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興義市洛萬鄉認真貫徹落實省、州、市關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精神,因地制宜調結構,大力發展高效農作物種植,深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助力農民增收。
「冬早洋芋」種植忙,群眾增收新渠道。為充分發揮良種示範帶動效應,指導科學種植冬早馬鈴薯,提高產量,促進農民增收致富。12月8日上午,洛萬鄉2020年低海拔冬早馬鈴薯種植現場觀摩會在洛萬鄉平寨村召開。洛萬鄉黨政領導、各村(社區)第一書記、村幹部及部分群眾代表共100餘人參加。
此次種植現場觀摩會邀請了雲南省曲靖市陸良縣馬鈴薯種植專家陳曉伍到場指導,他對種植馬鈴薯的全部流程進行了詳細講解,包括切種、開溝、放種、施肥、覆膜等各個環節。陳專家還在現場與群眾積極互動,耐心解答群眾提出的疑問,群眾聽後不停的點頭,現場氣氛異常熱烈。
「在切塊的時候要根據馬鈴薯的芽眼數量來切塊,頂芽至少要保證一個芽眼,尾芽至少保證2個芽眼,切塊的時候大小要一致,切塊太小了水分易流失,不利於生長,太大了產量不理想,還有在種植的時候要保持在20公分左右,產量是最大的。」陳良縣講解得非常認真仔細。
在三個多小時的現場觀摩學習中,大家認真聆聽專家的情況分析和技術講解,並在專家的指導下一步一步實地操作演練,群眾紛紛表示今天學到了種植技術和注意事項,再加上洛萬鄉的氣候環境都比較適合種植馬鈴薯,對今年種植馬鈴薯都充滿了信心。
「去年我們試種了2畝的馬鈴薯,效果比較理想,今年我們平寨村一共發展了約200畝,其中黨員劉啟華就單獨流轉土地標準化種植了100畝,群眾分散種植大概也有100餘畝。每畝大概投資2500元,預計畝產6000餘斤,按籤訂的回收價產值約5000餘元,利潤達2500元,還是很有搞頭的。」洛萬鄉平寨村第一書記陳金說。
據了解,洛萬鄉今年冬早馬鈴薯種植面積達400餘畝,預計本月20日前將全部種植完畢,明年的3月中旬即可採收新鮮馬鈴薯,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填補全州乃至周邊臨近省份的市場空白。若今年這批冬早馬鈴薯種植效益好,明年全鄉將把冬早馬鈴薯作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主抓產業,全鄉推廣種植馬鈴薯將不低於2000畝,預計能為老百姓增收500萬元以上。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譚支樂
通訊員 潘安貴
編輯 彭芝莉 劉義
編審 陳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