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屆前沿交叉學科論壇暨前沿交叉研究院聯席會12日在深圳舉辦,20多位院士專家、50多所知名高校及研究單位齊聚南方科技大學(下稱「南科大」),共商前沿交叉學科發展。
中國已開設500多門交叉學科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謝心澄介紹,學科交叉融合已成為當前科學技術發展的重大特徵,目前全球已發展形成的交叉學科有2000多門,中國已開設500多門交叉學科。最近25年前沿交叉研究獲得諾獎的比例已接近一半,我國從事交叉研究的科學家群體也已具備一定規模。強化學科交叉和尋求新的科研範式已成為支撐實現科技創新重大突破、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迫切需要。為此,今年我國新增交叉學科作為第14個學科門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也成立交叉科學部,希望打破現有的學科壁壘,引導和鼓勵科研人員關注交叉科學問題及研究,推動新興交叉領域取得重大原創突破。
廣東省科技廳二級巡視員周木堂介紹,廣東一直高度重視交叉研究,近年來著力引進一批交叉研究專業人才、建設了多個校級跨學科公共科研平臺,布局了一批前沿交叉學科機構。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方案》,廣東正舉全省之力推進實施一批重大方案、落地一批重大項目、構建一批重大平臺,其中就包括支持深圳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前沿交叉研究平臺,構建「應用基礎研究—技術開發—產業應用」創新鏈。未來將支持包括南科大在內的高校積極牽頭或參與前沿技術攻關,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生態系統,全力推動交叉研究發展再上新臺階。
諸多高校發起成立中國交叉科學學術共同體倡議
本次論壇由南科大和北京大學聯合發起。南科大校長薛其坤在致辭中表示,在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驅動下,多學科交叉會聚與多技術跨界融合將成為常態,並不斷催生新學科前沿、新科技領域和新創新形態。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已成為高校學科發展的新增長點和促進新興學科建設、培養學術領軍人才的有效途徑,對高校未來的整體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世界一流大學發展交叉學科是大勢所趨。
據薛其坤介紹,南科大於2016年成立了前沿與交叉科學研究院,目前已成立七個交叉研究機構,搭建了一批校級共享的科研平臺,累計與跨院系課題組合作聘用了130多名專職交叉學科的研究序列教授、30餘名國際訪問教授,累計獲批了11億元的科研經費和三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發展已初具規模,但需要走的路還很長,還有很多東西要和各位學習。」薛其坤說。他希望專家們集思廣益,思考如何在前沿和交叉學科領域培植新的學科生長點,完善多學科交叉融合的體制機制,共同促進交叉學科的長期有效和穩定發展。
與會的20餘名院士及專家代表一致認為,培養造就一大批多樣化、創新型交叉科技人才,為我國科學技術、產業發展和國際競爭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撐,既是當務之急,也是長遠之策。50多所知名高校及研究單位發起成立中國交叉科學學術共同體的倡議,希望通過該學術共同體,探索形成系統化、專業化的交叉科學建設模式,主動適應新科技、新產業、新經濟發展;形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交叉科學教育體系,有力支撐國家創新發展;打造領跑全球交叉科學教育的中國模式,成為世界交叉型、複合型創新中心和人才高地,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開設交叉學科專業要做到真正的交叉」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執行院長湯超介紹了北京大學在學科交叉與創新人才培養上的探索。作為全國高等院校中率先開闢跨學科研究的先驅,北大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有哪些成功經驗可以分享?湯超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交叉學科的學位授予、學位管理、課程設置、人才培養質量監控等都是很重要的內容,需要專門的學術分會來負責。」另外,需要給學生時間,讓他們明白自己更適合做哪方面的研究。北大的做法就是不為學生固定老師,讓他們在各個研究室輪轉,去找到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方向。
湯超接受採訪。
對於近些年很多大學開設相關交叉學科專業的現象,湯超給予肯定,但他同時也提醒要「慢慢來,做好一個再推廣一個,不要一擁而上。開專業質量保證是最重要的,要做到真正的交叉,不要到最後既不交叉,各個學科的優勢也丟掉了。」而所謂的真正的交叉,指的是能夠提出或解決單獨學科提出或解決不了的問題,用不同學科的方法、思維來研究科學問題,進行創新。
南科大醞釀籌建未來技術學院
南科大代理科研副校長、前沿與交叉科學研究院院長趙予生介紹了南科大在前沿與交叉科學研究上的探索。
趙予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南科大前沿與交叉科學研究院七大研究方向包括材料基因、清潔能源、海洋科學、生物醫藥、先進位造、智能科學、風險分析預測與管控。他透露,目前南科大還正在醞釀籌備建設未來技術學院,希望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以智能裝備製造作為突破點,解決一些「卡脖子」的技術問題,並建立本碩博貫通培養機制,培養未來人才。
【記者】孫穎
【通訊員】餘俐潔
【作者】 孫穎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