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1100家門店亂拳出擊!海底撈禮貌微笑

2021-01-10 朋克金融

點擊藍字關注月月克金融

海底撈股價2年翻4倍,我們今天的主角呷哺呷哺6年也有4倍。聽到這裡,很多人開始扼腕嘆息,表示自己是個合格的吃貨,卻不是個合格的投資者,在吃海底撈,居然沒想到去成為他們的迷你股東?比起投資火鍋品牌,有一群邏輯鬼才直接降維打擊:我不知道哪個品牌會好,但我看好的是火鍋本身,那我就投火鍋底料供應商,於是頤海國際4年翻50倍。

就是說,如果你在3年前隨便買一個火鍋上市公司,收益可以輕鬆跑贏巴菲特,要是你在2016年剛好買了10萬塊頤海,這些年賺的錢(500萬)夠你吃一輩子海底撈。

為什麼火鍋行業是一個好的投資賽道呢?這個答案我們闡述過多次,就是標準化和可複製。100家唐宮需要1000個手藝差不多的大廚,但100家海底撈則只需要一個完善的供應鏈。

但即便是一個好賽道,它也是一個無比擁擠的好賽道,全宇宙無敵的海底撈,它在中國火鍋行業的市佔率不到6%。

在這個競爭無比激烈的行業裡,海底撈憑藉極致的服務取勝,呷哺呷哺則靠著一人一鍋的小火鍋模式闖出一片天地。

但這兩年,可能是為了給資本市場以交代,呷哺呷哺接二連三的漲價也引起了很多消費者的不滿。明明是一家性價比的火鍋店,怎麼搖身一變就吃不起了呢,不是說好是火鍋行業裡的快餐嗎?

呷哺似乎拋棄了自己的初心,轉而擁抱更有錢的消費者。而無情的資本永遠是現實的,只要你業績好,資本就永遠站在你這一邊。

Part1:呷哺呷哺的問題

呷哺呷哺,這個奇怪的店名在閩南語中的意思是好吃好吃。因為同為ABAB結構的詞,吳京曾把嗶哩嗶哩錯讀成呷哺呷哺。

截至2020年中期,呷哺呷哺全國開店1010家,加上107家網紅火鍋湊湊,呷哺整體門店超1100家,這個規模是比海底撈同期的935家大的。

如果說海底撈是一個考試滿分的學霸,呷哺呷哺大概也是一個能考出80分的優秀同學。

呷哺呷哺的老闆叫賀光啟,臺灣人,早期來大陸做珠寶生意失敗後轉型餐飲,把臺灣吧檯式火鍋引入大陸,1998年,呷哺呷哺在北京西單明珠開出第一家店。

所以,呷哺呷哺並非一個新品牌,它的成立時間,僅僅比海底撈晚了4年,比小肥羊還早1年。

呷哺早期都在北方開店(主要是北京),2009年獲得英聯基金1.44億投資後開始進軍南方(主要是上海),2014年公司香港上市,股票代碼是浪漫的520。

上市以後,呷哺門店從400家擴張至1000家,收入從20億增長至60億。看起來收入增速快於門店增長速度,但這裡面包含了湊湊的12億增量,扣除湊湊,呷哺呷哺收入增速並不及門店增速。

就是說,呷哺雖然將客單價從2014年的40.8元大幅提升至2019年的55.8元,增長近40%,但代價是翻臺率下滑,總體算下來門店收入並沒有同比大幅提升。

呷哺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在消費升級過程中,不斷下滑的口碑和翻臺率。

關於呷哺呷哺,知乎回答最多的提問有兩個,一個是2016年的一個問題《如何評價連鎖餐飲店呷哺呷哺》,另一個是問題2018年的問題《為什麼呷哺呷哺不如以前評價好了?》。

這兩個問題下面的回答完全是兩個畫風。

在第一個問題下面,大多數評論都是正面的,儘管他們似乎也不是在點評呷哺,而是在回憶自己的青春。

如果你覺得呷哺呷哺的味道一般的,那你一定活得還不錯吧。這個評論基本點出了年輕人對呷哺的感情,便宜實惠不難吃,同時充分照顧到了單身狗。

第二個問題下面的留言則變成:服務變差了,食材變差了,吃完拉肚子,男朋友遲到了綠色毛毛蟲。

當然,這個評論迥異的畫風一個原因是因為問題的引導,但也能看出呷哺這兩年在消費者心中口碑的滑坡,沒錯,呷哺的漲價,讓消費者對它的容忍度下降了,隨後導致的就是呷哺翻臺率的下滑。

2013年在北京的翻臺率是4.8,在上海是2.7,全國平均翻臺率4.2,2019年,北京的翻臺率降至3.5,上海的翻臺率2.6,全國平均翻臺率也降到2.6。

無論是基本盤北京還是新拓展的河北東北,呷哺的翻臺率都在隨著店鋪的翻新和價格的上漲而不斷的下滑。

呷哺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他始終打不開南方市場,早在2012年,呷哺就在上海開了56家餐廳了,8年過去,還是56家。

呷哺2019年在北京地區翻臺率是3.5,上海只有2.6,利潤率看,北京利潤率26%,而在上海只有9.8%,呷哺在上海的一些門店,很可能並不賺錢。

呷哺打不開南方市場的原因可能是,第一,呷哺主打的麻醬和錫盟羊肉更適合北方人的胃口,第二,呷哺這種吧檯式的就餐環境,靦腆的南方人並不太喜歡。

相比之下,粗獷的河北和東北是呷哺這些年快速發展的兩個的市場。

Part2:幸好還有湊湊

呷哺呷哺起家靠的是一人一鍋的小火鍋,與主打中高端的海底撈進水不犯河水,但這兩年,呷哺推出了高端品牌湊湊,開始正面剛海底撈。

湊湊從2016年推出至今,短短幾年已經開店107家,今年上半年,湊湊營收5.9億,同比逆勢增長了21%,呷哺之所以能在今年成為4倍大牛股,靠的主要是湊湊的成長性,現在全球股市,都在給成長性溢價。

湊湊最新的單客價是105元,和海底撈的112元處於同一個水平線上,而且湊湊這個單客價是沒有把它的茶米茶統計在內的,算上奶茶,湊湊的單客價在130左右,超過了海底撈。

在一線城市,湊湊和海底撈一樣需要排隊,2019年湊湊在一線城市翻臺率達4.7,和海底撈的4.8也在一個水平線上。

和呷哺呷哺相反,湊湊在上海這樣的南方城市發展的更好,對於上海人來說,海底撈的服務模式有時顯得過於熱情,而湊湊這種遠處觀望不打擾的服務模式反而適合。

然而在二線城市,湊湊的翻臺率僅有3.4,這和海底撈二線5.0的翻臺率不可同日而語。湊湊在二線城市,還沒有海底撈那麼強大的品牌優勢。

歷史文章:

相關焦點

  • 單人小火鍋難敵「海底撈」?呷哺呷哺翻臺率下滑 瘋狂開店淨利潤猛...
    摘要 【單人小火鍋難敵「海底撈」?呷哺呷哺翻臺率下滑 瘋狂開店淨利潤猛降37%】雖然隨處可見門店,但衡量一家線下零售企業的經營成功標準不能只看表面,比如,平民火鍋連鎖呷哺呷哺(HK.00520)開店速度猛增後,利潤增長速度卻差強人意。
  • 掘金餐飲行業:海底撈、九毛九、呷哺呷哺深度對比
    從淨利率看,2019 年海底撈/九毛九/呷哺呷哺淨利率分別為 8.8%/6.1%/4.8%,主要由於海底撈整體費用率較低。三家企業均以餐廳運營為主,也在積極布局零售和外賣業務。門店數量:2019 年海底撈/九毛九/太二 / 呷哺 呷 哺/ 門 店數 量 分別 為 768/143/126/1022/102 家, 增 速分 別 為65%/-3%/94%/15%/113%,海底撈/呷哺呷哺門店數量較多,太二/湊湊開店速度較快,九毛九門店負增長主要是因為品牌老化,公司正在改造九毛九品牌,等待模型成熟以後會繼續開店。
  • 單人小火鍋難敵「海底撈」?呷哺呷哺翻臺率下滑,瘋狂開店淨利潤猛...
    在3月30日晚呷哺呷哺發布的2019年財報中顯示,其在2019年全年共新開243家餐廳,包含189家呷哺呷哺餐廳、54家旗下高端業務湊湊餐廳,對比2018年新開了168家呷哺呷哺和27家湊湊,門店增幅24.6%。不過,加速開店同時,呷哺呷哺公司擁有人應佔年內利潤總額約2.9億元,同比減少37.7%。
  • 呷哺呷哺推出火鍋外賣 不過學的不是海底撈
    吧檯式小火鍋品牌呷哺呷哺9月1日起與美團外賣合作推出火鍋外送服務,50元起送,目前外送區域僅限望京新一城及華彩兩家門店附近的區域。  消費者在該門店附近區域打開美團外賣,通過位置搜索定位就可以下單,分量及價格與門店保持一致,每單需支付8元外送費,呷哺呷哺向界面新聞表示,今年內北京會增加該項業務的若干家門店,並保持穩步擴張,未來不排除接入其他外賣平臺。
  • 一文講清楚餐飲股九毛九、海底撈、呷哺呷哺該不該買
    呷哺呷哺(520)自疫情期間下跌以來也累計上漲了238%,12月份以來更是上漲了24%。海底撈(6862) 自3月份下跌以來至今也已累計上漲了112%,12月份上漲了近15%。由於疫情因素,呷哺呷哺上半年開店步伐放緩,上半年新增5家湊湊及31家呷哺呷哺餐廳,合計共經營1010家呷哺餐廳及107家湊湊餐廳。下半年加快開店步伐,目標是全年新增約100家呷哺呷哺餐廳,新增約50家湊湊餐廳。市場預期湊湊明年的同店銷售可恢復至去年水平。
  • 上市:海底撈的「家文化」故事告一段落
    在餐飲企業在港股市場普遍表現不佳的情況下,呷哺呷哺依然選擇在2014年底走上資本化之路。  當時登陸港交所的呷哺呷哺,在業績增速與如今海底撈相當的情況下,卻上市首日破發,市盈率不到30,而如今上市的海底撈,開盤即大漲,市盈率更是達到70,這足以見得資本市場這些年對於餐飲業的改觀以及對海底撈這支火鍋股的看好。  而在公開發售之前,海底撈就已獲5.56倍超額認購。
  • 火鍋湯底驚現老鼠背後,呷哺呷哺遭海底撈夾擊,市值一月蒸發44億
    自砸招牌甘當海底撈背景帝作者丨 市界 楊凱編輯|老拿圖@視覺中國海底撈赴港上市在即,曾經的「火鍋明星」呷哺呷哺日子卻不好過。「目前呷哺呷哺的門店全部直營,從根源上杜絕弊端,確保在店端嚴格貫徹執行各項產品質量標準。」如今,創始人賀光啟的相關言論都被網友扒出來當成「笑柄」。上市之後,鮮有對手的呷哺呷哺走上了快速擴張之路。依靠新門店的快速擴張,呷哺呷哺逐步從主戰場「北京」走出去,向二三線城市下沉。
  • 海底撈之後再無火鍋?這家火鍋品牌坐擁900家門店,盈利能力完勝
    說起國內如今最知名的餐飲品牌,當屬海底撈無疑了,自2018年上市以來,海底撈的市值就不斷飆升,目前已經突破千億大關,成為全國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市值超千億的餐飲集團。國內還有一家公司火鍋連鎖品牌,公司規模比海底撈大了一倍多,最重要的是,雖然總營收和淨利潤都不及海底撈,但是這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卻超過了海底撈,這就是臺灣的火鍋連鎖呷哺呷哺。呷哺呷哺的創始人叫做賀光啟,他的家族世代經營珠寶生意,是臺灣當地的珠寶大亨。
  • 呷哺呷哺半年虧損2億,新開36家餐廳,翻臺率不及海底撈
    關於業績下滑,呷哺呷哺表示,主要是兩次爆發COVID-19疫情。第一次波及全國各地,第二次在北京爆發,對集團業務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疫情嚴重的湖北、東北及北京等地,集團逾44% 的門店在該等地區。6個月裡,呷哺呷哺新開了31間呷哺呷哺餐廳和5間湊湊餐廳;截至6月30日,公司有1010間呷哺呷哺餐廳,其中1線城市364間,二線城市405間;有107間湊湊餐廳,其中一線城市57間,二線城市51間。
  • 呷哺呷哺賣火鍋底料價格超海底撈 擴張後遺症顯現
    中國網財經記者昨日在北京海澱區某大型商超發現,印有「呷哺呷哺」字樣的袋裝底料赫然出現食品專柜上。與多數人印象中的「低價」不同,呷哺呷哺袋裝火鍋底料的零售價在12.9元-17.6元之間,價格不僅讓秦媽、橋頭等四川火鍋品牌望塵莫及,也超過了已經靠著火鍋底料完成上市的海底撈。
  • 從快餐轉變為輕正餐 呷哺呷哺(00520)與海底撈的正面交鋒在所難免?
    賀光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呷哺呷哺升級後的門店都將採取「火鍋+茶飲」的新模式,即在同一個空間,實現用餐、商務、休閒等多種功能。為了實現複合式經營,呷哺呷哺從品牌LOGO到環境設施,從餐品器皿到服務模式,全部進行了重新設計。  在新開業的呷哺呷哺上海日月光餐廳,新中式禪風、玄鐵涮鍋、花式擺盤、臺式服務等,傳統的活力快捷被濃濃的小資情調所取代。
  • 增收不增利,火鍋賽道上,呷哺呷哺距離海底撈還有多遠?
    單店效率下降,這是呷哺呷哺增收不增利的關鍵原因。呷哺呷哺與海底撈的差距同在港股上市,海底撈的年報披露比呷哺呷哺早七天。算上合營公司與聯營公司對營收的影響以後,海底撈的綜合經營溢利佔比13.12%與呷哺呷哺大體相當。佔比比較大的原材料、員工薪酬等幾個方面,呷哺呷哺的成本率都比海底撈更低。但這是否意味著呷哺呷哺比海底撈做的更好呢?
  • 中國網紅火鍋店崛起:每5天開下一家新店,單店收入超過1100萬元
    而在中國如此龐大的火鍋市場之中,海底撈則是當之無愧的火鍋之王,不管是品牌名氣、年收入規模,還是公司市值,它都是行業第一。然而,儘管已經是火鍋行業的第一,但海底撈在2019年的營收額也只有265億元,與整個火鍋市場9000億元的規模相比並不算什麼。為此,在國內火鍋市場中也不斷有新品牌崛起,並且都在試圖挑戰海底撈的行業地位,而我們接下來講的這家網紅火鍋品牌就是其中之一。
  • 「發行價之王」首日破發海底撈連創新高 百勝打新者一手日虧1100...
    剛好九毛九與呷哺呷哺等餐企近期股價新高后紛紛回調,「賣雞不如賣水」、「生不逢時」的說法在市場上流傳,百勝手握西餐巨頭肯德基和必勝客還想實現「中餐夢」,資本市場會買帳嗎?百勝回港首日折戟 打新者一手日虧1100港元作為2020年下半年首隻回港二次上市的中概股,百勝中國創下了兩項紀錄。
  • 呷哺呷哺的網紅夢
    上市後的呷哺呷哺按照賀光啟的預期,在全國迅速擴張,6年間新增570家門店,在2019年完成了千店目標。在呷哺呷哺前進的道路上,北京的消費者自始至終都是最忠實的顧客。截至2019年,北京的門店數量佔比為30.6%,收入佔比為44.1%,均位居全國之首。同時,北京地區門店的翻臺率、客單價數據也遠超其他地區。
  • 豪客來、海底撈、呷哺呷哺「變臉」 品牌LOGO趨向簡約時尚
    餐飲市場競爭激烈,越來越多的餐飲品牌醞釀轉型升級,直觀的LOGO視覺改變成為多家企業的策略之一。   近期,豪客來牛排悄然更換品牌LOGO,試圖從視覺上帶來新鮮感,吸引年輕消費者。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多家餐飲品牌紛紛改變LOGO,變得更加簡約、時尚、潮流。
  • 呷哺呷哺死磕海底撈:在火鍋外賣上大戰300回合
    呷哺呷哺也終於上外賣了。  繼海底撈、挑食、來一火等品牌之後,呷哺呷哺終於在9月2日宣布上線外賣項目,由此加入了火鍋外賣的探索大部隊。  其品牌為何選擇在此時上線外賣項目?對於已經在市場打拼一陣子的同類外賣是否有著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背後又隱藏著哪些更大的野心?
  • 呷哺呷哺火鍋外賣初試水
    呷哺呷哺火鍋外賣初試水 原標題:   北京商報訊(記者 賀陳慧 實習記者 周寧)昨日上午,呷哺呷哺餐飲管理(中國)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呷哺呷哺」)送出第一單外賣。這是繼呷哺呷哺上市,調整門店之外推出的又一新舉措。
  • 呷哺呷哺啟動品牌升級聚焦95後消費族群 明年將新增100家門店
    中國網財經12月18日訊(記者 陳瓊)12月17日,呷哺呷哺啟動品牌全新升級,呷哺呷哺集團行政總裁趙怡表示,呷哺呷哺未來發展將更加聚焦以95後為主的年輕消費客群,品牌策略也會使用更順應年輕人的方式來展開。
  • 呷哺呷哺Light-styl涮涮鍋多家門店開業、全國店面將實施升級
    日前,呷哺呷哺(需求面積:300-400平方米)首家INS風門店——Light-styl涮涮鍋開業且備受關注,新型門店比傳統門店讓人有眼前一亮的感覺。繼首家門店開業後,Light-styl涮涮鍋開始擴張,近日再迎來多家門店開業,其中凱德大峽谷店11月27日開業,悅薈萬科廣場店將於11月30日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