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長壽區福村:千畝農村土地流轉帶動農民增收

2020-12-19 土地資源網

福村負責人楊建勇給記者算了筆帳:按常規開發,一畝菜地一年利潤約7000元。但福村模式,一畝地租金近4萬元,一半給農民掙了,一半用於種子苗木、技術和有機肥等成本,利潤所剩不多。

  重慶(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長壽區福村:千畝農村土地流轉帶動農民增收

  冬日走進福村,看到的依然是欣欣向榮的景象。農場的蔬菜地裡,工人們在高興地忙碌著。而這些「工人」基本上就是當地的農民。

  57歲的向錫君是黃連村六組村民,但她現在對外都說自己是福村的人。去年,向錫君成了福村的土地管護員,在家門口就可掙錢。

  「我家流轉了3畝地給福村,每年除了流轉土地的3000多元租金外,還有2萬多元工資,比以前強多了;福村也讓我們生活環境改善了很多,到處都像花園一樣。」向錫君和福村10個會員籤訂了管護協議,會員認租土地的費用,她可以得一半多。

  村民們說,有了福村之後,他們的收入開始增加。目前,福村已從農民手中流轉土地1100畝。僅土地租金,每年就可為當地農民帶來70餘萬元的收入;長期聘用農民工80餘人,每年為當地災民帶去100餘萬元的收入。另外,還有遊客到農民家中消費產生的其他收入。

  福村負責人楊建勇給記者算了筆帳:按常規開發,一畝菜地一年利潤約7000元。但福村模式,一畝地租金近4萬元,一半給農民掙了,一半用於種子苗木、技術和有機肥等成本,利潤所剩不多。「對企業來說,雖比不上傳統農業開發,但規避了市場風險,也帶動了農民致富。」楊建勇說。

  重慶長相憶農業發展公司董事長鍾敏說,福村從開建那一天起,就把新農村建設和促進農民增收作為一種責任與義務。她表示:計劃用三到五年時間,再流轉土地3000餘畝,帶動周邊農戶種植規模達到2萬畝,產品涉及高新蔬菜、優質水果、切花玫瑰、農產品加工、菌種研發、技術培訓和肉類等範圍。

  延伸閱讀:

  福村位於中國最年輕的直轄市——重慶市長壽區渡舟鎮,古屬巴國枳邑,距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僅40分鐘車程, 距長壽城區3公裡,距菩提山5公裡,距長壽湖18公裡,位於長壽區旅遊金三角核心區域。

  2009年,重慶長相憶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3億元人民幣打造福村,以建設「中國最幸福鄉村」為願景,以「生態農業、回歸田園」為核心,堅持「發展農業,構建和諧」的理念,努力打造「福村」福文化,建設佔地3300多畝的福村香耕文化體驗園,目前已建成500畝柑橘標準化示範園、300畝綠色蔬菜配送基地,200畝林下種養殖多元項目、100畝觀賞荷塘以及香耕文化體驗園,初步形成「 一福心(酒店會所休閒度假區)、三色區(水墨田園農耕文化區、香耕文化生活體驗區、七星湖生態養生區)、五彩帶(山林休憩帶、觀光採摘帶、文化體驗帶、新農村建設帶、濱水詩畫長廊)」的格局。福村已成為重慶市青少年體驗教育基地、農業文化教育基地、就業創業基地和新農村建設示範基地,吸引中外遊客和學生休閒體驗。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土地資源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南陽探索農村土地流轉「三權分置」新模式:盤活農村土地,喚醒...
    加大農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增收,保障村集體和農民財產權益,強化村集體對集體土地所有權權屬地位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應有之義。淅川縣九重鎮張河村的變化就是一個生動的典型事例。土地是農民生存權益最集中的體現。我市堅持以發展高效規模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為中心,規範引導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積極探索農村承包土地流轉新機制。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採取轉包、租賃、轉讓、入股等形式,加強土地流轉管理工作制度化、規範化建設,堅持用市場機制調節和引導土地資源整合與流轉,著力為農村土地規範有序流轉做好扶持和服務工作。
  • 羅城土地流轉「轉」出雙薪族農民
    羅城土地流轉「轉」出雙薪族農民   河池日報羅城訊「今天又能領到70元的『工資』。這是租地出去才有的好處呀,過去哪能有這等好事。」
  • 博白鎮中江村:冬種千畝馬鈴薯,帶動村民喜增收
    ▌博白鎮中江村:冬種千畝馬鈴薯 帶動村民喜增收博白鎮中江村毗鄰南流江,地勢開闊平坦,耕種條件優越。今年,該村充分利用秋收後的閒置稻田種植馬鈴薯1000多畝,有效帶動了村民增加收入。近年來,中江村充分利用冬閒田面積廣闊的優勢,與專業公司合作,流轉村民土地大力發展冬種馬鈴薯,村民在獲得土地租金的同時,還可以通過幫忙種植、管理、採收馬鈴薯獲得勞務收入。村集體經濟收入也有了保障。
  • 廣豐縣洋口鎮古城村土地流轉「轉」出新天地
    廣豐縣洋口鎮鎮長古城村農民土地流轉後集約化種植大棚蔬菜廣豐縣洋口鎮古城村農民土地流轉後集約化種植葡萄在廣豐縣洋口鎮有一個叫古城的小村莊,從2008年開始就引導農村土地流轉,至今,全村土地流轉1300畝,農民收入翻了幾番。
  • 泉陽鎮土地流轉催生高效農業
    黃莊村的草莓、翟莊村的反季節大棚,使土地效益倍增,使先進農業技術得到了推廣應用,提升了農民素質和致富能力。2005年3月頒布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肯定和規範了這種做法,各地都有成功經驗可以借鑑。
  • 嘉會鎮:做活土地流轉 促進增效增收
    本報恭城訊 日前,筆者來到恭城瑤族自治縣嘉會鎮太平村,看見當地群眾正在土地流轉後的甘蔗基地裡忙碌。「以前我們村很多村民外出務工,土地拋荒比較嚴重。通過土地流轉,不但有了租金收入,很多外出的村民也回來發展規模種植了。」種植大戶常三源說。
  • 我市多舉措盤活農村土地資源 兩年累計流轉土地約3.7萬畝,促進農民...
    儋州新聞中心消息     我市積極發揮市鄉投公司陣地作用,多舉措加快推動土地流轉和高效利用,有效盤活農村各類土地資源,紮實做好「土地」文章。創新「土地」運作模式。積極推出「土地租賃+土地整治+產業導入」的運作模式,對於整合流轉到我市的撂荒地、低效用地等農用地,因地制宜招商導入一批優質農業企業。近兩年來,已累計流轉土地約3.7萬畝,有效促進農民增收3000萬元。其中,今年上半年共完成土地流轉合同籤訂面積1.5萬畝,共支付土地租金約720.32萬元。加快資源流轉整合。
  • 江蘇新沂白石村:千畝木槿花綻放農民小康「黃金花」
    宋建華 攝中新網徐州8月3日電 題:江蘇新沂白石村:千畝木槿花綻放農民小康「黃金花」記者 朱志庚8月3日,已經是三伏天的中伏天,江蘇省新沂市時集鎮白石村一改連綿數天的陰雨,迎來「扇子不離手」的晴熱天。該村近千畝木槿花不畏桑拿天的「上蒸下煮」,一簇簇、一團團粉紫色的花朵競相綻放。
  • 千畝向日葵,開出致富花!
    走進公主屯鎮水口村,千畝向日葵花海映入眼帘,現代鄉村風景讓人流連忘返。今年,集糧種植專業合作社在水口村流轉土地設立向日葵種植基地,探索發展農旅一體化產業,帶動了周邊鄉村農業發展,成為當地農民致富新亮點。
  • 宿遷泗洪:創新農村土地經營模式 打造宜工宜商宜農小康村現實樣板
    水泥路四通八達,蔬菜大棚和果園一片連著一片,新型農村社區和城市裡沒什麼兩樣。走進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上塘鎮墊湖村,一派現代農村的新貌展現在眼前,矗立在村口的石碑告訴人們:這裡是「江蘇農村改革第一村」!時光為尺,刻下當地幹部群眾改革奮鬥的身姿。
  • 河北景縣:「訂單農業」豐收忙 農民增收樂開花
    圖為王瞳鎮西場村農民正在收胡蘿蔔。牛志江攝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翟一杉 通訊員牛志江、郝立建)往年一到胡蘿蔔成熟季節,就會出現銷路難的問題,而現在河北省衡水市景縣通過「訂單農業」,既解決了銷路,又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 加快土地流轉,盤活農村經濟
    在不改變家庭聯陳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把股份制引入土地制度建設,讓一部分農民獲得股權後安心從事二、三產業;另一部分農民可以擴大土地經營規模,實現規模化生產。然而,農村歷來便是講究「熟人辦事好說話」,熟人社會特色鮮明。
  • 「典權」入法促進我國農村土地流轉
    1月16日,國土資源部法律中心、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學院舉行「農村土地流轉法律制度改革研討會」,並發布《城鎮化進程中農村土地法律與銀行金融服務研究報告》。《報告》指出,中國現有的農村集體土地制度成為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最大障礙,要進一步推進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關鍵即是農村土地改革,特別是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 加快農村土地流轉 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9月27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姜建軍率隊到遂溪縣調研精準扶貧及鄉村振興工作,要求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做到機械化生產,規模化經營,加快推動遂溪鄉村振興發展。界炮鎮坦塘村是新時期精準扶貧貧困村,由市府辦和廣東南粵銀行聯合幫扶。
  • 土地流轉補貼多少錢一畝?有哪些主要方式?2020土地流轉政策解讀
    近年來,有關土地流轉的問題一直都備受關注,隨著我國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很多農村都有大量的土地處於拋荒的狀態。因此,我國也出臺了很多的土地政策,其中很多農民朋友都會選擇土地流轉的方式。在此次2020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沈昌健就表示,要規範農村土地流轉,更好地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增加農民收入。那麼2020年土地流轉多少錢一畝?土地流轉都有哪些好處?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2020土地流轉補貼多少錢一畝?不同的地區其政策要求不一樣,因此在土地流轉的補貼上也存在一定的差異。
  • 茭白產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對我們農民來說,這是一個好項目。可以在家帶孫子,還可以賺到錢」楊小芬開心地說到。近年來,貴州省惠水縣羨塘鎮堅持以基層黨建作為農村產業發展力量源泉,採取「支部 合作社 公司 農戶」模式,通過土地流轉、務工收入、銷售收益等機制,帶動農戶種植茭白,順利實現了企業與農戶利益雙贏,進一步鞏固提升了脫貧攻堅成果。
  • 國務院正式頒布農村土地流轉意見 5年內基本完成確權
    實踐證明,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有利於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和提高勞動生產率,有利於保障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產品供給,有利於促進農業技術推廣應用和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應從我國人多地少、農村情況千差萬別的實際出發,積極穩妥地推進。為引導農村土地(指承包耕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現提出如下意見。
  • 抗疫戰貧奪豐收 千畝桃園助農增收
    蒲溪鎮盤龍村三年前栽種下了近千畝桃樹,經過三年來的精心養護,今年如期進入了豐產期,帶動全村125戶農戶脫貧增收。今年初春桃子返青、開花時節正值新冠肺炎疫情高峰期,但春耕生產並未延誤。在盤龍村千畝桃園裡,農戶們採取輪流上班除草護苗、疏花疏果、澆水灌溉等工作,既避免了聚集也搶抓了農時。
  • 彭水三義鄉:「產業村長」帶動產業發展 產業發展帶動農戶增收
    近些年,作為重慶全市18個深度貧困鄉之一的彭水縣三義鄉,通過聘請農業行家裡手作為「產業村長」,讓他們帶頭發展特色產業帶動農戶增收。全鄉6名「產業村長」紮根農村潛心發展產業,已成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領頭羊」。
  • 農村土地流轉,有幾種流轉方式,農村的土地是不是越來越有價值?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關於農村土地流轉,有幾種流轉方式。是不是農村土地越來越有價值,下面我們先來說說土地流轉的幾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承包給同村其它的村民,一般的承包價格大概是每畝每年600—700元。有正規的承包合同,遵循法律效益,受法律保護,農民承包出去後,不能反悔。可能承包期在十年或者更多的期限。雖然價格高點,由於期限長,對於農民風險還是比較大的。再就是這種土地流轉是不是等於永久性退出?答案是並不是的,土地流轉合同都註明了流轉年限,五年或者十年,承包價格也是五年或者十年內有效。五年或者十年後,我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再決定是否繼續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