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對你說:「你憑什麼管我?」
你……會怎麼回答呢?
大部分父母的回答是,「我生你養你,我是為你好,對你有教育的義務」,之類的。
然後,孩子回一句:「我不要你管,你憑什麼管我,我又不是你的奴隸,你讓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嗎?」
最終,家長完敗!
累覺不愛,扎心了!
家長應該如何回應,才能讓孩子接受呢?
孩子說這句話,說明當時的父母和孩子的情緒肯定是都非常激烈了,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先冷靜下來,不然這樣下去,很可能就是矛盾衝突加劇,我們可以嘗試著到陽臺去冷靜一下,避免跟孩子繼續正面接觸,之後再解決問題。
冷靜下來之後呢……
一般來說,當孩子感受到壓力比較大,不懂得如何釋放的時候,就會本能地反抗家長,這是孩子潛意識裡在釋放壓力。
孩子不想讓管,那家長要不要管呢?從表面上來看,孩子似乎是在為自己的錯誤言行強詞奪理,甚至對我們向仇人一樣惡語相向,但事實往往並非如此。
家長需要用成長型思維找出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和動機,而不是簡單地批評否定。
「管」本是家長對孩子的關愛和義務,但有時候管得不對、管得過度,就會讓孩子感受到束縛和壓力。拿捏好「管」的度和方法,才是問題的關鍵。
大多數孩子說「你別管我」的時候,是因為孩子在特別投入,專注地做眼前的事情,然後覺得被打斷了情緒就流露出來了。
有的孩子說「你別管我」,卻是希望得到父母的關注,或者引起父母的注意。
還有的孩子,特別是年齡相對來說比較大的孩子,他說「你別管我」的時候,可能是父母平常的行為讓孩子覺得父母不可以被信任的。
這些種種的含義需要我們去挖掘,最好的辦法就是多關注孩子,多溝通,談談感受。
總的說來就是孩子長大了,或者是父母的家庭教育模式沒有與孩子的成長相匹配,這個就需要父母不斷地去學習和提升了。
孩子說「你別管我」,其實並不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父母要認真觀察,積極地應對,對孩子的成長不會產生多大的影響
我們要反省一下自己,我們的言行舉止是否起到了模範作用?和孩子溝通時的態度、語氣又是怎麼樣的?清楚孩子的心理變化,調整好心態,改變我們的教育思路,不能實行「棍棒」教育。要與孩子建立助益性的親子關係,消除和孩子之間的隔閡。
「別管我」也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一種表現,這是一個是培養孩子良好品質的機會。
我們要學會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言行,平等地與孩子溝通。當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認同和接納了,我們與孩子的衝突也就少了。
說教、講道理的效果遠遠沒有孩子自己體會出來的好,我們要避免由我們來告訴孩子發生了什麼事情,以及應該怎麼辦。
最好的方法是溝通時,問孩子一些啟發性的問題,幫助孩子表達出自我意願,啟發他如何去進一步的管理和控制自己,將意願落實為行動。
這個計劃不是由父母來制定的,我們更多的是參與者、協助者、引導者的角色,這個需要我們溝通的時候有一些小技巧。
我們主要是讓孩子在這樣的交流中明白他自己情緒的來龍去脈,找到控制情緒的方法,不是我們給他的,是他自己找出來的,這會讓他有自主的感覺。
青春期的孩子固執、反抗心理強,喜歡和父母「對著幹」,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出根源,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以朋友的姿態去關心孩子,正確處理與孩子的關係,避免出現對立情緒。
家長要做好自己,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和內心需求。父母對孩子最大的傷害,是在孩子最需要你的時候看不見你。孩子長大不需要你的時候,你卻緊緊跟著,步步相逼。
—— END ——
我是大家的「九度」,
更多家庭教育知識可以關注我哦,
你的點讚、評論是我最大的動力!
愛你,麼麼扎!m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