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送別」開篇 以「送別」結尾 甌海舉辦紀念李叔同誕辰140周年...

2020-12-17 甌海發布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由李叔同先生填詞的這首《送別》,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流傳甚廣。10月22日晚上,紀念李叔同誕辰140周年「送別」專場音樂會在甌海區公立藝術學校舉行,吸引了不少「李粉」到場觀看。

本次音樂會由甌海區政協主辦,甌海區委宣傳部、甌海區委統戰部聯辦,邀請浙江省合唱協會常務理事、甌海音樂家協會主席黃冠軍擔任導演,溫州大學音樂學院教授、國家一級演員李成柱擔任藝術指導,馮依鳴、朱瑤、蔣露露、王佳佳等一眾青年歌唱演員與甌海區音樂家協會、甌海區合唱團、甌海區公立藝術學校等單位共同演繹。

李叔同於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削髮為僧,苦志修行,被人尊稱為弘一大師。今年是弘一大師誕辰140周年,明年是弘一大師赴溫駐錫100周年。為此,甌海出臺《「做大做強弘一文化,打造溫州文化高地」三年行動的計劃》,謀劃了系列紀念活動,包括此次音樂會。

記者在現場看到,音樂會以悠揚的童聲合唱《送別》拉開帷幕,隨後上演的作品還有李叔同生前創作的《春遊》《滿江紅》《祖國歌》《清涼歌》等經典樂歌作品共15首,整場音樂會以李叔同一生的經歷為時間軸精心編排,以獨唱、合唱、小組唱、合奏、朗誦、音畫等多種藝術形式呈現,那熟悉的旋律,讓人不禁沉醉其中。此外,還穿插書法及繪畫現場創作,讓觀眾在了解更多李叔同音樂作品的同時,也領略這位大師的傳奇人生。最後,由甌海合唱團再次以《送別》結束音樂會。

李叔同是中國現代歌史的啟蒙先驅,一生留存的樂歌作品有70餘首。其編作的樂歌繼承了中國古典詩詞的優良傳統,大多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辭雋永秀麗,廣為青年學生和知識分子喜愛,其中的《祖國歌》,是當時為數較少、以中國民間曲調來填詞的一首學堂樂歌,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

相關資料記載,1921年,時年42歲的弘一大師為尋找一處掩關辦道的地方,經溫州人吳璧華、周孟由兩居士延請,從杭州來到溫州,並以溫州為中心「雲遊」浙江、閩南、上海、江西等地眾多寺院,然後又回到溫州常住,歷時12年之久。溫州的氣候、山水以及人文環境令他情有獨鍾,並稱之為「第二故鄉」。期間,他曾在鹿城的江心寺、茶山的寶嚴寺、仙巖的伏虎庵、郭溪的景德寺等地駐錫或活動,其中駐錫次數最多、時間最長的是在寶嚴寺。

12載春秋,弘一大師習靜研律,閉門究經,形成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等佛學律宗經典之作,溫州也因此成為其佛學思想建構的形成地、完成地。據說,他獨特的弘體書法也是在溫州形成。此外,他留下130多件信札和眾多墨寶,均給溫州留下了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成為溫州百年近現代史上的文化群星中獨特而耀眼的歷史名人。

2010年1月,甌海區成立了全市第一個紀念弘一大師的社團一一甌海區政協紀念弘一大師聯誼會,並在弘一多次駐錫的寶嚴寺建成「溫州弘一大師紀念堂」。近十年來,溫州市弘一大師紀念堂已成為國內外人士到溫州瞻仰弘一大師和追尋文化名人的文化聖地,來自國內外的數萬人士前來拜訪、參觀。2013年,弘一大師被推選為首批「甌海區歷史名人」之一。

內容來源:溫州新聞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平湖市李叔同紀念館舉辦「先生歸來」活動,紀念李叔同誕辰140周年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通訊員 李燕值此李叔同先生誕辰140周年之際,平湖市李叔同紀念館特別舉辦「先生歸來」——紀念李叔同誕辰140周年活動,以此弘揚叔同先生的人格精神以及傳承先生的藝術精神。10.24 「華枝春滿 天心月圓」——紀念李叔同先生誕辰140周年弘體書法全國巡展2020年10月24日上午,在平湖李叔同紀念館隆重舉行「華枝春滿 天心月圓——紀念李叔同先生誕辰140周年弘體書法全國巡展﹒平湖站」開幕儀式。
  • 平湖市李叔同紀念館舉辦「先生歸來」——紀念李叔同誕辰140周年活動
    值此李叔同先生誕辰140周年之際,平湖市李叔同紀念館特別舉辦「先生歸來」——紀念李叔同誕辰140周年活動,以此弘揚叔同先生的人格精神以及傳承先生的藝術精神。10.24 「華枝春滿 天心月圓」——紀念李叔同先生誕辰140周年弘體書法全國巡展2020年10月24日上午,在平湖李叔同紀念館隆重舉行「華枝春滿 天心月圓——紀念李叔同先生誕辰140周年弘體書法全國巡展﹒平湖站」開幕儀式。
  • 天津河北區舉辦海河之子 李叔同誕辰140周年詩文朗誦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在李叔同誕辰140周年之際,天津市河北區,海河北岸伴隨弘一大師成長的這片土壤歌聲悠揚。10月30日,「海河之子一代宗師」紀念李叔同——弘一大師誕辰140周年詩文朗誦會在河北區融媒體中心演播廳舉行。
  • 《風光霽月——紀念李叔同誕辰140周年書法傳承展》在天津美術館展出
    《風光霽月——紀念李叔同誕辰140周年書法傳承展》在天津美術館展出 2020-12-20 09: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賞析弘一法師(李叔同)的《送別》
    李叔同是「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集詩、詞、書、畫、篆刻、音樂、戲劇、文學於一身,在多個領域,開中華燦爛文化藝術之先河。同時,他在教育、哲學、法學、漢字學、社會學、廣告學、出版學、環境與動植物保護、人體斷食實驗諸方面均有創造性發展。《送別》是弘一法師出家前所作送別歌,也是送給摯友許幻園的歌曲;曲調極為優美、非常好聽!
  • 送別歌曲哪個最經典,非李叔同送別歌曲莫屬!
    送別歌曲有很多,要說哪個比較陳舊和經典,非送別歌曲莫屬!《送別歌》,是一首由藝術家李叔同作詞的中文歌曲。歷經幾十年傳唱經久不衰,成為經典名曲。是城南舊事的主題曲。送別歌已是學聲樂必唱的一首歌,特別是初學者,朗朗上口,容易入門。
  • 李叔同、樸樹《送別》的歌詞分別是什麼?
    李叔同、樸樹《送別》的歌詞分別是什麼?時間:2015-05-25 21:51   來源:紅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李叔同、樸樹《送別》的歌詞分別是什麼?- 李叔同《送別》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 《送別》歌詞完整版由李叔同創作 樸樹唱到泣不成聲
    網友們紛紛留言,有人盤點了樸樹過往曾經「送別」的友情、愛情甚至相伴幾十年的金毛犬,他曾經經歷的各種離別。網友們在全球各個角落,陪著樸樹一起流淚。記者 張娜 《送別》在杭州寫下李叔同含淚而作  樸樹喜歡《送別》不是秘密。他曾在公開場合不止一次說過:一生能寫出這樣的歌詞,死而無憾。
  • 好歌、好詞、好畫,從三個維度看李叔同的經典名作《送別》
    我一直覺得,一首好詩詞是可以唱得出來,畫得出來的,就像李叔同的這首《送別》一樣,悠揚的旋律中藏著一首優美的詞,詞中又藏著一幅意境悠遠的國風畫。想要理解李叔同的《送別》,我們可以從創作背景、詩詞解析以及社會影響三個方面來看。
  • 蔡元培誕辰140周年紀念大會於北京大學舉行
    蔡元培誕辰140周年紀念大會於北京大學舉行 2008年05月06日 10:38 來源:光明日報 在今天北大舉行的蔡元培先生誕辰140周年紀念大會上,與會者最念念不忘的是蔡元培先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蔡元培研究會名譽會長韓啟德出席紀念大會並講話。他說,蔡元培先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思想家、教育家,先生一言一行都以民族利益為先,紀念蔡元培,首先要弘揚他的愛國主義精神。
  • 弘一大師填詞的《送別》,廣為傳唱100年,天津李叔同故居的傳奇
    陳列展覽由室內外復原、李叔同生平圖片展、李叔同生平石刻與書法篆刻仿刻室外展區,以及戶外藝術營造展覽等五個部分組成。李叔同(弘一大師),1880年10月23日出生於天津,1942年10月13日圓寂於福建泉州,享年63歲。今天我們去看看第一展室,第一展室圍繞李叔同1880年出生——1918年出家前的生平事跡。
  • 輕盈與空靈∣淺談李叔同詩詞《送別》充滿意蘊的畫面美
    我知道,無論多少優美的詞語也不足以描寫出李叔同這首《送別》的美好與韻味。多少年來,這首《送別》是那麼的充滿深情與力量,只需輕輕吟出,立即讓人滿心柔軟與透亮,好像不曾去過,卻早已立在那片地方許久,一幅送別的畫面就這般施施然從詞語中跳脫而出,顯現在眼前。
  • 李叔同:身影已隨菩提逝,人間尤唱「送別」詞
    今天給大家說一位傳奇人物,就是寫下那首傳唱度經久不衰的《送別》的作者,他就是弘一法師:李叔同。熟稔的讀者大概都聽過李叔同的故事,而不了解的讀者也不要著急,且看筆者細細道來,一起走進李叔同的傳奇一生。李叔同出生在一個豪富之家,他的父親李筱樓曾考中進士,因仕途不順,後棄官從商。又因做鹽業風生水起,漸漸成為天津有名的富商。
  • 李叔同《送別》,樸樹說:如果歌詞是我寫的,當場我死那兒都可以
    《送別》這首歌的歌詞是李叔同1914年(甲寅民國三年)在上海,送別摯友許幻園所作。二次革命失敗、袁世凱稱帝、這些層出不窮的社會變幻,導致許幻園家中的百萬資財和家業蕩然無存,許幻園赴京找袁世凱討回公道,離別時,李叔同在百感交集中寫此歌送別許幻園。
  • 2020全國李叔同教育思想研究徵文活動
    為紀念李叔同先生誕辰140周年,弘揚叔同文化,傳承李叔同先生教育精神,進一步豐富李叔同研究活動,推動李叔同學術研究及交流工作持續開展,現面向全國範圍集「2020李叔同教育思想研究」原創理論作品。參考選題:1.李叔同的教育創新精神2.論李叔同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3.從李叔同「學堂樂歌」藝術成就看國民教育4.李叔同教育思想的時代特徵研究5.李叔同藝術教育實踐和教育思想的時代價值
  • 樸樹唱《送別》為什麼哭了 《送別》歌詞及故事來源
    最近,樸樹在錄音棚開唱《送別》,當音樂緩緩響起,樸樹唱著唱著突然失控大哭,一度哽咽失聲。  樸樹那麼灑脫,那麼酷,仿佛早已看透一切。他平和,也炙熱。他是不曾改變的少年,永遠不會打敗。樸樹,你怎麼了?  樸樹說:一生能寫出這樣的歌詞,死而無憾。  《送別》是一首怎樣的歌呢?
  • 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大會在廣東梅州舉辦
    11月22日,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大會在廣東省梅州市舉辦,追懷畫壇巨匠林風眠的世紀業績,傳承弘揚林風眠的藝術精神。11月22日,林風眠誕辰120周年紀念大會在廣東梅州舉辦。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馬常豔 攝紀念大會上,廣東省梅州市政府與中國美術學院籤訂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實施人才培養工程、助推產業發展振興、傳承發展林風眠美術文化、推進林風眠藝術的宣傳與研究等方面深化合作,推進產教融合,實現優勢互補,全力把林風眠的生平故事講好,把林風眠的藝術精神發揚好,高品位、高質量打造好林風眠這個重量級藝術IP。
  • 千江印月——弘一大師音樂作品欣賞紀念晚會在浙圖舉辦
    用簡潔的詞句勾勒出豐富的意向;用描白式的對仗傳遞出深入人心的畫面,這首《送別》無疑是李叔同大師音樂造詣的一個縮影。作為著名的音樂家、教育家,李叔同大師踐行終生、成就斐然。他在音樂上的不斷精進,也是有階段可循:1905年在日本留學期間,李叔同創辦了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的第一本音樂雜誌——《音樂小雜誌》。
  • 北京舉辦書畫展系列活動紀念毛澤東主席誕辰127周年
    紀念毛澤東主席誕辰127周年書畫展正在賓館大廳展出。這是208名老軍人自發精心創作的以毛澤東詩詞及其經典語句為內容的書法作品,書畫作者都是京內外的老軍人,有上將2名,中將14名,少將140名。這些在共產黨、毛主席領導指揮下打江山、固國防的老軍人,對毛主席有著十分深厚的感情。
  • 李叔同歌曲背後的故事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一看到這首《送別》,我們的腦海裡就會響起那悠長、美好,又帶著淡淡哀傷的旋律。歌曲,可以成為幾代人共同的記憶,激起幾代人內心共同的柔軟。  很多人都知道《送別》出自近代著名的奇才和通才李叔同之手。李叔同壯年出家,人生堪稱傳奇,而其作為音樂家的故事,他創作的眾多歌曲背後的時代和人生,則在新近由山東畫報社出版的《夕陽山外山:李叔同歌曲故事》中被完整地呈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