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節儉半生捨不得花錢,哥嫂聯手想個辦法讓她安心養老

2021-01-09 每天讀點故事

回家的探望外婆的時候,我忽然發現她老人家的日子不知怎麼的一下子滋潤了許多。

兩個月不見,臥室裡面的風扇開了,空調也擦了灰,洗衣機做了幾年啞巴,現在終於也叫了起來,那臺時常冒雪花的大腦袋電視被液晶電視頂替了,頭頂的老燈泡退了休,白熾燈照的整個屋子亮堂堂,就連那些「祖傳」的瓶瓶罐罐,也換成了收納盒,整整齊齊的擺在壁櫥的柜子裡。

整個家裡煥然一新。

其實這些電器家用品,老早之前就買來了,都堆在雜物房裡面,只是外婆捨不得用。

她節儉了一輩子,習慣了。

「能省下的東西,幹嘛不省呢?」

外婆望著舅舅阿姨們往家裡搬東西,一個勁的搖頭嘆氣。

「哎呀,買這些東西做什麼,我又用不上,太浪費,太浪費。」

「買個冰箱,就不用老是跑到村口去買菜了。」

「哪有啥,無非是多跑幾趟嘛,我又不是沒長腳。」

「媽,洗衣機方便。」

「我能有多少衣服,用手一搓不就行了,這機子洗的不乾淨!」

連冰箱洗衣機都捨不得用了,就更別說了空調電視了,前年我媽給她在臥室裡面裝了一臺空調,她過冬的時候,總喜歡燒煤爐子,又時常忘記開窗,大家生怕她那天不留神,有個什麼閃失,不顧她勸阻,叫了幾個人,忙活半天,硬是把空調給裝上了。

等大夥忙活完,回頭一看,外婆卻不見了。

她拿了一個小板凳戴著老花眼鏡坐在電錶下面計數,空調剛吹了一會,她就捂著心臟喊不行了。

「哎呀,停停停,這也跳的太快了,比電視上那個黑人還跑得快呢,我一個月用電都沒有這麼多。」

外婆一把把空調插座拔了,其實這電費也不用她出錢,每個月家裡這幾兄弟姐妹都會給生活費,她也不收,即使收了,也全然沒有放在改善生活上,一轉頭就塞給那些後輩小子們了,自己靠著種菜賣菜,和一些零零碎碎的補貼收入,精打細算過著緊巴巴的日子。

為了讓外婆晚年能「奢侈」一把,大家可謂是「處心積慮」「機關算盡」。

一開始的時候,我們幾家人商量著想來「硬」的,帶著這些人外孫孫女到老太太面前逼宮。

「媽,你要是不用這些東西,那下回放假的時候,咱們就不回來吃飯了。」

我舅舅說道。

「外婆要是不用,那我過年也不收外婆的壓歲錢了!」

一眾小輩們也態度堅決。

「你們這是反了?怎麼的,過了幾天好日子,就忘了本了,錢多得咬你口袋了?啊,一個個的。」

「大家不是希望你過得好一點嘛。」

「我現在就過得挺好。」

外婆哼哧哼哧的,拋下我們擔著水桶下菜園子裡澆水去了,大家幹坐了半天,見外婆不搭理,也只好灰溜溜的各自回家,沒過幾天,外婆沒什麼動靜,我們卻熬不住了。

她一個人,不常回去看看,萬一出了事怎麼辦?

幾大家子人每天輪流開著車偷偷摸摸的跑到外婆家前的山坡上張望,生怕她有什麼閃失。

「媽以前幹過民兵隊長,輪持久戰,誰弄得過他啊?」

大家熬了半個月,提心弔膽的,一個個的眼圈發黑,都熬不過了,只得作罷。

後來小姨又想了一個法子,她拿著一張過期彩票,又請人做了一個大大的支票牌子,喜滋滋的拿回家給外婆看。

「媽,天大的好消息,咱們家中獎了,你猜猜,多少錢。」

「多少?」

外婆放下水桶,一臉平靜。

「一百萬!」

「哦,那挺好。」

她點了點頭,又彎下腰去拔草。

「媽,你不高興嗎?」

「高興啊,那是你們的錢,和我有啥關係。」

「哎,咱們的錢不就是你的錢嘛。」小姨挽著她的手說道,「以後你也別種菜了,就好好享福就行了,或是搬到城裡去住……」

「城裡?你一說這事,我到想起來了,對了,上次你回來的時候,是不是說張羅著給小明買房?」

「啊,是,是啊。」

「這錢不正好?」外婆眼裡一放光,「我聽他們說,現在城裡的房子貴,趁著有錢了,你們趕緊多買幾套,哎呀,對了,我床底下還有些存款呢?」

「啊?媽媽媽媽,你,你等一下。」

外婆一甩手朝著屋裡跑去摸她的小金庫去了,小姨攔都攔不住,她拿著錢,催著他們趕緊去買房,還說買了房子裝修的時候,自己可以來幫忙做飯,連著其他幾個兄弟姐妹們也張羅安排分工了一遍,小姨招架不住,只好編了個幌子,說彩票站那邊的人搞錯了,又把錢收了回去,這才矇混過關。

「你們這些把戲都不行,要我說,外婆不就關心那幾度電嗎?咱給它,咔,一下子抹了,不就行了?」

小舅看著大家垂頭喪氣的樣子,啪的一拍大腿站起身說道。

「偷電?你想坐牢啊!」

大家吃了一驚,為了一個月十幾塊錢電費,也不用這樣鋌而走險吧。

「哎呀,我是說,咱們……滋一下,往那電錶上面貼個條條,把數字蓋了,該交多少錢,咱們還是交多少錢唄。」

小舅的這個辦法確實有效,他把電錶上的數字遮了,偷偷告訴外婆說自己改了電錶,用電不花錢!

外婆將信將疑的使了一把,她把電視機打開,在本本上抄了數字,過了五分鐘跑過去一看,確實沒有動。

「媽,這時,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放心大膽用!」

小舅在外婆耳邊小聲說道。

「只有不告訴別人,包管沒事。」

結果還沒有過一個星期,小舅就讓公安局請去喝茶了。

小舅走了以後,外婆看著那個電錶,猶豫不決,坐立難安,天天去看,確實不走字,可晚上也總睡不著覺。

星期五晚上,外婆翻來覆去的想了一宿,終於是給小舅來了一個大義滅親。

從派出所出來以後,外婆黑著臉,回到家就抽了小舅十鞭子,又給其他幾個一頓訓斥。

「你們幾個人都給我消停點,該幹啥的幹啥,別總圍著我這個老婆子折騰,幾十年了都是這樣過來的,還能讓你們一天給我扳過來不成?」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間想不出什麼辦法,也只好暫且作罷,怎麼才過了幾個月,外婆就和變了一個人似得呢?

我站在屋子裡面有些摸不著頭腦,忍不住跑過去問外婆發生了什麼。

「那姑娘叮囑過了,不讓說,不讓說!」

不管我怎麼問,外婆都不肯開口,只是一個勁的笑。

「這事不能對外人講。」

「我也是外人?外婆,你就告訴我吧。」

我死皮賴臉,寸步不離跟著她,經不住我軟磨硬泡,外婆終於鬆了口,她關上院門,將我帶到屋裡面,洗乾淨了手,這才神神秘秘的從床墊下面拿出一個透明的小文件袋來。

「吶,你自己看了,可千萬不要和別人說。」

我接過文件夾一看,裡面放著三張紙,一張是「關於六十五歲老人國家全額贍養的通知」,下面附了相關的條件,另一張是「本人申報表」,最後還有一份籤了字蓋了手印的「保密協議。」

「這是什麼?」

「哎呀,國家發的文件啊,沒看見上面的紅頭嗎?還有這裡,有村部蓋章的。」

外婆嫌我笨手笨腳的,搶過文件一個個的指給我看。

「你看這裡,要求多著呢,要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然後還要參加過民兵訓練,還有獨身,性別得是女的……條條框框的,還好你外婆我都對得上,哎,光是出這些證明,我都找了好久呢,那個民兵訓練的照片我找了老半天,以為找不著了,結果......」

外婆拍著胸口喜滋滋的說,那天那個帶著工作證拿著文件的姑娘上門的時候,她還不相信,疑心是騙子,結果人家給她看了證件,又出示了蓋了村部公章的文件,詳詳細細的解釋了一遍,她這才相信了。

「你看看,現在國家對我們這些個老傢伙好著呢,吃的穿的用的水電看病什麼的,都能全部報銷了。」

「報銷?」

「是啊,不過得記清楚,買了東西要發票,沒有發票的要在本本上記好,你看,我上個月已經報過一次了,這些是我這個月準備報的。」

外婆從抽屜裡面拿出一個紅色的小本本翻開給我看,她說每個月月底的時候,就會有工作人員上門來給她報銷,我翻看一看,上面確實蓋了一個國務院的紅章。

「有這樣的政策嗎?我怎麼不知道……」

看著外婆手裡袋子裡花花綠綠的一大堆票據,我還是有些難以置信,國家確實對老人有些補貼,醫療保險什麼的可以報銷,可是這個全額報,還是第一次聽見,我在城裡從沒有聽過這事,用手機網上一搜也不見消息。

「哎呀,你怎麼知道!你天天待在城裡,那姑娘說了,現在還沒有鋪開,只是試點,讓我不要聲張,免得別人把名額佔了,你看,我這不還是籤了保密協議的嘛。」

看著外婆喜滋滋的將那些文件小心翼翼的藏回床底下,我依舊是有些不放心,要是真是這樣倒好,怕就怕其中有什麼陰謀詭計。

為了保險起見,我趁著外婆做飯的功夫,去村部走了一趟。

「哎,王支書,你好。」

「你好,你是劉老太太的孫子吧,哎呀,長這麼大了,小時候你爸媽帶你回家時,我還抱過你呢。」

「是啊,哈哈哈,時間過得快啊。」

我和村支書寒暄了幾句,趁著周圍沒人,我給他點上了一支煙,請他走到僻靜的角落問道。

「支書,我們村裡,這個全額贍養老人,有這回事嗎?」

「你說啥?」

「全額贍養老人。」

「沒有,哪有這種東西……」他吸了一口煙,猛的想起了什麼事情似得,又大笑著改口道。

「有啦,是有這回事啦,你們家有!不過,這是個秘密,你可不要到處亂說啊。」

看著支書信誓旦旦的承諾,我依舊有些沒底,好在也快要月底了,按照外婆的說法,那姑娘每個月月底都會來報銷帳單,到時候是真是假,一看便知。

那一天一大早我便開了門,坐在大門口等著她來,那姑娘果不其然來了,只是沒想到,和她一起下來的,還有我哥,他剛從外省調回來幾個月,我們兄弟說著要見面,約了好幾次都碰上,沒想到今天在外婆家見到了。

「路上遇見了,順帶了一路。」

那姑娘戴著帽子,胸口掛著「民政辦」的牌子,長得很清秀,怎麼看也不像騙子,她接過外婆的帳單,仔仔細細的核對了一番,又用計算器算了一遍,這才點了點頭,將那些收據折進包裡,在外婆的本本上蓋了一個章 讓她自己籤了字,從錢包裡數出幾百塊錢交到她手裡。

我接過錢,也對著本子看了一遍,沒有什麼錯誤,又檢查了幾遍錢,也不見什麼毛病,那姑娘衝外婆一笑,說了一聲「下次再見」便邁著大步走了出去。

「喂,想什麼呢?」

她走了一會,我還站在門口發愣,直到表哥過來戳我的肩膀這才回過神來。

「沒有,我是有些感嘆,現在的政策真是好啊,國家花那麼多的財力來贍養老人。」

「政策好,你倒不如說你哥的計策好吧!全額贍養,哪有這種東西?要是全都全額贍養,國家不得被壓死!」

哥哥看著外婆拿著錢高高興興的進了屋,拉著我走到院子在我頭上敲了一把。

「說你馬虎你還不信,一點心思都沒有,到了社會上被人賣了還給人家數錢呢,你見過那個下來的幹部用國務院的章啊!」

「啥?那,那......紅頭文件?工作證?」

「文印店裡什麼都有,五毛錢一大堆。」

表哥瞥了我一眼,他請村支書吃了一頓飯,又拜託他萬一外婆來問,幫忙打個圓場。

「籤了保密協議,外婆也不會去問別人,天衣無縫。」

「哦,原來是這樣……等等,那個來給錢的姑娘又是怎麼回事?你還找了聘了個演員?」

「哦」我哥白了我一眼,「那是未過門的你嫂子。」作品名:讓外婆多花錢這件事,作者:虺。

相關焦點

  • 辛勤勞作的大半生——外婆傳記|江西普通人的人物傳記
    辛勤勞作的大半生——外婆傳記作者:胡惠敏從小到大,外婆帶給我的感覺總是弱小卻偉大,節儉而又奢侈,平凡但不平庸。對於我來說,外婆就是我的第二個媽媽。如果沒有外婆,或許還沒有現在的我吧。對於當時的我們家來說,這無疑是個重大的決定。然而外婆卻一定要求爸媽將我生下來,「你們不能照顧我會來照顧,不用你們管。」在外婆的強烈要求下,爸媽心軟最終還是決定將我生下來。對外婆的感激之情在我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經滋生了。不,或許更早,在她一定要求將我生下來的那一刻……外婆名叫樊春香,今年已經62歲了,1957年出生在進賢縣架橋的一個小村莊。
  • 心理學家:你之所以貧窮,是因為捨不得花錢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窮人往往很節儉,富人則相反,因為他們知道,財富從來都不是依靠節儉獲得的,那些越捨不得花錢的人,越窮。保守、沒有冒險精神從心理層面看,捨不得花錢意味著保守、沒有冒險精神。所謂富貴險中求,節儉的生活往往會讓我們困於當下的境況。很多人都有自己創業的想法,但大多有著這種顧慮:省著花我就可以養家餬口,萬一我失敗了就血本無歸。這其實是一個自我思維的禁錮,不試一試又怎麼會知道結果呢?
  • 小姑子插手哥哥家的事情,挑撥哥嫂的關係,大嫂的話讓她無地自容
    -01-情感求助:我叫小秋,我爸以前買別墅的時候打算寫我弟和我哥的名字,因為那會我弟還小,因此只寫了我哥的名字。現在我爸身體不舒服,就想把弟弟的名字補上,我大嫂給我打電話說她不同意,我沒忍住就跟我爸說了。
  • 俗語「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何意?有道理嗎?
    今天,我就分享一句農村俗語,關於親戚關係、人情往來的,「哥走侄不親,姐去門檻斷,兄死叔就嫂」,這句俗語你聽過嗎?你知道是啥意思嗎?但是,如果爺爺奶奶等老人還在的話,侄子就應該代替自己死去的父親,分擔贍養老一輩人的義務,而不是把這個責任丟給自己的叔叔。換句話說,侄子不能光拿了父親的錢,而不奉養老人。然而,很多侄子卻認為,贍養老一輩的人,應該是自己父輩這一代的人的責任和義務,自己作為孫子輩的,不該來管這檔子事。
  • 我婆婆也很節儉,家裡的馬桶捨不得衝水!網友:我只能偷偷用
    我婆婆也很節儉,家裡的馬桶捨不得衝水,還在屋門口就能聞到尿騷味,洗碗捨不得用洗潔精,我偶爾去她家吃飯幫洗碗,只能偷偷用洗潔精,如果她知道了會罵我的。節儉到令人髮指是什麼體驗?,在村裡蓋的樓房,去市裡給兒子買房買車4.我隔壁兩位老人,每月退休金五千多,自來水都捨不得,每天踩個小三輪去工用廁所提水,一天都晚守住垃圾桶5.我婆婆也節省,但是對我還算大方,好吃的都留給我!
  • 大山深處好媳婦 悉心照料智障哥嫂全家22年(圖)
    22年(圖)   旬陽縣金寨鄉有一個特殊家庭:大兒子、二兒子、大兒媳既是  智障又是啞巴,生活基本不能自理,老兩口臨終前含淚囑託小兒媳,希望她能照顧哥嫂。  20多年來,這位普通的山裡媳婦和丈夫風雨同舟,嘗盡生活酸楚,精心照顧哥嫂全家,用孱弱的身子給哥嫂撐起一片天,並將哥嫂的幾個孩子撫養成人。大山深處的這位「好兒媳」,用行動詮釋著大愛無疆的人間真情,感動著當地許多村民。  「撒手不管就是作孽」  昨日下午,記者趕到金寨鄉郭家灣村時,年近50歲的劉世權正和丈夫幹著農活。
  • 「我老公心裡只有他父母和哥嫂,我明明結了婚,卻活成了單身」
    不是她不想回自己的家,而是她感覺自己沒有家。李夢的老公胡振還有一個哥哥,他們兄弟倆的感情非常好。從李夢和胡振談戀愛時候起,胡振就是開口閉口不離他哥的。他的父母也比較偏袒大兒子,哥哥嫂子有什麼需求,父母就讓胡振幫忙,胡振從來都是樂此不疲。
  • 沒死就辭職給我媽養老」「盡孝不是道德綁架」
    我一開始有點懵,問她什麼意思,「之前不都說好了等婆婆需要養老的時候再安排嗎?」她來了一句,「等?要等到什麼時候?依我看,你分明就是在逃避,分明就是不想給我媽養老,想把給我媽養老的重擔丟給我,我才不上你這個當。你必須立馬辭職回來給我媽養老,不然我告你!」
  • 「你堂嫂捨不得花錢,才讓老人回家等死」,親人之間,別說風涼話
    在我大伯母的葬禮上,她不停地說:「想當初我媽生病的時候,就在醫院躺著,一天幾萬塊錢,我們都願意給老人花。只要老人能活著,我們賣房子賣車都願意。她,別看哭得那麼傷心,其實都是假的。她就是怕花錢,才把老人接回家了。
  • 《父母愛情》老丁離世,德華又搬回了哥嫂家,生命終將歸於本真!
    此時,老丁已經去世,德華愛熱鬧,把自己的被子再度抱回了哥嫂家裡,歷經了許多的歲月,三個老人再度攜手一起生活。剛開始的時候,安傑和德華經過多少的摩擦和衝突,才終於求同存異地變成了和諧的一家人,這個過程是伴隨著五個孩子的養育和成長,江德福夫婦與德華,相互包容,相互成就,都是勞苦功高的,也是在這個家裡,安傑和江德福,把德華嫁給了一樁美滿的婚姻,當初安傑為德華準備嫁妝的畫面還歷歷在目,為哥嫂家裡奉獻了一二十年,最終德華帶著滿心的喜悅和滿足,出了哥嫂家的門
  • 侄子生病需要換腎,哥嫂給30萬讓我捐一個腎給侄子,老公不同意
    我覺得我當時的一切都有哥哥的功勞,所以婚後我一直幫襯著哥嫂。嫂子是一個勤快,賢惠的女人,雖然哥嫂過得不容易。但嫂子好多時候拒絕我們的幫助,她總體諒我們在城裡生活不容易,還說他們有手有腳,不會沒飯吃。一轉眼20多年過去了,我們已步入中年,女兒大學畢業了,我們一家人過著平淡似水的生活。
  • 母親節儉會限制孩子格局,瞎扯淡!
    我爸媽說我像我外婆,是個對自己節儉,對親人卻很捨得的人。其次,我認真想了想,認為是圖心裡舒坦。因為浪費和奢侈讓我心裡不舒坦。為何會有這種心理呢?一是:我爺爺我外公外婆都是節儉不浪費的人,我問過他們原因,我爺爺只說人的福氣有限得省著點用。我外公是風水先生,他解答的比較詳細:他說雖然個人福祿不一樣,但每個人的福祿都是有數和流動的,若在吃穿用度上福耗多了,別的方面的福就會變少。
  • 哥嫂離婚了,我媽讓我養3歲侄子:都是一家人,你和女婿理應幫襯
    蘇然不捨得花錢給自己買衣服,哪怕工資已經比以前多了,可她還是住在民房裡,這樣就能減少一些經濟上的支出。 蘇然好不容易存了五萬,但這些積蓄,全部都得拿給她哥買房。
  • 捨得是因為捨不得,捨不得是因為捨得
    朋友是個小氣的人嗎?不。他喜歡喝酒,再貴的酒,他都捨得,尤其與朋友們一起聚會的時候。他還喜歡寫寫畫畫,這並非他的專業,純粹是業餘愛好,按他自己的說法,隨性塗鴉而已。但為了這個愛好,再貴的紙、筆、墨,他都捨得買。這兩個方面,他出手極大方,從不猶豫。但你讓他花錢為自己買衣服,他就是捨不得,哪怕幾百元錢一件的普通衣物,他也覺得貴,不值,因而捨不得。
  • 走進楊丞琳在臺灣的家,平時是很節儉的人,連個洗碗機也捨不得買
    走進楊丞琳在臺灣的家,平時是很節儉的人,家裡洗碗機也捨不得買楊丞琳,臺灣可愛教主。她通過歌唱組合4 in love出道,開始是一個歌手的身份。後來因為長相甜美,開始出演一系列偶像劇。更和小豬羅志祥因為共同合作而成為好朋友。
  • 民間傳聞:三嫂
    結婚三個哥哥有點彎曲,因為三個哥哥的心不是太多,連續去了三小學一年級,只是沒有上升到兩個年級,但是三哥也有很多優點,英俊高大,生長能力,也聽話,初三個嫂子的奶奶和媽媽看一看三個哥哥的外表,只是想讓三個嫂子結婚。家裡很窮,但三嫂並不害怕這些,兩人沒有白有黑地幹活,而是過著優裕的生活,蓋了新房,種了一切。
  • 傳說故事:三嫂
    結婚三個哥哥有點彎曲,因為三個哥哥的心不是太多,連續去了三小學一年級,只是沒有上升到兩個年級,但是三哥也有很多優點,英俊高大,生長能力,也聽話,初三個嫂子的奶奶和媽媽看一看三個哥哥 的外表,只是想讓三個嫂子結婚。家裡很窮,但三嫂並不害怕這些,兩人沒有白有黑地幹活,而是過著優裕的生活,蓋了新房,種了一切。
  • 婚禮當天哥嫂給我五萬紅包,次日回門,剛進屋就看到我媽在罵他們
    前一段時間我結婚,我爸媽給我的陪嫁非常少,我婆家已經非常不滿意了,這件事情我哥哥是知道的,可是他無論怎麼跟我媽說,我媽都不同意多給嫁妝,哥哥也不好出面,沒辦法就只好先這樣了。我哥哥可能是覺得太虧待我了,所以在我結婚當天給我包了一個很大的紅包,有整整五萬塊錢,這個事情我嫂子也是知道的,我嫂子跟我哥一樣,都是很好的人,平時就像我的親姐姐一樣。
  • 「哥嫂離婚後,我侄子的悲慘生活,讓我徹底讀懂了什麼是婚姻」
    我哥結婚是結婚了,但是我媽總是幹涉我哥的婚姻,總是欺負我嫂子。我哥不是個有大本事的人,沒有能力也沒有魄力帶著我嫂子離開老家,於是就一直渾渾噩噩地過,之後還有了孩子。我侄子出生之後,我媽並沒有對我哥嫂好一點,依舊是不停地作妖。
  • 我過生日,母親花一千給我買件羽絨服,我哥卻讓我給他一千
    俗話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哪怕我們成家立業了,父母仍然會為我們操心,想方設法的給我們減輕壓力,有時候還會拿養老錢去貼我們,生怕我們過苦日子。你是妹妹,哥嫂成家了,你參加工作不久,倘若父母經常拿錢貼你,哥嫂有意見,你會怎麼辦?是不搭理哥嫂,還是說為了家庭和睦,不再讓父母幫襯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