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山公園、十六潭公園、潛山國家森林公園……翻開鹹安地圖,由北向南,城區的三條綠帶格外吸睛。這是鹹安人心頭的「老三樣」。
▲ 十六潭公園
精緻如畫的口袋公園、大氣磅礴的城郊溼地、風格迥異的文旅綜合體……在城鄉遍地開花,燦若繁星。這是鹹安人眼中的「新夥伴」。
「牢固樹立一座城市就是一個公園的理念。鹹安自然生態基底良好,與自然生態公園城市的內在特質和外在要求高度契合,我們致力把全區1523平方公裡作為一個公園來建設,城區建城市公園,鄉村建郊野公園,打造『全域大公園』。」鹹安區委書記李文波說。
「全域大公園」如何打造?8月19日,記者進行了採訪。
一片溼地,築就生態基底
▲ 大洲湖生態建設示範區一隅
踏上大洲湖生態建設示範區觀景臺,放眼望去,碧綠的橫溝河水順著向陽垸堤,從大洲湖大橋下緩緩流過。
60年前,這裡還是一片澤國,在那個以糧為綱的年代,人們向湖泊要糧食,本該開闊的湖口,成為圍湖造田的犧牲品,艱辛養活著一方百姓。
近年,大洲湖生態建設示範區建設啟動,一場退田還湖之戰打響。項目投資28億元,規劃用地29km⊃2;,建成後湖面拓展至11km⊃2;,並向北延伸推向城區,將填補我市「城區無湖」的缺憾。
「明年5月30日前,那大片地要沉入水下,湖口『九曲迴腸』的溼地公園將初具雛形。」手指對岸,中建三局大洲湖項目部副經理羅先佳介紹。原有的向陽圍堤,不再用於防洪,將會被打「薄」,變成一條名為「長堤之路」的景觀棧道,汛期來時,它「藏」於湖底;汛期過後,它供市民休閒健身。
「什麼時候啟動房建工程?」記者問道。大洲湖生態建設示範區由中建三局承建,房地產開發是必然。
「還早著呢!溼地優先,房子在後,我們只會在公園上建城市。」羅先佳笑答。實際上,項目預留的房產建設用地僅佔規劃用地的三分之一,自項目部成立兩年多,精力都放在生態建設上。
「一座公園城市,最基礎的定義在於良好的生態。從幹部到群眾,思想發生了大轉變,優先築牢生態基底,已成為鹹安人的廣泛共識。」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宋任東直言。
從大洲湖生態示範區向西20公裡,向陽湖奶牛場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項目也在摩拳擦掌。
這裡是鹹安的西北角,緊鄰向陽湖國家溼地公園、梓山湖大健康示範區,是鹹安城郊融合的重要節點。但長期以來,生態空間景觀程度低、生產空間利用低、生活空間品質低的「三低」現狀,始終制約著發展。
與之對應的,是開發和利用的巨大潛力:國有農場的權屬結構單一;有向陽湖名人舊居等國家級文保單位;具備稻蝦種植、水產養殖等產業鏈。
如何將「三低」變「三高」?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牽頭,鹹安打出村莊拆遷集並、土地結構優化、農田生態整治、河湖景觀提升的「組合拳」。
輾轉騰挪之下,該項目將實現5000畝水面的生態修復、新增耕地4583畝,最終呈現一個集文化旅遊、農業觀光、休閒娛樂於一體的郊野公園。
一處遊園,營造宜居家園
▲ 溫泉辦事處錢瑛公園
位於溫泉辦事處的錢瑛社區公園完工不久,就迎來附近不少市民休閒娛樂。
小小的社區公園裡,桂花、櫻花、烏桕蒼翠挺拔;羽毛球場、休閒步道貫穿其中;花草叢裡,新建的太陽能路燈四處點綴。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相比鹹安北部遼闊空間「+公園」動輒數億的巨大投資,城區的「公園+」策略,成效立竿見影。錢瑛社區公園以紀念革命先烈為主題,投資330萬元,景觀面積8822平米,8個月建成。附近居民盛讚「政府做了件好事!」
「大」「美」「靜」是公園;「小」「精」「靈」也是公園,採訪中,不少群眾表示「最好的公園是老百姓家門口的公園。」
▲ 市區「口袋」公園
在過去城市化建設初期,資源、信息、人口的聚集導致高度密集現象,擠壓著建築空間、交通空間和城市公共空間。鹹安城區亦是如此。
在鋼筋水泥的叢林裡,公園「打不開」,怎麼辦?該區的做法,通過「繡花」「織補」的方式見縫插綠,大力推進類似於錢瑛社區公園甚至更小的景觀綠地,讓口袋公園成為城市的「點睛之筆」。
在我市制定的「郊野、森林公園——綜合城市公園——社區公園」三級公園建設體系下,市城管執法委牽頭實施,鹹安城區正以每年建成5個社區公園的速度,推進城區綠化建設。
5年來,鹹安城區建成十六潭公園、潛山公園、青龍山公園、淦河公園、桂花公園等綜合性公園,以及學子園、拓荒園、石景園、馮京園等25處社區公園。此外,還有一批綜合性公園、專類公園列入「十四五」規劃。宜居,成為這座城市最寶貴的氣質,也是最難得的競爭力。
一個大公園,鑄入文化之魂
山水林田湖草,是鹹安特有的資源稟賦;歷史人文內涵,是鹹安的寶貴財富,素手捻來,得之天成。
▲ 鳥瞰白水畈田園綜合體
在鹹安東部和南部,記者看到,依託蘿蔔文化,高橋鎮打造白水畈田園綜合體,今年將建成開園;依託橋文化,馬橋鎮建設曾鋪文旅綜合體,正如火如荼進行;桂花鎮則利用享譽全國的桂花,融入「全域大公園」。
「兩湖清水幾座橋,一塊石頭一根苗。」是桂花鎮曾經的特色,其中,一塊石頭被該鎮黨委書記李子牛稱為「瘋狂的石頭」,在鹹安曾經的35家非煤礦山中,桂花鎮就佔17家。
如今礦山悉數關停,後續如何發展?
「定位美麗發展,發掘資源稟賦,打造桂花特色小鎮。」李子牛說,作為全國五大桂花產地之一,這裡的桂花種植,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擁有百年以上古桂的數量居全國第一。
近年,該鎮關停全部礦山,啟動全面修復,還拒絕了十幾家高風險、高汙染企業,其中不乏上億的投資。
為保護淦河源頭,該鎮啟動汙水處理工程,建設提升站,將集鎮的生活汙水收集後,送入城區的汙水處理廠。
為減少農業面源汙染,發揮蜜源植物繁多的特點,大力發展「空中養殖業」,發動村民投身中華小蜜蜂(中蜂)養殖。
如今,小鎮扮靚變美了,逛桂花源公園的遊客越來越多了。「我們要以自身的『公園優勢』從城區『定向引流』,用生態『留客』,用文化『留白』,走差異化競爭道路。」李子牛說。
目前,該鎮拿出一系列規劃:改造原有的活動中心,搭建桂花文化體驗中心;將桂花文化記憶館打造為文化傳承基地,形成品牌優勢;按4A級景區建設標準,提檔升級桂花源公園,打造全國獨一無二的古桂旅遊區……屆時,桂花加工帶動文旅服務,文旅服務反哺桂花種植,一條兼具生態、經濟與文化效應的循環產業鏈將應運而生。
▲ 市區「口袋」公園
一路採訪,從北到南,從鄉村到城市,畫面越來越美,幹勁越來越足;從打造旅遊標準化示範城市、森林城市,到打造「全域大公園」城市,鹹安的城市工作思路越來越清晰,標準越來越高。記者深感,不遠的將來,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建設將賦予這座城市新的容顏與內涵,一座有詩有畫的大美之城正向我們走來!
全媒體記者:饒敏 吳文謹
特約記者:李星 通訊員:宋丹
來源:鹹寧微訊
1
原標題:《1523km²!鹹寧在建「全域大公園」,裡面都有啥?》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