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只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後兩句才是精華!

2020-12-24 一夢文化

提及《易經》,它是中國文化的「源頭之書」:儒家、道家均備受其影響。它也是人的一生問題的「答案之書」:這一本包羅萬象的神書,實際上將你將會碰到的絕大部分問題,都回應了。

「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就是這麼脆弱,看似牢不可破,其實不堪一擊!」

儒家學說講究中庸,告知大家為人處世要學著低調。是因為低調才能走得更遠,它是古人匯總出來的經驗。古語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句話便是這個意思。

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

這句話的出自三國李康的《運命論》:「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前鑑不遠,覆車繼軌。」

在其中有一句是如此的: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行高於人,眾必非之。這句話的意思便是,假如你的德行高於眾人,那麼必定會受到他人的非議。孔子曰:「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但這終究是聖人的標準。

相對於大多數人,見到比自身成功的人,首先瞬間想到的不是見賢思齊,學習對方的優點,反而是誹謗他,其背後詆毀他。一塊美玉,如果自身得不到,寧願將它毀壞,這就是人性的醜陋心理。

相對於人性,大家無力改變,唯一能做的便是保全自身。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有些時候,你本身並無過錯,乃至各方面非常優秀,正因如此,你的優秀讓身邊多數人黯然失色,他們就會用各種方法排擠,甚至到處說你的壞話。長此以往,難以在圈子裡混下去。

它是一段很有哲理的生存博弈論,表明了為何很多人都把韜光養晦作為自身修身養性的必要法門。不管在怎樣的環境之下,假如你諸事表現得很聰明,那麼危險也會隨之而來。一個真真正正聰明的人,必定會懂得這個道理。

《菜根譚》中有一段話:「聰明人宜斂藏,而反炫耀,是聰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敗?」這句話的意思是,聰明有才華的人應該掩藏自身的才智,如果到處炫耀張揚,那麼他的言行就跟愚蠢無知的人沒有差別,他的事業哪有不失敗的道理?它是那些自以為是的聰明人一定要記住的座右銘。

蘇東坡說:」古代聖人要做一件大事,一定要先置身於暗處觀察明亮處他人的行動,自身保持默然從而仔細觀察他人的動作。如此每個人的內外情形就都真實地呈現在自身的眼前了。

把一棵樹藏在樹林裡,大家都視而不見,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它和別的樹沒有差別。把一個人藏在人群裡,讓他和周圍的人沒什麼差別。大家也將會對他

熟視無睹,原理是一樣的。

一棵大樹高出於樹林,狂風必然把它吹折;一個人鶴立雞群,禍端也必然降至他的身上。這也是從古到今不能改變的原理。

因此 德高望重的人更應該深居簡出,謹言慎行,而才能出眾的人尤為忌諱自我張揚。這樣才可隱藏住身形,遠離禍端。

李康用簡短的幾句話警示後人,要儘可能的低調。可是不要以為得低調,要看情況而定。你看這就是大智慧!人性是險惡的,你需要懂得為人處世的原理,然後用智慧去化解。才能在職場站穩腳跟。

縱觀古今,我們不難發現一個規律:

但凡是能夠在逆境中找到破局之道,並且尋找到正確的方向,作做對人生決策,從此平步青雲的成功人,都是通讀過《易經》的人。

古代 ,像孔子、鬼谷子、諸葛亮、王陽明等人,他們雖然身處不同時代,有過不同的功績,但是卻都在26歲之前,就熟讀了《易經》。

孔子說,讀懂了《易經》,人生就不會犯大錯誤;

曾國藩說,《易經》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再看看如今。

李政道、楊振寧等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曾經在公開場合承認自己的科學思想受易經的影響很大。

萬達總裁王健林把這本書推薦給萬達高層。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馬雲演講時曾說: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很有幫助;

我經常聽到身邊看易經的朋友抱怨說:古書文言文看不懂,解讀得很無聊看不下去,不知道如何用到實際生活中啊等等問題。

因此,我總是會向他們推薦自己正在學習的《圖解易經》,很多人向我反映都是完全沒了因為文言文導致的閱讀困難的問題,還用以圖解文的方式,全面系統地為我們講授學習《易經》所需要的基礎知識。

它從五行、天幹、地支、太極和八卦的講解,再到《易經》中的象、數、理的介紹。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易經》六十四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一本僅需要69塊錢,就是一頓飯錢,便能讓自己受益一生,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焦點

  • 【薦讀】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點上方↑免費訂閱如果你是一個有才有德之人,你張揚你的個性,將你的優點發揮到極致,對朋友無害,對社會無害,甚至對國家有利,那麼木秀於林也應值得提倡。中國人有一個缺點,就是太注重類同於大眾,不注意發揚自身的個性之有利的一面。
  • 老話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後半句道出人性的醜陋
    古人云:「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這句話就是這個意思。這句話的出自三國時期李康的《運命論》:「故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前鑑不遠,覆車繼軌。」其中有一句是這樣的:行高於人,眾必非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你的德行高於眾人,那麼必然會受到其他人的非議。孔子曰:「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 古代勵志名篇《運命論》中的經典名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一、木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堆:土堆。湍:急衝。非:誹謗。果一棵樹比整個樹林都秀美挺拔,那麼風就一定會摧折它;如果一個土堆突出岸邊,那麼水流也一定會把它衝掉;如果一個人的品行高於常人,那麼也必定會遭到誹謗。
  • 俗語「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下一句是啥,因說盡人性可怕不被流傳
    俗語就像這幅畫,意境深遠有一句俗語叫做「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意思就是如果一棵樹長得特別高,比周圍的同類高出一大截,一定會被大風颳到。這其實是很常見的自然現象,因為獨木難成林,木秀於林,其實就相當於這顆大樹拋開自己的小夥伴們一個人去迎接暴風雨的洗禮,一般來說,都是沒有好下場的。作為大自然裡的一棵樹,尚且不能太優秀,因為會遭到天地的嫉妒,更何況是一個人呢?人如果表現得太優秀了,就會惹來身邊人的嫉妒與非議。
  • 義烏之狼: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無圖)
    1,回到農村老家就只談養豬,談小孩,談花花草草,談旁邊地裡種的大白菜,永遠不談商業變現,營銷,物流,電商,貿易,推廣,網際網路,抖音,資源整合,在農村裡討論這些風景,就是把自己陷入絕境。2,吃飯睡覺做項目,鍛鍊身體,我堅持了4年,是不是能夠堅持到第5個年頭,不得而知,當一以貫之,依舊走這條路,這條路是沒錯的。
  •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論「鄧艾之死」
    若舉世皆醉而獨醒,則清醒之人,必成秀林之木,為風所摧。魏徵西將軍鄧艾,因與鍾會、衛瓘不睦,最終含冤慘死。人所共知。諷刺之處,是逆賊鍾會「家門得全」,除置留洛陽的養子(鍾毅)被戮,其兄鍾毓一系未受牽連。冤殺鄧艾的衛瓘、則憑鎮壓鍾會的「大功」位極人臣,榮寵三朝。
  •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被嫉妒時,若能一切隨他去,便是世間自在人
    長大後,就漸漸發現,原來這世界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般美好,其中的一些東西對我們是不友善的,而且是來自於莫名的。到現在,人到中年了,這才完全明白了,所有的人、包括我們自己在內,都會因為別人比自己活得好而陷入羨慕嫉妒恨中。嫉妒他人有的,痛恨自己沒有的,這其實是人性中一個最常見的陰暗面,不必爭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
  • 眾人皆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那下半句是什麼?大多數都不知道
    眾人皆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那下半句是什麼?大多數都不知道小編終於又見到你們啦。今天小編來給大家講一講一句詩句給我們帶來的道理吧。大家應該聽過「大秀於林風必摧之」吧,大家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所以說,它對應的下一句就是「行高於人,眾必非之。」小編又來給大家講解一下這句話吧。就是說如果一個人的才華和能力比其他人都厲害的話,他就很容易招來是非和嫉妒。雖說這不是所有人都這樣,就比如說孔子吧,他自古以來就是能人的代表,但是並沒有人說去嫉妒他,而是很尊崇他。
  • 《琅琊榜之風起長林》中的風字的,背後的真實寓意實在深刻
    那就是邊關告急後,梅長蘇迅速部署,東海,南境,北燕都有合適的人前往,梅長蘇自己選擇去平定大渝的進犯。當各路大軍紛紛告捷,已經登上帝王的蕭景琰對軍隊做了改編,新的軍隊由蕭景琰賜名,長林軍。長林兩個字的寓意自不用細言,無非是緬懷赤焰軍,緬懷梅長蘇。就在這一切發生之前,有個重要人物高湛說了一句話,這句話成了續集的片名關鍵字。就在蕭景琰的皇后提醒高公公,起風了,要多穿點衣服。
  • 世人只知「幾家歡樂幾家愁」,卻不知後兩句更經典,這才是真豁達
    最出名的當屬元稹在《譴悲懷》中那句經典的「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不少人單獨拿後一句來用,比作家貧的夫妻做任何事都是令人哀傷的。其實這明明是元稹在懷念亡妻,意思是:我知道生離死別之恨人人都會經歷,但我們共患 難的夫妻,這種離別的哀愁更勝他人。
  • 第五人格:觸發園丁成就「木秀於林」並不難,這麼做就有六百分!
    歐利蒂絲莊園裡面的求生者基本上都有「隱藏成就」這個加分項目,但官方每次只會公布它們的名稱,不會告知玩家們具體的觸發方法,只能靠玩家們在實際比賽中慢慢地摸索。為此,同一個「隱藏成就」,玩家們得出經驗會有細微差別!
  • 王維的七律壓軸之作,卻被嘲笑是抄襲,宋代粉絲一句話反駁太到位
    三國魏國的文學家李康在《運命論》中寫到了一個社會現象:「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森林中長得比其他樹木高的大樹,總是更容易被大風颳倒,超出了岸邊的土堆,必然會被流水衝刷。
  • 人民日報署名文章:捕風捉影者,風必摧之
    新華社北京5月19日電 人民日報5月20日署名文章:捕風捉影者,風必摧之——「中國盜竊智慧財產權論」可以休矣鐘聲最近,美國一些人在國際上到處哭天喊地地叫喊,「我們受到美方對此心知肚明,只是想給自己的無理之舉找一個冠冕堂皇的託詞罷了。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這是完善產權保護制度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競爭力最大的激勵。經過幾十年不懈努力,從社會觀念到法治環境,再到實際的保護力度,中國的智慧財產權保護都取得了飛躍式進步,成效顯著,舉世公認。早已從「要我保護」發展到「我要保護」。
  • 湖南雙峰杉林袁氏
    而要知,惟安公之世德綿遠與運代並興,譬之黃河之水來自天上,過龍門、穿積石,自冀而豫而徐以達於海。總關其流,區宇所經之水,皆來自天上之水也。勝國鼎興,我珙公之識真主於長安者其派也,其先安公之裔,瓜瓞於豫章之袁州而復遷于吉州之望壽村者,天罡公也。迨後,光五發派新化縣,伯秀開基曹家頭。祖德流芳如碁之布,宗公濟美似星之羅。
  • 世人只知關羽的赤兔馬,張飛的坐騎卻少有人知,那才是天下第一馬
    世人只知關羽赤兔馬,鮮有人知張飛坐騎,那是天下第一馬,有必要提一下動蕩的三國時期,在動蕩的時代,有一批優秀的將領願意在戰場上揮灑熱血,今天提到他們,不僅要表揚他們的偉大成就,還要表揚一起戰鬥過的馬,世人只知關羽的赤兔馬,張飛的坐騎卻少有人知,那才是天下第一馬。
  • 他因謙虛而丟了機會,中華之美德謙虛無用?
    驕傲自滿只會使我們陷入困境,無人相助乃至一事無成。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但一昧地謙虛也不可取。記得自己曾經因謙虛而使自己難受了好一陣子。那時老師曾讓我擔任學生會某個職務,我心中非常激動,畢競是老師親自委任啊。我習慣性地謙說自己敬謝不敏。哪知老師以為我是不願意,便把這一職給了另一個同學。
  • 只知林下參最好,林下參品類有幾個知?
    >顧名思義,林下參生長於林下,其生長方式、環境、及人工幹預的程度決定著林下參質地的優劣,以下純參娃狗蛋個人總結,或許全是錯的,只做參考,只希望每天食用人參來養生,讓人參滋補自己身體的朋友們,參夠選擇到適合自己的好參。
  • 高適送別詩名作別董大,世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他早年仕途不順,直到五十歲左右才真正開始走上仕途,卻用短短十年時間走到了古代讀書人的人生巔峰——最終做到了唐朝著名詩人中官職最高者,實在令人驚嘆。而早年他在幹什麼呢?二十歲時到長安求仕,沒成;三十歲又來了一次,還是沒入仕。這次回去,他經歷了很長一段漫遊生涯。一直到四十五歲時,才得中進士,但也只是封了一個小縣令,不久就辭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