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和孩子接觸最多的人,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孩子生下來本是一張白紙,他們本能地模仿和他們接觸時間最長、與他們最為親近的人一一父母,孩子表現出來的一些個性品質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根源。實際上,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的形象往往成為子女「自我形象」設計的參照
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定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形象,孩子在童年時期個性、品德逐漸開始形成。此時他的主要學習方式就是模仿,而這種模仿又是沒有選擇性的因此父母的行為方式會直接影響孩子,甚至被孩子全盤接受。我國有句古話:「養不教,父之過」,也充分說明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譁啦」一聲,寶寶把抽屜徹底拉了出來,好在是櫥櫃最底層的抽屜,沒有砸到寶寶的小腳丫。他把整個抽屜翻了過來,裡面的東西散了一地。當媽媽聞聲趕過來時,他正撅著小屁股,用小手亂翻一氣。媽媽真拿這個小淘氣沒轍,不知道這回他又亂翻些什麼。寶寶只顧忙自己的事情,並不回答媽媽的問話。翻找了半天,可能是沒有找到自己要找的東西吧,他站起來,翻著大眼睛往櫥櫃的頂部看,媽媽怕他往上面爬,趕緊制止他。小傢伙使勁地甩著小手,不想讓媽媽抓牢,扭身跑到了一邊。媽媽無奈地搖搖頭,攆在寶寶的身後,盡監護人的職責去了。家有2歲的寶寶,就等於多了一個淘氣而又蠻橫不講理的小搗亂。好奇心強的他,常常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凡事都想自己解決,由於經驗不足,不僅常常把事情搞砸,也給身邊的人帶來了諸多麻煩。很多父母都說,寶寶到了2歲就變得難弄了,淘氣都能花樣翻新,層出不窮。脾氣更是見長,總是執拗地堅持自己的主見,大人不容易跟他打交道。為什麼2歲寶寶如此難帶?這就要從寶寶發育階段的規律來分析了。
2歲之所以被作為一種標誌性的年齡劃分,是因為此時的幼兒已經開始掌握語法結構,能夠逐漸用完整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這是融入成人社會的必要基礎。2歲左右,寶寶的心理和行為都在發生變化。隨著智力和語言的發展,寶寶開始有了一些屬於自己的想法,但是由於他還沒有處理事情的實踐經驗和能力,因此容易與他人造成「衝突」。同時,隨著行動能力的增加,獨立意識開始萌發,寶寶進入了人生的第一個「反叛期」。這就是父母難同寶寶融洽相處的癥結所在。寶寶並非是在故意與父母搗亂,而是生理和心理髮育的必然結果。
寶寶愛淘氣,不是一種壞現象,他的淘氣行為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在父母眼裡他是一個淘氣鬼,可是對於寶寶來說,卻是很好玩的遊戲。即使他們在搞破壞,也不是在故意氣父母,是想通過破壞來達到研究的目的,是好奇心使然。當寶寶正在興致勃勃地做他的研究事業時,父母的橫加幹涉會令他很不高興,他不理解父母為什麼蠻橫地打斷他,自然要堅持做自己的事情。結果,衝突在所難免。
其實,若能了解2歲寶寶的特點,很多矛盾和衝突是能避免的,這是父母和寶寶融洽相處的基礎。
與2歲寶寶相處,不僅要有耐心,還要有方法和技巧。當寶寶不聽話時,叫停、最後通牒都是不管用的。最佳的方法是查出導致父母和寶寶之間尷尬局面的那些「致燃物質」,然後尋找一種能有效緩解父母與寶寶之間僵持局面及激烈矛盾的方法。在親子間發生對抗衝突的時候,父母不必急於將自己的意見堅決執行,以免使寶寶產生逆反心理。不妨這樣與寶寶溝通:「寶寶,我們現在該睡覺了,因為明天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如果你現在還不想睡覺,可以選擇再聽一個故事或者玩10分鐘,你選擇哪一個?」這種多項選擇法在與寶寶打交道的過程中十分見效,儘管有時兩個方案都不是寶寶原來所希望的,但是2歲寶寶最喜歡那種自己拿主意、作決定的感覺,所以他能接受父母提出的建議,從中作出選擇。並且因為方案是自己選擇的,所以執行起來也會十分利落。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引導寶寶,給寶寶講道理,和他進行正向溝通,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很多父母會質疑「和小孩子講道理,他能聽得懂嗎?」千萬別小看寶寶的能力,用他聽得懂的語言與他對話,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寶寶生來就是有秩序感的,可以利用這種心理和他共同商定日常的作息時間及對某些事情的處理方式。記住,一定要共同商定,否則一個外在的規則會被寶寶視作異己加以排斥。一旦寶寶親自參與了商定,他便會覺得這些規則很神聖,並努力遵守。輕鬆的親子遊戲能讓寶寶明白應該做什麼和怎麼做。媽媽可以和寶寶進行一下角色轉換,媽媽裝成一個做事拖沓又極不聽話的孩子,讓寶寶扮演媽媽的角色,看看寶寶是如何來對待你的?有的寶寶會用媽媽常用的方式來處理,也有的寶寶可能會用他心目中所期望的方式來對待。父母要在遊戲中細心觀察,儘量了解寶寶的願望,以便在今後與寶寶相處時,博得寶寶的好感,使寶寶覺得父母和他是相通的,這樣一來,他自然願意聽父母的話,按父母的意願去行事了。不少父母在寶寶耍脾氣時,都會採取妥協、滿足寶寶需求等消極的解決方式,以使他迅速安靜下來。其實,這樣做是很不恰當的,只會讓寶寶變得更加任性。淘氣的小寶寶十分聰明,精靈鬼怪的他在試探你的忍耐底線,只要一次耍賴成功,下次他可能就會如法炮製。所以,在孩子淘氣時,父母一定要堅持原則,要用他可以理解的話語告訴他,那樣做是不對的。2歲的寶寶已經能聽懂大人的話,也會看大人的表情來察言觀色,耐心用心地與寶寶進行交流,寶寶便會乖巧地聽從你的指令。接納寶寶的情緒,滿足寶寶的合理需求,耐心的等待,溫和的言語,會使你與寶寶的溝通變得更輕鬆。父母要把身份降低至與寶寶平等的地位,寶寶淘氣時,可以給出合理的建議,當他把抽屜拉到地上時,可以溫和地建議,抽屜就是櫥櫃的舌頭,咱們不能讓它的舌頭伸出來呀。然後對著寶寶伸縮幾下舌頭,寶寶也會頑皮地做伸縮舌頭的動作。這樣一來,寶寶就會很願意地把櫥櫃的「舌頭」送回去。同寶寶一起「淘氣」,是與寶寶建立親密關係的法寶。寶寶在遊戲過程中,肯定沒有大人那些心機和招數,同寶寶一起遊戲最大的好處是能恰到好處地給予寶寶技術上的指導,讓寶寶順利過關。當他體驗成功時,也不會忘記其中也有父母的功勞。這樣,他就會請你當顧問,願意聽你的建議。當寶寶淘氣時,就可以建議換一個更好玩的遊戲,自然就使寶寶逐步建立良性的遊戲習慣,不再做淘氣的傻事。
適當的讚揚和鼓勵對寶寶也有奇效,此時的他已經有了虛榮心和榮辱感,運用表揚的手段能讓寶寶心裡很受用,這樣他就願意同父母親近,更賣力氣地表現。
總之,2歲的寶寶再難纏,也敵不住父母的親情攻勢,適時表現情感的法寶,請不要吝嗇擁抱和香吻,多說愛他的甜蜜語言,讓他圍著父母的指揮棒去轉,他就忘記了淘氣和不聽話的舉止,從而變得乖巧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