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月月克金融
海底撈股價2年翻4倍,我們今天的主角呷哺呷哺6年也有4倍。聽到這裡,很多人開始扼腕嘆息,表示自己是個合格的吃貨,卻不是個合格的投資者,在吃海底撈,居然沒想到去成為他們的迷你股東?比起投資火鍋品牌,有一群邏輯鬼才直接降維打擊:我不知道哪個品牌會好,但我看好的是火鍋本身,那我就投火鍋底料供應商,於是頤海國際4年翻50倍。
就是說,如果你在3年前隨便買一個火鍋上市公司,收益可以輕鬆跑贏巴菲特,要是你在2016年剛好買了10萬塊頤海,這些年賺的錢(500萬)夠你吃一輩子海底撈。
為什麼火鍋行業是一個好的投資賽道呢?這個答案我們闡述過多次,就是標準化和可複製。100家唐宮需要1000個手藝差不多的大廚,但100家海底撈則只需要一個完善的供應鏈。
但即便是一個好賽道,它也是一個無比擁擠的好賽道,全宇宙無敵的海底撈,它在中國火鍋行業的市佔率不到6%。
在這個競爭無比激烈的行業裡,海底撈憑藉極致的服務取勝,呷哺呷哺則靠著一人一鍋的小火鍋模式闖出一片天地。
但這兩年,可能是為了給資本市場以交代,呷哺呷哺接二連三的漲價也引起了很多消費者的不滿。明明是一家性價比的火鍋店,怎麼搖身一變就吃不起了呢,不是說好是火鍋行業裡的快餐嗎?
呷哺似乎拋棄了自己的初心,轉而擁抱更有錢的消費者。而無情的資本永遠是現實的,只要你業績好,資本就永遠站在你這一邊。
Part1:呷哺呷哺的問題
呷哺呷哺,這個奇怪的店名在閩南語中的意思是好吃好吃。因為同為ABAB結構的詞,吳京曾把嗶哩嗶哩錯讀成呷哺呷哺。
截至2020年中期,呷哺呷哺全國開店1010家,加上107家網紅火鍋湊湊,呷哺整體門店超1100家,這個規模是比海底撈同期的935家大的。
如果說海底撈是一個考試滿分的學霸,呷哺呷哺大概也是一個能考出80分的優秀同學。
呷哺呷哺的老闆叫賀光啟,臺灣人,早期來大陸做珠寶生意失敗後轉型餐飲,把臺灣吧檯式火鍋引入大陸,1998年,呷哺呷哺在北京西單明珠開出第一家店。
所以,呷哺呷哺並非一個新品牌,它的成立時間,僅僅比海底撈晚了4年,比小肥羊還早1年。
呷哺早期都在北方開店(主要是北京),2009年獲得英聯基金1.44億投資後開始進軍南方(主要是上海),2014年公司香港上市,股票代碼是浪漫的520。
上市以後,呷哺門店從400家擴張至1000家,收入從20億增長至60億。看起來收入增速快於門店增長速度,但這裡面包含了湊湊的12億增量,扣除湊湊,呷哺呷哺收入增速並不及門店增速。
就是說,呷哺雖然將客單價從2014年的40.8元大幅提升至2019年的55.8元,增長近40%,但代價是翻臺率下滑,總體算下來門店收入並沒有同比大幅提升。
呷哺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在消費升級過程中,不斷下滑的口碑和翻臺率。
關於呷哺呷哺,知乎回答最多的提問有兩個,一個是2016年的一個問題《如何評價連鎖餐飲店呷哺呷哺》,另一個是問題2018年的問題《為什麼呷哺呷哺不如以前評價好了?》。
這兩個問題下面的回答完全是兩個畫風。
在第一個問題下面,大多數評論都是正面的,儘管他們似乎也不是在點評呷哺,而是在回憶自己的青春。
如果你覺得呷哺呷哺的味道一般的,那你一定活得還不錯吧。這個評論基本點出了年輕人對呷哺的感情,便宜實惠不難吃,同時充分照顧到了單身狗。
第二個問題下面的留言則變成:服務變差了,食材變差了,吃完拉肚子,男朋友遲到了綠色毛毛蟲。
當然,這個評論迥異的畫風一個原因是因為問題的引導,但也能看出呷哺這兩年在消費者心中口碑的滑坡,沒錯,呷哺的漲價,讓消費者對它的容忍度下降了,隨後導致的就是呷哺翻臺率的下滑。
2013年在北京的翻臺率是4.8,在上海是2.7,全國平均翻臺率4.2,2019年,北京的翻臺率降至3.5,上海的翻臺率2.6,全國平均翻臺率也降到2.6。
無論是基本盤北京還是新拓展的河北東北,呷哺的翻臺率都在隨著店鋪的翻新和價格的上漲而不斷的下滑。
呷哺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他始終打不開南方市場,早在2012年,呷哺就在上海開了56家餐廳了,8年過去,還是56家。
呷哺2019年在北京地區翻臺率是3.5,上海只有2.6,利潤率看,北京利潤率26%,而在上海只有9.8%,呷哺在上海的一些門店,很可能並不賺錢。
呷哺打不開南方市場的原因可能是,第一,呷哺主打的麻醬和錫盟羊肉更適合北方人的胃口,第二,呷哺這種吧檯式的就餐環境,靦腆的南方人並不太喜歡。
相比之下,粗獷的河北和東北是呷哺這些年快速發展的兩個的市場。
Part2:幸好還有湊湊
呷哺呷哺起家靠的是一人一鍋的小火鍋,與主打中高端的海底撈進水不犯河水,但這兩年,呷哺推出了高端品牌湊湊,開始正面剛海底撈。
湊湊從2016年推出至今,短短幾年已經開店107家,今年上半年,湊湊營收5.9億,同比逆勢增長了21%,呷哺之所以能在今年成為4倍大牛股,靠的主要是湊湊的成長性,現在全球股市,都在給成長性溢價。
湊湊最新的單客價是105元,和海底撈的112元處於同一個水平線上,而且湊湊這個單客價是沒有把它的茶米茶統計在內的,算上奶茶,湊湊的單客價在130左右,超過了海底撈。
在一線城市,湊湊和海底撈一樣需要排隊,2019年湊湊在一線城市翻臺率達4.7,和海底撈的4.8也在一個水平線上。
和呷哺呷哺相反,湊湊在上海這樣的南方城市發展的更好,對於上海人來說,海底撈的服務模式有時顯得過於熱情,而湊湊這種遠處觀望不打擾的服務模式反而適合。
然而在二線城市,湊湊的翻臺率僅有3.4,這和海底撈二線5.0的翻臺率不可同日而語。湊湊在二線城市,還沒有海底撈那麼強大的品牌優勢。
歷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