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白鎮中江村:冬種千畝馬鈴薯,帶動村民喜增收

2020-12-23 博白縣廣播電視臺

▌博白鎮中江村:冬種千畝馬鈴薯 帶動村民喜增收

博白鎮中江村毗鄰南流江,地勢開闊平坦,耕種條件優越。今年,該村充分利用秋收後的閒置稻田種植馬鈴薯1000多畝,有效帶動了村民增加收入。

連日來,在中江村的廣袤田野上,每天都有100多名村民緊張開展馬鈴薯播種工作,埋種、培土、覆膜、施肥,大家分工合作,一派熱火朝天的冬種景象。

中江村位於南流江北畔,距離縣城14公裡,下轄59個村民小組,2200多戶9000多人口,耕地面積298公頃。近年來,中江村充分利用冬閒田面積廣闊的優勢,與專業公司合作,流轉村民土地大力發展冬種馬鈴薯,村民在獲得土地租金的同時,還可以通過幫忙種植、管理、採收馬鈴薯獲得勞務收入。村集體經濟收入也有了保障。

博白鎮中江村村民 袁海珍 ▼

我們種馬鈴薯就是從切土豆開始,種馬鈴薯,還要施肥,還有蓋薄膜,我們一天就掙80塊錢,一個月就有2500塊,因為我們家在附近,可以照顧小孩和老人。

博白鎮中江村村支書 龐英歡 ▼

廣西兆聖種養有限公司冬種馬鈴薯1000來畝,可以帶動我們中江附近村民就業200多人,還能夠增加我們村集體經濟收入。馬鈴薯大概四個月120天,就能收成。工資是這樣的,有的70,有的80,有的100來塊錢一天,這個不等,因為它分工種。平均每天有一百七八十人上工。

▌本文來源:博白縣融媒體中心 記者:劉宇鵬 秦菊苑

相關焦點

  • 玉林持續培育壯大馬鈴薯產業
    本報玉林訊 (記者/鄧盛龍 通訊員/陳明蘭)玉林市是全區冬種馬鈴薯重要基地。11月27日,記者從玉林市農業農村局獲悉,今年,該市計劃發展冬種馬鈴薯面積21萬畝以上,建設示範片面積1萬畝、百畝示範基地30個,截至目前,冬種面積已基本完成。
  •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2020-12-25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平潭:節水灌溉設備上崗「護田」 助力冬種馬鈴薯實現增產增收
    機械化作業助力平潭冬種馬鈴薯實現增產增收  望著1000餘畝長勢喜人的馬鈴薯種植田,農戶陳和好滿臉喜色,心裡樂開了花。同陳和好一樣,今年初春,實驗區的馬鈴薯種植戶一起迎來了增收增產的豐收季。18日,記者來到君山片區昆湖村,感受種植戶豐收的喜悅。
  • 博白鎮春石村:產業扶貧結碩果,小豆角種出脫貧新希望
    ▌【決戰決勝走基層 總攻之勢大採訪】博白鎮春石村:產業扶貧結碩果 小豆角種出脫貧新希望博白鎮春石村是「十三五」貧困村,於2016年脫貧摘帽。為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春石村兩委班子利用本村傳統種植業優勢,整合當地土地資源和勞動力資源,建設綠箭豆角示範基地,以示範基地為依託,輻射帶動當地農戶和貧困戶脫貧致富。走進春石村的豆角種植基地,一行行翠綠細長的豆角掛滿了支架,放眼望去宛若一片綠色的海洋。農戶們正有條不紊地採摘豆角,一輛輛滿載豆角的農用車在水泥路上來往穿梭,現場一派熱鬧的景象。
  • 雲城區思勞鎮搶抓農時忙冬種計劃 種植馬鈴薯1000多畝
    雲浮日報訊 (特約記者 張英達 通訊員 劉雅) 日前,在雲城區思勞鎮布裡村委的田間地頭上,農戶們正抓住有利的晴好天氣播種馬鈴薯,全鎮馬鈴薯冬種工作正在穩定有序開展中。據悉,今年思勞鎮共計劃冬種馬鈴薯1000多畝,由思勞鎮布裡馬鈴薯種植專業合作社牽頭並負責對接經銷商,銷往珠三角及周邊地區。其中,該鎮布裡村委作為牽頭地區,共種植馬鈴薯450多畝,種植面積較去年增加100多畝。「為進一步提高播種效率,我們合作社投入5臺打田機協助生產種植。」
  • 豐都社壇鎮:村民種洋芋 政府給補貼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2日11時訊(通訊員 李達元)「當初買洋芋種時,政府給價格補貼每公斤2.4元,給化肥補貼每畝100元,減少了農戶各自的投入。」昨(11)日,重慶市豐都縣社壇鎮平安村村民舒發林告訴筆者。眼下正是冬洋芋成熟時節,舒發林正在自家地裡採挖洋芋。
  • 靈山:冬種馬鈴薯 鞏固脫貧成效
    駐村工作組與群眾一起種植馬鈴薯。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李鵬鈞 攝工作隊員給群眾分發馬鈴薯種。廣西新聞網通訊員 李鵬鈞 攝廣西新聞網靈山12月12日訊(通訊員 李鵬鈞 實習生 唐飛敏)近日,靈山縣太平鎮清水村引導群眾發展冬種馬鈴薯,提高土地產能,增加群眾收入,鞏固脫貧成效。清水村是十三五貧困村,2019年整村實現脫貧摘帽,今年7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
  • 重慶長壽區福村:千畝農村土地流轉帶動農民增收
    重慶(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長壽區福村:千畝農村土地流轉帶動農民增收
  • 聚焦:芒市冬早馬鈴薯種植忙
    ▲採訪朗咩巖旺明在前往芒市軒崗鄉的公路兩旁,放眼望去,田壩裡,都是農民忙碌的身影,有些種植較早的馬鈴薯已經破土而出,農戶們頂著烈日正在忙碌地種植,大家都爭取在最佳節令種下馬鈴薯。走進軒崗鄉丙茂村委會拉門村小組朗咩巖旺明家的田地裡,她和丈夫正忙著種植馬鈴薯。
  • 種農莊 樂農家——慈王農莊帶動周邊村民就業創業增收
    種農莊 樂農家——慈王農莊帶動周邊村民就業創業增收 2020-04-22 18: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興義洛萬鄉開展冬早馬鈴薯種植現場觀摩會助推產業發展
    近年來,興義市洛萬鄉認真貫徹落實省、州、市關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精神,因地制宜調結構,大力發展高效農作物種植,深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助力農民增收。「冬早洋芋」種植忙,群眾增收新渠道。為充分發揮良種示範帶動效應,指導科學種植冬早馬鈴薯,提高產量,促進農民增收致富。12月8日上午,洛萬鄉2020年低海拔冬早馬鈴薯種植現場觀摩會在洛萬鄉平寨村召開。洛萬鄉黨政領導、各村(社區)第一書記、村幹部及部分群眾代表共100餘人參加。
  • 白銀會寧:冬小麥種植促增收
    會寧縣党家峴鄉依託區域優勢,圍繞產業興旺下功夫,按照「穩定面積、改善品質」的要求,努力將冬小麥打造成為特色產業,有效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助力群眾實現小康夢。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小雪時節已過,會寧縣党家峴鄉的冬小麥在雪水的澆灌下,已經破土而出,給冬天帶來綠色的生機。党家峴鄉土壤深厚肥沃,有機物豐富,適宜冬小麥的生長。
  • 呂梁:方山馬鈴薯成為增收「黃金產業」
    金秋時節,方山縣馬鈴薯主產區的馬坊鎮吳家溝村,豐收的喜悅讓農民臉上洋溢著醉人的笑容。種植戶趙候旦告訴記者:「我種了20多畝馬鈴薯,品種有紫花白、青薯9號。目前,8畝紫花白已售出,收入1.5萬多元。青薯9號還不到收的季節,但比紫花白長勢還好。真是『昔日土豆豆,今日金蛋蛋』。」
  • 岑溪冬種馬鈴薯豐收
    本報岑溪訊 「一家三口都在家門口的馬鈴薯基地搶收,一家人每日工資150多元。春收馬鈴薯這段時間,全家有近4000元的收入。」3月15日,岑溪市三堡鎮車河村68歲的貧困戶黃光華一邊採收馬鈴薯,一邊算帳。當天,在車河村馬鈴薯高產栽培示範樣板基地,黃光華等130多名農民正有序進行除根、分揀、歸堆、裝袋、扎口等馬鈴薯採收工作,每天每人收入50多元。同時,基地提供的就業崗位,讓全村40多戶貧困家庭實現就近就業。
  • 馬鈴薯冬種防凍災技術措施
    2020年11月26日,武宣縣農業農村局成功調運回來121噸,可以種植1000畝的馬鈴薯種子。武宣縣東鄉鎮莫村、祿良村、華樂村等村委都有多年冬種馬鈴薯的成功經驗。今年,武宣縣農業農村局繼續免費將馬鈴薯種子送給這些村委的群眾,鼓勵大家冬種馬鈴薯。
  • 冬種馬鈴薯「戰鼓」 即將擂響
    工人分揀薯種,為冬種馬鈴薯做好準備。  「稻—稻—薯」,即早造、晚造水稻及冬種馬鈴薯,這是近年來恩平種植戶最常態化的種植模式。自2005年以來,冬種馬鈴薯產業逐漸成為恩平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種植面積、種植戶逐年遞增。
  • 重慶好人|養殖烏骨雞帶動村民增收……他因病致殘卻完美「逆襲」
    後來,他艱苦創業,開辦烏骨雞養殖場,不僅自己的日子越過越紅火,還帶動村民一起養殖,幫助村民增收。他叫陳偉,是萬州區羅田鎮陽坪村4組村民。在其他村民眼中,陳偉是「身殘志堅」的典範。截至目前,陽坪村共有148戶加入陳偉的「鄉卡卡烏骨雞養殖合作社」,烏骨雞養殖總量達1萬多隻,每年能為村民帶來數十萬元的收入。
  • 水城縣坪寨鄉:天門冬種植託起群眾增收致富夢
    眼下本是農閒時節,可記者在坪寨鄉播落村卻看到一派繁忙景象,原來,這裡的村民們都在栽種天門冬。天門冬,別名三百棒,武竹,絲冬,老虎尾巴根,天冬草,明天冬。天門冬根部紡錘狀,葉狀枝一般每3枚成簇,淡綠色腋生花朵,漿果熟時紅色,為百合科、天門冬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 新源縣∶5000畝紫皮馬鈴薯喜獲豐收
    今年新源縣紫皮馬鈴薯種植面積近5000畝,平均畝產達4噸左右,主要用途為加工澱粉。採收、分揀、裝車……馬鈴薯採收機將土豆從地裡翻出來,喀拉布拉克村村民劉菊紅和村兩委及工作隊的志願者等十幾人就蹲在採收機後面忙著分揀、裝袋。劉菊紅種植馬鈴薯已有十多年,此前她一直種植白皮馬鈴薯。
  • 種下「致富薯」 收穫新希望——寫在全國馬鈴薯產業現場推進會和...
    每年整合專項扶貧資金2000萬元以上,按照「戶均1000斤、扶持5畝薯」的標準,對需求貧困戶進行「全覆蓋」調種扶持,帶動貧困戶戶均種植馬鈴薯10畝以上。大力實施「微型薯補貼入戶」工程和「戶均一畝種子田」工程,構建「溫室生產原原種、基地擴繁原種、田間應用一級種」的梯級種薯繁育推廣體系,確保種植環節脫毒種薯「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