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廚川菜供應鏈創始人蔡通漢:餐飲供應鏈迭代新思維

2020-12-17 封面新聞

5月8日,「大變革×小趨勢」2019四川網際網路+餐飲峰會在成都圓滿舉行,自2015年啟動以來,四川網際網路+餐飲峰會已經走到了第八屆。本屆峰會由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成都範兒、天虎科技主辦,成都餐飲同業公會、成都餐飲研究院、新城控股吾悅廣場聯合主辦。

對於供應鏈的迭代升級,無廚川菜供應鏈創始人蔡通漢在現場也進行了乾貨滿滿的分享。他認為,在供應鏈的分化下,餐飲食品化既是挑戰,也是機遇,同時,餐飲業也將面臨著異業侵襲,必須以終為始。

針對餐飲供應鏈迭代,蔡通漢提出三個關鍵詞:品類分化、異業侵襲、以終為始。

一、品類分化

在餐飲新時代,消費場景、餐飲品牌、餐飲品類、消費者等都在分化,蔡通漢認為,供應鏈也沒有理由不隨之分化。

根據供應鏈的不同環節,蔡通漢將品類分化分為三個維度。

1、應用場景分類

傳統場景可分為堂食、外賣、鐵路/機場餐飲、團餐、便利店、自動售賣等。每個場景有其不同之處,例如鐵路、機場要求夜間配送,傳統便利店是日配模式;團餐都是批量出餐,每一個體系要求的供應鏈能力和產品形態是不一樣的。場景的分化會使得供應鏈也更加專業細分,例如外賣裡有料理包,團餐的背後有中央廚房。

2、產品屬性分類

這也是大多數人認知的分類,例如火鍋/串串/冒菜、海鮮/河鮮、果蔬/淨菜等,在這些品類下還可以繼續細分。由於中國市場足夠大,任何一個細分品類,都能支撐起一家十億,甚至百億級的公司。

3、流程和環節分類

供應鏈是一個很長的鏈條,包括無數環節,例如倉/配服務商,已出現了針對餐飲連鎖的一日三配模式。

過去建造中央廚房,找一個農家小院就可以了,而在今天,建一個合規的中央廚房已經等同於過去的小型工廠,一個品類需要700平米,如果準備做多品類,還需要以倍數擴張,就其中就需要用到方案設計、諮詢商。

在中間商和平臺方面,過去小型連鎖和個體戶採購的渠道,往往是菜市場、批發市場,而在未來,大部分市場將會被B2B的供應鏈平臺所替代。例如美菜、有菜、賣菜幫,都是在區域內圍繞餐飲做多品類產品供應的平臺結構,未必都需要完全自產,可以是引入第三方入駐的開放式平臺。

蔡通漢認為,這是一個足夠大的市場,但大部分批發商擁有的品類和集採的規模,跟供應鏈平臺無法抗衡。在他看來,這將是未來的趨勢,提醒小規模的餐飲品牌可以關注一下供應鏈平臺。

二、異業侵襲

「『餐飲食品化』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也可以看作是未來對大家衝擊最大的部分。」

餐飲食品化的主體是連鎖餐飲,核心在於,品牌統一,基於餐飲企業自己的IP屬性或自有品牌,將自己的特色、熱銷菜品進行食品化,進入流通領域,完成從餐飲到食品行業、消費品行業的跨越。

餐飲食品化有幾個要點:一是基於同一個品牌、品類;二是食品品牌和餐飲品牌是兩個不同的維度,傳統的門店算上外賣,也不過覆蓋3公裡,而食品則是沒有邊界的,通過電商可以實現全國覆蓋,所以這是兩個不同的戰場,需要將其打通;三是常溫化、小包裝是餐飲食品化的常見形態,餐飲的主流後端供應鏈是冷鏈,但目前來看,除了絕味一類食品用了冷鮮技術,絕大部分通過電商流通、商超售賣的食品,都是常溫產品。

大龍燚抓住了自熱火鍋這個行業機會後,又開發了學生鍋、麻辣牛肉、酸辣粉。「一些酸辣粉品牌,可能會覺得這跟自己沒有關係,但他們可能在某一天會發現,大龍燚是來搶你的客戶的。因為當酸辣粉的標準化達到一定程度時,電商上購買的酸辣粉跟門店的酸辣湯幾乎是一樣的售價,一樣的口味,你還會認為他跟你沒有關係嗎?」

拉麵說,是去年在電商體系下最火的一個日式拉麵品類,但它既非食品品牌,也稱不上餐飲品牌。蔡通漢認為,拉麵說每賣出一份拉麵,都是對線下麵食客戶的一次搶奪。「過去,我們在網上買的東西,方便麵是沒有肉的,而在拉麵說裡,5塊牛肉就是5塊牛肉,一塊筒骨就是一塊筒骨。

過去的方便食品是「不得不吃」,而拉麵說的產品結構,跟傳統門店呈現出的產品越來越接接近。「方便食品做到一定地步後,跟餐飲是混合的,你可以理解為它是食品行業,你也可以理解為它做的是拉麵垂直行業的餐飲。」

伏牛堂霸蠻,是湖南米粉品牌,在北京有40多家直營店,線上的商超也基本打通。伏牛堂也是國內最早做餐飲社群轉化的,採取的打法是先開店建立社群,再逐步布局零售。伏牛堂的產品線上、線下產品同價,面對的也是同一個目標群體,它對外宣傳說門店產品和線上產品是一樣的,雖然二者之間有些許差異,但味道已經做得非常接近。蔡漢通認為,對傳統的湖南米粉來說,伏牛堂的玩法已經是一個顛覆。

做到餐飲食品化,蔡通漢認為,餐飲人可以三大關注點產品、品牌、渠道問自己幾個問題。

第一大關注點是產品。產品到什麼地步了,標準化、常溫化、小包化完成了嗎?

第二大關注點是品牌。餐飲品牌要做食品,在這個品類中,你是數一數二的頭部嗎?你的擴張路徑是什麼?你如何做用戶運營?

蔡通漢舉了一個例子,成都有一家肥腸粉品牌想要做零售體系,他選擇將肥腸粉做成地方特色美食的名片,做成來成都旅遊可以選擇的伴手禮。他的店先開在了太古裡、寬窄巷子,讓外地人都知道這個品牌。另外,他選擇跟成都文旅集團合作,把產品包裝做成地方美食名片,以及未來如何在北京、上海開體驗店,他也有完整的清晰路徑,蔡通漢認為,這個事情至少在理論邏輯上是可為的。

第三個關注點是渠道。是否具有食品化的渠道,包括電商、微商、線下流通、特殊通路等。在線下流通渠道,蔡通漢提到,大龍燚的品牌傳播沒有問題,但他們也認為難題在於線下鋪貨能力,還無法與海底撈、德莊火鍋相比。特殊通路指一些特殊場景,如旅遊,很多食品品牌在特殊場景下也是可以生存得很好的。

蔡通漢表示,「希望藉由這三大關注點告訴各位餐飲從業者,如果你已經成為某一個細分品類的老大,意味著你有機會思考有沒有可能往前邁一步。大部分的餐飲品牌需要跟第三方合作實現跨越。」

三、以終為始

在蔡通漢團隊服務過的客戶中,不少是擁有了5家店、8家店的餐飲品牌,這時候他們面臨的問題,往往是後端供應鏈,建還是不建,又該怎麼建?

蔡通漢認為,解答這個問題,需要從終局進行思考。

1、單城直營連鎖模式

蔡漢通把這一模式理解為小而美,例如大石西路的魷魚面,在十幾年間也不過開出2-3家。如果選擇單城直營連鎖,那麼關注的應當是如何做到單店效率最高。

2、多城直營連鎖模式

這一模式下有九鍋一堂,從重慶到成都,再從成都到西安,做的都是直營模式。

多城直營連鎖模式,大多是以城市為單位建中央廚房,最典型的餐飲企業是鄉村基。在多城全直營模式中還可以進行兩類細分,一是如西貝這類單店營收足夠強的品牌,不需要很多店,也足以支撐起一定規模的中央廚房;另一類是小店廚房,類似於廖記棒棒雞,核心在於密度足夠高,城市規模足夠大,選擇中央廚房模型相對是匹配的,可以使得產品的還原度、口感、效率間達到最優。

3、多城加盟模式

多城加盟模式,蔡通漢提到無廚川菜供應鏈曾服務過的一家粉品牌,「這家品牌的全國加盟店已有五千多家,在三、四線城市的存活率比一、二線更高。」多城加盟模式,與單城自營、多城連鎖的模式是比較接近的,只是路徑不同。

蔡通漢表示,如果餐飲人預見到了未來將是高速成長或者是加盟的模型,應儘快完成產品標準化制定及與第三方合作。

蔡通漢提到合作過的一家只有4個門店的小面品牌,按照標準,4家門店規模的餐飲品牌是沒有辦法跟無廚川菜供應鏈談定製的。但對方表示,他現在之所以無法開放加盟,原因在於沒有制定出提供給加盟商的標準,所以必須解決加盟擴張背後,核心原材料的供應問題,他才能放開加盟。

4、單城直營、全國連鎖模式

相比二三線城市來說,一線城市的品牌更願意一旦能力跟得上,就選擇直營,四川很多品牌則是完成成都的直營後,開始開放加盟,大龍燚、冒椒火辣採取的就是這種模式。

原因在於,成都作為二線城市的排頭兵,只要成都的品牌做得好,西部會有大批餐飲人希望做加盟。此外,很多餐飲人會發現,無論在哪一個城市,都比成都的體量要小,很多品類在其他城市不能完全高密度的布局,所以更多的二三線城市餐飲人選擇了單城直營、多城連鎖。

單城直營的供應鏈體系,和多城連鎖的供應鏈體系是不一樣的。多城連鎖必須解決供應鏈的跨城市配送問題,曾經重慶小面走得很遠,但最後都沒有存活下來,是由於重慶小面採用的方式是教給加盟商技術,但無論怎麼教,最後都發現教不出來跟自己一樣的口味。當品牌控制不了味型時,就會對品牌造成傷害。

同時,蔡通漢提到,最早的加盟模式,靠的是加盟金掙錢,現在加盟的盈利主要來源,則是供應鏈。「所有的多城加盟模式和單城直營、多城連鎖模式,在供應鏈搭建上,核心需要解決第三方供應鏈產品標準化的問題,如果餐飲人決定未來是加盟模式,應該站在『假設我有那麼多店的情況下,我的供應鏈該怎麼搭建』上去思考。」

最後,蔡通漢總結了三個問題,第一,餐飲人想要做小而美,單一的城市能否構成護城河?在他看來,大部分品類不足以城市構建壁壘,很多品類沒有小而美的機會,或是產品不足夠差異化,無法形成小而美的壁壘。

第二,直營和加盟的區別到底是什麼?直營是靠運營能力獲得利潤,加盟模式中,供應鏈在加盟體系中的盈利佔比越來越高。

第三,規模效應到底是什麼?蔡通漢提醒餐飲人,這一點一定要想清楚。常常出現的情況是,一家餐飲品牌在一個城市有幾家門店,會發現一輛車無法在一天之內完成配送;同時,隨著政策的變化,中央廚房可以建立的區域離市區越來越遠,這都會成為看不到的成本。

封面新聞記者 彭春志

相關焦點

  • 成都IT人創業供應鏈:開創川菜常溫料理包,覆蓋千家餐飲成黑馬
    但在成都,出現了這麼一個項目:創始人是資深IT人士,集合了食品行業人士,研發、生產、運營能在常溫條件下儲存、運輸的川菜料理包,悄悄的為大量國內快餐和外賣供應,商業模式清晰且增長迅猛,在川菜供應鏈中成為堅持單點突破的黑馬,目前正在謀求下一步的擴張。
  • 第三屆川菜論壇在蓉舉行 餐飲「新青年」成為川菜迭代主力軍
    據相關數據統計,2018年「餐飲強省」四川省全年餐飲收入2807.4億元,以12.5%的高增長率,一舉佔領全國餐飲總收入6.57%的市場。在高速增長的背景下,川菜產業發展也遇到瓶頸期,400位川菜產業代表及專家與會,圍繞當前川菜發展的諸多熱點話題展開了分享與討論。
  • 助推川菜產業迭代升級 第三屆川菜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行
    新華網成都9月12日電 12日下午,由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主辦的2019第三屆川菜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成都舉行。論壇共分為「川菜·大數據」「川菜·迭代」「川菜·出海」「川菜·供應鏈」四個篇章,13位業界大咖分別圍繞當前川菜發展諸多熱點話題展開對話碰撞,共謀川菜產業迭代升級之道。
  • 1200+餐飲人「向第一學習」 近百位專家共謀餐飲供應鏈發展
    大會以「向第一學習」為主題,邀請了京東7FRESH業務部總裁王敬、撈王鍋物料理總經理廖志偉、唐碩集團創始人黃峰、TANG+聯合創始人李宏、安加德創始人賈勇、新夏暉Vice CEO費莉、創業酵母創始人俞朝翎等數十位來自餐飲及餐飲供應鏈領域的實戰派專家,現場分享行業觀點見解。
  • 供應鏈,麥當勞的殺手鐧
    這與餐飲行業「高頻低效」的發展模式有關,其在供應鏈,成本結構,標準化等相互嵌套的環節,均存在明顯痛點。比如越來越多企業意識到,優質高效,且有韌性的供應鏈,是餐飲企業降本增效的關鍵——在同質化嚴重的細分品類,甚至是企業自身的護城河。上述報告就指出,超過半數的餐飲企業都將關注點落在了供應鏈管理上。
  • 瑞鴻供應鏈攜手怡亞通 發力打造餐飲供應鏈新生態
    瑞鴻供應鏈秉承推動餐飲產業鏈發展的宗旨,始終致力於以創新金融模式切入,快速導入產業市場,推動產業鏈縱向一體化戰略實施,達成促進產業升級的使命,已經成為餐飲產業鏈行業的生力軍。此次瑞鴻供應鏈與怡亞通的戰略合作,正可謂強強聯手、共同發力。
  • 2019第三屆川菜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蓉舉行
    論壇共分為四個篇章,分別是川菜·大數據、川菜·迭代、川菜·出海、川菜·供應鏈,13位大咖分別圍繞以上主題展開對話,精彩觀點層出不窮。論壇當天舉行了「新餐飲·青年會」成立儀式,20多家餐飲企業的「90後」代表聚在一起,成為了該平臺最早的成員。假以時日,「新餐飲·青年會」將成為四川年輕餐飲創業者的重要交流平臺。
  • 2020年海名第九屆成都餐飲供應鏈博覽會
    2020年海名第九屆成都餐飲供應鏈博覽會 邀請函   海名第九屆成都餐飲供應鏈博覽會   同期舉辦:博華第七屆HOELEX成都國際酒店用品及餐飲博覽會   時間:2020年8月13-15日   地點: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
  • 成都餐飲供應鏈博覽會將於8月13-15日舉行
    海名第九屆成都餐飲供應鏈博覽會作為西南首場也是全國首場大型的餐飲全產業鏈、全品類的博覽會將於8月13-15日在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召開,全國50餘家餐飲行業協會、媒體等行業資源聯合組織,同期舉辦2020成都國際酒店用品及餐飲博覽會。
  • 疫情當前,餐飲供應鏈企業做了些什麼?
    年初席捲全國的肺炎疫情讓餐飲業蒙受了巨大的損失,西貝創始人賈國龍在接受投中網採訪時也表示,「帳上現金抗不過3個月,2萬多名員工待業」。早在1月26日起,海底撈就暫停了中國內地的所有門店經營,對於這家香港上市的火鍋巨無霸來說,對收入的影響可能超過50億元。
  • 【中國餐鏈會】供應鏈助力餐飲業高質量發展
    (一)第三屆中國連鎖餐飲產業發展大會 時間:5月10日上午 地點:君來洲際酒店 嘉賓發言 1、品牌的基礎是營運體系 蔡惟遷:中國飯店協會快餐委員會專家 2、打造全球航食第一品牌 劉志強:海航食品集團董事長 (二)第二屆中國餐飲供應鏈高峰論壇 主持人:董鳳瑞 晶銳賦能創始人
  • 中膳創始人李力強:餐飲團餐供應鏈企業成功的關鍵是什麼?
    在態勢蓬勃的餐飲市場中,餐飲供應鏈逐漸成為行業眾多資本巨頭的投資新陣地,伴隨網際網路、B2B餐飲供應鏈服務企業加入,其發展程度更掌握著市場分散規模小的餐飲行業能否真正走向集中化的命運。面對餐飲供應鏈領域,無論是搶先落地的企業,還是正嘗試自建供應鏈家門的餐飲企業機構,亦或是網際網路資本跨界砌牆堆瓦,均在成本與盈利平衡點上探索自身模式和核心競爭力,仍未有龍頭企業壟斷市場,在這樣處於發展早期的新戰場上,如果要做餐飲供應鏈,成功的關鍵是什麼?如何通過對標優秀企業,選擇符合自身的商業模式?又該如何發展、鞏固企業獨有的核心競爭力?
  • 美菜網全面開放食材供應鏈,賦能餐飲行業品牌化高速發展
    隨著手機端智能化功能不斷迭代更新,4G、5G的到來使我們進入一個飛速發展的數位化時代,下沉市場的多元化消費需求正在被深度挖掘出來。面臨著新機遇,餐飲行業線上訂單額增多,同業的競爭逐漸打破地域的限制,過去落後的食材供應鏈渠道給餐飲行業品牌化經營造成了一定很大的成本壓力。
  • 從誼品生鮮入駐家樂福看超市供應鏈的迭代
    事實上,超市行業供應鏈老化已經成為行業的桎梏,早期的供應商往往來自菜市場、批發市場等從業人員轉型做超市供應商,在行業爆發階段,享受行業紅利。現在這批供應商看似做大,但跟不上市場發展的節奏,無法有效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訴求無法得到滿足,超市用腳投票開啟了自有品牌模式,加大外租區,陸續分階段拋開原有供應商。
  • 2019成都餐飲供應鏈博覽會集全國千家供應商,聚西南萬餘渠道商、終端餐企
    「食在中國、味在四川」,2018年度,全國餐飲收入42716億,川渝作為川菜、火鍋行業之源,其強勁的勢力早已滲透到了全國各地每個角落。成都作為亞洲美食之都,政府主管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為保障餐飲業高質、高速發展,進一步促進餐飲業加快轉型保駕護航。
  • 開放餐飲供應鏈採購通道,熊貓星廚也開始賣菜了
    新京報記者在外賣平臺看到,共享廚房運營商熊貓星廚也加入了蔬菜保供大軍,利用自身餐飲供應鏈優勢開始賣菜。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在餓了麼、美團外賣兩個平臺上,搜索「熊貓菜市」即可購買蔬菜。為保障周邊居民生活,熊貓星廚利用其餐飲服務商優勢,以門店為中心,開放大宗餐飲供應鏈採購通道如「美菜」等,為普通消費者服務。就這一業務,熊貓星廚創始人李海鵬表示,特殊時期企業應該儘可能地幫助有需要的人,「熊貓菜市」是熊貓星廚面向C端消費者的舉措,目的是為了保障居民「菜籃子」。
  • 河南的食材供應鏈起飛了?4個月3起巨額融資&IPO
    鍋圈食匯的食材都是自己研發的,目前在原有業務基礎上,還拓展到社區家庭的成品菜、半成品菜供應鏈。鍋圈食匯的顯著特點是B2B和B2C模式。既為中小型餐飲企業提供B端食材供應,又為越來越多的宅人群提供家庭生活便利。用創始人楊明超的話來說,鍋圈食匯與火鍋外賣不同,前者的本質是超市,後者的本質仍然是火鍋店,也就是相比餐飲,創始人對公司的定義更偏向是零售的意義。
  • 中國烹飪協會餐飲供應鏈與新零售委員會成立,熊貓星廚李海鵬擔任副...
    本次大會回顧了中國烹飪協會餐飲供應鏈版塊原委員會工作報告,整合了原有供應鏈與新零售的十個分支機構,成立了中國烹飪協會餐飲供應鏈與新零售委員會,表決通過了中國烹飪協會餐飲供應鏈與新零售委員會第一屆負責人與幹事,並對整合後的供應鏈與新零售委員會工作作出計劃與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