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2歲寶寶如此難帶?和小淘氣相處的技巧

2021-02-07 育嬰師育兒百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和孩子接觸最多的人,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影響是深遠的。孩子生下來本是一張白紙,他們本能地模仿和他們接觸時間最長、與他們最為親近的人一一父母,孩子表現出來的一些個性品質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根源。實際上,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的形象往往成為子女「自我形象」設計的參照

家庭教育中,父母一定要為孩子樹立良好的形象,孩子在童年時期個性、品德逐漸開始形成。此時他的主要學習方式就是模仿,而這種模仿又是沒有選擇性的因此父母的行為方式會直接影響孩子,甚至被孩子全盤接受。我國有句古話:「養不教,父之過」,也充分說明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譁啦」一聲,寶寶把抽屜徹底拉了出來,好在是櫥櫃最底層的抽屜,沒有砸到寶寶的小腳丫。他把整個抽屜翻了過來,裡面的東西散了一地。當媽媽聞聲趕過來時,他正撅著小屁股,用小手亂翻一氣。媽媽真拿這個小淘氣沒轍,不知道這回他又亂翻些什麼。寶寶只顧忙自己的事情,並不回答媽媽的問話。翻找了半天,可能是沒有找到自己要找的東西吧,他站起來,翻著大眼睛往櫥櫃的頂部看,媽媽怕他往上面爬,趕緊制止他。小傢伙使勁地甩著小手,不想讓媽媽抓牢,扭身跑到了一邊。媽媽無奈地搖搖頭,攆在寶寶的身後,盡監護人的職責去了。家有2歲的寶寶,就等於多了一個淘氣而又蠻橫不講理的小搗亂。好奇心強的他,常常覺得自己是個小大人,凡事都想自己解決,由於經驗不足,不僅常常把事情搞砸,也給身邊的人帶來了諸多麻煩。很多父母都說,寶寶到了2歲就變得難弄了,淘氣都能花樣翻新,層出不窮。脾氣更是見長,總是執拗地堅持自己的主見,大人不容易跟他打交道。

為什麼2歲寶寶如此難帶?這就要從寶寶發育階段的規律來分析了。

2歲之所以被作為一種標誌性的年齡劃分,是因為此時的幼兒已經開始掌握語法結構,能夠逐漸用完整的語言表述自己的想法,這是融入成人社會的必要基礎。2歲左右,寶寶的心理和行為都在發生變化。隨著智力和語言的發展,寶寶開始有了一些屬於自己的想法,但是由於他還沒有處理事情的實踐經驗和能力,因此容易與他人造成「衝突」。同時,隨著行動能力的增加,獨立意識開始萌發,寶寶進入了人生的第一個「反叛期」。這就是父母難同寶寶融洽相處的癥結所在。寶寶並非是在故意與父母搗亂,而是生理和心理髮育的必然結果。

寶寶愛淘氣,不是一種壞現象,他的淘氣行為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在父母眼裡他是一個淘氣鬼,可是對於寶寶來說,卻是很好玩的遊戲。即使他們在搞破壞,也不是在故意氣父母,是想通過破壞來達到研究的目的,是好奇心使然。當寶寶正在興致勃勃地做他的研究事業時,父母的橫加幹涉會令他很不高興,他不理解父母為什麼蠻橫地打斷他,自然要堅持做自己的事情。結果,衝突在所難免。

其實,若能了解2歲寶寶的特點,很多矛盾和衝突是能避免的,這是父母和寶寶融洽相處的基礎。

與2歲寶寶相處,不僅要有耐心,還要有方法和技巧。當寶寶不聽話時,叫停、最後通牒都是不管用的。最佳的方法是查出導致父母和寶寶之間尷尬局面的那些「致燃物質」,然後尋找一種能有效緩解父母與寶寶之間僵持局面及激烈矛盾的方法。在親子間發生對抗衝突的時候,父母不必急於將自己的意見堅決執行,以免使寶寶產生逆反心理。不妨這樣與寶寶溝通:「寶寶,我們現在該睡覺了,因為明天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如果你現在還不想睡覺,可以選擇再聽一個故事或者玩10分鐘,你選擇哪一個?」這種多項選擇法在與寶寶打交道的過程中十分見效,儘管有時兩個方案都不是寶寶原來所希望的,但是2歲寶寶最喜歡那種自己拿主意、作決定的感覺,所以他能接受父母提出的建議,從中作出選擇。並且因為方案是自己選擇的,所以執行起來也會十分利落。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引導寶寶,給寶寶講道理,和他進行正向溝通,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方法。很多父母會質疑「和小孩子講道理,他能聽得懂嗎?」千萬別小看寶寶的能力,用他聽得懂的語言與他對話,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寶寶生來就是有秩序感的,可以利用這種心理和他共同商定日常的作息時間及對某些事情的處理方式。記住,一定要共同商定,否則一個外在的規則會被寶寶視作異己加以排斥。一旦寶寶親自參與了商定,他便會覺得這些規則很神聖,並努力遵守。輕鬆的親子遊戲能讓寶寶明白應該做什麼和怎麼做。媽媽可以和寶寶進行一下角色轉換,媽媽裝成一個做事拖沓又極不聽話的孩子,讓寶寶扮演媽媽的角色,看看寶寶是如何來對待你的?有的寶寶會用媽媽常用的方式來處理,也有的寶寶可能會用他心目中所期望的方式來對待。父母要在遊戲中細心觀察,儘量了解寶寶的願望,以便在今後與寶寶相處時,博得寶寶的好感,使寶寶覺得父母和他是相通的,這樣一來,他自然願意聽父母的話,按父母的意願去行事了。不少父母在寶寶耍脾氣時,都會採取妥協、滿足寶寶需求等消極的解決方式,以使他迅速安靜下來。其實,這樣做是很不恰當的,只會讓寶寶變得更加任性。淘氣的小寶寶十分聰明,精靈鬼怪的他在試探你的忍耐底線,只要一次耍賴成功,下次他可能就會如法炮製。所以,在孩子淘氣時,父母一定要堅持原則,要用他可以理解的話語告訴他,那樣做是不對的。2歲的寶寶已經能聽懂大人的話,也會看大人的表情來察言觀色,耐心用心地與寶寶進行交流,寶寶便會乖巧地聽從你的指令。接納寶寶的情緒,滿足寶寶的合理需求,耐心的等待,溫和的言語,會使你與寶寶的溝通變得更輕鬆。父母要把身份降低至與寶寶平等的地位,寶寶淘氣時,可以給出合理的建議,當他把抽屜拉到地上時,可以溫和地建議,抽屜就是櫥櫃的舌頭,咱們不能讓它的舌頭伸出來呀。然後對著寶寶伸縮幾下舌頭,寶寶也會頑皮地做伸縮舌頭的動作。這樣一來,寶寶就會很願意地把櫥櫃的「舌頭」送回去。


同寶寶一起「淘氣」,是與寶寶建立親密關係的法寶。寶寶在遊戲過程中,肯定沒有大人那些心機和招數,同寶寶一起遊戲最大的好處是能恰到好處地給予寶寶技術上的指導,讓寶寶順利過關。當他體驗成功時,也不會忘記其中也有父母的功勞。這樣,他就會請你當顧問,願意聽你的建議。當寶寶淘氣時,就可以建議換一個更好玩的遊戲,自然就使寶寶逐步建立良性的遊戲習慣,不再做淘氣的傻事。

適當的讚揚和鼓勵對寶寶也有奇效,此時的他已經有了虛榮心和榮辱感,運用表揚的手段能讓寶寶心裡很受用,這樣他就願意同父母親近,更賣力氣地表現。

總之,2歲的寶寶再難纏,也敵不住父母的親情攻勢,適時表現情感的法寶,請不要吝嗇擁抱和香吻,多說愛他的甜蜜語言,讓他圍著父母的指揮棒去轉,他就忘記了淘氣和不聽話的舉止,從而變得乖巧起來。

相關焦點

  • 2歲寶寶愛哭鬧,打罵解決不了問題,3個小方法讓你輕鬆帶娃
    嬰幼兒是最難帶的時候,有人說1歲以內的寶寶最難帶,等到寶寶學會走路了就好帶多了,其實孩子最難帶的階段不是一歲以內的寶寶,一歲以內的寶寶還是比較容易哄的,無非就是寶寶學習走路的時候,可能會有點累人。過來的媽媽都知道,寶寶最難帶的階段其實是2歲前後,這個時候寶寶大腦發育到了一定程度,有了一些最基本的表達,有有了自己一定的思維意識,但是這個時候的寶寶完全處在一種「無他」境界,一定要以「滿足自己」為前提,而且他們根本不會替別人想,一切都是以自己為中心。
  • 照顧寶寶時,若你常有這2個行為,寶寶可能會變得淘氣、難帶
    導讀:照顧寶寶時,若你常有這2個行為,寶寶可能會變得淘氣、難帶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照顧寶寶時,若你常有這2個行為,寶寶可能會變得淘氣、難帶!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1歲「小氣」、2歲「發脾氣」、3歲「太淘氣」該怎麼引導?
    1歲寶寶「小氣」,2歲寶寶「發脾氣」、3歲寶寶「太淘氣」,作為家長「很生氣」!……1到3歲寶寶的這三種令人頭疼的現象,應該如何科學引導呢?1歲的寶寶物權概念還在逐漸發展的過程中,並不一定具備特別強烈的「這是我的」想法。當其他小朋友靠近她就會開始哭,也許和她曾經過「被搶走手裡的玩具」的負面體驗有關。
  • 如何與兩歲的小寶寶相處?教你與2歲寶寶相處的幾個實用小技巧
    2歲的孩子身體和運動能力發育速度開始減慢,但是智力、社交和情感方面開始有比較大的變化。孩子的詞彙量會不斷豐富。孩子會努力減少對其他人的依賴,會嘗試自己去獨立完成某些事情。而且,當他意識到大家希望他遵循某些規則,他也會開始有一定程度的自控能力。
  • 都說2歲寶寶最難帶,家長如何和2歲的寶寶「講道理」?建議收藏
    對於一些父母來說,兩歲的孩子簡直就是小惡魔一般的存在,也有不少家長認為兩歲的孩子是最難帶的。果果就是一個兩歲的小女孩,對於他的媽媽來說,兩歲的果果就像是自己的仇人一般,簡直是太難帶了。因為不論媽媽說什麼果果都要去反著做。
  • 家長不要再嫌孩子難帶了,越是難帶的寶寶越聰明
    家長不要再嫌孩子難帶了,越是難帶的寶寶越聰明經常有家長說,她家三歲的兒子特別調皮,每天從早上睡醒就開始蹦蹦跳跳的。沒有一點安靜的時候,家裡的玩具都要倒騰出來玩個遍。然後一眼照看不到就把水灑到了地上,或者跑到陽臺把花花草草一頓採摘。
  • 淘氣夥伴教你如何為寶寶挑選營養健康小零食
    「寶寶天天吃零食,都不願意好好吃飯了。」「零食都是些垃圾食品,寶寶吃多了會變胖變笨!」......不難看出,很多家長可能對零食有點誤解,以偏概全地以為「零食=垃圾食品」,其實並不是這麼回事。零食指的是非正餐時間攝入的食物和飲料。無論是剛吃輔食的小baby還是大人,每天吃點零食都是沒問題的,尤其是對小baby來說,零食就更有必要了。
  • 這幾種孩子最淘氣,來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哪一種小淘氣!
    這幾天,經常有一些寶寶媽媽來向小編抱怨,抱怨什麼呢?就是說她們的寶寶很難帶,小傢伙才學會走路,剛學會說話。在家裡呀,滿世界的爬,這翻翻,那找找,簡直是要把家給掀翻了。這些剛學會走路的小寶寶們啊,似乎都變成了拆家小能手,無論怎麼批評,下一次仍然淘氣,還經常換著方法地惹媽媽們生氣。
  • 寶寶過早吃鹽危害大!德國淘氣夥伴劃重點:別再給1歲以內的寶寶吃鹽!
    本網11月19日訊 導讀:鹽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調味品,大人很難想像沒有鹽的味道,老一輩人甚至覺得「不吃鹽沒力氣」。但孩子的味覺和需求是不一樣的,1歲以內的寶寶可以從奶液和輔食獲取到足夠量的鈉,不需要額外補充鹽。因此德國進口果泥品牌NO.1淘氣夥伴建議:不要給1歲以內的寶寶吃鹽!
  • 寶寶最難帶的時期是什麼時候?寶媽吐槽:把馬桶水玩成了過家家
    沒錯,寶寶最難帶的時期就是2-3歲這個"惡魔"階段。好不容易度過了對事物感興趣就往前衝的學走路階段,在2歲左右的時候星星的新作妖手法,直接讓朋友崩潰、甚至有種想要大哭的衝動,有一次朋友正在做飯的時候感覺廚房外的聲音非常安靜,帶過孩子的媽媽都知道"熊孩子一安靜、準沒好事",帶著疑惑的想法到外屋去尋找閨女身影,結果轉了一圈在廁所裡發現了正在玩馬桶水的小身影,旁邊還有很多過家家的"鍋碗瓢盆",最重要的是馬桶裡泡著一部
  • 寶寶最難帶的時期是什麼時候?寶媽吐槽:把馬桶水玩成了過家家
    沒錯,寶寶最難帶的時期就是2-3歲這個"惡魔"階段。那麼,在孩子難帶的2歲階段裡爸爸媽媽該如何正確應對呢?1、不能用成年人的視覺去看待孩子的熊行為孩子的熊行為只有家長想不到、就沒有孩子做不出來的搗蛋事,這是因為孩子的眼裡呈現的往往是結果、而不是過程,所以折射出來的事情就往往簡單地讓人發狂,記得我家小寶兩歲的時候對水煮蛋情有獨鍾。
  • 幾個月的寶寶最難帶?育兒專家:不是六個月,而是這個時候
    一個寶寶從出生以後,就需要家長花大把的時間和精力來照顧孩子,隨著寶寶的成長,他的生理和性格都會隨著改變,剛出生的寶寶還沒有表達的能力,所以一般只能選擇哭鬧的方式傳遞自己的情緒。現如今很多寶媽在有了孩子之後,都會發現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變化變得越來越難帶而且還特別的淘氣,成為了別人眼中的熊孩子。
  • 淘氣寶寶常有過人天賦
    作者:   家裡有個淘氣寶寶?
  • 「淘氣舅舅」帶娃火了,伸臭腳丫讓外甥聞,寶寶:惹不起,我走了
    舅舅帶著寶寶在街邊坐下了,值得注意的是,這位「淘氣舅舅」突然抬起腳自己聞了一下,接著開始壞笑,又伸出自己的臭腳丫讓外甥聞。03分析舅舅等年輕長輩帶娃為什麼會狀況百出?3、帶娃任務不少舅舅帶娃只是暫時幫忙看一下孩子,保障孩子的人身安全而已,到點了就可以把孩子交給父母,然而父母還要承擔養育和教育孩子的責任,由於各自帶娃任務的差異,導致了帶娃時不同的表現。
  • 之所以說2歲的孩子最難帶,是因為你沒有了解這個原因
    女人三十如狼,男人四十如虎,而寶寶到了兩歲就如狼似虎,想想都覺得恐怖。有帶過兩歲寶寶經歷的孕媽想必對此深有感觸,哪裡是六七歲才會成為熊孩子,明明每個孩子都有成為熊孩子的潛質的!其實,兩歲的寶寶之所以會「如狼似虎」,令人聞風喪膽,是因為這時候是寶寶的叛逆期。並不是說十六七歲才是孩子的叛逆期,兩歲寶寶的叛逆可是絲毫不亞於青春叛逆期的「刺兒頭」們。有件廣為人知的兩歲「淘氣包」的糗事,想必大家都或多或少有所耳聞。
  • 50歲阿姨的心裡話:伺候過月子,我才知道為什麼婆媳關係難相處
    月子裡,她出錢出力,帶娃、做飯、洗衣服,真是兒媳讓她幹啥她幹啥,從來沒說一個「不」字。但是,有一次她端著雞湯走到兒媳房門口,聽見兒媳正跟兒子撒嬌抱怨:「你說,你媽才五十多歲就不上班了,這不明擺著等咱們養嗎?還有,她也不老,腦子怎麼那麼不好使,很多事說了幾遍還是做錯,飯菜做得難吃,衣服也洗不乾淨,還不如保姆做得好呢。」
  •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若寶寶中了這3點,媽媽偷著樂吧
    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若寶寶中了這3點,媽媽偷著樂吧。群裡有一個寶媽說,她家三歲的兒子特別調皮,每天從早上睡醒就開始蹦蹦跳跳的。沒有一點安靜的時候,家裡的玩具都要倒騰出來玩個遍。這位寶媽說,淘氣的孩子這一天天真的是太難帶了,被他折騰的筋疲力盡。只要孩子不睡覺,就沒有一點老實氣,大人幾乎一天到晚寸步不離地跟在後面看著。另外一位寶媽卻指出,有句老話說的特別好:「越聰明的孩子越難帶」。這位寶媽說的好像很有道理,有的孩子確實是特別難帶,沒有消停的時候。
  • 「可怕的2歲」很崩潰?未必,7個相處技巧讓孩子變成「乖寶寶」
    「可怕的2歲」之所以可怕,完全是因為孩子的這兩個極端表現:1、孩子會違背自己的意願,和自己對著幹孩子長到2歲就已經能成熟的和自己對著幹了。小外甥在這個階段的時候很「傲嬌」,有一次,他明明很想吃巧克力,每隔一小會就去放巧克力的桌子上偷瞄,但是當別人問他「要不要吃」的時候,他又說「不吃」。
  • 遇上淘氣寶寶,父母應該怎麼辦?
    1歲多的寶寶儘管已經有能力理解各種規則,但他仍然無法控制他的大多數控制行為,因此他的很多「淘氣」實際上是缺乏控制的結果。一個學步兒的好奇心更可能引起諸多的麻煩,他明明知道哪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但是他無法控制自己的好奇心,因此,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會無法約束自己,由著自己的性子去做一些事情。這些就是寶寶淘氣的開端。
  • 為什麼越淘氣的孩子長大後越優秀?育兒專家:淘氣不一定是缺點
    對於父母來說,家有淘氣寶寶,可謂是一個甜蜜的&34;。每天耳提面命,跟在後面再三囑咐,也阻擋不了孩子想要&34;的心。看著別人家乖巧安靜的孩子,總是忍不住投去幾分羨慕的眼光。其實不必如此,專家說了:越淘氣的孩子,可能以後越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