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究竟是在本省讀好還是去外省好?985教授一席話,受用終身

2020-12-15 平哥說教育

大學究竟是在本省讀好還是去外省好?985教授一席話,受用終身

我們都知道,大學也是人生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所以在高考結束以後,如何選擇一個自己心儀的大學,也是需要深思熟慮的。所以,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到底是在本省讀大學好呢,還是去外省比較好? 985教授一席話,受用終身。

第一,未來的規劃。

首先我們需要對自己的未來有一個規劃,要考慮到自己以後的就業是在哪裡,又要如何發展下去。一般來說,在哪個地方上學,畢業之後,就會有很大的機率會在那工作,所以說,要考慮自己未來的職業,雖然說去發達城市學習有一定的好處,但是也要考慮到這些城市的分數可能相對來說比較高。

所以到底是選擇一個更好的學校,還是選擇一個更好的城市是需要進行考慮的。很多時候為去發達城市而浪費分數不見得就是划算的。當然。可能會有人說,我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那就看你的分數,分數能上什麼樣的學校就上什麼樣的學校。如果你的成績足夠高,那就上一個你自己喜歡的城市,因為,畢竟要在哪個城市生活上四年的時間哦。

第二,開銷

每個家庭的經濟狀況肯定都是不同的,所以去發達城市讀書的同時,也要考慮到自己是否能夠承擔得起這裡的開銷,有人說,我可以在學校飯堂吃啊,但是,你買生活用品呢,哪樣不需要花錢呢?

所以,這些都是要考慮的,以及未來如果自己想要留在這裡工作的話,能不能接受在這個城市生活上的壓力。雖然發達城市機遇比較多,但是不一定收入就會一定特別高。畢竟,畢業之後,買房、吃飯等開銷都是需要去比較的。

第三,氣候和習慣

南北方的城市之間差異還是比較大的,所以在選擇大學的時候也要考慮到自己是否能夠在這樣的地方長期生活。因為很多時候氣候和習慣的不同,所以,對於身體還有心理上的影響也是存在的。

畢竟,每個地方的生活習慣都不同,而且,也要考慮語言的差異哦。雖然現在提倡說普通話,但是,如果不是長期生活在一個地方的話,有些語言可能還真是聽不懂人,如果沒辦法適應的話,吃虧的還是自己。

第四,父母

雖然說去外省城市讀書有好處,但是也要考慮到這樣一來,自己就沒辦法經常陪伴在父母身邊,同時很可能一年都回不了幾次家。有時候還會因為一些特殊原因,過年也在異地他鄉。如果說和父母之間感情比較深的,有可能會特別的煎熬。

當然,有的人說,要看分數,如果分數夠985或者211,別管他是省內省外,省內的排名高就到省內讀,省外的排名高就到省外讀。

還有人說,本科階段學校名氣高於專業名氣,如果分數隻夠普通一本,建議儘量選你們省會或者發達城市的一本,如果剛夠一本線不好挑,可以考慮讀上海以及一些沿海省會的二本。其它的就沒必要挑了

所以大家在選擇大學的時候也一定要考慮到這方方面面,最後再做一個抉擇。希望大家能選個好學校。

相關焦點

  • 二本考生選擇留在本省還是去外省,考慮這3點,就能得出答案
    二本分數的考生是選擇在省內就讀好,還是出省好,這個問題會因為考生自身客觀情況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選擇,我們逐一來分析,我們可以先把考生自身的情況,畢業就業規劃來分析。以本科畢業後直接就業為例,可以分為這四類,第一,在本省就讀,在本省就業第二,在去外省就業第三,去外省就讀回本省就業第四,去外省就讀,在外省就業我們把這些因素都梳理清楚之後
  • 有人說在外省讀大學以後回本省找工作會很難,真的是這樣嗎?
    因為我們都在被這樣的觀念所困擾,即如果你在省外讀的大學,在畢業時回到自己老家就業會很難,或者說是沒有優勢,而正是因為這樣的質疑,所以不得不考慮去外省讀大學的好壞,那麼在外省大學畢業後,回到本省很難找工作嗎?當然,每年的高校畢業生中一定會有這樣的經歷,在就業時一定會感受到這樣的差距,一定會對這個問題有新的認識。
  • 上大學是在自己所在的省份好,還是去外地好呢?答案萬萬想不到!
    上大學是在自己所在省份還是去外地,還是需要看具體的情況而定。因為每個家庭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不同,具體的職業規劃不同,當然什麼都不一樣!1.本省高等教育情況高中生在面臨在本省上大學還是去外省上大學的選擇時候,一個基本的判斷是看一看自己所在省份的高等教育發展情況,如果自己所在省份的優質高效比較多的話,待著本省上大學就比較划算,因為本省的高校往往錄取名額比較照顧本省的學生,如果自己本省的高校211工程大學、985大學比較多的話,自己考上本省優秀高校的概率會比較高,這樣的省份比如有北京、上海、江蘇、湖北、陝西
  • 大學本省招一本外省卻招二本,是區別對待還是撿漏?沒那麼簡單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 在報考大學的時候,很多細心的同學會發現,自己報考的某所一本大學,在外省卻招收二本生源,而在本省卻只要一本生源,其實這樣的現象十分普遍,很多大學都出現了在本省和外省不同的招生標準和要求,關於這個問題,歷來不少學生和網友都在爭論不休
  • 外省985真的比不過江蘇省內211嗎?出省讀大學的優缺點又是什麼?
    然後今天,作為一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學生,我就來聊一聊江蘇省的211和外省985的一個區別吧。 反正有不少都是可以去外省,如山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甚至有的還可以去武大華科這樣的學校。換句話說,如果當年你去外省讀個985的話,你考研沒考上,那麼你可以調劑回南航南理工,因為你是985。但你要是讀南航的話,那不好意思了,你沒有調劑資格。為什麼?因為你不是985.
  • 「上省內一本好還是外省二本好呢?」尷尬的分數怎麼選大學?
    考得好的學生自然皆大歡喜,能夠如願進入心儀的985、211、雙一流大學,考得差的學生只好痛哭流涕,或外出謀生或捲土重來,選擇複習。還有一類學生,他們的分數很尷尬,那就是超過一本線三四十分,既上不了重點大學,又比本科線高出很多,明顯就是一個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位置。
  • 「本省人」和「外省人」的迷思
    臺灣是移民社會,絕大部分都是從中國閩粵一帶移民臺灣的,漢民約佔98%左右,實際都是一家人,都是中國人,現在卻被分成「本省人」和「外省人」。在日本投降前即移民臺灣的,稱「本省人」;日本投降後才移民臺灣的,稱「外省人」。   既然都是從中國大陸移民去的,都是中國人,為什麼竟把這個問題「炒」得如此熱,爭得如此不可「開交」,以致「撕裂族群」、「製造對立」、相互仇視呢?
  • 在本省念大學跟外省念大學有什麼不同,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作為一個在外省念大學的畢業生,對這個問題有些很深的理解,我從兩個方面回答問題,在本省讀大學有什麼好處,在外省讀大學又有什麼好處?且聽我細說。個人覺得無論是在本省讀大學還是在外省讀大學都有好處和壞處,而且應該因人而異,所有問題都不能回答的太片面,應該樂觀的看待這問題。一: 在本省讀大學有什麼的好處?
  • 為什麼大部分廣州學子,甚至廣東學子,很少報考外省的大學?
    為什麼大部分廣州學子甚至廣東學子很少報考外省的大學?廣東考生高考填志願,不僅會考慮學校、專業、城市,更重要的一點:儘量不出廣東讀大學。一方面是廣東經濟發展好,機會多,家長不願意子女去外地,而且北方的飲食氣候難以適應,畢竟在本地人眼中除了廣東就是北方。
  • 想考985大學,哪個省最照顧本省考生?哪個省考生最受歡迎?
    目前共有39所985院校,985院校在高考招生時在不同省份有什麼傾向呢?哪個省份的985大學最照顧本省考生?浙江985院校最照顧本省考生下圖展示了各省市的985院校在本地的招生計劃數佔比,寧夏、江西、青海、貴州、新疆、海南、廣西、山西、河南、內蒙古、雲南這11個省份(自治區)沒有985院校,故下圖不予展示。浙江的985院校本地招生計劃數佔比位居全國第一,浙江大學是浙江省唯一的985院校。
  • 2020年山東考生受省外985認可,浙江985照顧本省考生
    志願卡一鍵查詢歷年錄取數據,輸入分數推薦能上的大學浙江985院校最照顧本省考生下圖展示了各省市的985院校在本地的招生計劃數佔比,寧夏、江西、青海、貴州、新疆、海南、廣西、山西、河南、內蒙古、雲南這11個省份(自治區)沒有985院校,故下圖不予展示。
  • 河北:高考難省竟無一所985/211大學,成為外省學霸工廠
    在國內如何辨別一所大學是好大學,除了看排名,還要看標籤,所謂的985、211、雙一流就是最常見的好大學標籤。一、985/211:大學榮耀和一省教育水平的標誌其中,211工程大學的含義是「21世紀100所名校」;而985的站位更高,是著力打造的一批世界一流名校。
  • 高考後,選擇大學時,讀普通本科真的沒有必要去外省嗎?
    有一種說法,叫做高考後,如果成績不是特別高的話,比如,只能上普通本科,就沒有必要去選擇省外的大學,讀省內大學可能會更「划算」一些,那到底是不是這樣呢?其實,這種說法確實有一定道理,畢竟,國內除了幾所頂尖985大學以及其他普通985大學、211大學外,大部分高校的區別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
  • 在本省讀大學是什麼樣的體驗,你體會過嗎
    在本省讀大學是什麼樣的體驗,你體會過嗎其實很多人在選擇大學的時候都會有一個非常艱難的抉擇,有些人想在本省讀大學,這樣離家比較近,可能更安心一點,自己家人就在旁邊,沒有那麼的孤獨。但是有些人可能想要去外省讀大學,因為他們覺得自己需要一個新的地方、新的環境,這樣可以更加自由一點,也可以有更多豐富的體驗,這種想法其實是非常正常的。
  • 985本省招生佔比排名:中山.華南理工.浙大本地生源超40%
    全國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分布不均,985、211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江蘇等發達地區,中西部地區則優質高等教育資源匱乏,生源大省河南、河北、江西等全省沒有一所985,根據教育部直屬985高校:2019年本科招生各省生源統計;中山大學、華南理工、浙江大學在本省生源佔比超過
  • 為什麼我聽起來不像臺灣人 臺灣本省人和外省人的差
    因為我是臺灣的「外省人」。­  「本省人」指的就是蔣介石敗逃臺灣前,已經在島上生活的那群人(例如原住民以及鄭成功的子孫);「外省人」就是蔣介石帶去的那幫逃兵殘將,其中就有我的爺爺奶奶,他們住到了眷村,眷村就是外省人的群聚之地。­  1949年那時的本省人,大約有600多萬人,而蔣介石帶過去的外省人呢,大約有150萬人。比例大概是四比一。
  • 2020年高考分數隻夠讀三本,要不要去外省讀大學?
    大學時代是人生最美的階段。很多高中生都對大學生活充滿了無限的憧憬和嚮往,多少次魂牽夢繞「未名湖畔」,「荷塘夜色」等大學美景。高考填志願的時候才發現,能選的大學並不多,還要考慮多項因素,特別是高考分數只能上三本院校的同學,更加要斟酌下要不要花那麼多學費去外省上大學?與本省上大學相比,外省上大學有哪些利弊呢?
  • 高職擴招讀本省和外省的學校一樣嗎?畢業證有區別嗎?
    ,但是如果有在外省務工並且正常購買了此省的社保,那麼也是滿足這個省的擴招報名條件的。只是不同的省份對於社保時長有不同要求,像雲南規定是必須要滿足雲南六個月以上的社保要求,而廣東是需要滿足廣東一年以上的社保才可以報考,也就是在外省務工的四類人員在滿足社保條件下下,是可以報考兩個省的擴招院校的。這樣可選擇的學校會增加很多,那麼不管是報考戶籍省份的高職擴招院校還是務工省份的高職擴招院校,三年畢業後所獲得的畢業證都是全日制大專學歷,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 這4所知名本地大學建議外省考生不要報,那就是上大深大蘇大北工
    一個是985和211高校的交匯區,一個是一本線左右。尤其是很多分數在600分出頭的考生,這個分數好的985肯定去不了,可以去一些中下遊985,那肯定是在中西部落後省份;也可以去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大城市的211,所以比較糾結。到底是選大學,還是選城市呢?
  • 這4所知名本地大學建議外省考生不要報,那就是上大深大蘇大北工
    一個是985和211高校的交匯區,一個是一本線左右。尤其是很多分數在600分出頭的考生,這個分數好的985肯定去不了,可以去一些中下遊985,那肯定是在中西部落後省份;也可以去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大城市的211,所以比較糾結。到底是選大學,還是選城市呢?