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申夢芸
在不久前的2019成都國際投資峰會上,「川菜」作為一張名片傳到東南亞——馬來西亞吉隆坡「熊貓美食文化中心」正式揭牌,而這背後的推動者正是四川國際商會餐飲專委會。
10月15日,由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主辦的2019「西三角」品牌大會將在成都舉行。記者就如何打造川菜品牌,川菜品牌的出海等問題採訪了四川國際商會餐飲專委會主任吳衛東。
川菜作為一張名片 走向「一帶一路」國家
「談到真正的川菜走出去,應該是在最近十來年才出現的情況。」吳衛東說。據聯合會對全球50餘個國家的會員體系調查顯示,以「四川飯店」為名的中餐廳,在日本、美國、奧地利、英國等國家經營,受到當地消費者喜愛。
「目前在川菜領域,已有眉州東坡、海底撈這樣的跨國連鎖餐飲品牌出現。」吳衛東說,這些中國優秀川菜品牌企業的海外擴展,也給了川菜走出去提供了參考借鑑。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近年來,四川餐企也加快了走向國際的步伐。四川的火鍋品牌蜀大俠、川西壩子、馬路邊邊等,都在海外開了分店。
其實,川菜作為四川的一張名片已傳到一帶一路國家。位於馬來西亞的「熊貓美食文化中心」近日正式揭牌。「總面積3萬平米,涵蓋了中餐、火鍋等上百家川企,有望成為馬來西亞人氣最旺的中餐館集中地。」吳衛東說。
川菜出海應逐漸從「小打小鬧」到「高舉高打」
吳衛東說,如今川菜出海正當時,原因是海外的餐飲市場相比國內還比較空白,當地人對川菜、火鍋也比較喜愛。「並且,在當地開餐館原材料、人工成本相對偏低。」
但是,儘管川菜出海已有成功先例,作為中餐,同樣面臨著海外經營的挑戰,比如川菜花樣多創新強,標準化生產困難,這是在海外擴店遇到的問題。
除了標準化問題外,中餐品牌在海外還面臨文化差異、工時制度等多方面的問題。「這些還需企業在實踐經驗中改善、解決。」吳衛東說,目前川菜出海主要有4種途徑。
「最為常見的是加盟方式,其次是合資方式。」目前,川企出海最主要的還是這兩種方式。與打造單一品牌不同的是,第三種是集群化打造川菜品牌的方式,「與小打小鬧不同,我認為四川餐企應高舉高打,通過產業集群化來打造品牌知名度」。
最後一個階段是通過打造供應鏈或者產業鏈,助力川菜品牌。「餐飲有很強大的供應鏈條,在國外四川的火鍋材料是很便宜的,比如毛肚、牛油、內臟等,那是不是可以在當地建立食品加工廠、調味加工廠,滿足當地的需求,同時反銷國內?」
吳衛東說,如今川菜出海,還主要集中在第一、二階段。「如果能夠進入第三、四階段,川菜才算真正走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