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池魚
我們多數人,到了最後都不得不接受一個事實:你這一輩子,都將是普普通通的存在。
你沒有高超的智商,也沒有過人的情商,不會有為你兜底的父母,更不會在人生的路上遇到貴人,助你平步青雲。
你不是自己曾經幻想的電視劇中的主角,而是路邊的甲乙丙丁,沒有英雄歸來時的瞬間,只是默默坐在路邊鼓掌然後羨慕的那個人。
大概人成長的第一步,就是首先接受自己的平庸吧。
如果你承認了這點,可能就會和生活中諸多的不如意和解。
你這輩子為之奮鬥的,可能都是生活中最為常見的物質,那種指點江山的豪情,只能是少年不知愁滋味時的壯語,自己後來想起來的時候,微微一笑,有懷念,也有感慨,然後默默化作一句:年輕真好啊!
是啊,年輕真的很好。
因為,年輕意味著你不用去過多擔憂生活中的柴米油鹽,只是著眼於眼前的幸福便好,你人生的天有人幫你撐著,你的風雨有人幫你擋住了。
那個時候的你,總是想著要出去好好闖蕩一番,想要去經歷外邊的各種考驗。
殊不知那些心境,後來,竟然能夠成為記憶中最為明媚的時光。
我們總是感慨歲月萬裡,也唏噓成長無涯。
昨天晚上,我和幾個朋友聊天,大家都已經大學畢業三四年的時間,說起以後的規劃和發展,我發現所有人的心境幾乎都變了。
大學剛畢業那會兒,大家的想法都比較簡單。
還是和在校園裡沒有什麼不同,認為人生最為開心的事,就是可以自己單獨出來住,還有終於可以掙錢了。
自己可以掙錢,就意味著想要買的東西可以買,想要去的地方能夠去。
自己的錢包,終於是自己做主,而不是需要看父母的臉色了。
那個時候,每每和一些朋友聊天,發現大家毫無意外地幾乎都是月光,一發了工資開心得不得了,趕緊去買好看的衣服買口紅,反正就是各種買買買。
而現在,這種買買買的心境都被生活的瑣事替代了。
有的人,因為一直租房,感受到了日子的漂泊無依,說這個城市很大,但是好像沒有屬於自己的家,想要買房了。
所以,已經在努力存錢,開始省得不得了。
有的人,面臨著家裡父母的生病,當關於生死的接力棒一下子放到自己手中的時候,她們突然發現:父母開始老了。
而自己終於已經到了要撐起一片天的年紀。
曾經,父母是我們的天,總是認為不管發生什麼事,反正都有父母在,我們還小,不用擔心這麼多。
那時,經常掛在嘴邊的話是:誰還不是個寶寶了!
猶想起我大學剛畢業那年,母親經常還會問我錢是不是夠花了,要不要給我打一點過來。
如今, 卻是我開始關心他們的養老問題,他們開始很多事都詢問我的意見。
我媽總是和我感慨,說當年她和我爸第一次出門打工的時候,就像我現在這個年紀,沒想到一轉眼我們都已經這麼大了。
原來,生活的重量,不似我們曾經看到的那般輕鬆。
小的時候,總是渴望長大,認為長大以後的世界是美好的,也會假裝把頭髮梳成大人模樣,開始偷偷穿媽媽的高跟鞋,卻總是引來一片滑稽的笑聲。
而如今,什麼都不用偽裝,關於年紀的痕跡就那麼輕描淡寫地表現在了臉上,刻在了每個人的神情裡。
年輕,真的是屬於那個年紀才能獨有的風景。
長大不是一瞬間的事,而是一個每時每刻都在前行的過程。這是大自然的規律,誰也阻擋不了。
如今,大家再次坐在一起,談論起生活的時候,彼此的話題都成熟很多,變成了婚姻,房子還有生活。
每個人都全面而深刻地意識到一件事:關於存錢的重要性。
一個朋友的感慨讓我印象深刻。
她以前是那種每個月都要把錢花完的人,典型的月光,從來都沒有半分要存錢的意識。
現在說起這些,她特別後悔,說以前壓根不會想到很遠,目光特別淺,感覺眼前的生活就已經很好,不需要存錢。
她的家裡條件一般,父母並不能給她人生之路的前行上提供太多的幫助,所以一切只能靠她自己。
她說想要自己買房了,哪怕是一個小小的房子也行,畢業四年的時間,她搬了三次家,每次都是大費周折。
她現在租的房子人員比較複雜,主要是因為交通比較方便,而且價格合理,所以當時就選定了這裡。
但是,她說,前段時間樓上新搬來一家人,特別吵,經常半夜還有一大群人,房子質量不好,隔音效果也不好,她晚上也跟著睡不著。
反應之後也無果。
然後,她就想著要是有自己的房子就好了,是不是就不用在這種時刻,感到萬分委屈?
雖然說起來這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就是莫名能夠觸到她的神經。人越是成長,反而越是容易在不經意的地方受傷。
她想買房,所以目前開始存錢。
我發現,我周圍不少沒有結婚的朋友都動了自己買房的心思,雖說現在工資比畢業的時候高多了,但是卻都開始省了起來。
同時,大家也都後悔,認為以前想法幼稚,要是能夠早點存錢就好了。
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意識到了一個問題:還是存錢最實在,對於多數普通人來說,越早完成原始積累,人生的選擇就越多。
如果,你的原生家庭不能給予你這份原始積累的資本,同生活中那些五花八門的能夠短暫滿足人的消費欲望比起來,還是存錢最能帶來長期的安全感。
大概,這是成長中的一個必然心態轉換吧。
-END-
和每個來這裡的人談愛說情,但無關風月。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