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知識分子,幹的都是踏踏實實的事」,萬科一役尾聲時姚振華曾公開表示,三年後寶能登上了發改委發布的通知名單。
日前發改委公布《關於開展新能源汽車整車生產及項目情況調查的通知》(下稱《通知》),提出要求各地發改委在11月18日前向國家發改委產業司上報各地新能源汽車的投資情況。其中寶能被點名要求披露自2017年以來在當地投資和擬投資建設的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項目(含已核准和備案、未開工建設的項目)情況,包括土地佔用、建設內容、項目進展、完成投資等情況。
成立於2000年的寶能集團,旗下已涵蓋地產、金融、物流等眾多產業。2014年起寶能先後收購南玻集團、韶能股份、中炬高新等汽車零部件企業,被視為姚振華向汽車業邁出的第一步。目前寶能在全國已規劃7大生產基地、累計超10,000畝地(數據來源網絡)。與之相對應的,是在布局數年、投入上千億後寶能自建的唯一一個生產基地——西安基地——於2020年11月建成並投產,和自主研發的新能源xEV平臺首車暨寶能增程式電動汽車(REV)完成下線。巨大的投資與並不相稱的結果引來政府關注,寶能,這一出身深圳的「野蠻人」,三年後或將再次面臨被政府「扼喉」的危機。
入主汽車的「野蠻人」
寶能的「野蠻」有跡可循。無論是三年前結束的「寶萬之爭」,還是布局新能源市場許下的品牌藍圖,姚振華的手法一向直觀卻也有效——投錢,在五年左右時間裡,據不完整統計,寶能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投入資金已高達上千億元。
這一舉動換來的是寶能為自己圈下累計上千畝用地、超300萬輛產能的工廠規劃,而在目前寶能實際銷量中,自研車型未得量產,觀致品牌前10月累計銷量7,760輛,產能過剩顯而易見。
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乘用車產能利用率為53.74%,同期全球範圍內數值大約在70%~80%之間,其中國內更有68家汽車品牌產能利用率低於10%,還未包括近幾年在建或擬定建設的新能源汽車產能。
分析人士認為寶能斥巨資投入汽車領域是受政策驅動影響。2017年人民日報曾提出「引導資產脫虛向實」,而在高科新浚資本創始人秦揚文看來,「能夠安撫大資本脫虛向實的無非兩個行業,一是汽車,二是房地產。」
成立於2002年的寶能地產經營並非一帆風順,2009年-2014年寶能曾投入超800億資金開啟激進擴張計劃,但2014年房地產經濟的低迷使寶能資金鍊承壓;2015年寶能大手筆購入萬科股票被指盤活地產頹勢的重要一步,但受證監會等方面的施壓使姚振華最終選擇放棄;目前寶能地產因一則「偽造地鐵站牌「重回大眾視線,按汽車業內人士曾給出的看法:「在『寶萬之爭』中黯然退場的寶能,想要『脫虛進實』的一個重要落腳點或者唯一落腳點,就在汽車行業。」
而後就如同2015年初期上演的那樣,姚振華自收購汽車零部件企業開始,2017年10月斥資140億元在杭州市富陽區規劃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2017年11月落子昆明,12月落子廣州,同月以65億元收購觀致51%股份,2020年收購長安PSA50%股權,這位「野蠻人」在短時間內將「子」落滿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但其最終分給這個國內第二大經濟產業多少耐心,是近五年來姚振華一直緘口不言的秘密。
「司馬昭之心」
姚振華也沒想隱瞞,在寶能規劃的七大汽車生產基地中(常熟、崑山、深圳、廣州、貴陽、昆明、西安),每處生產基地均同時涉及房地產、旅遊、倉儲物流等其它領域。在2017年規劃的崑山工廠目前還未有建設消息時,周圍的昆明溫泉國際體育旅遊度假小鎮、崑山城市綜合體已建設的錯落有致。
「一般情況下,企業和某個當地政府合作投資造車,如果涉及大面積土地,其中建廠用地可能僅需三分之一,剩下的土地性質很多都可以開發用地,價格要優於拆遷、競標等獲取途徑。如果在一定期限內把廠房蓋好,但實際未能造出車,這塊地就能和當地政府重新協商開發其他用途。因有廠房建設,還可避免其他企業主動接手,正好就可順水推舟的開發房地產等,」知情人士對此透露道。有數據顯示,同在《通知》名單中的恆大,其恆大新能源投資集團100%控股的35家企業中有20家涉及房地產開發經營,而涉及新能源相關公司的數量僅為14家。
目前寶能已有的七大生產基地,除生產觀致的常熟基地以及原先生產長安PSA的深圳工廠,三年來寶能圈起的萬畝土地中只有西安智慧工廠正式建成並投產。最初盤下的杭州3,000畝建廠及杭州新天地產城綜合體項目用地,截止目前仍未有起土建廠的新聞;超2,000畝的的貴陽產業園及投資上千億的蘇州崑山基地甚至都未公布工廠產能。
目前正在建設的有貴陽生產基地,其於2019年2月進行「第1次工業項目集中開工投產儀式」,但並未公布該基地日後生產的車型。今年9月寶能汽車集團常務副總裁大谷俊明稱「寶能汽車集團正在籌劃一個定位高於觀致汽車的高端汽車品牌」,並稱最快於2020年底或2021年年初正式亮相,而在今年4月籤下的廣州生產基地中,規劃顯示未來該地將計劃投產中高端SUV車型,預計2021年實現量產交付,但在2020年11月底還未發布動工信息。
寶能的阿喀琉斯之踵
按照此前劇本,市場或許能在幾月後翹首看著寶能拿下「第八個」生產基地,或是配套產業園完成竣工的新聞,亦或是某個已圈定好的生產工廠「碰巧」納入城市發展中心。2017年由前海人壽控股(實控人為姚振華)的杭州新天地集團擬落子新天地系列綜合體,該地距離「杭黃城際軌道站」不足一公裡,當地居民曾告訴相關媒體「如果未來建成出售,價格有望超過2萬元/平方米(2017年的房價信息)。」
但此次發改委的《通知》讓寶能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前景罩起迷霧,在前有姚振華決心入主萬科、後因證監會施壓轉而放棄的前車之鑑下。實際上發改委的擔心不無道理。儘管不考慮寶能的產能過剩問題,但旗下產品核心競爭力的匱乏、營銷渠道的短板等均難以匹配寶能上千億元的投資。
目前寶能旗下僅有觀致一個品牌,今年9月推出了「寶能時代」的第一款車型觀致7——在寶能收購3年後。定位緊湊SUV的觀致7指導價格10.98-15.98萬元,比觀致5的官方最低指導價還要低近3萬元,後者定位同為緊湊SUV,前10月累計銷量4,625輛,其中10月銷量29輛,同比下滑99.18%。
觀致7上市後將與觀致5共同搶佔緊湊SUV市場份額,同在這一市場的還有CS75、CR-V等熱銷車型。觀致7的優勢體現在新車空間及指導售價上,但在品牌溢價率及過往表現等方面因素讓該款新車未來發展充滿不確定性。
業內人士對觀致未來發展並不看好。在寶能未收購前觀致銷量便已下滑,寶能隨後投入200億資金後仍未能緩解這一趨勢。而到正在規劃的高端品牌方面,寶能能否在東風、長安、北汽等集團扎堆高端新能源品牌之際走出自己的道路,更是一條無法猜測、充滿變數的問題。
埋頭「做土地辦公室的生意」被發改委一紙點醒了,三年前是,如今亦是。消息稱寶能方面人在被問題《通知》後回復稱「上面情況暫不清楚,至少我們工作節奏沒有受到任何影響。」如今寶能聲稱1,000家直營店的建店目標進展到300多家,但願在回復投資情況的文案裡,寶能能夠交上漂亮的企業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