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描述
壯壯是個淘氣的小傢伙。不能扔的東西他偏要扔,不能砸的東西偏要砸,不能碰的東西偏要碰。每次看到媽媽大呼小叫的模樣,他不僅一點都不害怕。甚至還會淘得更加來勁兒。於是,爸爸媽媽給壯壯制定的很多規則遍都如同虛設。更令爸爸媽媽頭痛的是,壯壯甚至以打破這些規則為榮。除非爸爸老拳出手,否則誰也休想制服他。
點評
一旦寶寶開始學習遵守規則,打破規矩的誘惑也就隨之而來。寶寶淘氣的內在動機就想要看看自己究竟有能力打破多少規矩,因此,寶寶淘氣行為的出現與他的倔強、憤怒或挑戰權威沒有關係,倔強、憤怒或挑戰權威只是他違抗的典型動機。好奇、探索、創造與表現才是寶寶淘氣的驅動力,正是在這些驅動力的驅使下,他才會製造更多類似惡作劇的頑皮事件。
寶寶從幾個月開始就可能有各種各樣的淘氣行為,比如誰抱他在手,他就會去揪誰的頭髮,摳誰的臉,或者把食物扔到地板上,並從大人的反應中獲得某種樂趣。1歲多的寶寶儘管已經有能力理解各種規則,但他仍然無法控制他的大多數控制行為,因此他的很多「淘氣」實際上是缺乏控制的結果。一個學步兒的好奇心更可能引起諸多的麻煩,他明明知道哪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但是他無法控制自己的好奇心,因此,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會無法約束自己,由著自己的性子去做一些事情。這些就是寶寶淘氣的開端。
淘氣從本質上說沒什麼不好,但是如果引導不得當,寶寶的淘氣行為也可能帶來很多負面影響。因此,父母要針對寶寶淘氣的動機,採取相應的措施,引導寶寶學會控制自己,學會遵守規則,將和淘氣行為轉化為有意義的探索行為。
當父母發現寶寶有明顯的淘氣行為時,可以根據寶寶的特徵以及他淘氣的動機與方式採取相應的措施,改變家裡的淘氣寶寶。
解決策略
1.理解寶寶淘氣的心理需求
淘氣是寶寶的天性,因此一旦發現寶寶有淘氣行為,父母不必如臨大敵,而要了解和掌握寶寶的年齡特點,以符合寶寶成長的方式來要求寶寶,只要寶寶能分清場合、時間,不傷害自己和他而他人,不損壞財物,淘氣一點也無妨。寶寶學習行為規則需要一個過程,因此當他破壞規則時,父母的嚴厲訓斥與懲罰可能會讓他因此感到害怕或者困惑,但對改善他的行為沒有太多的益處。
2.冷靜地面對寶寶的淘氣行為
發現寶寶淘氣時,父母不要把目光僅僅停留在寶寶的表面行為上,並急於幹預,而是要努力分清它們淘氣行為的本質和動機:是單純的淘氣?還是好奇心驅使下的探索行為?然後再根據寶寶淘氣的性質決定該加以勸阻,還是因勢利導鼓勵其以正確的方式發揚廣大。當寶寶明明知道怎樣做才是正確的,但他偏偏要違反規則去做一些事情的時候,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不要大發雷霆之怒,而應該平靜的堅持原則,讓寶寶通過檢驗,確認父母設置的規則不可更改。這樣,寶寶就會明白,他的淘氣行為不受歡迎,並且不能改變父母的規則。如果寶寶有危險行為,父母要堅決的制止寶寶,同時將寶寶從危險源抱開。
3.耐心的等待寶寶成長
寶寶的理解能力有限,自制力更是有限,因此,他無法從某個淘氣行為舉一反三,由此推及另外相關的行為也是淘氣行為。父母不要指望給寶寶一次教訓,他就能學會約束自己,而要在寶寶的每次行為發生時一而再再而三的重申有關的規定。對於已經學會走路的寶寶,父母可以簡單明了的給寶寶一些解釋,讓他更好地明了規則的重要意義。比如:寶寶總在揪沙發靠墊裡的羽毛,那麼父母可以告訴寶寶揪羽毛可能導致的最可能的後果:「如果你把靠墊裡的羽毛抽出來,靠墊就不軟了。」與此同時,父母還要向寶寶陳述對他的期望,並且設置清楚的限制,幫助他學習如何在沒有父母幹預的情況下控制自己的行為。
4.幫助寶寶擺脫盲目的淘氣行為
寶寶天生好動,因此,父母可以給寶寶較多的機會到戶外活動,引導寶寶多參加健康的遊戲和體育活動,把精力用到有益的活動中去。在家裡則可以經常找一些有益的事讓寶寶做。如:讓寶寶幫媽媽剝豆子,幫爸爸遞螺絲帽等等。通過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幫助寶寶擺脫盲目的淘氣行為。此外,父母還可以在與寶寶一同玩耍的過程中保有一顆童心,以小夥伴的身份和寶寶一同娛樂,幫助寶寶出主意,想辦法,引導寶寶將淘氣行為變成有意義的探索活動。
5.預防寶寶的某些淘氣行為
與其讓寶寶有機會淘氣,導致出現難以收拾的局面,不如在寶寶淘氣行為發生之前採取一些有效措施進行預防。比如父母可以將一些不能讓寶寶接觸的貴重與危險物品束之高閣,讓寶寶沒有機會接觸。
6.策略的阻止寶寶的淘氣行為
寶寶由於受知識經驗、活動能力和身體條件的限制,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並且自我控制的能力差,因此,寶寶的淘氣也會產生一些不當行為。如果父母強行制止寶寶的淘氣行為,不僅不能有效的組織寶寶的淘氣行為,反而會導致相反的效果,比如讓寶寶意識到儘管他的行為不受歡迎,但是可以有效地獲得父母的注意,這就會導致寶寶以此為樂,故意與父母對著幹。對付寶寶淘氣的最有效的辦法是分散寶寶的注意力,比如用新穎的玩具、新鮮的食物來轉移寶寶的注意力,或在確定寶寶不會有危險的情況下,裝作滿不在乎的樣子離開現場,讓寶寶的淘氣行為得不到關注。如此,寶寶就會感覺很無趣,從而慢慢結束他的淘氣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