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交叉科學學會,來了!

2020-12-22 中國生物技術網

2020年12月12日,全國首屆前沿交叉學科論壇暨前沿交叉研究院聯席會在南方科技大學召開。國內交叉研究領域「大咖」齊聚南科大,碰撞思維、共享技術、協同研究,把脈全球交叉研究走向,謀劃中國交叉研究發展,凝聚推動交叉研究合力。

本次會議由南方科技大學、北京大學主辦,南方科技大學前沿與交叉科學研究院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韓啟德先生擔任大會主席。籌備期間,南科大前沿與交叉科學研究院向國內外交叉學科領域院士及享有盛名的交叉研究機構發送邀請函,請他們一同深度探討如何打破傳統學科壁壘,在前沿和交叉學科領域培植新的學科生長點,完善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創新動力機制、資源配置機制、組織協調機制、利益保障機制和評價監督機制,並為跨高校交流合作搭建平臺。這一倡議得到國內外學界廣泛關注和回應,深耕該領域的20餘位院士、150餘位專家欣然應邀,共赴「南科大之約」。

12日會議期間,南科大前沿與交叉科學研究院組織了開幕式及學術交流活動,並組織與會科學家13日訪問華為、騰訊、邁瑞等深圳代表性企業,以及參與南科大院系互動活動。

會議現場

南科大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謝心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交叉科學部常務副主任陳擁軍,廣東省科技二級巡視員周木堂等出席開幕式。南科大代理科研副校長、前沿與交叉科學研究院院長趙予生主持開幕式。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協名譽主席韓啟德出席有關活動並作大會總結髮言。

趙予生主持

薛其坤致辭。他介紹了此次活動及南方科技大學前沿與交叉科學研究院有關情況,感謝北京大學的大力支持和與會賓客的到來,表示在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驅動下,多學科交叉匯聚與多技術跨界融合將成為常態,世界一流大學發展交叉學科也是大勢所趨。希望大家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共同促進交叉學科的長期有效和穩定發展,並在各位院士、專家的指導和帶領下為中國乃至世界前沿交叉學科的發展做出中國貢獻,為國家創新驅動發展和經濟轉型做出應有的貢獻。

薛其坤致辭

謝心澄致辭。他介紹了全球及我國學科交叉融合研究現狀,指出學科交叉融合已成為當前科學技術發展的重大特徵,強化學科交叉和尋求新的科研範式已成為支撐實現科技創新重大突破、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迫切需要。謝心澄寄語即將迎來十周歲生日的南方科技大學乘著「特區四十年改革再出發」的浩蕩東風,在中國高校體制改革和前沿科技創新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績。希望與會專家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深入探討新的科學研究範式,共同推動我國交叉學科的繁榮發展。

謝心澄致辭

周木堂致辭。他介紹了廣東交叉研究現狀與進展並表示,省科技廳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對標「雙區」建設的要求,改革創新,銳意進取,不斷加大政策供給與資源統籌力度,支持深圳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科研項目管理改革、科技成果權屬改革,支持包括南科大在內的高校積極牽頭和參與前沿技術攻關,構建產學研協同創新的生態系統,大力推動交叉研究發展再上新臺階。

周木堂致辭

在12日開幕式後的學術交流環節,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兼教務長、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張東曉,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楊國強,北京大學科研部部長張寧,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執行院長湯超等先後主持。湯超,趙予生,陳擁軍,清華大學科研院院長方紅衛,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化學和生物醫藥創新研究院院長郭子建,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未來技術學院院長江雷,中國科學院院士、海南大學校長駱清銘,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副院長張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於貴瑞等依次作了精彩報告。其中,國自然基金委交叉科學部常務副主任陳擁軍宣講的交叉科學部發展思路,受到了與會嘉賓的特別關注並引發強烈反響。

陳擁軍報告

與會者研究討論了以全國前沿交叉研究院聯席會為基礎籌備成立中國交叉科學學會有關事宜, 大家一致同意成立中國交叉科學學會,認為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教育部新增交叉學科作為第14個學科門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正式成立交叉科學部,我國交叉研究迎來了蓬勃發展的重大機遇,成立中國交叉科學學會正當其時。在中國交叉科學學會正式成立運行之前,由全國前沿交叉研究院聯席會代為行使其功能義務及職權。

湯超主持

韓啟德在總結髮言中指出,科學發展史上,學科科學分門、分課是一個動態過程,單學科、交叉學科之間並沒有人為劃定的界限。學科交叉主要由各學科前沿研究者發起,目的是解決重大科學問題。因此,我們推動學科交叉切忌急功近利、揠苗助長,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形成學科交叉,用以打破瓶頸、解決問題。當前,要圍繞交叉研究的特殊性創新同行評議機制,進一步重視學風建設和學術文化、科學文化的建設,厚植交叉研究土壤。未來,要始終錨定「促進科學範式轉換」這一目標,研究重點包括但不限於生物醫學,防止迷失研究方向,被資本綁架。希望全國前沿交叉研究院聯席會發揮好合作平臺作用,擔當好學術共同體和黨委、政府聯繫交流的橋梁紐帶,為國家作出重大決策、部署重大戰略出謀劃策、貢獻智慧。

韓啟德總結髮言

出席此次活動的還有:科學技術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省科技廳、市科創委的有關同志,國內開展交叉研究的高校負責人,知名交叉研究機構負責人,及一批重點高校的科研管理部門負責人。

來源:南科大前沿與交叉科學研究院

相關焦點

  • 哲學與認知科學的交叉融合
    原標題:哲學與認知科學的交叉融合 本期主持:劉曉力(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 本期主題:哲學與認知科學的交叉研究 主持人語 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的科學技術水平有了長足發展。相應在學科建構上,哲學和認知科學呈現出交叉融合的趨勢,道德問題和人工智慧的前景問題成為哲學和認知科學領域的熱門話題。面對當今科學技術發展帶來的諸多新挑戰,本期組織3篇文章,通過對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和融合相關問題的深入探討,嘗試給出研究路徑上的可能方向,以期引發學界對相關問題的進一步討論。
  • 胡文祥:交叉科學書寫輝煌未來
    交叉科學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數學科學和哲學等大門類科學之間發生的外部交叉以及本門類科學內部眾多分支學科之間發生的內部交叉所形成的綜合性、系統性的知識體系,因而有利於有效地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重大科學問題和社會問題,尤其是全球性的複雜問題。在我國科學發展中,學科交叉與交叉科學顯得相對滯後。
  • 第四屆「數學、計算機與生命科學交叉研究」青年學者論壇預告
    一、會議簡介   「數學、計算機與生命科學交叉研究」青年學者論壇旨在加強從事「數學、計算機與生命科學交叉研究」青年學者之間的聯繫,交流生命科學與計算生物學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了解相關國際發展動態和研究熱點,促進我國數學、計算機與生命科學交叉研究與應用實踐的更好發展
  • 全國首屆前沿交叉學科論壇暨前沿交叉研究院聯席會舉行
    2020年12月12日,全國首屆前沿交叉學科論壇暨前沿交叉研究院聯席會在南方科技大學召開。本次論壇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名譽主席韓啟德倡議發起並召集,由北京大學、南方科技大學主辦,南方科技大學前沿與交叉科學研究院承辦。
  • 中科院編纂出版《21世紀100個交叉科學難題》
    該書的主編李喜先研究員向大家介紹了《21世紀100個交叉科學難題》的出版構思和組成結構,以及編委會的人員構成。他說,交叉科學代表新的發展發向,中國科學院前後兩位院長對這本書的出版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在周光召等院士倡議下,編委會向中國大陸、港澳和海外的華人科學家發出徵稿啟示,經過133位中國科學家(其中23位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努力,《21世紀100個交叉科學難題》一書問世了。
  • 【中國科學報】見「微」知著 交叉引領——走進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
    在充足的人力支持下,2017年從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籌)更名時,微尺度國家研究中心研究部也從7個調整到11個,新增設的幾個研究部都是人才匯聚的方向。據統計,中國科大80%以上的國家獎和年度十大進展均來源於微尺度國家研究中心。中國科大副校長羅喜勝強調,微尺度國家研究中心不僅僅是成果產出的一座高峰,也是培養交叉科學氛圍的「聖地」。
  • 《21世紀100個交叉科學難題》出版
    《21世紀100個交叉科學難題》出版 2005-01-11   經過133位科學家數年的艱苦努力,《21世紀100個交叉科學難題》正式面世。
  • 我科學家提出21世紀100個交叉科學難題
    繼一九九八年提出二十一世紀一百個科學難題之後,中國科學家們如今又提出「宇宙中正反物質不對稱和暗能量」、「夸克物質與奇異星」、「大腦壓縮態與糾纏態」等一百個二十一世紀交叉科學難題。    新年伊始,由一百三十三位中國科學家提出的二十一世紀一百個交叉科學難題結集出版。
  • Conflux研究總監楊光博士當選中國計算機學會理論計算機科學專業...
    以為本領域專業人士的學術和職業發展提供服務;推動學術進步和技術成果的應用;進行學術評價,引領學術方向;促進技術和產業應用一線的交流和互動;對在學術和技術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個人、企業和單位給予認可和表彰為宗旨的中國計算機學會(CCF),成立於1962年,是全國一級學會、獨立社團法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成員
  • 中國石油大學新增9個交叉學科博士點,科學博士點覆蓋14個學院
    目前中國石油大學有11個博士後流動站,1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博士學位授權自主設置二級學科,9個博士授權自主設置交叉學科,2種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3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
  • 「交叉學科」,來啦!
    來源:教育部近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教育部關於設置「交叉學科門類」、「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和「國家安全學
  • 中國人生科學學會生命科學委員會正式成立
    近日,為促進生命科學研究與發展,傳播科學與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國人生科學學會生命科學委員會正式在京成立。中國正在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健康中國」戰略,加強生命科學研究,應對重大疾病、人口老化、環境汙染、資源短缺等挑戰,促進世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將為各國人民帶來更多福祉。    生命科學的管理包括身、心、靈的發展與建設,是科學的人生、健康的人生、幸福的人生的基礎和保障。
  • 錢乘旦: 中國文科為什麼要交叉, 且必須交叉
    ▍知識源頭我們先回到知識的源頭來討論「知識」——不僅是「文科知識」,而且是整個「知識」。先看西方知識的源頭。在西方知識源頭上的三位哲人亞里斯多德、柏拉圖與蘇格拉底,都是具有廣博知識的大學問家。再看中國的知識源頭。中國古代知識的集大成者首推孔子,他的著作大家耳熟能詳:按今天的學科分類標準,《詩》屬於文學;《書》是古代文獻,是孔子之前古代君王、聖人們發布的文告,包括典章制度、言論文稿等,屬於行政管理;《禮》記載的是當時的行為規範、章法禮儀;《樂》是音樂、吟唱,屬於藝術類;《易》討論的是關於自然和人類社會變化的規律;《春秋》則是中國史學的起源。
  • 山東大學數學與交叉科學研究中心舉辦數學的交叉研究與應用研討會
    8月29-30日,數學與交叉科學研究中心在青島校區舉辦數學的交叉研究與應用研討會,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國家數學與交叉科學中心主任郭雷,中科院院士、數學與交叉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彭實戈,以及來自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和山東省部分高校的50名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研討會。
  • 北航常務副校長房建成院士:探索醫工交叉,為健康中國戰略做出北航...
    11月8日,「第五屆中國高等工程教育論壇」在歷史文化名城長沙舉行。  2018年教育部以新工科為龍頭進行試行建設,關鍵點是學科交叉,醫工交叉成為高等工程教育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理工高校如何發揮特色優勢開展理工交叉的高層次科學培養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 資訊| 中國系統科學大會指導委員會暨上海系統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
    2020年12月16日上午,中國系統科學大會指導委員會暨上海系統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換屆會議在上海理工大學隆重召開。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郭雷院士,兩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系統科學學科評議組成員狄增如、張紀峰、高自友、洪奕光、賈斌、韓戰鋼、段曉君,中國系統工程學會理事長楊曉光等嘉賓撥冗蒞臨。
  • 中國人生科學學會疫情創傷心理重建
    有鑑於此,中國人生科學學會決定疫情結束後,及時在成都舉辦「中國人生科學學會疫情創傷後心理重建學術大會」。根據心理問題產生的規律,真正嚴重的心理問題會在疫情後爆發。現在,疫情防控工作已基本結束,人們對新冠病毒不再擔憂,但心理學專家認為,疫情結束後不同人群的心理問題才會逐漸顯現。
  • 探討交叉學科發展,全國首屆前沿交叉學科論壇在南科大舉辦
    ,目前全球已發展形成的交叉學科有2000多門,中國已開設500多門交叉學科。 諸多高校發起成立中國交叉科學學術共同體倡議 本次論壇由南科大和北京大學聯合發起。南科大校長薛其坤在致辭中表示,在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的驅動下,多學科交叉會聚與多技術跨界融合將成為常態,並不斷催生新學科前沿、新科技領域和新創新形態。
  • 美國骨科醫師學會:前交叉韌帶損傷診療指南
    2014年9月5日,美國骨科醫師學會(AAOS)公布了前交叉韌帶損傷的診療指南,從科學臨床研究的系統性回顧和通行的診斷治療方法而制定,共20條,根據推薦等級分為強烈(5條)、中等(6條)、有限(7條)和專家共識(2條)推薦四類。旨在為骨科醫師提供最佳推薦和指導,以改善ACL損傷患者的預後和生活質量。該指南的適用對象為骨骼發育成熟和未成熟的ACL損傷患者。
  • 中國人生科學學會智慧教育專業委員會成立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王家源)1月5日,中國人生科學學會智慧教育專業委員會正式成立。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九屆、十屆全國人大常委,七屆、八屆民建中央副主席,中國人生科學學會名譽會長朱相遠,以及來自中國科學院及各地教育部門、學校等300餘人出席了活動。會上啟動了未來課堂創意教育公益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