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湖北頻道9月28日電(連迅)全市國控、省控斷面地表水、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主要湖泊、水庫水質100%;城市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6.2%;森林覆蓋率達到54.2%……近年來,鹹寧市堅持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並重,大力推進生態鹹寧建設,走出了一條後發地區依靠生態資源優勢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新路子。
著力統一思想認識,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理念
為把後發優勢變成競爭優勢,把環境資源優勢變成經濟發展優勢,市委書記任振鶴多次強調,鹹寧要提升城市競爭力,就必須把環境保護上升為第一位的發展戰略,把上天恩賜給全市人民的良好生態倍加呵護好、努力發展好。
在「十二五」規劃中,鹹寧市委、市政府明確提出工業崛起、旅遊跨越、城鄉統籌、生態持續、人才保障五大戰略;並專門編制「強化綠色發展」篇章,全市共規劃環境保護和生態安全項目113個,投資規模達476億元。同時,修編了城市總體規劃,中心城市由「臨山簇林時代」邁向「擁湖面江時代」,極大地提升了城市的吸納力和承載力;確立了鹹寧在武漢城市圈中率先建成生態城市和環保模範城市的奮鬥目標。
在招商引資過程中,要求所有項目必須既符合產業政策、環保標準,還要能滿足環境容量,逐步實現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轉變,政策招商向環境招商轉變,堅決拒絕「兩高一資」企業。近年來,鹹寧市共委婉地拒絕電鍍、化工等涉重汙染項目23個,涉及投資額達數十億元。環保部門也在第一時間提前介入,諮詢論證。為政府和業主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做好預警預報,並對引進項目實行全過程、全方位的跟蹤服務和監管,防止了汙染轉移。
在調整優化經濟結構中堅持生態優先。一是全面推行清潔生產,華潤電力、巨寧森工等高能耗重點企業先後完成技改;紅牛飲料、光寶科技等企業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湖北精華麻業通過「以新代老」,實現年減少廢水排放量240萬噸。二是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加快鹹寧經濟開發區等循環經濟示範園區建設,完善汙水集中治理和工業固廢處置等環境基礎設施,引進了一批低能耗、高附加值的機械電子、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和環保等高新技術產業。三是著力推進低碳經濟。攜手華彬集團共同投資130億元創建全省首個低碳經濟產業園,促進低碳技術應用。
在發展特色經濟中堅持生態優先。一是積極實施農村環保「兩清」、「兩減」、「兩治」、「兩創」示範工程,共申請中央和省級資金達1億餘元,開展了鹹寧高橋河流域和九宮山生態旅遊線100個村莊的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範工作。二是探索適合自然條件和經濟發展要求的生態農業模式,設立生態農業示範區7個、生態農業試點47個,並全面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有害生物綜合治理等生態農業技術,極大改善了農業面源汙染狀況。三是大力發展生態旅遊業。成功舉辦了三屆國際溫泉文化旅遊節,「香城泉都.幸福鹹寧」品牌日益響亮。2012年,接待遊客突破2100萬人次,總收入107億元,躋身全國五個旅遊標準化試點城市之列,獲評湖北最受歡迎的國內旅遊目的地。
著力實施細胞工程,不斷夯實生態文明基礎
生態文明建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鹹寧市進一步建立協調推進機制,不斷增強社會各界的社會責任與生態文明意識,全市上下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牽頭、部門配合、社會支持、全民參與」的良好工作格局。
加強生態文化建設。一是將生態文明教育活動列入黨的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年度安排。《2011年鹹寧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要點》明確提出:大力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活動,以倡導文明言行、改善城鄉環境、維護公共秩序、提高服務質量為重點,深入開展城鄉環境清潔行動,大力提升文明鹹寧形象。二是將生態文明內容納入各類教育體系和教學計劃。市委宣傳部、市委黨校、市環保局、市教育局等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開展環保知識「進課堂」活動的通知》引導黨員幹部、青少年學生和社會公眾樹立生態價值意識、生態憂患意識和生態責任意識。三是將各類媒體作為開展生態文明宣傳教育的重要平臺。在市級各類新聞媒體上開闢《探索「兩型社會」新路,爭創環保模範城市》等專題專欄專版,宣傳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報導全市生態文明建設動態,持續推動建立新時期的生態文明道德規範。
推行生態文明方式。一是深入開展環保知識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農村「五進」活動,建立了綠色採購制度,制定綠色產品目錄,對空調、電腦等節能產品實施強制採購;並以財政補貼方式推廣高效照明產品。二是倡導綠色出行。每年「6·5」世界環境日舉辦萬人騎行大型公益宣傳,並在全省地市州中率先建設了公共自行車系統。三是倡導居民家庭綠色消費。「綠色鹹寧是我家,人人都來愛護她」逐步成為全體市民的共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市民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和不亂潑亂倒、不亂扔垃圾做起,踐行環保理念,綠色消費、低碳消費的生態文明方式逐步養成。
開展生態綠色創建活動。印發了《鹹寧市綠色創建命名表彰辦法》,由市創建辦牽頭,組織環保、發改、經信委、衛生、旅遊、農業等二十餘個部門聯合開展綠色醫院、商場、飯店(賓館)、機關、金融、社區、家庭、企業、生態環境教育基地、生態鄉(鎮)生態村等十類綠色創建評選活動。並把綠色創建工作納入創建環保模範城市評估指標,納入年度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範圍,嚴格落實工作責任,爭當生態文明的先行者。每兩年表彰100個綠色創建先進單位、200名先進個人,綠色創建深入人心。
著力強化組織領導,加快建設生態宜居鹹寧
不斷強化環保目標考核和環境綜合整治,優化產業結構和生產力布局,構建鹹寧「碧水、藍天、青山、美城」的生態格局,著力打造生態宜居城市。
加強了組織領導保障。市委、市政府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同志親自擔任生態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主任和創模領導小組組長,下設生態文明辦、創模辦等常設機構。印發了《關於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共鹹寧市委、鹹寧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將生態文明建設和創模指標分解全市部門執行,統籌推進 「藍天、碧水、綠地、寧靜、清潔、節能減排」等六大重點工作,確保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同部署、同檢查、同落實。
建立了考核評價機制。為落實生態文明建設和節能減排「硬標準、硬約束、硬檢驗」的要求,任振鶴書記對環保工作提出了五個「一律」:「凡是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建設項目一律不允許新上,凡是汙染嚴重的落後工藝、技術、裝備、生產能力和產品一律淘汰,凡是未完成排放總量控制任務的縣市一律實行「區域限批」,凡是超標或超總量控制指標排汙的工業企業一律停產治理,凡是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一律嚴懲不怠。」把環境質量、總量減排等生態文明指標納入全市綜合目標考核評價體系,與全市政府100多家職能部門籤訂了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目標責任書,嚴格實施「誡勉談話、一票否決、區域限批和行政問責」四項制度,形成了一級對一級、層層抓落實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體系。
實施了生態建設項目。市政府近幾年都將生態環境建設作為《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內容,市領導分別掛帥包保具體項目並按期督查,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2009年,鹹寧市重點實施了潛山國家森林公園二期、城市汙水處理等「十大生態環境建設工程」。2010年,結合環保模範城市創建工作,實施了淦河生態整治、潛山森林公園三期等「六大生態環境建設計劃」。2011年,將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作列為了全市「十大惠民工程」之一。2012年,大力實施了以金桂湖低碳經濟示範區和鹹寧經濟開發區生態園區建設,西涼湖、斧頭湖、黃蓋湖綜合治理,以及生物質發電等項目為重點的生態環境建設固本工程。
加大了綜合整治力度。積極申報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全面開展立面整治、管網改造、拆違治超、園林綠化工作。投入近10億元改善淦河流域水生態環境,榮膺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目前,市區建成區綠化率37.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0.36平方米,燃氣普及率達97%,市區汙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5%,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即將達90%以上。投入減排資金6.54億元,關停高能耗、高汙染企業203家,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深入開展,使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城市品位不斷提升,全市環境質量和環境承載能力明顯增強。
良好的生態環境已成為鹹寧開放發展的一塊「金字招牌」,鹹寧先後榮膺全國最適宜人居城市、中國魅力城市、中國十大最具成長力創新型城市、全國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市。一個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社會和諧的鄂南強市,正在全面實現綠色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