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海:自學能力決定未來成就,家長該如何引導?

2020-08-25 王金海家庭教育課堂


活動現場

各位愛學習的爸爸媽媽,大家好,我是王金海。

今天給各位講的話題叫自學能力衡量未來成就。我們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自學的能力。我為什麼要跟各位講培養孩子自學能力呢?因為第一個方面是自學能力差的孩子,在當今社會闖蕩是非常艱難,各位這個時代變化太快了,各位父母,我們今天培養孩子是要把孩子送到未來的時代,未來的時代我們知道大量的工作和行業即將會被機器給替代掉,按照正常的推算,會有70%的行業會被人工智慧給替換,知識更新的速度太快了,一個世界500強企業的壽命也在大幅度縮短,從以前到處是百年企業,現在就變成了可能平均壽命只有不到40年。

然後一個人的職業生涯大概從25歲到65歲也將近40年。所以你看一個人剛開始第一份工作在一個企業,後來這個企業做到世界500強,最後當他退休,這樣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所以代表一個人在一個行業或者一個崗位幹一輩子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所以未來我們孩子所生活的年代,他即將會面臨人一輩子大概要換2~3個不同的行業,要做5~7份工作。既然是這樣的,可見我們今天那麼拼命讀的大學選什麼專業,對未來可能也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們不得不具備一種能力叫自我學習能力。連哈佛大學選拔人才的第一條就是選拔人的學習能力,因為他們認為在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人過去掌握什麼知識其實已經不是最重要的了,因為知識淘汰太快了,而能否在未來的時間快速學習和掌握一門知識的技能才是非常重要的。同時自學能力又為孩子以後在高層次的競爭中贏得更好的優勢和實踐。

各位想過嗎?一個人經歷最旺盛的學習時間大概是在20歲左右到25歲,以後人的學習能力就大幅度下降了。但是我們想想看,我們20歲以前都在應付考試,到了二十三四歲在讀大學的時候一直在打遊戲,所以大部分的孩子如果他不懂得自我學習的話,很多時間其實都荒廢掉了,等他到了社會上發現讀書讀了20年,對社會的幫助不是很大。所以我們發現一個真正優秀的孩子,其實並未必只是學校培養出來的,更重要要培養自己的自學能力,推薦大家看一本書,書名字叫《我的事業是父親》,它的作者叫蔡笑晚,被稱為人才魔術師,他自己也是我們浙大的校友,他培養他自己的6個孩子都非常的優秀,他早先的時候自己懷才不遇,最後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所以他發現這些優秀的孩子都是有很強的自學能力,所以他通過自己自學能力培養,把孩子送進了中科大少年班。

比如說他其中一個兒子小學畢業後,僅用了一個暑假的時間就自學了初一年級的全部課程,最後跳級進入了初二,而且後期的成績非常優秀,為了報考中科大少年班,曾經用半年的時間學完高中數理化的全部課程,進中科大之後又跳了一級,比同班同學提前了一年考入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一年後又進入了哈佛大學,僅3年時間就取得,一般人需要5年才取得的博士學位。

為什麼會這麼優秀?因為他從培養自學能力有關係,儘管這些所謂非常天分的大家被譽為天才的孩子,好像是社會頗具爭議的,但是你去研究這些家庭的培養,你發現這些孩子並不是所謂的天才,只不過父母改變了不一樣的方式,大部分對社會現象進行議論,更多可能也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心理。

而且同時如果你跟隨我們一直學習,我們在培養孩子智力的同時,把他的情商抗挫力都提升的話,包括自制能力都提升,我想應該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孩子。一個孩子自學能力,他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是智慧和能力,為以後的高層次的競爭贏得更大的優勢。這種優勢越到高處就越明顯發揮出來。

今天我們來給各位交流一下,培養孩子自學有三個秘密武器,第一個要從小培養,循序漸進,自學能力必須從小開始培養,以這種學習經驗的方式進行。那麼在生活中如果讓孩子自己獨立解決各種各樣的問題,讀書方面讓孩子把以前自己不懂的地方自己弄懂,養成預習功課的習慣,這是培養孩子自學能力的重要的關鍵。

第二步就是要制定階段性的目標。那麼當孩子發現孩子自學潛力不錯的時候,就要儘快制定一個階段性的總體目標,讓孩子有一個追求的方向,這樣使孩子在學習上產生更大的挑戰和興趣。我就見過有個媽媽,他的孩子在7歲的時候已經讀了1500本書了,他把很多數理化的知識都當興趣書給讀掉了,他根本不是為了應試,他讀的很有樂趣。那是因為媽媽懂得才四五歲開始,孩子喜歡上學習的時候,就有計劃有規律的幫助孩子制定階段性的目標。所以我們要學會把總體的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切實可行的目標,制定詳細的時間表,讓孩子找到成就感,一步一步的完成,讓他在學習過程中嘗到成功的喜悅。

當然有很多具體性的操作步驟,我們在後期的很多課程和線下的活動都會教很多孩子來學習。我們現在已經幫助很多孩子培養她的自學能力,在不斷的自我挑戰中,這些孩子學習上進步非常快,而且我估計有很多孩子也是中科大少年班的潛力的好苗子。

第三點就是要自學,要學會揚長避短。那麼首先選擇孩子認為自己最有優勢的課程開始,因為優勢的課程學起來很有興趣,而且興趣又讓自學的勁頭更大,效果更好。那麼學習好這一課之後,他就能以這一課的經驗推廣到其他的科目,千萬不要在基礎差的課程上開頭,我們這裡叫優勢發揮法,但是現在很多學生和家長都喜歡讓孩子補劣勢,剛開始把孩子最差的課補救,結果搞得孩子的學習興趣上大量的下降,弄得自己仿佛不可救藥一樣。所以這是我給各位今天講的自學的三大武器,各位可以引導和幫助你的孩子提升這方面的能力。

在這裡也分享一位媽媽的留言,這位媽媽給我們留言說:王博士您好,從今年的9月中旬開始,無意間在喜馬拉雅書上聽到您的課程非常的幸運,您得課程對於我來說真的是久旱逢甘露,感恩。

看到你不斷更新的課,也看到了您為家庭教育付出滿滿的愛,感謝上天讓我遇到了您。

聽完她的分享,我們也覺得特別有成就感。其實我經常講課的嗓子都是啞的,所以我把所有空餘的時間都用來給各位錄製課程。他後面又講說我的女兒今年中考失利了,看到周圍的同學都上了高中,在她的要求下,我們給她花了錢上了當地一所民辦高中。其實我們家長何嘗不想讓孩子享受普通高中教育。

目前女兒在這樣的學校裡進了相對好一些的班裡,當了化學課代表,總體來說學習狀態比初中有進步,但是我能感受到她內心的無助,基礎薄弱,學習習慣不好,沒自信力。我聽到您的課後有時候給她鼓勁,對她也有一定的幫助,但是我感覺自己方法不夠用。同時也知道了我的女兒為什麼到了今天這一步,王博士我覺得你能幫到我們,我寒假準備帶女兒去見見您,我在烏魯木齊不知道我們參加您的什麼課程合適,我很期待。

因為我們碰到過很多這樣父母的情況,我發現只要父母跟著一起學習進步,同步我們在幫你培養孩子的話,我想對孩子來說是個巨大的人生轉折點。因為如果孩子自己對自己學習上找不到自信,對他一生都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所以我們也非常感謝這樣的媽媽對我們的信任,我們也有責任繼續幫助大家一起走得更好。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邊,感謝各位的認真閱讀,我們下次課程不見不散。

相關焦點

  • 自學能力的強與弱,是衡量一個人未來成就大小與否的重要標誌之一.
    自學能力的強與弱,是衡量一個人未來成就大小與否的重要標誌之一。   學校教育是有限的,個人自學的知識卻是無限的。家長有意識地從小引導孩子獨立地進行超前學習,就能輕而易舉地獲得了這種神奇的能力。  一個自學能力強的優秀學生,不成功於此,便成功於彼。最優秀的教育也無非是使學生獲得最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從本質上講,所有的教育都是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 自學能力決定了孩子一生的高度!
    自學決定孩子人生的高度 在2017年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總決賽的節目中,16歲的武亦姝憑藉強大的實力和淡定的氣魄,成功奪冠。接著在2019年高考裡,武亦姝以613分(上海高考滿分660分)的成績考取了清華大學。學霸式的成功離不開最重要的一點——自學能力。
  • 如何培養自學能力?
    所謂自學能力,就是不依賴教師、家長,通過獨立學習、鑽研而獲取知識的能力。孩子們有好奇心、愛學習,是天性,是老天送給人類的禮物。但是這種學習能力,為什麼會遭到破壞?這種越幫越忙的例子,相信咱們很多家長都有切身體會。我們都羨慕「別人家的孩子」,自覺學習,有探索欲,有求知慾,善於鑽研,保持專注,在學習上好像永遠都不需要大人操心。殊不知,恰恰是從小的家庭教育模式的差異,造就了他們優於普通孩子的【自學能力】。
  • 條條大路通羅馬,如何引導孩子填報志願?家長不妨從這幾點來引導
    人們常說&34;,今天你做什麼樣的選擇,決定你未來的發展,在今年時代這句話也不完全適用,為什麼呢?因為人生也有逆襲的可能性,面對高考畢業學子,現在高考成績也出爐了,各位家長憂心孩子應該如何選擇學校和專業,畢竟選擇對了事半功倍,如果選擇錯誤將事倍功半,家長又如何引導孩子選擇大學與專業呢?不妨從這幾點來引導孩子。
  • 王金海:發現孩子瀏覽不良網頁,父母該怎麼處理?
    今天跟各位講的主題是發現了孩子瀏覽不良網頁,我們父母該如何處理?近幾天收到多位家長的諮詢,大概是發現孩子偷偷地看一些色情圖片或者是視頻這一類的事情,問該怎麼處理才好。那麼下面是其中一位家長的諮詢比較有代表性。我兒子今年14歲讀初二,有一天翻我手機的瀏覽記錄,現在看到有色情網站的瀏覽信息,還看了有半小時之久,我想到之前把手機借給兒子查資料一定是他看的,這讓我大吃一驚。
  • 家長如何觀察自己的孩子是否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該如何教育引導?
    家長如何觀察自己的孩子是否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該如何教育引導自己的孩子?當孩子在學校遇到問題時,家長主要觀察孩子遇事解決問題,能力水平的高低。從解決問題能力水平的高低,來判斷孩子頭腦思維的「應變」能力。從而結合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不需要替孩子完全「包辦代替」,只需要靈活的調整教育引導方法就好。
  • 傲爸媽智庫大講堂杭州首場陳默老師、沈奕斐老師、王金海老師將作...
    傲 爸 媽 智 庫 大 講 堂 幸福家庭 成就孩子12月20日 中國·杭州 嘉賓介紹:沈奕斐15:00-16:30如何讓孩子愛上學習 王金海16:30-18:30如何做不焦慮的父母,培養優秀的孩子?如 何 報 名 誰能報名:1.家庭教育愛好者;2.想要提升家庭環境,提升家庭幸福感的家長;3.想要提升孩子學習主動性,讓孩子愛上學習的家長;4.心理學、教育學專家學者;5.遭遇青春期孩子養育難題的家長。
  • 如何培養速讀的自學能力?
    說到自學能力,很多人以為只是指一個人獨立學習並獲取知識的能力,其實自學能力還是一個人多種智力因素的結合和多種心理機制參與的綜合性能力,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曾說過:「不要教死知識,要授之以方法,打開學生的思路,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
  • 目標指向未來、未來照亮當下,開學季家長如何引導孩子樹立目標?
    構建清晰目標回看孩子們的願景樹,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引導孩子們重新梳理自己的目標呢其次,引導孩子將目標清晰化。更加努力學習,是如何更加努力?該如何填補這份差距?考上好高中,哪個學校是好高中?上這所學校近幾年需要多少分?
  • 寶寶的社交能力如何引導和培養
    幾個月的寶寶就要開始培養社交能力,這會不會太早?其實從寶寶剛出生時起就跟這個世界有了聯繫,那麼無論是小範圍到家庭還是大範圍到社會都需要具備社交能力。不然當有一天你的孩子在集體中不能被同伴所接納並受到排斥時,你再開始著急嗎?那麼我們就來聊聊社交能力如何正確引導和培養吧!
  • 如何培養快速閱讀的自學能力?
    說到自學能力,很多人以為只是指一個人獨立學習並獲取知識的能力,其實自學能力還是一個人多種智力因素的結合和多種心理機制參與的綜合性能力,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曾說過:「不要教死知識,要授之以方法,打開學生的思路,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
  •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這6種親子教育技巧值得一學
    孩子自學能力的成績體現,在7-18歲中逐步表現出了差異性。而孩子自學能力的培養,從小時候就應該開始,我們家長要有意識地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如下六種技巧,讓人受用一生。一、肯定孩子的努力,鼓勵孩子去嘗試、去探索。
  • 讓孩子受益終生的七種能力,與未來成就息息相關,越早培養越好
    隨著對教育研究的深入以及腦科學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已經開始認識到,幼兒及兒童時期培養的一些能力以及習慣,才是讓一個人受益終生的能力。諾貝爾獎獲得者的一次聚會上,有人提出幼兒時期養成的習慣,才是幫助他獲得現有成就的最大助力。這一說法獲得了與會者的一致贊同,那幼兒時期培養的那些能力,能讓人受益終生呢?這裡總結了一下,供大家參考。
  •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學能力,重在「它」!
    很多時候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高高興興的學習,在學習方面不斷取得成就。可是現實並不是一些家長想像的那樣簡單直白,孩子學習重在成長,同時要擁有一顆成熟的心。孩子即使不愛學習,但是有顆成熟的心就能夠促使他(她)學習,因為他(她)知道父母的不易。由此可見,孩子有顆成熟的心是非常有利於學習的,那麼該如何提高孩子的成熟水平呢?
  • 自學能力不足,自我管理能力差…這些「網課時代」的挑戰,到底該...
    在「網課翻車現場」頻現的同時,學生的自學能力不足、自我管理能力缺失、師生互動性差等家長更關心的問題,也被暴露出來。外灘君向參與網課教學的多位一線老師、校長、課程研究者以及家長,發起問卷調查,梳理了「網課時代」比較突出的挑戰,以及我們該有什麼樣的應對之道。
  •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成為高智商的天才?
    原因很簡單,邊玩耍邊吃飯會讓孩子誤以為自己被允許一心兩用,習慣了該行為模式後,孩子在學習上就很難集中注意力,甚至出現上課左顧右看、交頭接耳的現象。很多家長以為這是孩子上學後染上的壞習慣,殊不知,隱患早已埋下。
  • 王金海:怎麼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
    活動現場各位愛學習的爸爸媽媽,大家好,我是王金海。很多家長經常向我諮詢有關孩子的社交問題,比如說不知道如何和新同學老新老師打交道,換一個老師就常常不太適應,也有家長反映說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與老師同學打交道的時候經常發生很多衝突。
  • 孩子自學能力差,父母該怎麼辦?
    孩子自學能力差,父母該怎麼辦?自學能力,是指在沒有外界動力幹預的情況下自我完成學習任務以及進行獨立學習的能力。自學能力的基礎是自制力——自己約束自己的能力。所以自制力在自學能力上尤其重要的。那麼自學能力差有哪些表現呢?
  • 兒童心理學:以下特徵的孩子大多是高智商天才,家長注意引導
    這句話在中國流傳了上千年,在大眾的印象中,孩子的成就很難超越父母,寒門貴子是萬中無一的概率,比起後天努力,先天條件已經決定了孩子的上限。這並非是家長自暴自棄,而是階級固化帶來的無奈,很多家長認為家庭條件和父母能力能帶給孩子的光環,遠超孩子本人的聰明才智。
  • 兒童心理學:以下特徵的孩子大多是高智商天才,家長注意引導
    這句話在中國流傳了上千年,在大眾的印象中,孩子的成就很難超越父母,寒門貴子是萬中無一的概率,比起後天努力,先天條件已經決定了孩子的上限。這並非是家長自暴自棄,而是階級固化帶來的無奈,很多家長認為家庭條件和父母能力能帶給孩子的光環,遠超孩子本人的聰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