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藝大世界-2021上海國際音樂劇節」昨天正式啟幕。作為上海國際音樂劇節「一季展演」板塊,「原創華語音樂劇展演季」即將在明年步入第十個年頭。面對越來越繁榮的中國音樂劇市場,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副總經理費元洪表示:「我們都認為,音樂劇的事業不要著急,要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往前走。也許十年二十年之後,我們還會有大學生音樂劇節,中學生音樂劇節……」的確,匠心和雄心,中國音樂劇人都有。
圖說:上海國際音樂劇節啟幕
劇場 頒獎不急
過去9年,文化廣場主劇場共有39臺101場原創音樂劇目上演。劇院在扶持原創劇目的路程中也持續探索和思考,如何在引進劇目與原創發聲中不斷找尋平衡,積極挖掘和培養真正屬於中國語彙的原創表達。
明年3月至4月,4臺11場精選好戲將亮相這片鼓勵原創的舞臺。其中有開心麻花首部懸疑驚悚音樂劇《醉後贏家》,有用搖滾風格與反叛精神重現中國神話的《悟空》,還有中英聯合製作、武漢人民藝術劇院出品的大型兒童音樂劇《九色鹿》、上海小熒星教育大型合家歡音樂劇《缺一不可》。即便受疫情影響,原創的腳步依然沒有停下。
中國的原創音樂劇「長勢」喜人,有人已經迫不及待問,為什麼中國的音樂劇節不像國外一樣,也給大家頒個獎?費元洪說,「頒獎,未來也許會。但是現在國內音樂劇才剛剛開始發展,我更在乎的是,把已經確定的方向做好、做透,因為它在內容上永無止境,可以深挖。」
圖說:大型兒童音樂劇《九色鹿》海報
演員 踏實演戲
和費元洪的想法不謀而合的還有鄭雲龍。作為本屆音樂劇節「形象推廣大使」,鄭雲龍說,「現在的中國音樂劇還需要時間積澱,我現在不會考慮獎項、榮譽等問題,我覺得還是踏踏實實做好作品吧。」
早些年,在中國做原創音樂劇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剛畢業時,在北京,原創音樂劇一年也就兩部,全北京的音樂劇演員都去面試。」鄭雲龍說。那些日子能堅持下來,都是憑著一份對音樂劇的熱愛,鄭雲龍說,「對我觸動最深的就是《變身怪醫》,我看得淚流滿面。現在,我自己也演這部劇了,小小的夢想實現了。」和鄭雲龍一起堅守在這片舞臺上的還有很多兄弟姐妹,「今年疫情,我還沒聽說過有誰想要放棄或者轉型做其他工作的,大家都在等待、練功。」
圖說:鄭雲龍擔任了本屆音樂劇節「形象推廣大使」
原創音樂劇日漸興盛,也吸引了更多年輕人加入。通過音樂劇節「音樂劇歌唱大賽」板塊可以看到,2019年首屆歌唱大賽共收到400多份參賽投稿,大賽最終獲獎選手張瑋倫、何郝熙現已成為活躍在當下音樂劇舞臺上的閃耀新星。到了2020年更是收到了523份視頻投稿,投稿人職業種類多達92種,來自79個不同城市。
作曲 修煉內功
「雖然這兩年音樂劇市場火爆了,但我們都知道中國的音樂劇還有很多不足,需要我們練好內功。」昨天,音樂劇創作人金培達說,「我現在經常接到這樣的邀約——從創作到演出,時間很短,我們創作者就很擔心,倉促的作品未來根本留不下來——當環境變好的時候,我們應該給行業灌輸『對藝術要有要求』的態度。」
圖說:金培達
在金培達看來,「音樂劇的魅力,題材不是最重要的,一切都要看主題。它不僅僅是一場歌舞表演,觀眾需要看到劇中跟自己的人生的對照。」這些深層次的東西,都需要創作者靜下心來。
作為今年「華語原創音樂劇孵化計劃」的評審,金培達表示今年將力邀國際和國內多位專家傳授音樂劇創作理念與技巧,同時還將增設音樂劇創作者交流會,提供更多創意碰撞的機會,此外為提升音樂創作力,將增設音樂展示專場。
更可喜的是,未來這些「孵化作品」將免費供給高校學生學習和排演,讓國內表演藝術院校有更多有市場潛力的中國原創音樂劇可排。再過二十年,我們再相會,那時的碩果一定令人心醉。(新民晚報記者 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