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春節的由來,發展和習俗你都了解嗎?

2020-12-19 小況趣說歷史

春節在中國乃至亞洲其他國家,都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根據有關資料的記載,春節在中國早已經有了4000多年的歷史,所以說春節也是由我國,傳播到其他國家去的。關於春節中過年以及除夕的來歷,主要是來源民間故事故事。

過年貼的福字和對聯

故事

在古代的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它兇猛異常,頭上長有兩個尖角。這個「年獸」長期都深居海底,只有在除夕這一天才爬上岸來,傷害人們的性命,因此在這一天人們都陸陸續續的逃亡,以此來躲避「年獸」的襲擊。

年獸

剛好在有一年除夕的時候,父老鄉親們都忙逃跑的時候,這個時候一位從未謀面的老人說道:「只要讓他在村子裡住上一晚,他就能把」年「驅走。」不過眾人雖然不相信,但還是給了老人在村子裡的一間住宿。

當傍晚「年獸」來襲的時候,人們紛紛都驚恐的時候,突然傳來白髮老人燃爆的爆竹聲,只見「年獸」渾身顫抖。再也不敢往前進了,這時其他人看見了,也紛紛拿出爆竹,終於嚇跑了「年獸」。

年獸

原來「年獸」害怕紅色,火光和爆竹的炸響,後來人們便紛紛在除夕這天,放鞭炮以此來驅走「年獸」,也示意來年風調雨順。就這樣除夕放鞭炮的傳統流傳了下來。

春節的習俗

1、臘月二十三 祭灶

我國的春節,從祭灶開始揭開了序幕的。祭灶在我國的歷史深遠,並且民間的影響很大。在上個世紀60——70年代,老百姓家中基本上都有一位「灶王爺」。

這一天人們紛紛祭灶

2、臘月三十除夕

除夕這一天可謂是,在神州大地上是無比熱鬧。人們紛紛貼對聯,貼門神,守歲,在這一天放爆竹,給小孩子壓歲錢,還要各自祭拜自己的祖先。

除夕意示過年啦

現代春節的發展

雖然春節根據史書的記載,有4000多年的歷史。但是春節的發展是在1913年這一天的,才是正式的被國家批准放假。

春節

1913年,袁世凱正式批准正月初一為春節,並且準許在春節有國家法定的假期,自此就以從前的過年改為了春節。

以上就是春節的來源,以及習俗了,在這一年的春節即將到來之際,祝願大家都能快快樂樂的過完年。

相關焦點

  • 春節的由來和習俗
    春節是中國人最為重視的一個節日,每到春節時,在外的遊子紛紛回家和家人一起慶祝農曆新年,春節的由來和習俗是什麼?春節的由來春節這一習俗源自何時很難考究,有很多神話故事來說明春節的來歷,不過一般認為春節起源於中國殷商時期的年頭歲末祭神、祭祖活動;傳說最早在堯舜時就有過年的風俗,現在也是我國重要節日。
  • 春節的由來,你了解嗎?
    ,但其中為公眾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興起。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此外關於過年還有傳說呢,你知道麼?關於「過年」的傳說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名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 關於清明節的由來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清明節的由來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時值清明,又到了準備祭掃用品的時候,與往年不同的是,受疫情影響,今年清明節期間,各個殯儀館、公墓、公益性骨灰堂等殯葬服務機構暫停祭掃服務。
  • 【我們的節日·春節】春節的由來和習俗
    今天是除夕新的一年即將到來關於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你了解多少呢?接下來,一起來了解一下春節的由來及習俗吧春節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古時人們把谷的生長周期稱為「年」,《說文·禾部》:「年,谷熟也。」
  • 你知道春節的由來演變及風俗文化嗎?
    你知道春節的由來和演變嗎?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春節的由來、演變、風俗文化。春節,古稱元旦,指農曆新年的第一天。「元」者始也,「旦」者晨也。最早出自南朝梁人蕭子云《介雅》:「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辛亥革命後,為了便於和世界各國計時一致,規定了公曆一月一日為新年,通稱「元旦」,將農曆正月初一改為「春節:,於是春節就成了正月初一的名稱。
  • 每年都過春節,關於春節的習俗,你們都知道嗎?
    貼春聯、包餃子、大掃除、準備年夜飯……春節的氛圍越來越濃。提起春節,相信很多人都能講出一段難忘的經歷,但關於春節的由來和春節的習俗,你們了解多少呢?關於春節春節,也就是農曆新年。一般從臘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不過除夕和大年初一甚為隆重,當然這也是一年中最熱鬧的傳統節日。
  • 春節的來歷由來及傳說故事 中國春節過年傳統習俗介紹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也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古代過「年」不是在臘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而是在「蠟日」,即後來的「臘八」。南北朝以後,把「蜡祭」移至歲末。到了民國時 ,改用陽曆,才把陰曆年叫「春節」,因為春節一般都在「立春」前後。
  • 盤點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盤點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時間:2020-06-25 09:0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盤點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又到一年端午節,作為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有哪些呢,我們了解一下。
  • 「百家號鼠你紅」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 關於春節的風俗有哪些
    春節作為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對於春節的由來和傳統風俗你又了解多少呢?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現代年輕人對於春節的傳統習俗關注的越來越少,因此說到關於春節的風俗有哪些,很多90後、00後感到一臉茫然。
  •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時間:2020-09-30 23:0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中秋節的由來故事 中秋佳節 每逢佳節倍思親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 【文化常識】春節的來歷和習俗你知道多少?
    那麼你了解春節嗎,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有哪些,它有什麼傳說故事,春節的起源又是怎麼來的,這些你都知道嗎,接下來小編就跟你一起來認識我們的春節吧。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其中幾種較具代表性的說法,如春節源於臘祭,春節源於巫術儀式說,春節源於鬼節說等,但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著部下人員,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據說這就是農曆新年的由來,後來叫春節。
  • 關於元宵節的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多少?
    雖然大家都還在上班可是關於元宵節的由來、習俗小薇還是忍不住想和你分享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元夕,是中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元宵節為每年的正月十五,正月也叫元月,「宵」即夜晚,每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稱為「元宵節」。
  • 春節祭祖的起源和發展,這個習俗你了解多少?
    中華文化當中最講究的就是一個孝字,春節無論如何忙碌,回家和家人一起過年都是一件讓人幸福的事,家人見面,一片熱鬧紅火的景象。儘管隨著社會的發展,那些關於春節的傳統習俗到如今,大部分也都增添了新的內容,各個地域所形成與發展的形式也各異,但其中所包含的倫理與意義依舊根植在習俗當中,深深影響著國人。比如除夕前後的祭祖儀式,不僅體現了漢文化當中的追根溯源和崇尚祖先的觀念,也是一項起源甚早頗具神話色彩的民俗活動,極具儀式感。
  • 春節的由來作文(精選10篇)
    春節的由來作文2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也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古代過「年」不是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而是在「臘日」,既後來的「臘八」。南北朝以後,把「臘」祭移至歲末。到了民國時,改用陽曆,才把陰曆年叫「春節」,因為春節一般都在「立春」前後。  春節是我國盛大、最熱鬧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俗稱「過年」。
  • 元旦的由來和習俗
    對於元旦的活動和風俗以及活動形式,我們給大家準備了詳細的答案,大家一起來學習,之後在系統的講給孩子聽,讓孩子了解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豐富多彩和內涵意義。元旦的由來和習俗一、中國元旦的由來中國元旦的由來,據說起源於3000多年前的三皇五帝時期。
  • 我國春節日期的變遷和名稱由來:日期歷朝不一,名稱來自民國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可是,你知道春節的概念是怎麼來的嗎?
  • 端午節的由來、習俗與食俗,值得了解和傳承的傳統文化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節的由來、習俗與食俗,值得了解和傳承的傳統文化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 2008年開始,端午節被確定為我國的法定假日。2009年9月,端午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端午節成為中國 入選世界   原標題:端午節的由來、習俗與食俗,值得了解和傳承的傳統文化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
  • 過春節貼春聯,是傳統習俗,但「春聯」的由來卻鮮為人知?
    其實,過年貼春聯這個習俗距離我們並不是很遠,從第一幅春聯的產生、普及到今天,也就幾百年的時間。「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這是我國歷史記載的第一幅桃符春聯,是由五代十國蜀國國君孟昶所作。到了宋代,王安石說:「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由這句詩我們可以得知:在我國的宋代是沒有紙質春聯的,那時的人們用的還是桃符。
  • 關於中秋節的傳統習俗和由來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那麼關於中秋節的習俗和由來又那些呢?
  • 春節出門閨女回娘家的習俗,你知道嗎?
    春節出門閨女回娘家是指已婚女兒帶夫婿孩子回到家裡給父母拜年,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這個習俗,一般都在正月初二這天,有諺語為證「初一外甥瞧舅忙,初二閨女回家鄉......」。因為在我國傳統裡嫁出去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出嫁的閨女常常被視為「外人」,除夕和春節這個「外人」是不不能在娘家的,如果在娘家會給家人帶來黴運。另外,老傳統裡還有另外一種說法,那就是如果嫁出去的閨女若是除夕和春節當天回娘家,會把娘家吃窮、吃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