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治則郡縣治,郡縣治則天下安。
鄉鎮人大是最基層的國家權力機關,是地方國家政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基層民主的有效形式載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最接地氣的根脈所在。
鄉鎮人大在五級人大中佔兩個「大頭」,機構數佔大頭,全省403個鄉鎮(街道)人大,佔全省人大總數的88.2%;代表數佔大頭,鄉鎮人大代表16772名,佔全省五級人大代表總數的67.8%。「如何下好鄉鎮人大這盤棋」,讓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根基扎得更深更實,是一道時代命題。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面對時代之考,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勇於破題、認真解題,一場自上而下,有依據、有期待、有基礎、有機遇的全省「鄉鎮人大建設年」活動,全面啟動、迅速鋪開、穩步推進。
謀篇布局落子——高位推動全面啟動
省委高度重視,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把人大工作納入黨委工作總體布局、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專門聽取省人大常委會黨組關於開展「鄉鎮人大建設年」活動的匯報,並列入2019年省委常委會工作要點高位推動,為建設年活動提供堅強政治保障。
省人大常委會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和全國人大關於加強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夯實基層基礎的時代要求,精心策劃,積極推動,將活動寫入常委會工作報告,列入常委會工作要點;常委會黨組制發實施方案,明確了「六個加強」「四項職責」「十項制度」的責任要求和任務安排。全省「鄉鎮人大建設年」動員部署會召開後,各市州人大迅速響應,積極行動,向同級黨委及時匯報,召開動員部署會,研究制定實施方案,層層動員、壓實責任、聚焦重點、同向發力,推動活動落地見效。
督戰督導督查——上下聯動整體推進
全省「鄉鎮人大建設年」活動動員部署會後,全省各級人大自上而下、聯合聯動、狠抓落實。省人大常委會各副主任包「戰區」督戰,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張光榮先後赴黃南、海南、玉樹、果洛藏族自治州開展調研指導,馬偉、高華、尼瑪卓瑪、鳥成雲、吳海昆、劉同德各位副主任分赴各自聯繫點和有關市州調研督查,察看實情、掌握進展、指導督促。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張光榮在主題教育聯繫點貴德縣撰寫的調研報告,被省委主題教育辦公室印發全省學習。各市州、縣區人大常委會紛紛建立聯點責任制,常委會主要負責同志聯繫1-2個縣或鄉,分片包幹,督導督查,確保鄉鎮人大工作組織到位、措施到位、落實到位。
查缺檢視補齊——問題導向精準施策
牽牛要牽牛鼻子。長期以來,機構設置不健全、工作人員不到位、活動經費有限、硬體設施配備不足等問題一直困擾著鄉鎮人大工作的有效開展。全省各級人大為鄉鎮人大建設把脈問診,調研開方,找問題、補短板,尋良策、破難題。省人大常委會將省財政200萬元人大工作經費,專項用於鄉鎮人大建設,著力解決突出問題,改善辦公條件,分三年實施,覆蓋全省所有鄉鎮。針對經費不足、硬體條件落後的問題,西寧市共籌措資金116萬元,加強鄉鎮人大硬體建設;海南州紮實推進鄉鎮人大硬體設施標準化、軟體建設制度化、代表活動常態化,做到了有場所、有制度、有人員;果洛州為全州鄉鎮人大建設爭取100萬元專項經費,平均每個鄉鎮人大2.27萬元。黃南州著力推動人大幹部交流使用,換屆以來提拔交流人大幹部28名,讓人大崗位成了幹部法治思維的「充電站」和鍛鍊成長的「加油站」。
亮點特點落點——立足實踐創新發展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鄉鎮人大根植於基層,處於民主法治建設一線,是直接服務群眾的最前沿,也是最具活力,善於創新的動力之源。探索建立代表和基層法庭合作機制——海南州在鄉鎮法庭和司法所建立代表聯絡站,人大代表參與社會治理,成功化解民商事案件和各類矛盾糾紛98件,庭前矛盾調解率達90%以上。創新建立代表履職激勵機制——甘德縣柯曲鎮實行人大代表星級化管理模式,對人大代表履職情況進行積分、星級劃分,對履職優秀的予以表彰。探索推行代表設崗定責——祁連縣峨堡鎮推行以「八個崗位」為主要內容的牧民代表「設崗定責」活動,代表認崗履職,有效解決了群眾反映的問題。創新代表意見建議辦理模式——玉樹市形成了人大代表→聯繫選民→徵求意見→梳理上報→視察調研→建議辦理→跟蹤督查→審查核實→支付資金的「玉樹模式」……各地鄉鎮人大的創新源於實踐,落點實、看點多、成效好,實踐證明,創新永遠在路上。
動力活力能力——聯繫群眾服務代表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人大代表工作是鄉鎮人大工作的基礎和依託。通過開展建設年活動,倡導樹立「代表既是一種榮譽、信任,也是一種職務、責任」的理念,有效激發代表履職熱情、責任意識,激活了鄉鎮人大工作的「一池春水」。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代表建議反映群眾訴求,增進履職動力。祁連縣八寶鎮人大組織代表開展全域旅遊工作視察,聽取政府專項工作報告,為全域旅遊帶動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建議,得到黨委政府重視和採納,取得了良好成效。玉樹市下拉秀鎮人大辦理代表意見建議8件。其中,修建村社公路5條70公裡,投資350萬元;修建5米1孔橋3座,投資80萬元,群眾出行難得到有效解決。
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架起了密切聯繫代表群眾的「連心橋」,增強了履職活力。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開展人大代表聯絡工作進鄉村進社區活動,打通服務代表和群眾「最後一公裡」,全州各鄉鎮以片區為單位建成66個人大代表聯絡站。海南州各鄉鎮人大創辦人大代表微信公眾號,開設走進人大、代表園地、民情速遞等欄目,暢通民意表達。湟中縣上新莊鎮規定人大代表來訪接待日,主席團成員輪流接待來訪代表和群眾。尖扎縣部分鄉鎮健全完善了主席團成員聯繫代表、代表聯繫群眾的「雙聯繫」機制。
堅持打鐵須要自身硬,學習培訓強本領,提升履職能力。注重抓好基層代表的學習培訓,提高代表素質,增強代表知政議政督政的能力。黃南州組織州縣鄉三級人大代表和人大幹部赴廈門學習培訓,同時在州內舉辦人大代表和鄉鎮人大主席培訓班。海東市在江蘇無錫舉辦全市鄉鎮人大主席培訓班,組織部分縣區鄉鎮人大主席赴外進行鄉鎮人大建設相關學習培訓。
夯基壘臺提質——建章立制行穩致遠
本固則枝榮,根深則葉茂。建設年活動開展以來,全省鄉鎮人大的機構設置逐步健全,工作力量持續加強,各項經費基本保障,鄉鎮人大工作和建設強勁有力、持續發展。
思想認識更為統一。各級人大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為主線,加強思想理論武裝,指導工作實踐。省人大常委會注重頂層設計,制定出臺關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強新時代全省各級人大黨的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把黨的領導貫穿於人大工作各方面全過程,推動人大系統學習領袖思想走深走實。
規章制度更加健全。木受繩則直,把規範和加強人大工作制度建設作為重要任務,健全完善議事規則、代表學習培訓等「四項職責」「十項制度」。海東市建立「十簿一冊」,海西州各鄉鎮人大制定鄉鎮人大代表履職管理辦法,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塔爾鎮制定「四卡四簿四登記」制度……鄉鎮人大工作正在向規範化、制度化邁進。
代表活動陣地持續鞏固。把搭建代表履職平臺放在突出位置,建載體、促規範、強基礎,有效發揮代表橋梁紐帶作用。各地人大按照有固定場所、有牌子、有設備、有制度、有記錄、有辦公經費的「六有標準」,規範化建設代表小組活動室和代表工作室。代表履職安了「家」,發揮作用有了陣地,基層人大新動能被激活了,「家站常用、代表常來、實事常辦」已逐步成為常態。
工作履職更有章法。省人大常委會制定了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工作的意見,積極探索特色精細立法的青海實踐。制定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大監督工作的意見,指導和推動全省人大監督工作,增強監督的實效和剛性。積極推動「兩個辦法」向基層延伸,努力做到全省全覆蓋。各鄉鎮人大健全議事規則,完善審議程序,充實會議內容,加強會後問效,全面有效行使人大法定職權,鄉鎮人大會議日趨規範。
風勁潮湧,自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須快馬加鞭。新時代新要求,新使命新擔當。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勠力同心,開拓奮進,不斷把全省「鄉鎮人大建設年」活動引向深入,積極探索實踐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更為有效的實現形式,推動人大制度、人大工作、人大建設不斷取得新進步新成效,努力交出不負時代、不負黨和人民重託的歷史答卷!(青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