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普惠金融一次次被中央高層會議提及,「普惠」已經成為國家發展戰略目標之一。前不久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就特別指出,要「建設普惠金融體系,加強對小微企業、『三農』和偏遠地區的金融服務,推進金融精準扶貧」。
作為普惠金融最早的踐行者之一,先鋒集團董事長張振新表示,普惠金融已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推動普惠金融發展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體現。在金融科技新模式和新技術手段的推動下,小微企業、偏遠地區居民、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群體正在逐漸享受到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
他認為,企業在踐行普惠金融的同時,還應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發展公益事業,將公益事業作為普惠金融工作的一部分,使有需求的群體獲得金融服務的同時也得到愛心和幫助。為此,先鋒集團除了向多個慈善機構直接捐款,還在業務模式上嘗試用「1+N」產業鏈金融模式幫助中小微企業發展,用發起公益眾籌、發行公益理財標等形式參與扶貧、社會創新、環境保護、弱勢群體幫扶等公益事業,探索出一條普惠金融和公益事業完美結合的路徑。
探索創新公益模式
在探索公益創新模式方面,先鋒集團利用旗下多個平臺嘗試了多種創新模式。在2014年,眾籌網在國內率先發起了公益眾籌,眾籌款項用於助學、助農、環境保護、動物保護等領域,每個眾籌項目募集的資金從幾千到幾萬元不等。
令人欣慰的是,每個眾籌項目都在48小時內完成。「這說明有愛心的客戶非常多,我們既為有愛心的投資人士搭建了奉獻愛心、參與公益事業的橋梁,也切實有效地為有需要的群體及時解決了困難。」張振新說。
截至2016年底,通過發起公益眾籌、公益標等形式,先鋒集團累計支持3200餘個公益項目,籌資額超過3576萬元,有27萬人次參與到了公益行動中。此外,先鋒公益基金會為上海交大高級金融學院、百仁慈愛基金會、香港敬言仁基金等機構提供捐助資金超過120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5年的「812天津爆炸事故」當晚,先鋒集團旗下的網信和眾籌網第一時間發起了公益慈善行動,網信「公益祈福標」募資10萬元,眾籌網募資2萬元,網信捐助12萬元,用「眾籌+公益標+捐助」的獨特模式,僅用2小時38分鐘就完成了24萬善款的籌集,並迅速地將這份愛心交到了犧牲的消防員家屬手上。
永和縣縣長發起「永和核桃圓孩子書屋夢」項目,成功籌集資金86萬元。為永和縣的核桃找到了出路,也為貧困的幼兒園募集了愛心書屋。
與此同時,眾籌網還創新性地提出了「眾籌扶貧」模式。 2016年2月,眾籌網聯合隴南市商務局及電商辦、中國紅十字基金會舉辦了「眾籌扶貧大賽」,從挖掘扶貧需求到孵化脫貧項目,從項目展示到資源對接,探索「貧困農戶+脫貧帶頭人+眾籌平臺+消費志願者」的脫貧鏈條模式。該項大賽歷時4個月,來自9個區縣的200餘名公益帶頭人,共發起141個項目,累計籌款200餘萬元,眾籌支持人數1.5萬餘人。
作為「國務院扶貧志願服務促進會」首批會員單位,網信集團多年來參與了大量公益扶貧活動。如2015年6月,網信集團與「友成基金會扶貧志願者行動計劃」聯合發起了「MOOC+貧困地區電子商務能力建設項目」,並捐贈人民幣100萬元,用於該項目的試點啟動工作。
據張振新介紹,在先鋒集團內部,以「讓公益更有力量」為理念,通過公益培訓和組織活動,讓更多先鋒員工學會任何參與到公益事業中,讓更多人公益夢想的種子生根發芽,並層層傳遞。「我們不僅是自己開展公益,而且還要將公益理念的火種傳遞給更多的人,這樣才能推動這份事業發展。」
用普惠金融理念服務實體經濟
早在2015年,國務院就印發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目的就是讓小微企業、偏遠地區居民、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群體享受到普惠金融的陽光;2017年5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大型商業銀行2017年內要完成普惠金融事業部的設立;5月26日,銀監會公布《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普惠金融事業部實施方案》,推動大中型商業銀行設立聚焦小微企業、「三農」、創業創新群體和脫貧攻堅等領域的普惠金融事業部。
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將其上任後首次對外調研的主題定調為「普惠金融」,他指出,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助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
先鋒集團正是普惠金融事業最早的踐行者之一。2016年9月,二十國集團(G20)峰會討論並通過了《G20數字普惠金融高級原則》。旗下網信集團的CEO盛佳作為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G20數字金融專家組專家成員、B20「中小企業發展」議題組成員,參與峰會並見證了這一重要歷史時刻。
從2003年成立以來,先鋒集團一直將普惠金融的原則和理念貫徹在企業運營活動中。在張振新看來,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可以為中小微企業、個人消費者、邊遠地區居民等群體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他更預測,包括智慧型手機技術、支付手段更新、網絡和通信服務、雲計算等數位技術將為普惠金融實現一次飛躍。
據世界銀行測算,大、中、小企業獲取銀行貸款成本為1:1.4:1.6,可見,越小的企業,融資的成本越高,難度越大。而中小企業是經濟活動中最具活力和創新力的群體,對實體經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中小微企業一旦獲得發展機會,其對民生、經濟的促進作用將得到凸顯,同時盤活整個實體經濟。
為此,先鋒集團創新性地運用了「1+N」產業鏈金融模式,選擇行業或區域內優質的、有影響力的核心企業,為其上下遊的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借款企業最快可在提出貸款申請後的24小時內收到貸款;同時,利用自身積累的豐富的大數據資源和風控模型,先鋒集團對用戶進行畫像描繪、快速授信和精準營銷,為用戶量身定製個性化的金融服務,讓小額投資者也能夠享受到傳統金融中高淨值用戶才能享受到的VIP服務。
張振新表示,普惠金融與社會公益並行的事業還任重道遠,公司還將繼續致力於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研發和應用,為這份長遠事業提供技術支持,並將探索更多的創新模式,讓更多有金融需求的企業和個人得到更加完美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