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喜歡美好而長久的東西,一直希望文字能治癒孤獨,如果我的文字曾感動你,請點上方的關注,一起走下去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無心情語
每個人來到人間都希望獲得塵世的幸福。我們來世間一遭,不是伊甸園的叛徒,不是來贖罪的。但是經濟快速發展,物質極大豐富,我們感受最多的是轉瞬即逝的快感,突然襲來的悲傷,還有揮之不去的焦慮。
關於幸福,我們無從定義。原本覺得唾手可得的東西,好像突然變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沒人敢堅定的說自己是個幸福的人,但我們渴望幸福。其實我們離幸福從來都不遠,所有的失望都來自於過高的期待。擁有了這3種能力,你就是個幸福的人。
一、珍惜平凡的生活
為沒得到的東西努力,那是拼搏;珍惜已經擁有的一切,那是享受。懂得享受的人一定是幸福的人。
人總是有個劣根性,喜歡在失去的時候才懂得珍惜,對於已經擁有的一切表現的毫不在意,總覺得自己還配得上更好的一切。追逐夢想給我們帶了希望、勇氣和滿足,但累的時候,只有看到那些平凡的擁有,才覺得踏實、安穩和幸福。
那個想要向天再借五百年的康熙大帝,一生功績無數。他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在臺灣的漢族政權。康熙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
他開創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偉大的政治家。但是最讓人忘不了的是《康熙王朝》中他在年老之時,一個人孤獨的徘徊在容妃的宮殿,回憶著自己叱吒風雲的一生,最後是一聲嘆息,眼前浮現出的是容妃的體貼、善解人意的面容。
那個時候,他應該希望自己不過是個平凡人,在年老之時,擁有平凡人的幸福。他們不用敬他、畏他,而是給他一點塵世的溫暖。
楊絳女士在《我們仨》中說:
這輩子最大的成就就是「我們仨」,就是我、錢鍾書以及女兒錢媛這三個靈魂在這個世界相遇了。
她和錢鍾書的一生被那些作家、學者的光環包圍著,但唯獨能讓他們感到幸福的,是擁有一個簡單平凡的家。而通讀《我們仨》這本書也能感受到,一種平和而持久的幸福;不是大驚大喜,只是任何時候,都有人等,有人愛,有人託底,有人掌燈。
二、快樂工作的能力
人為什麼要工作?如果僅僅是為了謀生,那這一生實在太艱難;因為我們生下來,總要活下去,這種被動的工作將壓迫我們一生,會是我們不快樂的源泉。
但是,工作還有很多其他的目的和收穫。它讓人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獲得成就感,實現自己的理想,收穫榮譽感。
現代人普遍把快樂和工作對立起來,認為只要是工作,就是不快樂的。這樣的人難以獲得幸福,因為工作代表了一個人的社會屬性。
周國平在《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一書中說:
僅僅作為謀生手段的工作是不快樂的,作為人的心智能力和生命價值實現的工作是快樂的。說到底,幸福是一種能力,它屬於那些有著智慧的頭腦和豐富的靈魂的優秀人。
所以,懂得快樂工作的人,就擁有了幸福的能力。這跟工作的性質並沒有太絕對的關係,平凡的生活依舊有快樂而言,這是由一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決定的。
萬人之上,家財萬貫的人,依舊有每天在工作崗位上煎熬的時光,時刻想著有一段時間去喘息,工作能給他們帶來成就,也能帶來打擊,這樣的人不是他從工作中獲得幸福,而是工作影響著他的幸福程度。這時候的人是被動的。
也有人在工地上依舊放聲歌唱;有人凌晨回家依舊面帶笑容;有人在平凡的工作中尋找到生命的價值和人生的快樂。工作沒有高低貴賤,單看你如何看待它。
正如周國平先生說的,工作是會伴隨人一生的職業,如果只滿足於謀生,無異於剝奪了自己一部分的幸福的權利。因為人們難以在工作之外去用其他的東西彌補人生的價值和成就,最後人生的結尾,兩手空空,毫無值得一提的收穫,又怎麼會感到幸福呢。
三、正確的財富觀
如果你問一個人怎樣能夠獲得幸福,很多人都會說「需要很多很多的錢」;但是多少錢才算夠呢?答案大概是「多多益善」。
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金錢、財富,我們理所應當的認為錢多就可以給人帶來幸福感。確實如此,但是,反過來說,沒有期望的有錢,就沒有幸福了嗎?這個問題值得人們思考。
如果對財富的欲望是無止境的,那麼就像小船行駛在無邊之海上,永遠沒有靠岸的可能。所以想要獲得幸福,有錢是一定的,但更要有正確的財富觀。財富應該是幸福的助力,而不是阻力。
正如周國平在《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一書中寫的:
和財富保持距離,你就能成為金錢的主人,相反,抱佔有的態度,把財富看得很重,你其實就是被財富佔有了,成了金錢的奴隸。
財富和權利一樣,是亙古長存的,只有利用它給自己帶來快樂、享受、幸福才能說自己是它的主人。反之,自己的喜怒哀樂因為財富的增減而變化,其實就是做了它的奴隸。
所以在現代社會壓力普遍巨大的情況下,正確的財富觀,是一個人擁有幸福的能力之一。就如範仲淹在《嶽陽樓記》裡所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被財富牽絆,而讓財富為自己服務,在財富允許的情況下給自己最好的生活,就享有了幸福的能力。
總結:所有的幸福其實都攥在自己的手裡,端看你是臣服還是主宰。珍惜該珍惜的,享受該享受的,跟財富保持距離,活出自己,就有幸福的能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