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時評:我們讀書倒底為了什麼?

2020-12-27 搜狐網

  《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加快發展城鄉職業教育和培訓網絡,努力使勞動者人人有知識,個個有技能。日前,最近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半工半讀試點工作會議上傳出消息:從明年起,除個別學生走向社會外,我國的初中畢業生將有一半升入高中,一半入讀職校。

這消息讓人鼓舞,也讓人感慨。

  如今,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上大學,貧困家庭上不起大學,上大學家庭再度貧困,以及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已經成了一大社會難點、焦點。有數字顯示:近八年來,中國的大學招生從100萬人躍進到400萬人,兩年增加一倍;今年夏季大學招生達到410萬,而就業市場卻只能吸收其中的160萬,也就是說60%的大學生畢業後沒著落。難怪我們看到有那麼多的大學生從「大三」起就找工作,滿世界跑,許多人還是白跑。「北大高才生串糖葫蘆」已經不新鮮,現在又冒出北大學生求職受挫想「陪聊」謀生,引起校園學子譁然。

  另一方面,中國沿海三大製造業基地――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環渤海灣地區,全部面臨技工短缺危機。2006年第一季度通過勞動力市場招聘各類最緊缺人員約52萬人,只有18萬人應聘,缺口38萬。還有,今年廣州技校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98%,月收入到2000元以上,這與大學生的就業成了冰火兩重天!

  一方面是大學生就業難,另一方面是大量的崗位缺人。實在讓人鬧心!

  都說青年是祖國的未來,可許許多多上不了大學的孩子要文憑沒文憑,要技能沒技能,他上哪兒去找飯碗?上了大學又沒有那麼多相應的崗位,幹別的又不會,上不著天,下不沾地,家長著急,孩子苦悶,學校無奈,這成了社會的一大難題。青年人連眼前的飯碗都沒解決,你去給他講祖國的未來,那好使嗎?和諧社會、民族復興大業更從何談起?

  出路就在教育改革,改變這種只辦學不管就業的死胡同,開闢新道,讓青年一代人人有知識,個個有技能,才能各盡所能,天高任鳥飛。

  辦學校,培養人才,也要多種形式,多種渠道。比如說,那麼多的企業需要那麼多的技術人才,為什麼要等著別人給你培養了送來,你就不能與學校聯手,培養你需要的人嗎?半工半讀,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學了就能幹,這路子不行嗎?同樣,學校也不能關門辦學,只教書不管就業,為什麼不能與廠家溝通,給學生一個定點實習基地,讓他們學點實用技能?半工半讀,對一些貧困和不富裕家庭的孩子是一條路子,既能完成學業,獲得技能,還能得到一定的報酬,減輕家庭的壓力,一舉多得,多好的事情!令人欣喜的是,國家教育部近日確定,今年秋季開始,107所中等職業學校為半工半讀試點學校;今年中央財政已投入專項資金15億元,支持200多所示範性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和300多個職業教育培訓基地,以及縣級職教中心。試點就是為了取得經驗,就是為了推廣。這讓人們看到了希望。

  辦教育、讀書是為了什麼?這個答案,讓孔夫子的學生回答,就是:做官。讓今天的學子回答,則是:就業。可我們的教育家們長期以來,把這個答案搞得太抽象,太理想,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害得今天那麼多年輕學生困惑、茫然。其實,對於絕大多數的青少年來說,讀書就是為了獲取知識、學習技能,然後走向社會,就業上崗,這樣才能談上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才談得上理想抱負。如果連飯碗都沒有著落,談什麼都是白搭。「第一是生存,第二是發展。」這是偉大的文學家又是教育家的魯迅先生早就說過的。生存,就是要有飯碗,這是第一位的,然後才能談發展,多通俗,多實在。

  半工半讀、職業教育會不會耽誤甚至扼殺天才呢?半工半讀照樣可以出人才,學習是終生的事,就業後同樣可以繼續學習,讀大本、讀研讀博,真正的人才總會脫穎而出,正象金子總會發光一樣。

  但願我們的教育改革能走出一條新路來。

(責任編輯:黃成勳)

相關焦點

  • 讀書究竟是為了什麼
    每一個不期而遇的你我都格外珍惜 ​我們都是從至少九年的義務教育過來的。在家人的帶領下,我們走過幼兒園,步入小學初中和高中。在家人的期待和緊張中走向高考。好像讀書是我們生命軌跡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我們也很少思考讀書究竟是為什麼。
  • 2020必備滿分增分素材:人民時評抗疫情彩語句40段(一)
    2020必備滿分增分素材:人民時評抗疫情彩語句40段考場作文時,總有很多同學感覺到語言匱乏,在備考中,我們可以多看看滿分作文與官方時評,從中積累素材。下面是從「人民時評」等精彩時評中精選的一些語段,供大家學習、積累。
  • 今日時評|讀書,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在路橋的街頭巷尾,各種讀書活動頻頻上演,迎來的是一雙雙渴求新知的眼睛,述說的正是一個個努力改變的故事。忙,或者累,或許是大多數人不讀書的說辭。但讀書與其說是外假於物,不如說是內求於心。其實,若是真要讀書,在家可讀,在野可讀,熱鬧之地可讀,行走之時可讀。我們早已告別了書荒的年代,便宜的書籍價格,加之隨時可讀的電子讀物,已經讓閱讀變得觸手可及。
  • 媒體融合背景下黨報如何傳播主流聲音——基於「人民時評」與...
    摘要:本文基於對《人民日報》評論版「人民時評」欄目與人民網觀點頻道「人民網評」欄目在選題、評論風格等方面的內容分析,提出「人民時評」選題扣準時代脈搏,力求重大、深刻,立論多站在中觀高度;「人民網評」選題時效性、貼近性強,立論角度新穎,思想深刻。
  • 我們為什麼要讀書?讀書對我們到底有什麼好處?
    古往今來,所有的智者都是通過讀書和閱讀來提升自己。那我們來思考一下,我們為什麼要讀書,它又可以給我們帶來什麼? 在《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作者林奕含給出的話中我們可以找到答案:「我們讀書不是為了寫作文,不是為了高考,不是為了賣弄知識多寡和水平高下,而是為了認識這個國家、社會和身邊的人,包括做父母的我們。這是一種必須具有的感知力和理解力,當你有一天遇到挫折,痛苦時,也許它會幫你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
  • 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
    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時間:2020-12-17 11:58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近日,有初中教師在自己的班級做了比較有意思的一個問卷調查,問卷中只有一個問題:你讀書是為了什麼?
  • 讀書為了什麼:碩士自盡留給我們的反思
    我們究竟該反思什麼呢?筆者作為在校的一名大學生,突發想問老生常談的問題「我們讀書是為了什麼」。  古有言「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從表面上看,它與當下的主流價值觀想背離,世人口頭上否認它。但在實際生活中,它卻是「知識改變命運」的直接目的。讀書,賺錢,買房,買車……不知這是當下多少大學生的心聲。
  • 王開嶺:讀書,是為了讓書照亮我們
    在王開嶺看來,走進閱讀,堅持閱讀,循著書中有趣的人與事,書裡的那些精神光線或美學營養就會照亮我們,滋養和愉悅每一個平凡的人生。談及自己的閱讀史,王開嶺表示:「我是20世紀60年代末生人,青春期沒有網際網路,美好的青少年時代都是在讀書中度過的。是書,幫我完成了和歷史上那些偉大人生的交往。
  • 2019高考時評寫作指導
    (以小見大,闡述讀書的重要性)       看過一幅對聯:「為善最樂,讀書更佳」,為善之樂在於「予」,讀書之佳在於「取」。讀書是一種可以忘乎所以悠然的自足,只要一卷在手,便可以擁有許多許多。是的,有兩種東西能讓人的心靈永葆青春:真愛與好書。為了讓我們的內心不再脆弱,讓我們的心靈擁有力量,讓讀書成為幸福人生的秘訣。
  • 25個高考作文熱點話題(好題與時評)
    >《在時代需要的地方發揮最大的價值》  《餘獨好修以為常》《別讓對歷史的銘記毀於娛樂》《從「英雄精神」中汲取力量》《前進的時代需要英雄》《告慰英雄的最好方式,就是成就更好的自己》《永不凋零的英雄之花》《銘記英雄,構築民族記憶共同體》相關連結「國家公祭日」「烈士紀念日」人民時評精選
  • 時評:「紙面功夫」絕非真功夫
    於是,為了讓總結內容更充實、考核結果更理想,難免會有一些人動起「紙面功夫」的腦筋,不惜下大力氣「粉飾」文字、「精雕」圖表,讓幹得好的工作更「亮眼」,力求吸引足夠眼球;有缺陷的工作加個「美顏」,妄圖繞過外界關注。而一些幹部似乎從中嘗到了不少「甜頭」,更是樂此不疲、專於此道。
  • 人民時評 | 讓民法典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人民時評 | 讓民法典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2020-06-13 02: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為了人民我們不惜一切代價
    生命重於泰山,人民生命高於一切。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生命只有一次,失去不會再來。在保護人民生命安全面前,我們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我們也能夠做到不惜一切代價」。
  • 2020年4月《人民時評》合輯
    請點擊文末「閱讀原文」,查閱、下載2020年4月人民時評文章合輯。
  • 我們送孩子出國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
    因為我們家長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所以作為家長,要儘快協助孩子在現有的情況下做出選擇,而且是比較理性的選擇。 那麼,什麼是教育的終極目呢?我認為有兩點,一個是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覺醒。通過教育,學生或者孩子要發現自己想幹什麼,擅長幹什麼,如何去實現自己的理想。所有學校和家長的都在向這個方向努力。世上有三中人,一種人叫做先知先覺,例,很早就有大的志向這種人其實不用別人花太多心思去幫助他們。
  • 10大暢銷書3本是股經,這樣的讀書攻略正常嗎?
    文/張書樂(TMT行業觀察者、遊戲產業時評人,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刊載於《株洲日報》4月17日天台時評版我從來不認為讀股市的書,太過功利,有點焚琴煮鶴;亦不在口中瞎叨叨什麼「不讀無用之書,何以遣有涯人生」。在我內心深處,讀書從來就是一種很功利的的事。
  • 讀書為了什麼?打動我去讀書的30條理由
    那種為讀書而讀書的虛矯,那種認別的什麼都不屑一做的傲慢,簡直自封為人間的特殊階級,同時給予旁人一種壓迫,仿佛唯有他們是人間的智慧的葆愛者。讀書只是至平常的事而已,猶如吃飯睡覺,何必作為一種口號,惟恐不遑地到處宣傳。」讀書為了什麼?為什麼要讀書?
  • 人民時評 |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
    人民時評 |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 2020-12-14 1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人民時評:寬容是給「出格」的最好一課
    人民時評:寬容是給「出格」的最好一課   被孩子惹怒,往往是大人情緒失控的表現。對自己的引導能力有信心的人,不會聲色俱厲地搞「激情教育」  一名高二學生偷換掉事先經老師把關的講稿,用「自己的聲音」對現行升學和教育制度提出質疑。
  • 人民時評:以科普抵禦「科學流言」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以科普抵禦「科學流言」(人民時評)提高科普質量,既介紹具體知識,又傳播科學思維,努力提升全民科學素養,全社會抵禦「科學流言」的根基才會更穩固當科普渠道日益多元、科普產品更趨豐富,我們定能築起更為立體的抵禦「科學流言」的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