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圖圖爸爸(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和收藏)
「你看,人家的寶寶都能開始喝米粉了,為啥你老是不讓咱們寶寶吃?」豆丁媽又在抱怨豆丁爸了。
在之前的時候,小豆丁剛滿月,豆丁媽就想試試小豆丁會不會喜歡吃飯,還好被豆丁爸爸及時的發現,制止了豆丁媽媽的行為。對此,豆丁媽表示十分的不理解啊,為啥不讓寶寶吃飯?這可是親生的啊。
而面對豆丁媽媽的這種想法,豆丁爸簡直不知道說什麼好,直嘆氣說:「豆丁媽連基本的養育常識都不知道。」後來,還是找到寶寶的姥姥來勸說豆丁媽,豆丁媽才沒有堅持為寶寶吃飯。
雖說姥姥也是非常詳細的告訴了媽媽,嬰兒在剛滿月的時候是不能夠吃米糊的,直到四個月往上的時候,才能夠逐步的開始嘗試。
但是豆丁媽卻始終不死心,總覺得自己的小豆丁「能力超然」,肯定不到四個月就能夠吃飯,以後準是個發胖小子。
於是,在豆丁兩個月的時候,豆丁媽又偷偷的準備給小豆丁餵米飯了,這次可把豆丁爸急壞了,於是就找了自己一個專業學育兒的朋友,給豆丁媽詳細的講解了:為什麼寶寶不能夠太早吃輔食。
聽到了專業人員的詳細解釋,豆丁媽這才意識到,自己之前的行為是有多麼的愚蠢,並且也主動的停下了繼續餵寶寶吃飯的念頭,豆丁爸這才鬆了一口氣。
寶寶的輔食添加,可不是那麼隨隨便便的,要是不懂得輔食添加的一些注意事項,那麼不僅會影響寶寶健康,而且還容易讓寶寶找罪受呢。
首先來了解一下:給寶寶添加輔食的原因是什麼?主要就是為了彌補母乳中的營養不足,是除了主食之外的輔助食物,是為了保證寶寶的營養全面性。
在寶寶剛出生之後的幾個月裡面,母乳中的營養成分,是完全能夠滿足寶寶的生長需求的,也就是說,在最初的幾個月裡,寶寶是完全不需要輔食來完善營養的。
但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寶寶的身體也是發育的越來越大,這時候單單靠母乳可能已經不能夠完全的滿足寶寶的生長需求了,那麼這時候,就是輔食添加的最好時機。
可愛寶寶
但是,要是提前添加輔食,對寶寶的危害還是比較多的:
1)影響寶寶的腸胃功能
寶寶的生理髮育都是階段性的,剛出生不久的寶寶,本身的生理功能是十分不完全的,而其中腸胃系統就是十分弱的一個系統,腸胃的消化能力都是極為有限的,並且寶寶的消化系統無法分泌出足夠的消化酶,不具備對食物進行初步消化以及深度消化的能力。
就此可以看出,寶寶如果這時候吃了輔食,那麼就可能會造成不消化的情況出現,這就會導致寶寶的健康出現一定的問題,加重寶寶的腸胃負擔,導致寶寶消化不良,從而產生各種不良反應,例如嘔吐等等。
2)容易引起過敏
大家應該都聽說過一些寶寶對牛奶過敏吧,其實這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寶寶本身的腸胃通透性比較大,導致蛋白不被分解就被吸收而造成的。所以,就會產生牛奶過敏的現象。
當然,寶寶在攝取一些其它的食物時,也可能會因為寶寶本身的腸胃通透性較大的原因,而導致過敏現象。
而當寶寶大一些的時候,寶寶本身的腸胃保護性機制,就已經發育的比較完善了,並且自身的消化酶也跟上了,這時候就不容易過敏了。
3)影響主食的攝入
母乳的營養性是毋庸置疑的,母乳對於寶寶來說是最佳的主食,年齡較小的寶寶,是非常需要營養全面的母乳餵養的。
如果在這時候過早的餵食寶寶輔食的話,那麼營養不全面的輔食,將會在很大程度上佔據寶寶的腸胃空間,導致寶寶吃母乳減少,從而無法攝取到足夠的營養。這就會導致寶寶出現一些發育或者是成長方面的問題。
更重要的是,由於寶寶的母乳吸吮量減少,寶媽的母乳生產量也會相應的慢慢縮減,造成乳汁分泌變少的情況發生。這時候,就是想要改變寶寶的飲食結構,也沒有條件了。
4)不利於寶寶的味覺系統發育
寶寶很小的時候,本身的味覺系統還是處於發育十分不完全的狀態,這時候如果開始讓寶寶接觸輔食的話,那麼就可能會的影響到寶寶的味覺系統發育,影響寶寶的味覺神經,從而就可能會導致寶寶出現一些拒絕飲食的現象。這種現象的產生,是非常不利於寶寶之後的飲食習慣養成的。
5)養成壞的飲食習慣
寶寶很小的時候,咀嚼能力是十分弱的,可以說這時候的寶寶是根本不會進行咀嚼的。
如果在這時候給寶寶餵食輔食,那麼寶寶通常會採用囫圇吞下的方式進食,而這種方式,不但會對寶寶的健康造成影響,也會對寶寶的飲食習慣造成影響。
在健康方面,大家都知道,沒有經過咀嚼的食物,是很難消化的,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腸胃的消化負擔,並且很可能會激發消化不良。另外,有時候不咀嚼食物直接吞咽,還可能會嗆到、噎到寶寶,讓寶寶置身於危險之中。
而在習慣方面,不咀嚼就咽下去的這種習慣,一旦養成,那麼在以後就不太好改正了,這將會持續的增加寶寶的腸胃負擔,直接影響寶寶的健康。
輔食的添加是要嚴格的遵守一個時間段的,不同的時間段,給寶寶添加的輔食種類和樣式也是不同的,只有合理的按照既定的規律來給寶寶添加輔食,寶寶才能夠「吃得盡興,吃的健康」。
1)三個月內的寶寶,別加輔食
3個月之內的寶寶,對於除了配方奶、母乳之類的食物外,是不建議添加任何其它食物的,因為寶寶這時候的食量並不是很大,但是需要的營養卻很多,而母乳就是最好的食物來源,添加輔食反倒是會影響寶寶的健康。
2)四個月的寶寶,吃點「糊糊泥」
四個月以後,寶寶就能夠開始吃一些輔食了,但是這裡要注意,這時候的寶寶是初次接觸輔食,本身對於食物的性質並不熟悉,而為了能夠讓寶寶更好的吞咽以及消化輔食,一開始要給寶寶餵一些米糊、稀粥糊糊等清淡、細膩的流質食物,這類食物對於寶寶的腸胃刺激性較小,也能夠讓寶寶的腸胃較好的接受。
當寶寶逐漸的接受了這類清淡的輔食之後,家長就可以開始逐漸的為寶寶增添一些其它的種類了,比如說是蔬菜泥等等。
此階段的寶寶主要進食形態就是「糊」,家長在對寶寶準備輔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處理到位,不然的話很容易讓寶寶產生消化不良、嘔吐等情況的。
如果是純母乳餵養的寶寶,可以在寶寶6個月後開始添加輔食。
3)七個月的寶寶,吃點「碎碎爛爛」
當寶寶七個月大的時候,其實就能夠逐漸的接觸一些軟爛的固體食物了,就比如說我們平時所吃的麵條,可以煮的比較爛一些,並且弄碎一些讓寶寶慢慢適應。
這時候之所以能夠為寶寶逐漸提供爛粥,爛麵條之類的食物,是因為寶寶的腸胃系統發育,已經能夠適應一些食物了。
當然,在這個階段,給寶寶準備輔食的宗旨,還是要注意處理到位,避免產生大食物塊,導致寶寶難以消化。
4)周歲的寶寶,逐漸接觸正常飲食
當寶寶一歲之後,基本上就能夠開始逐漸的適應正常的食物了。當然,並不是說這時候的寶寶完全能夠接受大人的食物,像味道比較重的食物,寶寶還是不能吃的。
這時候的寶寶,主要吃一些家常便飯,口味也要注意清淡,避免刺激寶寶的味覺系統。
另外,還要注意寶寶的飲食和消化具體情況,從而適時的改變飲食計劃。
就比如,寶寶的咀嚼能力較弱,家長可以適時讓寶寶繼續吃一些細碎的食物,因為寶寶本身的生理髮育未達到獨立飲食的標準,家長就不能夠強迫寶寶去吃一些較硬的食物。
一般來說,寶寶在一歲半的時候,幾乎已經能夠完全適應「家常便飯」了。
孩子的飲食直接關乎到孩子的健康問題,如果過早的給寶寶添加輔食,對孩子的傷害是很大的,但是太晚添加輔食也會影響寶寶的健康,所以,家長一定要引起注意。
但是現在的很多家長由於工作比較忙的關係,很少有時間停下來專門研究怎麼給寶寶添加輔食,因此稍不留神可能就會被自己「坑」了。
就像豆丁媽一樣,還好豆丁爸對孩子的事情比較上心,才及時制止了豆丁媽的餵養的錯誤方法。
但並不是每個家庭裡都像豆丁爸這樣的靠譜爸爸,多數家庭中的寶爸都是育兒路上的「豬隊友」,所以,解決寶寶餵養難題這件事,還是得找專業的「大咖」來幫忙。
《輔食每周吃什麼》是一本非常靠譜的輔食書,這本書的作者劉長偉是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兒童醫院的營養醫師,也是33萬媽媽關注的兒童營養專家。他用自己的專業和嚴謹,破解輔食添加過程中的所有難題。
比如:寶寶輔食添加基本原則、 什麼時候開始添加輔食 、添加輔食的信號有哪些?輔食添加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等等,幫助千萬媽媽解決了添加輔食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
這本書是專為0-3歲的寶寶精心打造的,書本中有215道輔食食譜,每一道輔食都有詳細的做法步驟,而且還貼心的在每道輔食後面,說明了營養價值和功效,讓爸爸媽媽們一看就知道這些輔食對寶寶有哪些好處。
另外,這本書的作者劉長偉,還親自製定了適合中國寶寶的輔食添加計劃,讓媽媽們清楚的知道寶寶每周吃什麼,怎麼吃,吃多少,平時媽媽們只需要照著書本做,就能做出美味可口的輔食來,就連家裡的老人學習起來也沒負擔。
除此之外,書本中還有一些功能食譜和「小毛病」調理食譜,讓寶寶在補充營養的同時儘可能在不打針不吃藥的情況下恢復健康。有了它的幫助,媽媽們每天就再也不用為寶寶吃輔食的問題而發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