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村負責人楊建勇給記者算了筆帳:按常規開發,一畝菜地一年利潤約7000元。但福村模式,一畝地租金近4萬元,一半給農民掙了,一半用於種子苗木、技術和有機肥等成本,利潤所剩不多。
重慶(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長壽區福村:千畝農村土地流轉帶動農民增收
冬日走進福村,看到的依然是欣欣向榮的景象。農場的蔬菜地裡,工人們在高興地忙碌著。而這些「工人」基本上就是當地的農民。
57歲的向錫君是黃連村六組村民,但她現在對外都說自己是福村的人。去年,向錫君成了福村的土地管護員,在家門口就可掙錢。
「我家流轉了3畝地給福村,每年除了流轉土地的3000多元租金外,還有2萬多元工資,比以前強多了;福村也讓我們生活環境改善了很多,到處都像花園一樣。」向錫君和福村10個會員籤訂了管護協議,會員認租土地的費用,她可以得一半多。
村民們說,有了福村之後,他們的收入開始增加。目前,福村已從農民手中流轉土地1100畝。僅土地租金,每年就可為當地農民帶來70餘萬元的收入;長期聘用農民工80餘人,每年為當地災民帶去100餘萬元的收入。另外,還有遊客到農民家中消費產生的其他收入。
福村負責人楊建勇給記者算了筆帳:按常規開發,一畝菜地一年利潤約7000元。但福村模式,一畝地租金近4萬元,一半給農民掙了,一半用於種子苗木、技術和有機肥等成本,利潤所剩不多。「對企業來說,雖比不上傳統農業開發,但規避了市場風險,也帶動了農民致富。」楊建勇說。
重慶長相憶農業發展公司董事長鍾敏說,福村從開建那一天起,就把新農村建設和促進農民增收作為一種責任與義務。她表示:計劃用三到五年時間,再流轉土地3000餘畝,帶動周邊農戶種植規模達到2萬畝,產品涉及高新蔬菜、優質水果、切花玫瑰、農產品加工、菌種研發、技術培訓和肉類等範圍。
延伸閱讀:
福村位於中國最年輕的直轄市——重慶市長壽區渡舟鎮,古屬巴國枳邑,距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僅40分鐘車程, 距長壽城區3公裡,距菩提山5公裡,距長壽湖18公裡,位於長壽區旅遊金三角核心區域。
2009年,重慶長相憶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3億元人民幣打造福村,以建設「中國最幸福鄉村」為願景,以「生態農業、回歸田園」為核心,堅持「發展農業,構建和諧」的理念,努力打造「福村」福文化,建設佔地3300多畝的福村香耕文化體驗園,目前已建成500畝柑橘標準化示範園、300畝綠色蔬菜配送基地,200畝林下種養殖多元項目、100畝觀賞荷塘以及香耕文化體驗園,初步形成「 一福心(酒店會所休閒度假區)、三色區(水墨田園農耕文化區、香耕文化生活體驗區、七星湖生態養生區)、五彩帶(山林休憩帶、觀光採摘帶、文化體驗帶、新農村建設帶、濱水詩畫長廊)」的格局。福村已成為重慶市青少年體驗教育基地、農業文化教育基地、就業創業基地和新農村建設示範基地,吸引中外遊客和學生休閒體驗。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土地資源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