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
學生時代大部分人都被數學虐的死去活來,甚至到工作以後都會有見到數字就頭疼後遺症留下。
而對於硬體產品而言,數字確實卻是體現性能關鍵的地方,我們評測產品的跑分成績也都是以分數來表示產品的性能。這樣的做法有好有壞,好的一方面是產品成績表現的很清晰。而壞方面也很明顯,如果你是個不太懂的新人,在看到我們的跑分,只會做出以下的表情。
萌新三連
一臉蒙蔽有沒有。
不過不用慌,接下來筆者就將看評測的技巧教給大家,讓大家不用在為上來一堆數字圖表而發慌
這次先帶大家看會CPU的評測。因為CPU可以說是數字評測的一個代表,大部分CPU通過評測的數字就能明確看出這款產品的性能。
CPU
在評測之前要先了解各個評測項目都是表達什麼的。CPU測試中單線程測試和多線程測試這兩種最為重要,也最能體現產品的性能。對於CPU而言,單線程決定處理器響應速度,在實際應用中,單線程越強,遊戲幀數越高,而多線程體現處理器多任務處理能力,在多開應用和辦公做圖更有用處,在區分自己的偏向後,就要看這兩項參數了
涉及CPU單線程測試的我們一般使用兩個項目:Super PI和CINEBENCH。
Super PI測試成績最終是這樣的:
Super PI
筆者畫圈的地方是其分數的關鍵,其他數字完全不用理會。這個分數表現的單位是秒/s,也就是時間,使用時間越短代表其單線程計算能力越強,這方面英特爾處理器很有優勢,高端型號的都在7s多,AMD三代銳龍則只能達到9s。
而接下來的CINEBENCH測試比較複雜,它同時包含多線程和單線程兩個測試,而且還有R11.5和R15以及R20三個版本。不過不用慌,因為目前主流的仍是R15的測試,R11.5已經基本淘汰,而R20因為是最新版本,沒有多少數據參考,用的人比較少,基本你只要參考R15的分數就可以了。
CINEBENCH R15
筆者這次做了兩個標記,其中紅圈的為處理器多線程跑分,而黑圈則是處理器單線程跑分,這個數值與Super PI的秒不一樣,而是數值越大越好。做後期設計的朋友其實通過CINEBENCH跑分可以很好找合適的CPU產品,只要跟自己的電腦一對比就能發現自己該換什麼,6核心12線程的2600XCINEBENCH R15多線程分數為1829,單線程分數為176,大家可以作為一個參考值。
多線程測試也是一樣,除了CINEBENCH,還有一款名為Fritz Chess Benchmark(象棋)的測試軟體,可惜的是它最多支持十六線程同時運算,而三代銳龍的3900X已經到了24線程,說明這個軟體過兩年該被淘汰了。
Fritz Chess Benchmark
同樣的,畫圈的地方,是Fritz Chess Benchmark最終分數表現的地方,現在高端處理器都已經接近或者超過30000分,而6核心6線程性價比很高的英特爾酷睿i5 9400F分數為17813,大家可以做個參考。
除此之外,其實CPU測試其實還涉及到壓縮和圖形物理性能測試,但沒以上兩種測試表達的準確我們就不詳細展開了。
看重點參數
而具備超頻能力的處理器在超頻之後,會極大的影響跑分的成績,同樣的內存、和主板等硬體的差距也會影響一部分跑分,雖然與實際表現差距不大,但還是建議大家在看評測前也要注意一下測試平臺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