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祭祖的起源和發展,這個習俗你了解多少?

2020-12-15 說兩三史

中華文化當中最講究的就是一個孝字,春節無論如何忙碌,回家和家人一起過年都是一件讓人幸福的事,家人見面,一片熱鬧紅火的景象。儘管隨著社會的發展,那些關於春節的傳統習俗到如今,大部分也都增添了新的內容,各個地域所形成與發展的形式也各異,但其中所包含的倫理與意義依舊根植在習俗當中,深深影響著國人。比如除夕前後的祭祖儀式,不僅體現了漢文化當中的追根溯源和崇尚祖先的觀念,也是一項起源甚早頗具神話色彩的民俗活動,極具儀式感。

關於此項習俗,追根溯源起來,最早還要追溯到久遠的虞舜時期,當時舜即位之後,帶領著底下的人一起祭拜天地,這也體現了當時的人對於神明的敬畏。等到商朝的時候,真正意義上的祭祀開始出現,本來祭祀上天神明和各種鬼神的活動也變得以祭祀人鬼為主。在當時商朝的人看來,人死了之後靈魂依舊不滅,這也就是人鬼。

當家中的先人離世之後,也會幻化成人鬼狀態,看見後代祖孫的生活,是以要祭祀祖先,向祖先求福,希望祖先能夠庇護子孫,降下福氣,消除災難。產生於商朝的祭祀觀念也一直影響著後人,一直到秦漢時期,祭祀祖先已經成為了具有普遍性不可缺少的禮俗活動,加上當時朝廷的推崇,祭祖習俗愈加盛行起來。

在古代的時候,祭拜的地點一般在山間或者是宗祠家廟當中,時人在祭祀的時候形式非常隆重,氣氛十分莊嚴,不僅對祭祀的供品有著要求,祭拜的人也需要按照嚴格的長幼順序依次進行,不可逾越,這也體現了傳統文化當中的長幼與倫理觀念。發展到了後來,大多數都選擇將祖先的神牌規矩地擺放在正廳堂,等到了除夕吃年夜飯之前,先擺放祭拜的香火和酒席,在民間看來,這是在接老祖宗一起回來過年。

到了現在,這種祭拜習俗依舊存在於不少地域,人們在祭拜祖先的同時,也要按照長幼吮吸跪下磕頭、燒紙錢和念叨一些祝福的話,希望祖先吃好喝好後,能夠在來年繼續蔭庇家宅、希望來年順遂無比、孩子學業有成等。現在的祭祖氣氛依舊十分靜穆,這也體現了此項習俗當中所包含的崇尚祖先觀念和鬼神色彩對人們產生的影響之深。

相關焦點

  • 春節習俗 祭祖行孝的發展與意義
    春節是中華傳統節日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入了臘月,忙活了一年的人們,又開始為過年做準備,殺豬宰羊,漿洗灑掃,蒸饅頭,做年糕,買年貨,走親訪友,貼福字,粘對聯,掛門神,很是熱鬧。熱鬧之餘,春節期間還有一項最重要的傳統禮儀活動——祭祖。
  • 【文化常識】春節的來歷和習俗你知道多少?
    那麼你了解春節嗎,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有哪些,它有什麼傳說故事,春節的起源又是怎麼來的,這些你都知道嗎,接下來小編就跟你一起來認識我們的春節吧。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其中幾種較具代表性的說法,如春節源於臘祭,春節源於巫術儀式說,春節源於鬼節說等,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 祭祖拜神守歲 超九成受訪者依然遵循春節習俗
    春節,各地都有許多豐富的民俗活動,比如祭祖拜神、祈福守歲等。調查顯示,65.7%的受訪者認為春節習俗是一種傳承下來的文化傳統,59.2%的受訪者認為是保留年味兒的儀式。「我國節日習俗一直處在發展中,有不變的部分,也有變化的東西。不變的是春節追求『團圓、吉祥、平安、美滿』的節日主題,而變化的是讓春節文化永遠跟上時代的發展節奏,與時代精神相吻合。
  • 關於清明節的由來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清明節的由來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時值清明,又到了準備祭掃用品的時候,與往年不同的是,受疫情影響,今年清明節期間,各個殯儀館、公墓、公益性骨灰堂等殯葬服務機構暫停祭掃服務。
  • 清明節的起源和文化習俗
    提到清明節,我們都知道是一個祭祖掃墓的節日,那到底它起源是怎麼樣的呢?有哪些風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節,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歷史悠久,源自上古時代的春祭活動,春秋二祭,古已有之。
  • 祭祖拜神、祈福守歲…超九成受訪者依然遵循春節習俗
    春節,各地都有許多豐富的民俗活動,比如祭祖拜神、祈福守歲等。這些民俗活動背後有著豐富的文化傳統。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2007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1.3%的受訪者依舊遵循春節習俗,72.0%的受訪者認為春節習俗有助於強化中華民族的認同感。
  • 春節祭祖的文化傳承
    春節祭祖的文化傳承 2016年02月08日 13:36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陸航 字號 內容摘要:和每年的清明、中元等祭祖活動相比,春節祭祖最為隆重和恭敬。
  • 「祭灶神,拜財神」,春節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
    我覺得朱自清先生所寫的《春》中那句「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特別適合現在的氣氛,只需把春天換為春節即可,你說呢?春節,每個中國人心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每當臨近春節,所有人心中都充滿著無限的期待,雖然我覺得現在人們對於它的熱情有一部分來自於放假的高興,但不可否認,它依然是我國,乃至全世界華人心中不可取代的盛大節日。那麼,對於這個傳承千年的節日,有關它的傳統習俗,你知道多少呢?一、小年祭灶。
  • 春節習俗知多少,你的家鄉過年有哪些習俗
    中國56個名族,23個省份,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不同地域春節文化不同。以此篇文章帶領大家一起認識一下不同地域的春節習俗,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吧。我是四川本地人,因此先介紹咱們四川的風土人情。四川人過年喜歡殺年豬、灌香腸、燻臘肉,這是必備的。在過年前幾天就會給家裡掛彩燈、貼門神,貼對聯,以示來年的豐收吉祥。
  • 春節來歷及習俗
    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
  • 春節祭祖突破「女性禁忌」
    新華網濟南2月5日電(記者王汝堂)今年春節,山東省五蓮縣高澤鎮農民在一年一度的春節祭祖儀式中,首次允許女性參加,女性不祭祖的傳統習俗正在山東農村逐漸被打破。     春節祭祖在各地農村都是一項重要活動。五蓮縣農民祭祖的時間是在除夕這天的早上。按照傳統,祭祖儀式只讓族中男丁參加,女性不得參與。
  • 冬至時節起源與習俗
    下面是小編收集推薦的冬至時節有什麼起源,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冬至起源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是上古時期根據天象物候確定陽氣漸漸開始回升而定出的節氣。因此,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冬至又被稱為「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餘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並相沿至今。周曆的正月為夏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於如今的十一月,所以拜歲和賀冬並沒有分別。直到漢武帝採用夏曆後,才把正月和冬至分開。因此,也可以說專門過「冬至節」是自漢代以後才有,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 春節的由來和習俗
    春節是中國人最為重視的一個節日,每到春節時,在外的遊子紛紛回家和家人一起慶祝農曆新年,春節的由來和習俗是什麼?春節的由來春節這一習俗源自何時很難考究,有很多神話故事來說明春節的來歷,不過一般認為春節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的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傳說最早在堯舜時就有過年的風俗,現在也是我國重要節日。
  • 春節南北方習俗你了解多少?
    中國地域遼闊,南北相距數千公裡,因此對於春節的習俗也是大相逕庭,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南北方春節習俗到底有何區別?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過年夜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團坐聊天。時時刻,鞭炮齊響,開啟了辭舊迎新新篇章。
  • 你知道春節有多少習俗?
    春節是人們最隆重的節日。春節一般指除夕和農曆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由一系列活動組成的。春節期間有許多傳統活動,如貼春聯、放鞭炮舞獅子、跳秧歌。你知道以下幾個風俗?6、除夕夜過生日是守夜迎接新年的習俗。在秦漢之後,人們把午夜視為一天的開始。所以,人們點燃蠟燭或油燈,等待這一刻。他意味著驅除一切邪惡和疾病,期待意味著新年吉祥如意。
  • 我國春節的由來,發展和習俗你都了解嗎?
    過年貼的福字和對聯故事在古代的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兇猛異常,頭上長有兩個尖角。這個「年獸」長期都深居海底,只有在除夕這一天才爬上岸來,傷害人們的性命,因此在這一天人們都陸陸續續的逃亡,以此來躲避「年獸」的襲擊。
  • 中國傳統節日—冬至的起源和習俗!
    冬至起源 冬至, 是周代出現的,到了唐朝開始成為節日,盛行於唐宋時期,相沿至今。 冬至習俗 農耕社會的人們在安居樂業之餘,擇日拜神祭祖。並逐漸發展成節日宴飲活動,形成一些約定俗成的慶祝方式。在冬至這天,也是如此。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冬至習俗。
  • 春節有哪些習俗正在消失?又有什麼習俗在出現?來領略春節的變化
    春節的傳統習俗在中國過年歷史悠久傳承,在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如辦年貨、掃塵貼年紅是中華傳統過年習俗,增添喜慶的節日氣氛,並寄予著人們對新年、新春和新生活的美好期盼。當人們在自己的家門口貼年紅的時候,意味著過春節正式拉開序幕。
  • 春節的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中國春節過年傳統習俗介紹
    [小年大年是什麼意思]春節的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其中幾種較具代表性的說法,如春節源於臘祭,春節源於巫術儀式說,春節源於鬼節說等,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 春節祭祖:泉州、伊犁、梅州、煙臺的祭祖儀式
    【編者按】春節是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其間有各式各樣的習俗儀式,這些習俗儀式中有很大一部分跟祭拜祖先有關。全國各地風俗各異,祭拜祖先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澎湃新聞邀請了四位實習生,記錄下他們的家鄉在春節期間是如何祭拜祖先、緬懷先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