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明軍:把冬蓀種植打造成致富產業
大方的環境氣候條件十分適宜冬蓀生長,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隨著冬蓀產業的日漸發展,許多群眾通過種植冬蓀獲得了第一桶金。大方也成為全國冬蓀的主要產地,被譽為「冬蓀之鄉」。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陳明軍幾兄弟就致力於冬蓀、天麻、靈芝的種植與技術研究,並與冬蓀、天麻、靈芝種植結下了不解的情緣。
-
90後大學生邊讀書邊創業:種植冬蓀開啟致富夢
90後大學生邊讀書邊創業:種植冬蓀開啟致富夢 發布時間:2018-11-05 16:55:34 來源:多彩貴州網 2017年,對於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李明忠來說
-
瓢井鎮多舉措做大做強產業發展
瓢井鎮根據各村發展優勢及特點,結合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及「四長樣板點」打造,重點發展主導產業天麻(冬蓀)、辣椒、大豆種植,以「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實現合作社帶動廣大農戶參與,並不斷拓寬銷售渠道,切實增加群眾收入。 做強特色產業。
-
大方縣:冬蓀託起致富夢 安樂村民慶豐收
大方縣:冬蓀託起致富夢 安樂村民慶豐收 發布時間:2018-10-18 11:54:28 來源:畢節日報 深秋十月,在大方縣安樂鄉益民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的院子裡
-
冬蓀成為致富「新引擎」
時值寒冬,大方縣鳳山鄉冬蓀交易市場人來人往,一片熱鬧景象。「我家種有10畝冬蓀,今年收成好,市場價也不錯。」一大早,百納鄉新華村冬蓀種植戶李光鳳就提著一大袋冬蓀來到交易市場,一邊查看行情,一邊尋找收購商。不一會兒,她手裡的冬蓀就順利出手。據悉,鳳山鄉冬蓀交易市場已有10多年歷史。
-
貴州大方:把冬蓀產業打造成致富「新引擎」
「我家去年種植了1畝地的冬蓀,300元一斤,賣得5萬多元,今年我們夫婦二人商議,擴大種植面積到3.6畝,來市場上看看,應該會有一筆好收入。」時值寒冬,在大方縣鳳山鄉冬蓀交易市場,人頭攢動,來自該鄉銀川村村民劉文華很是激動,今年的冬蓀又是豐收。
-
【秋後喜算豐收帳】安樂鄉:小菌球,易致富——冬蓀種植喜迎二次分紅
【秋後喜算豐收帳】安樂鄉:小菌球,易致富——冬蓀種植喜迎二次分紅 發布時間:2018-11-27 12:06:37 作者:李 喬 來源:大方發布
-
大方縣瓢井鎮:產業結構調整築造幸福之路
為了快速打開致富大門,瓢井鎮堅持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實現村村有產業覆蓋,貧困農戶有增收途徑,成效顯著。產銷對接:「果邦酥李」果香四溢,銷路不用愁瓢井鎮油沙村新時代農民講習所裡熱鬧非凡。2018年底,瓢井的天氣進入凝凍狀態,但是絲毫沒有擋住群眾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瓢井鎮露布片區魔芋種植產生明顯效益,正忙著向貧困群眾分紅。 為了壯大村委集體經濟,全面發動群眾參與到產業扶貧中來,帶領群眾創業致富。該鎮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村集體+農戶」的模式,多形式激勵群眾種植魔芋。
-
大方縣穿巖村種植冬蓀促群眾脫貧增收
大方縣穿巖村種植冬蓀促群眾脫貧增收 發布時間:2019-05-20 15:07:35 來源:畢節日報 近日,在大方縣羊場鎮穿巖村冬蓀種植基地
-
「脫貧攻堅·村村道」大方瓢井鎮:大球蓋菇種植群眾熱情似火
近日,記者在大方縣瓢井鎮594號壩區大球蓋菇種植基地看到,一座座簡易大棚整齊地佇立在山坳裡,數十名群眾一邊學習種植技術,一邊在種植大球蓋菇,分裝、起壠、蓋膜……一片繁忙景象。近年來,瓢井鎮因地制宜引種特色食用菌,把食用菌產業作為「一村一品」扶貧主導產業,採取「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建立從合作社到村集體到農戶的產銷對接鏈條,積極引導當地群眾發展食用菌種植。在興產業的同時,不但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讓老百姓從中受益,更注重群眾技術培訓,讓群眾發展產業在幹中學,學中種,讓群眾找到了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
頗洞村:搶抓農時 200畝冬蓀種植忙
眾志成城抗疫情 三穗縣疾控中心:0855—4531430 「一年春作首,萬事勤為先」 連日來 三穗縣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 積極引導合作社、種植大戶
-
當大運河遇上微山湖,帶來了百姓致富的新希望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裡張阿村村民們,眼看著其他村都富起來了,他們想依靠景區旅遊發展脫貧致富的願望也越來越強烈。裡張阿村第一書記蔣繼劍在了解了村民的想法之後,也在考慮如何藉助微山湖的名氣,幫助村民致富,他把目標鎖定在了旅遊購物上。
-
畢節市大方縣:巧用林地發展冬蓀種植助農增收
春分時節,位於烏蒙山腹地的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核桃鄉核桃村的山林裡一派繁忙景象,村民們忙著搶抓農時種植林下冬蓀。近年來,核桃鄉將綠色發展與脫貧攻堅相結合,利用山林地、退耕還林資源,引導群眾發展特色林下冬蓀產業5000餘畝,既能留住青山,又能助農增收。(圖/羅大富 文/才淦、楊飛)
-
大方縣瓢井鎮坪興社區黨支部領辦村集體合作社發展致富產業 辣椒紅...
金秋時節,大方縣瓢井鎮坪興社區辣椒種植基地裡的辣椒紅了。正是辣椒採收的季節,村民們一邊採摘辣椒,一邊享受著豐收帶來的喜悅,到處是一片忙碌的景象。過去,坪興社區以傳統農業為主,主要種植玉米、馬鈴薯等低效農作物,農業結構單一,形不成規模也談不上產業,傳統的小農經濟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瓶頸,農業長期維持在自給自足階段,不但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民增收致富的形勢也十分嚴峻。聚焦農村產業革命,坪興社區狠抓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探索興村富民之路。
-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大方縣瓢井鎮油沙村:魔芋大豐...
近日,在瓢井鎮油杉村的田間地頭,農戶搶抓有利天氣採挖魔芋,呈現一派繁忙景象,沉甸甸的魔芋盛滿了籮筐,農民臉上露出了豐收的喜悅。近年來,瓢井鎮致力於發展魔芋產業,並已初具規模,成為帶富一方的主導產業。 據了解,油沙村規劃種植的1000畝魔芋,是2018年3月份種植的一代種,今年10月以來開始採收,種植魔芋的土地全部來自於合作社流轉當地村民的土地。當地群眾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後,不僅可以獲得每畝每年300元的流轉費,還可以優先到基地務工獲取務工費,增加家庭經濟收入。
-
鎮寧紅坪村:林下種冬蓀 致富「新引擎」-新華網
農戶採摘冬蓀 11月23日,記者走進鎮寧自治縣本寨鎮紅坪村冬蓀試種植區域,放眼望去,大片的松林裡,一個個雪白的冬蓀從土壤中冒出,農戶們穿行在林間利用環境特點,村支兩委精心篩選產業,最終決定引進林下冬蓀產業,採取「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方式種植,今年5月,村支兩委規劃出50畝土地,開始了試種植,如今恰逢收成。
-
鎮寧奮箕衝村:林下經濟好模式 冬蓀種植見成效
11月18日,走進鎮寧縣本寨鎮奮箕衝村的冬蓀種植基地裡,扒開松針,一個個冬蓀蛋破土而出,長勢良好,工人們正忙著採摘成熟的冬蓀。近年來,奮箕衝村依託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充分利用林內庇蔭、溼潤、涼爽的環境資源,發展起林下冬蓀種植業。
-
大方縣瓢井鎮連坪村:幹部帶好頭 產業結構調整不用愁
搭棚育苗畢節試驗區網訊 連日來,在大方縣瓢井鎮連坪村的田間地頭,處處是幹部群眾正在犁土、翻土、掏箱、搭棚、起隴、覆膜、播種的忙碌身影,形成一幅幅幹群鬧春耕的喜人畫卷連坪村是瓢井鎮一個擁有29個村民組6700多人的大村,當地土地結構多樣化,適合多種農作物生長。
-
縣政協主席袁家藝到鳳山鄉冬蓀交易市場調研
縣政協主席袁家藝到鳳山鄉冬蓀交易市場調研 發布時間:2020-12-09 14:41:36 來源: 12月3日,縣政協主席袁家藝到鳳山鄉冬蓀交易市場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