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這種錐心的痛,只有深刻體會過的人才知道。但是這次疫情,卻給很多人派發了一份意外的體驗券。不光是年輕人,現在很多成家立業的人,也早已習慣把月光貫徹到底。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總是有那麼多的誘惑讓我們去消費。更可怕的是,頻頻傳出的校園貸,也讓還沒出校門的學生,早一步體驗消費的快感。真的是消費一時爽,還款火葬場啊!
不過也就奇怪了,要說學生還沒怎麼有賺錢的機會,但是工作幾年的人,怎麼也那麼卑微呢? 靈魂深處發來疑問:錢都不夠用,怎麼存得了錢呢?錢多了,欲望也膨脹了! 錢夠不夠這個事,大多數人有一個公用答案!不夠!非常非常的不夠!以前想的是賺一萬,可是等到了一萬,我們又在想兩萬、三萬、四萬、五萬……即便買車買房後,也還是嫌沒有時間,沒有足夠的錢去環遊世界。見過了好的,只會想要更好的。都說房價漲得像是坐火箭,但絕對沒有欲望成長的飛速。
雖然大家總是調侃,人均工資三千塊,但誰心裡沒有在三千塊的時候,給未來一萬的自己做計劃呢?即使你看不上一萬,但現實也會給你很實際的需求。年齡增長了,需求也變得不一樣。以往是一人吃飽,全家不愁!但是等到你談戀愛了,或者結婚了,又或者有孩子了,又或者是貸款買房買車了呢?沒有合適的參照,人們就不知道自己有多貪心。欲望總能給人迎頭一個貼心提醒。錢多給人有底氣得安心,同時,也給欲望搭了一個滋長的溫床。
疫情的突如其來,確實給了很多人一個警醒:月光有危險,不存錢更有風險。平時收入支出剛好持平的時候,雖是月月光,但是每個月定期都有入帳。可是疫情這麼猛,一點招呼不打,就暴露了太多問題。房貸還不上,車貸還不上,小孩的奶粉都開始緊張。拖家帶口的沒有緩衝的餘地,孤家寡人的月光族也生活得有些悽慘。
有餘糧,才好商量!以前,我們總是不習慣老一輩攢東西,糧食攢著,放爛掉也捨不得吃;錢自然也得攢著,不存銀行,也得好好藏著。挨過餓的人,總是特別懂得珍惜,甚至心甘情願珍惜過了頭。沒有挨過餓的人,卻總是認為這些都是大題小做。信用卡慣出了提前消費的毛病,貸款哈哈鏡一般放大了人的膽,逐漸忽略了本身的實力。玩過大富翁遊戲的人,可能體會過這種刺激的感覺。買田買地,成為大地主,坐著收錢。原始資本快速疊加,最後氣得讓對方掀桌!
理財的宣傳產品中,也經常提
到一個前提,想要理財,不但要有閒錢,底線是保證你未來三個月的生活開銷,保證三個月內不被餓死。疫情期間,餐飲行業引起的恐慌也都在說一個關鍵,能否挺過三個月?即使西貝這樣的大型連鎖餐飲,也是如此。所以三個月,是一個底線。我們儲備的餘糧,得供我們支配三個月。不管你有沒有開源,有沒有節流,也得注意三個月的底線,它是你的抗風險的閥值,無論對個人還是企業而言,都有起死回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