝崩,其臣左徹取衣冠几杖而廟祀之。祖的本意是祖先神靈所依附的神主,在原始社會時期,是以像存在,到了商代就用木牌代替。商朝明「示」表祖先,周代叫「主」。秦漢時期,墓祭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禮俗活動,雖然國人承襲了祭祖的傳統,有著多重的心理作用,但最為重要的便是飲水思源,因孝敬而祭祖。
-
清明習俗知多少
提起清明節,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掃墓祭祖,緬懷故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給清明節繪了一筆傷感的基調。 清明節,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
除了祭祖掃墓和踏青春遊,古代清明節還有哪些習俗?
除了祭祖掃墓和踏青春遊,古代清明節還有哪些習俗?時間:2019-04-06 19:2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除了祭祖掃墓和踏青春遊,古代清明節還有哪些習俗? 今天是2019年4月5日,農曆三月初一,我國傳統的清明節。
-
印尼媒體:印尼華人疫情下秋季祭祖
十數名印尼黃氏宗親代表來到該市市郊「江夏堂」和江夏義亭祭祖。圖為印尼棉蘭江夏公所榮譽主席黃印華在上香。 黃印華 供圖9日,印尼第三大城市、北蘇門答臘省首府棉蘭細雨濛濛。十數名印尼黃氏宗親代表來到該市市郊「江夏堂」和江夏義亭祭祖。
-
清明祭祖到底是習俗還是迷信?看看農村老人是怎麼說的
清明祭祖到底是習俗還是迷信?看看農村老人是怎麼說的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之節,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今天是星期天,我們村所有孫姓子孫都千裡迢迢回家祭祖。這是每年的習俗,哪怕在外省,都必須趕回來祭祖。
-
柞水民民俗:過年祭祖拜四方
位於秦嶺以南的柞水,年俗內容也非常豐富,有敬天祭地、拜祖訪友等民俗活動,其中,「過年祭祖拜四方」最具民俗特色。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年節習俗,在和當地土著人融合中,傳承了過年祭祖拜四方這一古老的民間習俗。每逢過年,柞水人有祭拜祖先的習俗,這主要源於「百善孝為先」和「慎終追遠」的傳統觀念,其意表示對祖宗先輩孝敬懷念之情,又意在祈求祖宗保佑子孫後輩興旺發達,平安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