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工作組與群眾一起種植馬鈴薯。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李鵬鈞 攝
工作隊員給群眾分發馬鈴薯種。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李鵬鈞 攝
廣西新聞網靈山12月12日訊(通訊員 李鵬鈞 實習生 唐飛敏)近日,靈山縣太平鎮清水村引導群眾發展冬種馬鈴薯,提高土地產能,增加群眾收入,鞏固脫貧成效。
清水村是十三五貧困村,2019年整村實現脫貧摘帽,今年7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為鞏固脫貧成效,增加群眾收入,清水村充分利用冬閒田,引導群眾冬種馬鈴薯,目前已經發展種植馬鈴薯約15畝。
過去,清水村村民還保留著傳統的耕作模式,秋收後大量土地閒置。近年來,幫扶聯繫單位靈山縣農業農村局發揮自身優勢,引導群眾對生產模式進行改革,利用坡地發展百香果、貴妃李種植等產業,讓群眾享受到利用科學技術發展產業的甜頭。10月下旬,駐村第一書記楊傑與村「兩委」幹部又開始謀劃冬種馬鈴薯。
12月初,靈山縣農業農村局聯繫3100斤馬鈴薯種子、1500斤有機肥料送到村委後。卻無法滿足冬種馬鈴薯群眾的需求,楊傑第一時間聯繫幫扶聯繫單位,又追加了1500斤馬鈴薯種子。
「這些種子和肥料都是免費發放給群眾的。」楊傑說,馬鈴薯畝產4000至5000斤,市場價1元至1.5元斤。引導群眾發展冬種馬鈴薯,既提高了土地利用需,又不影響明年早造水稻的播種,還增加群眾收入,鞏固脫貧成效,一舉多得。
近年來,靈山縣集聚財力人力,優化資源配置,強化後盾幫扶合力,全面落實結對幫扶責任,加強服務管理,提高駐村幫扶能力。目前,全縣404個行政村派駐有工作隊員,其中貧困村121個、非貧困村283個。共有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隊員965名。安排31名縣領導聯繫31個貧困村,120個縣級單位幫扶87個貧困村。
【來源:廣西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