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自己來說,實實在在獲得了回報。其實我前後在e互助才捐助了267.31元,但沒有想到的是,在我生病時卻獲得了30萬元的互助金,這真的讓我非常震驚。」來自四川省瀘州市的李桂芳坦言道,她是e互助的一名會員,2019年因查出患子宮癌深陷經濟難題,正是30萬的互助金緩解了這個家庭的燃眉之急。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路上,因病返貧是脫貧路上的「攔路虎」,也是貧困群眾難以承受之重。
《2020上半年中國網絡互助發展專題研究報告》數據顯示,全國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逐年增長,覆蓋面於2018年後穩定在95%以上。但近年來人均醫療支出增長率遠超GDP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速率,居民一旦罹患重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事件仍時有發生。當前的醫療保障體系不能夠滿足居民的需求,商業保險價格高、保障又有限,網絡互助日漸成為居民健康保障體系的有益補充力量。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中國網絡互助覆蓋人數達1.5億人,2022年網絡互助覆蓋人數預計將達3.9億人,覆蓋率將達27.8%。
近年來網絡互助行業在精準扶貧,助力全面小康上作出了重要貢獻。2019年中國網絡互助行業救助總人數規模超過3萬人,行業救助總金額超50億元。網絡互助基於網際網路的快速滲透以及模式創新,為大眾健康保障提供了可靠依賴。同時基於其低門檻、普惠性等特點,為中低收入人群有效解決大病醫療資金問題,有效規避因病返貧等生活困境。
作為網絡互助開創者,e互助踐行「老牌互助,給你更多」的宗旨,在精準扶貧方面也注入了不少「新鮮血液」。2020年1月26日,為了積極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e互助在業內率先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臨時列入意外互助計劃的互助範圍,提供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導致身故的專項互助。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悄然而至。e互助聯合桂馨基金會開展「童書漂流」公益活動,鼓勵社會力量整理搜集家中閒置的二手童書,為貧困地區帶去閱讀的快樂,著力保障鄉村學童的基本閱讀需求。此外,e互助每年舉辦粉紅絲帶月幫扶女性活動,已堅持了6年,藉助該活動,為更多女性帶來關懷和實際的幫助。
「e互助的初心就是為所有中低收入群體編制一個抵禦大災大病的保護網,在會員不幸罹患癌症時,提供足夠的資金進行治療。」e互助平臺負責人談到,為防止「因病返貧」,e互助在防止村鎮居民「因病返貧」方面逐步發揮出作用。截止2020年8月 ,e互助的會員中覆蓋了來自全國16276個鄉村,累計為鄉村重疾會員募集253123406.6元。截止2020年11月份,e互助累計幫扶4961位受助會員及家庭,累計籌款8.16億元,其中有2770位來自全國鄉鎮地區的會員。每一個動作、每一組數據都體現著e互助在健康扶貧方面取得的明顯成效,「讓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都看得起病,不再因為疾病而陷入困境和絕望」這是e互助帶給群眾更多更實在的幸福感。
面對廣大的中下層收入群體,網絡互助體現出其重要的社會價值,每個月分攤十幾元即可獲得幾十萬保障,讓更多中下層收入群體可以輕鬆的加入,不會給生活帶來任何負擔,相反,卻可以獲得一份重要的保障。但與此同時,其湧現的各類問題也引發關注。有資料顯示,一些平臺相關規則不明晰,導致會員無法得到理賠。如何選擇正規靠譜的、適合自己的網絡互助平臺?e互助平臺負責人也給出了幾點建議:
1、看平臺運營時間長短。平臺運營時間的長短,決定了加入後生病能否獲得幫助的可能性大小,平臺若不能長期運營,加入後得病將不能獲得幫助。
2.平臺實際上幫助的患病人數。這樣能夠體現平臺的籌款能力以及案均保障能力。加入前可以查閱相關重疾的發病率,從而評估平臺可以真正幫助到的人數,是否惠及自身。
3.平臺是否有披露自身資金募集情況和使用情況,包括人均互助金額以及互助案例展示。如果這個平臺披露的案例都是幾千金額的小額賠付,或者平均賠付金額並不高,判斷一下自己一旦患病真的產生實際需要,這一額度是否滿足需求。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8月,e互助榮膺金諾品牌2019年-2020年度精準扶貧優秀傳播獎,這正是e互助助力於為群眾擺脫「因病返貧」困境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激勵e互助堅守公益初心,在未來一如既往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為中下層收入人士提供更多保障的同時,豎立互助行業標杆,引領互助平臺穩健發展。
責任編輯:韓璐(EN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