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京報報導,記者調查發現,寵物寄養市場在春節期間存在普遍提價現象,但提供的服務卻並不專業,比如寵物在寵物店遭遇斷糧現象。店家與寵物主人也不籤訂協議、不要寵物健康免疫證明。與此同時,大部分商家也不知道什麼是寵物寄養資質。
當下養寵物的人可謂越來越多,春節期間外出,家中寵物誰來照顧?這其間蘊藏著巨大市場商機。可寵物寄養卻存在著諸多問題,這需要進一步規範,也需要監管跟進。
事實上,2014年開始實施的《北京市動物防疫條例》第42條規定,動物診療機構不得在動物診療場所從事動物交易、寄養活動。第43條亦規定,從事動物寄養活動,應當符合以下條件,包括「有獸醫專業技術人員;有相應的消毒、廢物處理或者暫存設施設備;有與其服務規模相適應的隔離飼養器具和動物活動空間;有完善的動物防疫管理制度」。
因而,寵物寄養服務不是隨隨便便的機構都有資格提供,只有符合《動物防疫法》和《北京市動物防疫條例》規定的店家,才可以申請寵物寄養備案。按照相關規定,居民住宅區及地下室是嚴禁寄養寵物的,也就是說報導中所提到的提供家庭寄養寵物的個人,其行為就涉嫌違法。
然而,由於春節期間寵物寄養供不應求,出現了寵物寄養的服務和收費不對等。這說明,對於這種新現象,新問題,相關監管機構存在缺位現象,進而導致了消費者無處維權。
隨著寵物的逐漸增多,寵物寄養行業也逐漸興起,這個「市場」也是客觀存在的。那麼,相關監管部門就要管起來,需防止出現亂象,比如寄養不當出現傷亡事件。同時,也要及時對這個行業進行摸底調查,出臺涵蓋收費、服務等的相關標準,讓行業有準入門檻,而不是無門檻。
寵物寄養的市場會越來越大,寄養亂象不能再繼續下去了。相關部門需要行動起來,規範行業健康發展,從而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和動物的福利。
□王軍榮(教師)
評論投稿信箱:shepingbj@vip.sina.com shepingbj@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