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12日電 (鍾欣)今日,一場麻辣鮮香的川菜論壇在成都舉行。據相關數據統計,2018年「餐飲強省」四川省全年餐飲收入2807.4億元,以12.5%的高增長率,一舉佔領全國餐飲總收入6.57%的市場。在高速增長的背景下,川菜產業發展也遇到瓶頸期,400位川菜產業代表及專家與會,圍繞當前川菜發展的諸多熱點話題展開了分享與討論。
論壇現場
本次論壇由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主辦,成都餐飲同業公會、成都市食品商會、萬達廣場成都錦華聯合主辦,新希望華西乳業、成都聖恩、美好食品、川娃子共同協辦。論壇共分為四個篇章,分別是川菜·大數據、川菜·迭代、川菜·出海、川菜·供應鏈,現場有13位大咖分別圍繞以上主題展開對話,精彩觀點不時綻放。
從餐飲大數據洞察行業商機
餐飲新時代,離不開大數據來賦能。章魚小數據創始人兼CEO譚海林現場為大家分享了其最新的餐飲大數據,通過大數據洞察餐飲發展最新趨勢和潮流。
論壇現場
而餐飲上下遊企業,又從大數據中看到了哪些機會呢?新希望華西乳業市場部高級經理葉珍利通過大數據,精準地捕捉到了餐飲渠道的新商機。她表示,在成都市場,20歲至24歲的年輕時尚消費群佔據了餐飲在線消費的33%,這批95後逐漸成為餐飲消費的主流,他們更注重吃得健康,輕食風興起,這個潮流正好為新希望華西乳業進軍餐飲終端創造了機會。
川菜格局在迭代中重新洗牌
在川菜迭代演講環節,成都別致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錦江時尚美食協會會長劉勇、烤匠創始人冷豔君、小龍坎控股集團副總經理榮幸、牛水煮·水煮牛肉創始人熊阿兵,分別分享了如何抓住川菜迭代變化,讓自己成為餐飲界異軍突起的一支力量。劉勇通過分享自己孵化文創品牌「東門市井」的經歷,為在座的餐飲從業者們總結了新的發展方向;冷豔君以烤匠的真實案例表明:「要用品牌型打法突破品類瓶頸」;榮幸則將「小龍坎模式」全盤託出;熊阿兵分享了他對於川菜標準化和快速複製的心得體會。
此外,四川餐飲另外幾支新生力量——班花麻辣燙、付小姐在成都、蓉膳坊餐飲集團、叄口煮的品牌負責人,也分別分享了各自在餐飲新時代逆流而上的故事。四川亞龍集團董事長、班花麻辣燙創始人馮明強認為,差異化、不斷創新,讓班花麻辣燙受到追捧。"付小姐在成都"首席數據運營官吳昊則從自己特色場景營銷說起,分享了「付小姐在成都」是如何實現在上海、杭州廣受好評的。
小餐飲如何實現大連鎖?短短幾年時間開店2000家。蓉膳坊餐飲集團董事長賈國金以《小餐飲,大連鎖國民快餐的品牌突圍》為題,分享了自己精彩的逆襲故事。作為社區火鍋的先行者,叄口煮創始人鮑哥,則以自己親身經歷,分享了「市井火鍋為何會在2018年異軍突起」。
上遊企業如何為川菜賦能?
四川火鍋歷來都是四川人民遞給全球食客最閃亮的一張名片,每家火鍋店都用自己的紅鍋獨家秘方。而聖恩卻逆流而上,發力菌湯市場,聖恩菌湯事業部負責人鄧立威在現場展示了火鍋魅力的另一面。他介紹,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全國每天都要賣出60萬份菌湯鍋。
川菜能大量走出去,四川餐飲繁榮的背後,一定離不開川菜上下遊企業共同賦能推動。新希望川娃子味業創始人總經理、四川省川調商會輪值會長唐磊為大家分享了川娃子如何為川菜賦能。
越是在新消費時代,好的營銷應越重視食材溯源宣傳,新希望六和食品控股品牌總監屈詠梅為大家分享《餐飲企業如何巧用食材溯源引流》,通過以食材為連結,讓六和食品與餐飲建立了更深聯繫。
餐飲「新青年」為川菜帶來活力
有人的地方就有川人,有川人的地方就有川菜,川菜產業的發展核心在於人。論壇當天舉行了「新餐飲·青年會」成立儀式,20餘家餐飲企業的「90後」代表團聚一體。假以時日,「新餐飲·青年會」或將成為四川年輕餐飲創業者的重要交流平臺。
現場,封面新聞還正式攜手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成立本地餐飲數位化發展聯盟。雙方將通過大數據,新技術等方式的運用,為餐飲行業帶來在供應鏈、運營、營銷、會員等多方面的數位化解決方案,為餐飲行業賦能。同時,此聯盟的成立,也為餐企之間的互動和聯動帶來了更大的平臺。本次聯盟首批成員聚集了來自成都、武漢、西安、重慶等多地的頭部餐飲品牌,他們的聚集以及聯動,或將形成1+1 >2 的化學反應,帶來多樣化的品牌合作。
為表揚先進、鼓勵頭部品牌,論壇現場還揭曉了2019四川餐飲新銳品牌、2019四川餐飲十大影響力品牌名單,同時還為四川餐飲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品牌授予榮譽。
附:
2019四川餐飲新銳品牌
沸悅火鍋
賢合莊滷味火鍋
辣鬥辣火鍋
魚夫魚仔鵝卵石魚火鍋
牛華八婆麻辣燙
付小姐在成都
滷盟主滷味火鍋
2019四川餐飲十大影響力品牌
電臺巷火鍋
小龍翻大江
烤匠·麻辣烤魚
牛水煮·功夫水煮牛肉
麻辣空間
班花麻辣燙
芙蓉樹下·就是成都冒菜
袁記串串香
叄口煮·酒都老火鍋
兵哥豌豆面
2019助力四川餐飲發展突出貢獻品牌
新希望·華西乳業
成都希望食品有限公司
四川川娃子食品有限公司
成都聖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小龍坎控股集團
東門市井
普渡機器人
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本網或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中新社,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③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
聯繫方式:中國新聞網·四川新聞採編部 電話:+86-28-62938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