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圖為:市人民廣場(沁香園)
圖為:鹹寧學院
圖為:市中醫院
鹹寧是一座「宜居、宜業、宜商、宜遊、宜學」的實力之城、活力之城、魅力之城。
近年來,鹹寧市以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為契機,按照「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房在景中,人在畫中」的要求,突出「以人為本,特色建綠」的理念,堅持「因地制宜,生態優先,合理投入」的原則,全面推進「生態鹹寧」園林建設,城市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至2010年底,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7。60%,綠地率達32。5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0。36平方米。
科學發展建園林
鹹寧市委、市政府堅持科學發展理念,把創建園林城市工作作為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品位、增強城市核心競爭力的大事來抓。
市委書記黃楚平強調:「園林城市」講的是一種思想理念,是城市的一種形態模式,它追求的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跟自然環境結合、具有高度文明水準的城市。創建工作決不是一窩蜂地上項目,而是堅定不移地把著眼點放在培養生態素質、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上。
市長任振鶴說:創建生態園林城市不是一項工程。工程有始有終,而生態園林城市建設追求的是一個沒有終結的目標,其發展是一個不斷完善、長期動態的過程。它需要歷屆政府鍥而不捨的努力。「綠色接力棒」傳到了本屆政府手上,我們要穩穩噹噹接棒,奮力向前跑棒,問心無愧交棒,決不能功虧一簣掉棒。
2008年,鹹寧市人民政府頒布實施了《鹹寧市創建園林城市實施方案》,成立了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市委、市政府始終把「創園」工作作為全市的一項帶有戰略性的任務來抓。
打造「桂城」特色。鹹寧市是聞名全國的「中華桂花之鄉」,桂花資源豐富,有「金桂、銀桂、丹桂、四季桂」等品種,栽植桂花歷史悠久。在城市園林建設中,根據市民喜桂愛桂的「桂花情結」,滿城植桂。在道路設計上,在城市內環線、主幹道、城市出入口等普植桂花,用桂花把道路串起來,在其他路段也將桂花樹作為基調樹種。特別是在城市入口公路桂鄉大道上栽植了50年生的大桂花,在金桂大道、桂花路、桂花北路等路段不僅普植桂花,而且以桂花命名道路,將鹹寧桂花文化做大做強,充分打造「桂城」。
營造「香城」特色。在城區道路栽植廣玉蘭、白玉蘭、深山含笑、楓香、合歡、梅花、臘梅、含笑、梔子花、月季等香花、香源、蜜源植物,同時引種、馴化如紫葉矮櫻、香花槐、黃金槐等外來特色香花植物,營造「香城」景觀。
突出「鄉土」特色。充分利用本地特色鄉土樹種,營造具有濃鬱地方特色的道路景觀。鹹寧植物資源豐富,特色與珍貴樹種繁多,在道路綠化中除利用桂花外,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苦櫧、楓香、樟樹、喜樹、烏桕、廣玉蘭、白玉蘭、馬褂木、合歡等鄉土喬木,並利用南天竹、薛荔、石血、絡石等優良地被植物,營造具有地方特色與郊野氣息的城市綠化地被景觀,給喧囂的城市賦予清新幽靜的「山鄉」氣息;適當引用外來優良樹種,營造景觀豐富的道路景觀。形成多品種、多層次、多花色、多色彩相結合的道路綠化模式。
突出丘陵城市空間特色。為了突出城市山體「秀峰重疊、山清水秀」特色,注重在「山」上做文章。因此在城市建設中為了突出山的秀氣,依山就勢、因地制宜保護和利用城市自然山體、風景林地等,合理處理好城與山、城與水、城與綠的關係,以投資少、見效快、生態穩定、維護低廉、群眾喜愛的形式,將山體轉換成公園,先後建成了香吾山公園、潛山公園、青龍山公園、十六潭公園等山體公園,充分發揮山體資源豐富的優勢,形成丘陵城市山體公園獨特 的景觀風貌。
「兩型」理念建園林
鹹寧市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要求,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因地制宜、合理投入、生態優先、科學建綠,將節約理念貫穿於規劃、建設、管理的全過程,引導和實現城市園林綠化發展模式的轉變,做到統籌兼顧,有效減少重複建設而造成的浪費,做到尊重自然,突出本土特色,充分反映鹹寧市的地形地貌及人文特色,促進城市園林綠化的可持續發展。
在園林城市建設過程中,積極倡導生態優先,堅持節約高效的做法,加強「節地、節水、節能」的技術措施,利用現有資源,節約有限財力,拓寬建設思路,充分利用鹹寧丘陵城市地域特色,營造節約型的園林景觀風貌。截止2010年底,鹹寧市建成區公園、道路綠地總面積為366。56公頃,累計提升整治與建設節約型綠地面積254。06公頃,節約型綠地建設率達69。31%。
節地。在用活用好園林綠化規劃指標用地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挖掘綠化建設用地的潛力。
大力提倡屋頂花園、牆面綠化、垂直綠化、立體綠化等節地型園林形式,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使有限的土地資源最大程度的發揮園林綠化最佳的生態功能和環境效益。
利用城區自然山體獨特的優勢,堅持「因地制宜、因地就勢、宜山則山、宜水則水」的原則,充分利用潛山、十六潭山、香吾山等山體資源優勢來營造公園,減少對原地貌破壞,充分利用原植被,體現了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利用自然,堅持了生態優先、功能協調的建設節約型園林綠化的原則,使之成為「城市綠心」和市民喜愛的遊憩綠地。
在濱水公園綠地建設中,充分利用淦河兩岸灘涂地建成了淦河公園、月亮灣公園、泉都公園等公園綠地,採取宜水則水,避免了挖湖、堆山的園林手法,儘量保持濱河兩岸原有的地貌特徵,儘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避免進行大規模的地形改造,融生態性、知識性、藝術性為一體,集科普展示、休閒娛樂、參觀遊覽等功能為體的城市公園,實現城市園林綠化生態、景觀、遊憩、科教、防災等多種功能的協調發展,如今淦河變成了碧波蕩漾、綠樹如茵的城市風景帶,並獲得2008年度「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的殊榮。
節水。一是城市園林工程建設和養護灌溉綠地用水全部利用河水灌溉;二是公園(廣場)以及部分道路綠化建設中,推廣採用地面透氣透水性鋪裝,減少水資源的消耗;三是運用自衍花卉、鄂南鄉土地被植物,並選用耐乾旱的植物,城區園林植物使用種類達149種,本地木本植物指數達0。81,以達到節約水資源的目的。
節能。公園與道路綠地中廣泛利用太陽能、LED、PE板等新材料、新工藝,以及反光和螢光材料製作的園林小品、指示牌等,有利於營造節約能源的消耗。利用生物、物理、化學等方法防治園林植物病蟲害,生物防治推廣率達57。38%。
以人為本建園林
鹹寧市堅持科學發展觀,按照「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生態優先,科學建園」的原則,園林綠化由表及裡,綠化向社區、背街小巷深入,注重便民惠民園林建設,為廣大市民營造優美舒適宜居宜業的城市生態環境。
以山體為點,建設城市山體公園。充分發揮市區群山環抱的自然環境優勢,利用城市山體建設城市公園,具有投資小、見效快、生態穩定、維護低廉的特點。已建成了香吾山公園、潛山公園、十六潭公園、青龍山公園、「三八」園、金桂園等公園。
以道路為線,建設林蔭路休閒帶。在長安大道、鹹寧大道等道路,將路側綠帶與公園綠地相結合,栽植雙排或三排行道樹,並安排坐凳、坐椅、花架等休閒設施,滿足不同群體遊憩的需要。
以節點為面,建設街頭小遊園。為全力建設親民惠民型工程,按照「一園一景觀,一園一主題,一園一特色」的建設宗旨,重點建設了一批街頭小遊園,使「便民」綠化有了新提高,「親民」綠化取得新進展,「惠民」綠化實現新突破。先後建成石景園、望泉園、拓荒園、」三八」園、馮京園、學子園、紅牛園、碧桂園、金桂園等10餘處街頭遊園,在老城區、新城區均衡公園綠地,讓公園綠地特色更明顯、分布更均勻、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加完善,讓市民出門500米就可以進入小遊園或公園綠地。
以社區為片,建設社區綠化。鹹寧市先後投入資金1026萬元對20條背街小巷和16個社區進行整治,完成了硬化、綠化、亮化、下水道、立面綜合治理,門前四包等工作,完善了社區功能。
通過幾年的城市公園建設,城區公園分布日趨均勻,擴大了公園的服務半徑,城市公園功能設施完善,景觀優美,管理到位,形成大、中、小相結合的公園體系結構。公園內容豐富,配套服務設施及遊樂設施完善,布置科學、合理,給廣大市民創造了良好的遊園環境,讓廣大市民共享園林發展帶來的成果。
玫瑰香、茉莉香,比不上江南的桂花香。
人間美、天堂美,比不上鹹寧的山水美。
鹹寧人民正懷著滾滾長江般的豪情,巍巍幕阜山的壯志,以厚積薄發的姿態,後來居上的精神,搶抓「兩型社會」示範區建設發展機遇,把鹹寧這個年輕而充滿生機活力的城市建設成為一顆閃耀在長江中遊岸邊上的璀璨明珠而努力超越。
策劃:田期漢 李光 文字:宋志強 祝軍 汪靜 圖片:胡華 熊真勇 楊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