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冬種馬鈴薯 鞏固脫貧成效

2020-12-23 瀟湘晨報

駐村工作組與群眾一起種植馬鈴薯。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李鵬鈞 攝

工作隊員給群眾分發馬鈴薯種。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李鵬鈞 攝

廣西新聞網靈山12月12日訊(通訊員 李鵬鈞 實習生 唐飛敏)近日,靈山縣太平鎮清水村引導群眾發展冬種馬鈴薯,提高土地產能,增加群眾收入,鞏固脫貧成效。

清水村是十三五貧困村,2019年整村實現脫貧摘帽,今年7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為鞏固脫貧成效,增加群眾收入,清水村充分利用冬閒田,引導群眾冬種馬鈴薯,目前已經發展種植馬鈴薯約15畝。

過去,清水村村民還保留著傳統的耕作模式,秋收後大量土地閒置。近年來,幫扶聯繫單位靈山縣農業農村局發揮自身優勢,引導群眾對生產模式進行改革,利用坡地發展百香果、貴妃李種植等產業,讓群眾享受到利用科學技術發展產業的甜頭。10月下旬,駐村第一書記楊傑與村「兩委」幹部又開始謀劃冬種馬鈴薯。

12月初,靈山縣農業農村局聯繫3100斤馬鈴薯種子、1500斤有機肥料送到村委後。卻無法滿足冬種馬鈴薯群眾的需求,楊傑第一時間聯繫幫扶聯繫單位,又追加了1500斤馬鈴薯種子。

「這些種子和肥料都是免費發放給群眾的。」楊傑說,馬鈴薯畝產4000至5000斤,市場價1元至1.5元斤。引導群眾發展冬種馬鈴薯,既提高了土地利用需,又不影響明年早造水稻的播種,還增加群眾收入,鞏固脫貧成效,一舉多得。

近年來,靈山縣集聚財力人力,優化資源配置,強化後盾幫扶合力,全面落實結對幫扶責任,加強服務管理,提高駐村幫扶能力。目前,全縣404個行政村派駐有工作隊員,其中貧困村121個、非貧困村283個。共有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隊員965名。安排31名縣領導聯繫31個貧困村,120個縣級單位幫扶87個貧困村。

【來源:廣西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尉氏「黨建+」模式鞏固脫貧成效
    本報訊(記者董倫峰通訊員陳小民孫俊旗)去年,尉氏縣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致力於把黨建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不斷深化「黨建+N」融合,實現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同頻共振,走出一條抓黨建鞏固脫貧成效的路子。    在提升政治站位中強化責任落實。
  • 百德鎮:推動薏仁米發展 鞏固脫貧攻堅成效
    本報訊 (通訊員 熊家富) 近年來,興仁市百德鎮脫貧攻堅工作成效顯著,為更好地鞏固脫貧成效,促使群眾增收致富,百德鎮按照省、州、市產業結構調整鞏固脫貧成效的發展要求,圍繞產業發展「八要素」積極探索百德鎮薏仁米產業發展路子。
  • 岑溪冬種馬鈴薯豐收
    本報岑溪訊 「一家三口都在家門口的馬鈴薯基地搶收,一家人每日工資150多元。春收馬鈴薯這段時間,全家有近4000元的收入。」3月15日,岑溪市三堡鎮車河村68歲的貧困戶黃光華一邊採收馬鈴薯,一邊算帳。當天,在車河村馬鈴薯高產栽培示範樣板基地,黃光華等130多名農民正有序進行除根、分揀、歸堆、裝袋、扎口等馬鈴薯採收工作,每天每人收入50多元。同時,基地提供的就業崗位,讓全村40多戶貧困家庭實現就近就業。
  • 興仁市「四不變四不減」鞏固脫貧成效見聞
    為鞏固脫貧成效,提高脫貧質量,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興仁市結合實際,先後制定下發了《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行動方案》《開展回頭看回頭訪回頭幫」鞏固脫貧成效實施鄉村振興決勝全面小康的通知》《剩餘貧困人口脫貧「清零」暨「四個不摘」攻堅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提出了「目標不變、力度不減,機構不變、人員不減,政策不變、效果不減,作風不變、責任不減」的「四不變四不減」工作要求,圍繞教育、醫療、住房、農業產業、易地扶貧搬遷等
  • 馬鈴薯冬種防凍災技術措施
    2020年11月26日,武宣縣農業農村局成功調運回來121噸,可以種植1000畝的馬鈴薯種子。武宣縣東鄉鎮莫村、祿良村、華樂村等村委都有多年冬種馬鈴薯的成功經驗。今年,武宣縣農業農村局繼續免費將馬鈴薯種子送給這些村委的群眾,鼓勵大家冬種馬鈴薯。
  • 冬種馬鈴薯「戰鼓」 即將擂響
    工人分揀薯種,為冬種馬鈴薯做好準備。  「稻—稻—薯」,即早造、晚造水稻及冬種馬鈴薯,這是近年來恩平種植戶最常態化的種植模式。自2005年以來,冬種馬鈴薯產業逐漸成為恩平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種植面積、種植戶逐年遞增。
  • 南陽市西峽縣回車鎮:強化督導 鞏固提升脫貧成效
    映象網訊(記者 田雨陽 通訊員 聶勇波)今年以來,為確保脫貧成效,南陽市西峽縣回車鎮實行「每周一安排一督導一通報」制度,及時發現問題,限期整改到位,將督導檢查工作常態化,鞏固提升脫貧成效。該鎮扶貧辦、黨政辦及紀委辦公室等部門抽調人員組成檢查組,以明察、暗訪及模擬驗收等方式,不定期進村入戶,詳細了解「兩不愁三保障」、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扶貧項目建設落實等情況,聽取各村脫貧責任組對全村脫貧攻堅工作的匯報,對存在的戶容戶貌差、明白人培訓不到位、檔卡資料不規範等情況立行立改,對不能立即整改到位的,建立整改臺帳,明確整改臺帳和整改時限,限期整改到位
  • 總結經驗不足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效
    2月27日晚,鐘山區召開脫貧攻堅全面發起總攻指揮部脫貧成效督導檢查工作培訓會。區委書記、區脫貧攻堅全面發起總攻指揮部指揮長王贇作培訓講話。區委副書記、代理區長、區脫貧攻堅全面發起總攻指揮部指揮長李仕強主持會議。區委副書記楊兆垠,區領導孫昌盛、陳志文參加會議。
  • 博白鎮中江村:冬種千畝馬鈴薯,帶動村民喜增收
    ▌博白鎮中江村:冬種千畝馬鈴薯 帶動村民喜增收博白鎮中江村毗鄰南流江,地勢開闊平坦,耕種條件優越。今年,該村充分利用秋收後的閒置稻田種植馬鈴薯1000多畝,有效帶動了村民增加收入。連日來,在中江村的廣袤田野上,每天都有100多名村民緊張開展馬鈴薯播種工作,埋種、培土、覆膜、施肥,大家分工合作,一派熱火朝天的冬種景象。中江村位於南流江北畔,距離縣城14公裡,下轄59個村民小組,2200多戶9000多人口,耕地面積298公頃。
  • 臨沂市沂水縣許家湖鎮:狠抓「三個落實」 鞏固脫貧成效
    魯網8月11日訊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沂水縣許家湖鎮圍繞「精準脫貧」目標,在工作中狠抓「三個落實」,鞏固脫貧攻堅成效,確保貧困戶穩定脫貧
  • 聚焦:芒市冬早馬鈴薯種植忙
    ▲採訪朗咩巖旺明在前往芒市軒崗鄉的公路兩旁,放眼望去,田壩裡,都是農民忙碌的身影,有些種植較早的馬鈴薯已經破土而出,農戶們頂著烈日正在忙碌地種植,大家都爭取在最佳節令種下馬鈴薯。走進軒崗鄉丙茂村委會拉門村小組朗咩巖旺明家的田地裡,她和丈夫正忙著種植馬鈴薯。
  • 黔東南日報:岑鞏縣:聚焦「四個不摘」鞏固脫貧成效
    今年以來,岑鞏縣紀委監委立足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職能,持續壓實脫貧攻堅政治責任,緊盯脫貧摘帽後「不摘責任、不摘政策、不摘幫扶、不摘監管」等4項政策落實,加強對脫貧攻堅成效和脫貧政策連續性穩定性的監督檢查。
  • 紅河州冬馬鈴薯畝產達6噸 突破歷史最高單產
    實測驗收現場本網訊 6月3日,省、州、市農科(技)部門在開遠市中和營鎮開展冬馬鈴薯高產攻關測產,經實測,中和營鎮後洞村農戶李秀種植於石漠化地區的冬馬鈴薯地塊,畝產達6078.7公斤,刷新了我州馬鈴薯單產紀錄。
  • 陳善光赴金井片區離島調研:探索聯合黨委機制,鞏固脫貧攻堅成效
    陳善光赴金井片區離島調研:探索聯合黨委機制,鞏固脫貧攻堅成效 2020-08-14 19:09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陳小鋒到惠來調研:鞏固脫貧成效 謀劃重點工作
    9日下午,市委副書記陳小鋒帶隊到惠來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和東埔農場規劃建設情況,強調要真抓實幹,提前謀劃,鞏固脫貧攻堅工作取得的成效,打好收官戰,開啟新徵程。在惠來縣溪西鎮魯陽村,陳小鋒與鎮村幹部詳細交流,深入了解魯陽村當前脫貧攻堅工作情況,並對做好當前及下一階段工作提出了具體指導。陳小鋒強調,要依託魯陽村山地、耕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產業,進一步帶動群眾增收;要確保換屆平穩有序,以好班子高效率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更好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 平潭:節水灌溉設備上崗「護田」 助力冬種馬鈴薯實現增產增收
    機械化作業助力平潭冬種馬鈴薯實現增產增收  望著1000餘畝長勢喜人的馬鈴薯種植田,農戶陳和好滿臉喜色,心裡樂開了花。同陳和好一樣,今年初春,實驗區的馬鈴薯種植戶一起迎來了增收增產的豐收季。18日,記者來到君山片區昆湖村,感受種植戶豐收的喜悅。
  • 雲城區思勞鎮搶抓農時忙冬種計劃 種植馬鈴薯1000多畝
    雲浮日報訊 (特約記者 張英達 通訊員 劉雅) 日前,在雲城區思勞鎮布裡村委的田間地頭上,農戶們正抓住有利的晴好天氣播種馬鈴薯,全鎮馬鈴薯冬種工作正在穩定有序開展中。據悉,今年思勞鎮共計劃冬種馬鈴薯1000多畝,由思勞鎮布裡馬鈴薯種植專業合作社牽頭並負責對接經銷商,銷往珠三角及周邊地區。其中,該鎮布裡村委作為牽頭地區,共種植馬鈴薯450多畝,種植面積較去年增加100多畝。「為進一步提高播種效率,我們合作社投入5臺打田機協助生產種植。」
  • 冬種馬鈴薯備耕播種病蟲害防治指導意見
    欽州市農作物病蟲情報欽州市植物保護站第202014期2020年12月1日冬種馬鈴薯備耕播種病蟲害防治指導意見進入11月下旬,我市的晚稻收割已基本完成,且全市的天氣較為平穩,期間未出現明顯的持續陰雨天氣,有利於開展冬季閒田馬鈴薯的種植準備。
  • 大新:發展特色產業 鞏固脫貧成果
    近年來,大新縣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助力脫貧攻堅,許多村貧困戶因此實現快速增收,順利脫貧。選定產業,下好發展「先手棋」「現在全縣青梅種植面積由2018年的1萬餘畝擴大到2020年的3.08萬畝,出臺了《大新縣青梅種植三年發展工作方案(2019—2021年)》,規劃未來3年內全縣實現新種青梅面積5萬畝以上。」大新縣扶貧辦負責人介紹。
  • 田洪光到雷家店鎮調研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工作
    12月20日,英山縣長田洪光在雷家店鎮調研脫貧攻堅鞏固提升工作時強調,要圍繞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存在的突出問題,狠抓問題整改落實,鞏固提升脫貧成果。田洪光強調,全縣上下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狠抓薄弱環節,圍繞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落實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飲水安全等政策措施,要健全完善「防鬆懈、防返貧、抓鞏固」機制,切實壓實各級脫貧攻堅責任,真正把責任扛在肩上,要堅持目標標準、強化精準施策,抓重點、補短板、強基礎,全面提高脫貧質量、鞏固脫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