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有固、液、氣三態,那麼光是什麼態?火又是什麼態?

2020-12-12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物質的三態大家都知道,氣、液、固就是隨著溫度的降低逐漸轉換的一個過程,但可能有很多人並不是特別了解的是還有第四態-等離子態和第五態-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第六態-費米子凝聚態!

氣體的電致等離子化過程

氣體的等離子化還是比較簡單的,霓虹燈裡的放電就是氣體的被等離子化過程。當然最簡單暴力的方式是給物質加熱加熱再加熱.....即可!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則是七十年前愛因斯坦即預言的一種物質形態,這與我們生活中的「果凍狀」凝聚不同,是原來並不是同一種狀態的原子突然凝聚到了同一種狀態,是由無數個具有單一量子態的超冷例子的合集,看上去像一個有玻色子構成的超大原子!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在預言半個多世紀後的1995年6月5日首次實現!

費米子凝聚態,與玻色一愛因斯坦凝聚態的物質是由玻色子構成看起來像一個超級大原子一樣不同,費米凝聚態則是有費米子構成,物質在冷卻時費米子逐漸佔了最低的能態,但這些費米子的能態並不一致,就如爭先恐後到達某個臨界的那種狀態!

鐵基超導

而第六態是未來高溫超導的重要研究方向!

了解了物質的多態之後,我們來看看光是什麼態,我們認為光是一種具有波粒兩像性的電磁波中中的一個區間,並不是物質的一種狀態,而是一種能量傳播方式。

電磁波譜與光譜

而火焰則有一些分化,有一部分理論認為火焰是一種低溫等離子態或者部分達到等離子態,但也有外一些人認為只是一個物質化學反應過程中的能量釋放,當然這個火焰只要溫度足夠高則完全可以達到等離子態,而個中的區隔並不十分明顯!

相關焦點

  • 網友問:物質分為固液氣三態,那麼光與火分別是什麼態?
    固、液、氣三種形態是中學物理內容,其實物質的形態遠不止這三種,「火焰」可以認為是等離子態,而「光」是能量的特殊形式。物質形態我常見的物質,比如水隨著溫度的升高,會由固態變為液態,再由液態變為氣態;對物質狀態的劃分,也存在模糊的地方。
  • 物質有固體、液體和氣體三種形態,火是什麼態?光又是什麼態?
    儘管火被人類利用準確時間已經難以考證,但火是人類最偉大的發現卻是毫無疑問的,因為現代社會幾乎都建立在火之上,無論是燒飯燒水,還是出行的交通工具,甚至天上的飛機和向外太空探測的火箭,都少不了火的存在,所以人類文明史就是一部變著法子用火的歷史!現代科學告訴我們物質有固液氣三態,但問題是火和它發出來的光到底是個什麼態?
  • 物體分為三態:固態、液態、氣態,那麼光是什麼態?火又是什麼態?
    當溫度很高時,組成物質的原子就會失去電子,形成自由電子和離子共存的物質狀態,這就是等離子態。當物質燃燒時,原子會發生電離,電子躍遷會輻射出光子,從而形成我們所看到的火。
  • 世間物質分三態:固態、液態和氣態,火屬於什麼態?
    初中課本就講過,這個世界的常見物質分為三種狀態,分別是固態、液態和氣態。但我們一直所稱的世界也不過是地球之內,在這一前提下,我們肉眼可見的事物大多數也確實是固液氣三態。不過有些事物的邊界也不太好界定,比如火,火又是什麼態呢?
  • 「時態」的「態」到底是什麼意思?本文為你揭示「態」的前身今世
    學過英語的同學都知道,英語是有「時態」的。那麼到底什麼是「時態」呢?「時」的概念還比較好理解,如「過去時間」、「現在時間」、「將來時間」,那麼「態」的概念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們知道英語的「時態」是針對謂語動詞而言的,也就是說這個所謂的「態」是針對動詞的。那麼在說動詞的「態」之前,我們看看名詞有沒有態。
  • 物質有了第六種形態--費米子凝聚態
    第六種物質形態誕生  人類生存的世界,是一個物質的世界。過去,人們只知道物質有三態,即氣態、液態和固態。20世紀中期,科學家確認物質有第四態,即等離子體態(plasma)。1995年,美國標準技術研究院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科學家組成的聯合研究小組,首次創造出物質的第五態,即「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 等離子體,物質存在的第四態
    通常條件下,物質的存在有三種狀態,即我們熟知的氣態、液態和固態,它們也被稱為物質三態。但是在極高溫高壓下還存在等離子體,這是繼物質三態後,物質存在的第四態。1.等離子體等離子體是英國物理學家克魯克斯在1879年發現的,並第一次指出物質存在第四態。物質的這一新的存在形式是經氣體電離產生的由大量帶電粒子(離子、電子)和中性粒子(原子、分子)所構成的系統,因其總的正、負電荷數相等,故稱為等離子體。
  • 水真的只有固、液、氣三態嗎?科學家在深海底發現水的「第四態」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水的第四種狀態,畢竟常見態的水到處可見,我們也很容易看到其狀態,而這第四種狀態的水則是需要極其苛刻的環境才能出現,而能夠出現該第四態的地方便是深海,深度達到10000多米的馬裡亞納海溝!
  • 物質只有固液氣三態?其實多達幾十種,但宇宙物質中99%都是它
    小學的時候我們就知道物質可以分為固態、氣態和液態這三態,這是我們身邊常見物質的狀態,很容易區分,然而宇宙中物質的狀態可並非僅是這三種,而是至少有幾十種物質態。比如等離子態、電子簡併態、中子簡併態,單一中子態(夸克星)、液晶態、超導態、超流態、非晶態(特殊的固態)、超高壓下的超固態、玻色一愛因斯坦凝聚態、費米子凝聚態、超離子態、輻射場態、量子場態、反物質態等等。如果深入到分子和原子的微觀世界或者上升到星雲和星系的宏觀宇宙來看的話,那麼物質的狀態就更多了。
  • 常識 火是屬於液體,固體還是氣體?
    金木水火土「火」是與「水」相對應的元素是一種物質那麼水有固液氣三態火焰到底是什麼狀態呢?——等離子態所謂等離子態指的是由部分電子被剝奪後的原子及原子被電離後產生的正負電子組成的離子化氣體狀物質,它是除去固、液、氣外,物質存在的第四態。看似比較神秘,其實是宇宙中一種常見的物質,在太陽、恆星、閃電中都存在等離子體,它佔了整個宇宙的99%。
  • 楊超:為量子金屬態的研究提供全新思路
    報告中,楊超圍繞「什麼是超導體?」「超導的微觀機制是什麼?」「證實量子金屬態的重要性」等內容介紹了該成果的重大突破。超導體是指溫度降低到臨界溫度以下,電阻為零的導體,因此超導體可以無損耗的傳輸電流。在1911年,超導體由荷蘭的科學家卡末林—昂內斯首次發現,昂內斯也因此獲得了191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超導體同時還具有完全抗磁性能夠完全排開磁力線,所以可以在磁體上懸浮。
  • 顛覆認知:物質不止氣液固三態,至少有八個狀態
    前三態為固態,液態,氣態不用我多說 第四態 等離子態 等離子態是指物質原子內的電子在高溫下脫離原子核的吸引而形成帶負電的自由電子和帶正電的離子共存的狀態
  • 精、氣、津、液、血、脈指什麼
    「精」指什麼 精,又稱生殖之精,是具有生殖作用的物質,「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 「氣」指什麼 氣,指上焦宣散到身體各部的具有溫煦、充養、潤澤作用的氣霧態、液態水谷精微物質。「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燻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 「津」指什麼 津,指水谷精微中,具有溫煦、充實作用,而且可以由體表排出轉化為汗的稀薄精微物質。
  • 對稱破缺——凝聚態中的物理美
    此外,朗道提出的相變理論與對稱性破缺理論相關,讓我們能夠用序參量來描述凝聚態系統的宏觀態,使用對稱性來給不同物相進行分類。 一般的物質有固、液、氣三態,這是初中物理告訴我們的知識。後來,現代物理的研究結果,將「物質三態」的概念擴大——有了等離子態、波色-愛因斯坦凝聚態、液晶態等等,見圖3。再後來,又擴展細分到物質的許多種不同的「相」。
  • 認為物質只有三態的人實在孤陋寡聞,還有許多形態你知道幾個?
    物質分為三態的理論早就過時了。早在上世紀中葉,物質的第四態~等離子態,就已經被確認了。現在的物質形態至少除了固態、液態、氣態、等離子態等四態,還增加了波色~愛因斯坦凝聚態、費米子凝聚態二態,這樣物質就有六態了。
  • 光學偏振態的判斷以及偏振態之間的轉換
    偏振態有:線偏振,部分直線偏振,圓偏振,部分圓偏振與自然光,橢圓偏振與部分橢圓偏振,判斷其偏振態主要採用偏振片(起偏器或檢偏器)和四分之一波片。偏振控制器的主要性能指標有:線性延遲性、驅動電壓、插入損耗、響應調節速度,消光比等。...消光比表徵了偏振控制器對偏振態的控制能力,一般用來表徵線型偏振控制器的性能,可以定義為期望方向光強與其正交方向光強的比值。消光比越大,得到期望輸出偏振態越好。目前己有偏振控制器的消光比達到30dB以上。偏振控制器也可以用做擾偏器,以得到高度隨機的偏振態。
  • 火到底是什麼物質?氣體,液體,固體?其實都不是!
    生活中,火對於人們來說是顯而易見,我們並沒有對這個常見的東西產生懷疑和思考,好像火從來都沒那麼重要過!但是我現在要是問你:「我們最常見的火究竟是什麼物質?」。我想你會迷茫。對啊,火究竟是什麼鬼?我想大部分會認為火是氣體,但是它貌似又和氣體不同。
  • 凍幹機的原理,什麼是真空冷凍乾燥機?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汽化與升華,物質從液相變為氣相的過程叫做汽化,對於水來說,如環境溫度大於0度,水汽分壓小於水的飽和蒸汽壓,則汽化能順利進行。目前大多數乾燥方法都是照此原理進行工作。物質從固相變為氣相的過程叫做升華。
  • 什麼是物質的第四態?一起來揭開等離子體的神秘面紗
    從電離層到宇宙深處物質幾乎都是等離子體,就連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很多等離子體,如等離子體電視、等離子體消毒櫃,甚至連日光燈、霓虹燈裡也會產生等離子體。不過等離子體還有一個更霸氣的名字-物質的第四態。當物質的溫度從低到高變化時,物質將依次經歷固體、液體和氣體三種狀態;當溫度進一步升高時,氣體中的原子、分子將出現電離狀態,形成電子、離子組成的體系,這種體系是區別於固體、液體和氣體的另一種物質存在狀態,故又稱為物質的第四態。
  • 什麼是「人體功能態學說」?
    約五十餘年前,馮』貝塔朗費首先把生物作為一個整體,同時把這一整體與它所處的周圍環境作為一個大系統來研究,創造了一般系統磁(general system theory),強調系統的開放性,亦即系統與周圍環境有能量和物質的交換(我們認為,在今天還要包括一個信息的交換)這就與熱力學第二定律研究的封閉系統(同周圍環境隔絕,不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的有限系統)的嫡只能增加定向無序的研究不同,把生物和生命現象表現出來的有序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