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金在伽利略逝世300年後出生,今天分別是他們的生日和忌日

2021-02-13 果殼

今天是1月8日,在物理學史上是個不平凡的日子。1642年1月8日,年數已高的伽利略·伽利雷在義大利佛羅倫斯溘然長逝。3個世紀後的1942年1月8日,一個新生兒降生在英國牛津,被父母命名為史蒂芬·霍金

伽利略與霍金 前者的忌日與後者的生日相隔整整300年 | Wikimedia Commons

伽利略和霍金同為劃時代的物理學家,前者的忌日與後者的生日正好相差整整300年,這一美妙的巧合一直為物理學界津津樂道。也正是在這300年間,歷史見證了樸素的經典物理學向以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為支柱的現代物理學的跨越,伽利略和霍金也正是經典和現代物理學的傑出代表。回顧和比較兩人的學術成就以及身處的時代大背景,我們能更真切地體會到物理學在這300年間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伽利略和霍金都對我們頭頂的浩瀚星空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只是兩人的研究方式可以說是大相逕庭。

伽利略對宇宙的探索,主要依靠他親手改造的望遠鏡,他是歷史上第一個用望遠鏡觀察天體的人。在望遠鏡中,他發現了月球上的環形山、繞著木星轉動的四顆衛星、土星環還有太陽黑子,每一項都稱得上是天文學的重大突破,這也讓伽利略被後人稱為「觀測天文學之父」。

伽利略向威尼斯總督展示他製作的望遠鏡 | Wikimedia Commons

伽利略手繪的月面草圖 | Wikimedia Commons

伽利略的天文發現對當時主流的古希臘宇宙觀構成了嚴峻的挑戰,推動了地心說向哥白尼日心說的發展。在亞里斯多德的設想中,天上的星體應當是完美無缺的,月球環形山和太陽黑子否定了這一想法。支持地心說的託勒密學派則認為只有地球才可能有天體繞著運動,木星四顆衛星的發現更是說明了地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

時間來到霍金所處的20世紀,伽利略發現的月球環形山上已經留下了人類的足跡。天文學觀測宇宙的工具從可見光拓展到了紅/紫外線、X射線等整個電磁波譜,天文學家以此來研究宇宙中數千億顆恆星的光譜與構成,發現了脈衝星、類星體等特殊的天體。廣義相對論甚至預測了一種全新的天體:黑洞。黑洞質量如此之大,密度如此之高,以至於光線都無法逃脫它的引力。

霍金學術成果集中體現在他對黑洞理論的巨大貢獻,他與彭羅斯共同提出了彭羅斯-霍金奇點定理並根據量子效應提出黑洞內部存在輻射(後來被命名為霍金輻射)。然而,與伽利略的望遠鏡裡肉眼可見的月球環形山不同,霍金研究的黑洞一開始是從廣義相對論方程推導出來的。廣義相對論提出了半個世紀,人類才在6000光年外的天鵝座X-1裡首次確認了黑洞的存在,又過了50多年才拍下了第一張黑洞的照片,可以說人類最先是利用數學方程而不是望遠鏡這樣的實驗儀器發現了黑洞

人類史上首張黑洞照片 | Wikimedia Commons

同為窺探宇宙奧秘,伽利略的工具是望遠鏡,霍金的工具則是高度形式化的數學,這也反映了300年間物理學研究方法的巨大轉變

就物理學思維而言,伽利略已經站在了時代最前列,他是最早嘗試用數學語言描述物體運動規律的科學家之一,比如用坐標描述拋射物體的運動軌跡。用數學定量描述物體運動的思想後來被牛頓發揚光大,發展出了以微積分為數學。

對於伽利略和牛頓那個時代的物理學家來說,物理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就是先做實驗記數據,然後嘗試用數學方程來描述和歸納實驗結果,最終總結出一般性的物理理論。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讓一個小球自由落下,測出小球下落的距離和落地的時間,發現距離和時間的平方是成正比的,那麼就不妨用一個數學公式來描述這種自由落體運動:

數學公式描述自由落體 距離和時間的平方成正比| keisan.casio.com

然而,經過3個世紀的發展,數學在物理學中的地位大有反客為主之勢。物理學家將以前的研究方式顛倒了過來,開始從數學結構中推導出物理理論,最後再用實驗結果來檢驗。廣義相對論中的愛因斯坦場方程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不像上面的自由落體公式,這個複雜的方程沒有參考實驗數據幾乎完全是從數學變換中構造出來的。要是讓兩三個世紀前的物理學家來看這個公式,即使能搞懂所有的數學符號,他們恐怕也只會認為這只不過是數學家的奇技淫巧,脫離了我們的現實世界。

牆上的畫表現光線受引力作用彎曲,下方的公式就是愛因斯坦場方程 | Wikimedia Commons

出乎意料的是,後來物理學家發現,愛因斯坦場方程真的能夠描述宇宙中的引力場,黑洞的概念就來源於這個方程的一個解。霍金的主要成果之一,彭羅斯-霍金奇點定理討論的也是方程解的一類特殊問題。除了黑洞以外,愛因斯坦場方程還預測了引力波的存在,並最終在2016年得到了證實。經過3個世紀突飛猛進的發展,數學在物理學中的地位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從單純用來記錄和擬合實驗數據的工具最終化身成為發現物理規律的重要依據。

霍金(左)與彭羅斯(右)

彭羅斯因對黑洞的研究榮獲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IAI TV

在伽利略逝世和霍金出生相隔的300年間,人類社會發生了多次科學革命,對待科學技術的態度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從伽利略和霍金的作品受到的待遇上就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到這一點。

伽利略所處的時代對他的科學探索並不友好。那時候科學還沒能從哲學和宗教中完全分離出來,相比起實驗結果,主流思想界更願意相信古希臘的先哲和《聖經》。

為了宣揚哥白尼的日心說理論,伽利略完成了天文學著作《關於託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以下簡稱為《對話》)。這本書採用了對話體的形式,書中的兩名角色分別為伽利略和亞里斯多德學派的代言人,對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潮汐等科學問題進行了辯論。說是對話,其實也就是伽利略借用別人的口吻來反駁亞里斯多德的觀念。書裡亞里斯多德的代言人辛普利丘(Simplicio)漏洞百出,而伽利略的代言人薩爾維奧蒂(Sagredo)則是據理力爭。

《關於託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 | Wikimedia Commons

因為宣揚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對話》出版沒幾個月就被教會列為禁書,伽利略本人被傳訊到宗教法庭審判,最終被判處終身軟禁。這是科學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審判之一,直到3個多世紀後,羅馬教皇才為伽利略正式平反,代表教會承認當年對伽利略的判決是不正當的。

表現伽利略被教會審判的油畫 | Wikimedia Commons

與伽利略的遭遇形成鮮明反差的是,霍金的科普作品《時間簡史》直至今日仍然是人類社會最暢銷的讀物之一,書中描述的浩瀚宇宙與背後的物理規律讓無數人著迷。不僅《時間簡史》成為了一種流行符號,霍金也成為了當代物理學的代言人之一,甚至每當霍金髮表關於人類社會或外星生命的觀點,都會引來人們的關注和爭論。《時間簡史》的風靡和霍金受到的尊崇也側面反映出當代人類社會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對於科學事業的關注。

《時間簡史》 | Wikimedia Commons

事實上,把伽利略的《對話》放到今天出版,假如能拋去落後於時代的表述方式,這本書同樣是一本不錯的科普作品。書裡沒有冗長的證明,而是以你一句我一句的對話形式證明了地心說的荒謬。伽利略也可能像霍金一樣成為受大眾喜愛的物理學家,而絕不是被某個國家機器審判和軟禁。社會主流對待科學思想與科學家的態度可能是伽利略和霍金所處時代最本質的差別之一。

拋開伽利略和霍金的學術成就,如果將更多關注點放到他們的生平事跡上,兩人在科學探索中表現出的精神屬性同樣值得後世銘記。

伽利略能在思想封閉的大環境下取得突破性的成就,核心原因之一就是他絕不迷信權威。在伽利略看來,不管你是教皇還是亞里斯多德甚至是《聖經》中的上帝,如果你的理論和我的觀測結果相悖,那麼我就要向你提出質疑。教會的審判和軟禁更使他成為遭受不公待遇的代表科學家之一,提高了他在人類科學史中的地位。

油畫中面對羅馬宗教裁判所的伽利略(右一) | Wikimedia Commons

對於霍金而言,他對抗的不是鉗制思想的教會,而是壓榨生命的病魔。霍金年輕的時候患上了罕見的漸凍人症,病情最終惡化為全身癱瘓,他只能依靠機器表達自己的思想。即使是在如此惡劣的身體條件下,霍金仍然憑藉頑強的意志在理論物理學領域做出了突破性貢獻,並致力於將科學傳播給更為廣泛的大眾。

霍金沒有被病魔擊倒 | Wikimedia Commons

霍金本人在《時間簡史》裡寫道,「我對伽利略之所以有一種強烈的認同感,其部分原因是剛好我出生於他死後的300年!」一位是近代科學的先驅者,一位是現代宇宙學的天才理論家,伽利略和霍金不僅在逝世和出生日期上有著奇妙的巧合,兩人的科學成就、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也是物理學家中當之無愧的典範

[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alileo_Galilei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tephen_Hawking

[3] Singer, C. (1941). "A Short History of Science to the Nineteenth Century". Clarendon Press: 217.

[4] Rose, Charlie. "A conversation with Dr. Stephen Hawking & Lucy Hawking". charlierose.com.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March 29, 2013.

[5] 吳國盛.科學的歷程[M]. 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相關焦點

  • 霍金在伽利略逝世300年後出生,他們分別做出了什麼貢獻?
    伽利略與霍金 前者的忌日與後者的生日相隔整整300年 | Wikimedia Commons伽利略和霍金同為劃時代的物理學家,前者的忌日與後者的生日正好相差整整300年,這一美妙的巧合一直為物理學界津津樂道
  • 伽利略忌日那天,霍金出生;愛因斯坦生日這天,霍金走了……
    霍金被譽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理論物理學家。霍金的子女露西,羅伯特和蒂姆在英國新聞社協會通訊社發表的聲明中說:「我們深愛的父親今天去世了。」聲明稱,霍金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一個非凡的人,他的工作和成就的影響將會持續多年。巧合的是,3月14日是愛因斯坦的生日,這一天霍金走了。而霍金出生的那天,卻是伽利略去世的日子。
  • 為什麼愛因斯坦和霍金同一天出生和離世!這是巧合,還是另有他因
    為什麼愛因斯坦和霍金同一天出生和離世!這是巧合,還是另有他因?有人說,生命輪迴自有定數,也有人說,萬物皆有因果,總有一些現象我們無法解釋,愛因斯坦和霍金作為科學聖壇上大神級別的人物,雖來自不同時代,但出生和離世都是同一天。
  • 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霍金四位物理學家的「糾纏」
    要說近代比較有名的物理學家,想必有四位大家都聽過,他們是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霍金。伽利略論證了日心說;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霍金髮表了《時間簡史》。他們靠著自己天才的頭腦為人類做出了不小的貢獻,值得所有尊重。
  • 太巧合了,霍金死亡的這一天,歷史上還發生了一件「神奇事情」
    然而在2018年3月14日,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去世,享年76歲,這個博學而有趣的物理學家開始了他的星際之旅。而歷史的年輪總是驚人的相似,就在這一天,歷史上也發生過類似的事情。霍金的研究領域是引力與黑洞,他主要有兩個貢獻:奇點定理與霍金輻射,被譽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理論物理學家。
  • 王俊凱發文緬懷霍金,字字句句真誠不已,霍金曾盛讚王俊凱品質高
    今天,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史蒂芬·威廉·霍金先生去世,享年76歲,他不僅是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也是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這一刻,緬懷霍金先生為這個世界帶來的幫助,我們也應該用最真摯、真誠懇的話語,來祝福霍金先生,在脫掉軀殼之後,能在另一個世界自由翱翔吧。
  • 【霍金】書上的宇宙之神說來就來了
    今年74歲的霍金,出生於1942年1月8日這一天正好是著名天文學家、物理學家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霍金患有"漸凍人"症,全身癱瘓,不能說話,唯一能動的地方只有兩隻眼睛和右手食指。無數的榮譽與尊稱都不足以形容這位輪椅上的天才。
  • 愛因斯坦的生日,霍金的忌日,π日為何如此令人著迷
    π日始於1988年的舊金山,當時該市探險館的傳奇技術館長拉裡·肖看到了3月14日和圓周率之間的聯繫。再加上3月14日是愛因斯坦的生日(最詭異的是3月14日也是霍金的忌日),於是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為節日。圓周率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它是圓周長與直徑之比。然而,在表面之下,它什麼也不是。
  • 細數霍金在物理學領域作出的那些貢獻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出生於英國牛津。出生當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霍金畢業於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和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並獲劍橋大學博士學位。
  • 霍金去世了,消息一出,網友們都是什麼反應?
    今天,我們在網上看到一條消息刷屏,那個我們從小聽到大的偉大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去世了,很多網友表示驚訝,表示惋惜,我們來看看網友們是怎麼緬懷這位人類偉大的科學家吧!網友先鋒點評:報導了,是真的。很遺憾聽到這個消息,雖然他不是中國人,但科學無國界聽到他逝世真的很難過,無法去形容這種沉重的心情。世界從此又少了一位世界級的物理大師。願他天堂沒有痛苦,一路走好。致敬!報導了,是真的。很遺憾聽到這個消息,雖然他不是中國人,但科學無國界聽到他逝世真的很難過,無法去形容這種沉重的心情。世界從此又少了一位世界級的物理大師。願他天堂沒有痛苦,一路走好。致敬!
  • 仰望星空:霍金和他的先行者
    2018年3月,英國物理學家霍金辭世,舉世悲悼、惋惜的同時,「時空節點」一詞開始流行。在霍金出生和去世的時間節點中,兩個偉大的名字赫然在目:1642年1月8日伽利略去世;300年後1942年1月8日霍金出生;1879年3月14日愛因斯坦出生,139年後即2018年3月14日霍金仙逝。
  • 輪椅上的科學巨人:霍金的傳奇人生
    霍金1942年出生於英國的牛津,21歲不幸被發現患有一種罕見的絕症:盧伽雷氏症,也就是讓人聞之色變的「漸凍人」症。更不幸的是,他在45歲的時候因為肺炎做了氣管手術又失去說話能力,霍金後半生幾十年的時間都是在輪椅上度過,對於這麼一位命運坎坷的科學家來說,他的思想遠比身體活躍和發達。2018年3月14日,76歲的霍金與世長辭。不知是歷史的巧合還是冥冥之中的天意,這一天是愛因斯坦的誕辰,也是伽利略逝世300周年忌日,三位科學巨匠的人生巧合是不是意味著科學上的傳承?
  • 民俗:楊公忌日出生的人命運好不好?
    這十三個忌日分別是農曆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2018戊戌年中的「楊公十三忌」,具體日期分別為2018年02月28日,2018年03月27日,2018年04月24日,2018年05月21日,2018年06月18日,2018年07月15日,2018年08月11日,2018年09月08日,2018年10月06日,2018年11月02日,2018
  • 靈魂在太空飛舞,說說「宇宙之王」霍金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2018年3月14日),男,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霍金把他的一生全部都奉獻給了科學事業,他主要研究的是宇宙學和黑洞,他提出的這些理論對人類探索宇宙學產生了很大的幫助。
  • 我是天文物理學家李淼,霍金為什麼偉大,問我吧!
    「我出生於1942年1月8日,這一天剛好是伽利略的三百年忌日。」
  • 世界上智商最高的5個人,霍金墊底,愛因斯坦第二,第一是個華裔
    智商是個人智力測驗成績和同年齡被試成績相比的指數,是衡量個人智力高低的標準。根據研究發現,我們大多數人的智商在在85到115之間,115到140之間的人是非常聰明的人,高於140的人就是傳說中的超級天才。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一說世界上已知智商最高的5個人。
  • 偉人霍金的十張經典照片和十大經典語錄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至2018年3月14日),男,出生於英國牛津,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2018年3月14日,霍金逝世,享年76歲。霍金逝世後,引發全球各界悼念。
  • 從霍金身上,莘莘學子應該領悟什麼終生受用的正能量?
    2018年3月14日,偉大的當代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巨星隕落,享年76歲。在伽利略忌日出生,在愛因斯坦誕辰去世,他傳奇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在致敬偉人的同時,我們應該去領悟一下巨人帶給我們的巨大正能量。1965年,23歲時他取得了博士學位留在劍橋大學進行研究工作。身患重症卻在兩年後取得博士學位並且繼續自己的研究工作,手不能拿書,不能握筆,思維卻飛出來宇宙,飛向了黑洞。莘莘學子們,咱們一個個年輕健康,此時卻在學習中意志不堅定,時不時玩一下手機,時不時打一下遊戲,時不時聊一會天。偶爾抱怨學校,抱怨老師,抱怨書本。
  • 人物|霍金傳奇:成名於黑洞研究,告訴人類「時間有開端」
    值得一提的是,霍金去世的3月14日,也是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的誕辰日(1879年出生)。而霍金的出生日(1942年1月8日),則是另一位科學家伽利略逝世(1642年1月8日)300周年的日子。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14日在報導霍金逝世的消息時寫道,取得搖滾音樂巨星地位的科學家不多,但霍金絕對是一位有力的競爭者。霍金或許是全世界最知名的科學家了。作為理論物理學家,他關於黑洞的早期研究改變了科學家們看待宇宙本質的方法。新華社此前報導,如果說當代科學界有誰能和愛因斯坦相提並論,答案莫過於史蒂芬·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