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韋福站,原來住在平塘縣平舟鎮擺克村五組,距離縣城25公裡的平舟鎮擺克村,擺克村地處平塘縣和都勻市的交界,這裡海拔高、基礎設施落後。雖距離縣城只有25公裡,但由於山路崎嶇,每次進城採購農藥化肥等生產物資,都要走上10公裡山路才能坐上公共汽車。
2014年,由於家庭貧困,通過申請、群眾評議及上級部門的審核後,我成為了一名貧困戶。2017年,平塘縣政府出臺了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對於是否搬出大山,我猶豫不決,反覆衡量搬出大山後我靠什麼生活,通過第一書記、村支兩委反覆做工作,我下定決心搬出大山。同年,我搬到平塘縣金盆街道新興社區居住。
搬來後,由於我和妻子都有殘疾,不能幹重體力活,因此,為了生活,我反覆在新興社區內走動,查看有什麼商機可以改變命運,通過10多天的觀察,我發現我們社區距離附近的大超市還有近2公裡,在社區裡開一家小超市,養活一家三口應該不成問題。對此,我和妻子反覆商量,決心開個小超市。有決心就有動力,我立即將這個想法告訴自己家的幫扶幹部,幫扶幹部對我的這種身殘志堅自主創業的想法很讚賞,隨即和我一起繞著社區走了一圈,看中了即將開學的縣第三幼兒園門前的一個倉庫。選擇倉庫改成小超市,租金成本會低很多,且就在幼兒園門口,人流量大。在幫扶幹部的幫助指導下,我的小超市開張了,並且成功申請到了共計8500元的一次性創業補貼和長租補貼。 現在,我的小超市每天顧客絡繹不絕,生意很火,雖然很累,但是我感覺很值,因為這樣「輕鬆的掙錢」,與3年前「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有著天壤之別,這種生活是我從來沒有想過的。
2019年5月,在縣殘聯的幫助下,我的妻子找到了一份在縣市場監督管理局整理檔案的工作,一個月的工資有1800元,單位還給繳納社會保險。 如今,我們一家住在社區布局合理的房子裡,經營著自家的商店,妻子姚小燕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女兒就在自家商店對面的第三幼兒園裡上學。我在這裡想說的是:「沒有我們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就沒有我如今美滿的幸福生活」。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慶
通訊員 姚登科編輯 何濤編審 田旻佳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