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走進鎮寧縣本寨鎮奮箕衝村的冬蓀種植基地裡,扒開松針,一個個冬蓀蛋破土而出,長勢良好,工人們正忙著採摘成熟的冬蓀。
近年來,奮箕衝村依託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充分利用林內庇蔭、溼潤、涼爽的環境資源,發展起林下冬蓀種植業。同時,高效利用殘餘基料,促進林木生長,提高經濟效益,開闢了農民增收新渠道。
張士芹是冬蓀基地項目負責人,他說:「去年4月我到畢節大方參觀朋友的冬蓀種植基地,無意間發現鎮寧本寨的氣候條件很適合冬蓀生長,於是引進了項目開始種植。」
為了發展壯大冬蓀種植產業,張士芹多次前往畢節學習種植技術,試驗育種,通過幾個月的摸索,奮箕衝村冬蓀仿野生種植已初見成效。
目前,奮箕衝村共種有520畝冬蓀,畝產生鮮冬蓀1300斤,冬蓀乾貨100斤以上,每斤售價在300至380元之間,今年按每斤340元的價格已經全部預售給織金一家公司,預計可以收入1700萬元以上。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擴大種植面積,預計明年內擴種到1500畝,採取銷售種植一條龍服務,將菌種分配到各家各戶種植,再按照每斤300元的價格回收,實現全產量訂單銷售,帶動更多貧困戶增收致富。」
據了解,冬蓀每年2至5月份種植,10月份開始採收,每種一次可採收三年,主要銷往廣州、上海、北京等地,目前已帶動全村40餘戶貧困戶就業。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牟元媛
編輯 向淳
編審 胡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