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在中國乃至亞洲其他國家,都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根據有關資料的記載,春節在中國早已經有了4000多年的歷史,所以說春節也是由我國,傳播到其他國家去的。關於春節中過年以及除夕的來歷,主要是來源民間故事故事。
故事
在古代的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兇猛異常,頭上長有兩個尖角。這個「年獸」長期都深居海底,只有在除夕這一天才爬上岸來,傷害人們的性命,因此在這一天人們都陸陸續續的逃亡,以此來躲避「年獸」的襲擊。
剛好在有一年除夕的時候,父老鄉親們都忙逃跑的時候,這個時候一位從未謀面的老人說道:「只要讓他在村子裡住上一晚,他就能把」年「驅走。」不過眾人雖然不相信,但還是給了老人在村子裡的一間住宿。
當傍晚「年獸」來襲的時候,人們紛紛都驚恐的時候,突然傳來白髮老人燃爆的爆竹聲,只見「年獸」渾身顫抖。再也不敢往前進了,這時其他人看見了,也紛紛拿出爆竹,終於嚇跑了「年獸」。
原來「年獸」害怕紅色,火光和爆竹的炸響,後來人們便紛紛在除夕這天,放鞭炮以此來驅走「年獸」,也示意來年風調雨順。就這樣除夕放鞭炮的傳統流傳了下來。
春節的習俗
1、臘月二十三 祭灶
我國的春節,從祭灶開始揭開了序幕的。祭灶在我國的歷史深遠,並且民間的影響很大。在上個世紀60——70年代,老百姓家中基本上都有一位「灶王爺」。
2、臘月三十除夕
除夕這一天可謂是,在神州大地上是無比熱鬧。人們紛紛貼對聯,貼門神,守歲,在這一天放爆竹,給小孩子壓歲錢,還要各自祭拜自己的祖先。
現代春節的發展
雖然春節根據史書的記載,有4000多年的歷史。但是春節的發展是在1913年這一天的,才是正式的被國家批准放假。
1913年,袁世凱正式批准正月初一為春節,並且準許在春節有國家法定的假期,自此就以從前的過年改為了春節。
以上就是春節的來源,以及習俗了,在這一年的春節即將到來之際,祝願大家都能快快樂樂的過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